当下网络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民众可以从网上收看他国资讯,“韩流”现象更是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当然,随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汉风”一词也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2014年7月初,习近平主席携夫人彭丽媛访韩,所到之处,更是掀起一阵阵“汉风”,特别是彭丽媛的穿衣举止,更是受到相当多韩国人的赞赏。
7月初,韩中友谊交流协会理事张济敏在首尔接受中评社的专访时表示,中韩两国文化相似之处远超不同之处,当先韩国流行文化比中国文化更加盛行是自然现象,或许在不久的未来,韩国人就变成了中国文化的“粉丝”。
张济敏是韩中友好交流协会的理事,该协会隶属韩国外交部,旨在促进韩中两国之间的交流,并协助两国国民及团体赴对方国家交流。该协会在去年曾赴中国协商开通大庆至济州岛班机等事宜,促进韩中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
中韩文化相似点多、差异少
张济敏认为,中韩在文化上没有太大差异,两国虽然语言不一样,但两国民众的外表、想法和思路都差不多。韩国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生活习惯也差不多。
“不过仔细来看,还是有一些不同点的,”张济敏说,“在颜色方面,中国人喜欢较鲜艳饱满的颜色,韩国人喜欢纯白色为代表的原色和较淡一点的间色,整体上会更接近自然一些的、不夸张的颜色;韩国的土地比较有限,韩国的景福宫不像中国的故宫那样拥有广阔的平地、有假山和湖,我们的宫殿依山而建,更注重利用自然;韩国人在家里不穿鞋,虽然也很喜欢中国的炒菜,但总是吃得话会感觉太油腻。”
张济敏说,其实,中韩两国文化九成都一样,不一样的都是些小地方。韩国的饮食文化到中国去了之后很受欢迎,就是因为两国文化差异小的原因。韩国人对长幼态度有别,这些全都来自中国,中国的儒家文化带给韩国很大影响。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断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孔子老家曲阜的政府人员甚至还到韩国来学习祭拜孔子的礼仪文化。
韩国流行文化受欢迎是流水一般的正常现象
说起类似《来自星星的你》、《大长今》等备受中国民众欢迎的韩国影视作品,张济敏说,30年前,韩国年轻人都在看香港影片,那个时候,不看李小龙的片子就不是年轻人了,但现在的潮流开始反向,很多香港、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很喜欢韩国的影片。其实,文化像流水一样,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并不是说一个国家想强力发展就可以变成领先地位,30年前韩国人模仿李小龙,说不定若干年后,韩国人也会再次痴迷中国的歌手、影片、喜欢中国的女主角。
张济敏还从历史角度出发指出,中国在元朝的时候,元朝皇室中曾流行过高丽风,是因为在元朝皇室中的朝鲜女人带去了不少高丽的生活习惯,元朝人看到这些觉得好奇、有意思,模仿起来后也成为元朝文化的一部分。
张济敏说,韩国在自然风景方面其实比不上中国,中国大规模游客来韩并不是去看自然风光,更多是为了体验韩国的文化。与中国接壤的14个国家中,韩国较为发达,东南亚、中亚那边的接壤国家比不上韩国的发达程度。当然,中国也在不断赶上,中国需要学习韩国的文创产业,做出有自己特色的创意产业。
张济敏还表示,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非常多的好节目,这些节目若翻译成韩文在韩国播放,可以极好地激起韩国人的好奇心,并宣传中国曾经的灿烂文化。例如,秦始皇时代建筑的很多工程,都是韩国人所想不到的。
张济敏还介绍说,韩国有包括中华电视台在内的三家中文电视台,专门播放中国节目,这些电视台可以让韩国人接触中国文化,让韩国人慢慢成为中国的影视迷。“中韩两国需要互相努力,互相介绍和传播对方的文化。”他表示。
中韩民众对对方国家文化存在误解
2005年11月,韩国成功将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在中国引发强烈反响。提及这一事,张济敏表示,中国民众对韩国文化存在误解。
张济敏说,其实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这个名字也是从中国来的,但这个节日在韩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发展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习俗——韩国已经不吃粽子了,意涵也完全不同,只是用了一样的名称与时间,但已经变成了韩国式的端午。中国老百姓批评韩国,是因为不太了解韩国端午到底是怎样的。
不过,张济敏也说,韩国民众也对中国存在误解。过去5000年以前,中国称朝鲜为东夷族,而东夷族住的地方出土了甲骨文,所以韩国人认为东夷族发明了汉字。但当时的东夷族已经与中国混血、变成中国人了,而且经过5000年的发展,大部分东夷族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所以汉字理应是中国的。他表示,“一些韩国年轻人的历史知识比较浅薄,才会认为韩国人创造了汉字。”
说起汉字,张济敏还表示,很多韩国人喜欢学习中文,就连他自己的女儿现在都在学汉语。另外,很多大学都设有中文系,小区里的文化教室也有教授中文课程。汉风在韩国流行是应该的,也许十多年之后,韩国就会很羡慕中国,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循环。
(记者:黄蔚 郭至君/2014年7月5日)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