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的。据史籍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把南海诸岛称为“涨海崎头”,这是最早出现的南海诸岛古地名。此后,各个朝代都有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如晋代的“珊瑚洲”,泛指珊瑚生成的南海诸岛,是最早的南海诸岛科学命名;唐代的“石塘”,南海诸岛以环礁为多,石塘是环礁的俗称;宋代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今南海诸岛),“九乳螺洲”(今西沙群岛);元代的“万里石塘”(今南海诸岛);明代的“石星石塘”(今中沙群岛)、“石塘”(今永乐群岛)、“万生石塘屿”(今南沙群岛),“鬼哭滩”(今鬼喊礁);清代的“南澳气”(今东沙群岛),“红毛浅”(今中沙群岛)等。而清代至中国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国历届政府对南海诸岛正式命名的共有5次。
一、李准巡海对西沙群岛的正式命名
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受日本汤峙樟脑公司派遣,自1902年至1906年多次侵入东沙岛,到1909年8月西泽吉次纠合120余人,乘“四国号”,持刀枪武力侵占我国东沙岛,驱走中国渔民,毁我渔船,强拆渔民兴建的大王庙、兄弟所,强挖渔民坟墓百余座,悬挂日旗,擅自将东沙岛改名为“西泽岛”等。我国渔民梁盛等向政府控诉西泽罪行,引起清政府和封疆大吏的重视。派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日本驻粤领事交涉,几经周折,收回东沙岛。
与此同时,清宣统元年(1909年)5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海军官兵170余人,包括化验师、工程师、测绘员、医生、工人等,分乘伏波、琛航、广金3艘军舰到西沙群岛,对西沙群岛全部16座岛屿进行实地考察、测绘地图,逐一命名,并在主要岛屿上刻石立碑、鸣炮、竖黄龙旗,公告中外,如在伏波岛上刻字为“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视至此”。这16座岛屿命名,有以军舰舰名命名,如琛航岛、伏波岛(因李准乘伏波舰巡海先到该岛得名)、广金岛,开创了以军舰舰名命名的先例;有以生物命名,如珊瑚岛,因岛上珊瑚遍地比其余岛屿为多得名,有以水文命名,如甘泉岛,因岛上“挖地丈余,即得淡水,美味清凉”得名,有以随行官员籍贯命名,如丰润岛因张人骏为河北丰润人得名,邻水岛因李准为四川邻水人得名,霍邱岛因裴代云太守为安徽霍邱人得名,归安岛因丁少荪太守为浙江归安人得名,乌程岛因沈季文大令为浙江乌程人得名,宁波岛因李子川观察为浙江宁波人得名,新会岛因林国祥统领(即舰队司令)为广东新会人得名,华阳岛因王叔武太守为四川华阳人得名,阳湖岛因刘子怡大令为江苏阳湖人得名,休宁岛因吴敬荣(广金舰舰长)为安徽休宁人得名,番禺岛因汪道元大令为广东番禺人得名。在16座岛礁地名中,甘泉、珊瑚、琛航、广金4个地名沿用至今,伏波岛1935年改称都兰芥岛,1949年改称为晋卿岛至今,华润岛1935年改称林康岛,1947年改称和五岛,今名东岛,其余10座岛屿的命名,因《李准巡海图》散失,不知具体是哪些岛屿。李准对西沙群岛的巡视,历时1个月,其对西沙群岛的命名,是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第1次正式命名,是一次有意义的地名审定,是中国政府拥有西沙领土主权的宣示,开创了官方核定南海诸岛地名之先河。
西沙巡海后,于1909年11月19日,新任两广总督袁树勋派补用知府蔡康等人前往接收东沙岛,取消日商的擅自命名,恢复东沙岛正名,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升旗竖碑,鸣贺炮21响志庆,重申主权。
二、《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对南海各岛屿的正式命名
1931年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后,1933年日军又攻占我热河省(今内蒙东部),直逼长城,民族危机严重。此时,法国又乘机派军舰亚拉亚特号、亚斯特洛塞号先后分别占领我南海9座岛屿,并于1933年7月25日正式宣布为法国领土。消息一经传出,全国哗然,各地工会、商会纷纷抗议。在国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当时中国政府于1933年6月设立由内政部、外交部、参谋本部、海军部、教育部及蒙藏委员会等机构官员组成“全国水陆地图审查委会”。该委员会成立后,于1934年12月21日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第25次会议上,做出了审定中国南海各岛礁华英岛名的决议。又在1935年1月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这是中国政府第二次对南海诸岛的正式命名。
《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审定公布南海诸岛地名136个,属东沙岛的2个(前一个应为群岛),属西沙群岛的29个,属南沙群岛的8个,属团沙群岛的97个,这是第一次较全面审定公布南海各岛屿地名,也是第一次将南海诸岛明确划分为东沙岛(今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四个部分。不过,这次命名没有审定“南海诸岛”这一地名,而且这次审定公布的地名是根据当时外国海图进行的,因而大部分地名是从外国人擅自定名音译或意译过来的,开创了以英文翻译命名的恶例,故其中只有东沙岛、西沙群岛、羚羊礁、北岛、中岛、南岛、石岛、北礁、高尖石、司令礁、海马滩等11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其余120多个地名均不沿用。
1935年4月“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将其专门绘制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在该委员会会刊第二期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政府第一幅公开出版的南海诸岛地图,也是第一幅比较详细标绘南海各岛礁名称和地理位置的官方地图。
“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和《中国南海各岛礁图》开启了中国官方正式审定、公布南海诸岛地名的历程,它对维护南海诸岛领土主权起到一定作用,它向世界宣告,包括曾母滩在内的东、中、西、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三、民国政府内政部对南海诸岛的命名
1946年8月10日,日本战败并宣布投降之后,根据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决定,台湾应回归中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也应重归我国版图。当时中国政府继收复台湾之后,立即组织以海军为主要力量,协助广东省政府南下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于是,海军总部抽调当时最先进的“太平”(舰长麦士尧)、“中业”(舰长李敦谦)、“永兴”(舰长刘宜敏)和“中建”(舰长张连瑞)4艘军舰组成收复舰队,“太平”舰为旗舰。海军上校林遵、姚汝钰为正副指挥官,广东省政府派肖次广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派顾问麦藴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1946年底副指挥官姚汝钰率永兴、中建两舰于11月24日进驻西沙群岛,于1946年11月19日扺达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以“永兴”舰舰名命名,1935年命名为茂林岛,渔民习用名称为猫岛),登陆后,测绘人员测绘草图,并由随舰的中央各部门代表、广东省接收专员等举行收复西沙群岛仪式,鸣炮升旗之后,竖立纪念碑,碑正面刻“卫我南疆”四个大字,背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及“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并派兵驻守。而位于西沙群岛西南的、1935年命名的土莱塘岛、渔民习用名称为“半路”的沙洲,改以“中建”舰舰名命名,以纪念这次参加接收的中建号军舰。而总指挥官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于12月12日扺达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以“太平”舰舰名命名,1935年命名为伊都阿巴岛,渔民习用名称为黄山马),登陆后,展开调查、测绘等工作,接收仪式由广东省政府专员麦藴瑜主持,升旗鸣炮志庆后,派兵驻守,竖一水泥碑,碑呈方锥形,正面刻“南沙群岛太平岛”,背面刻“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日重立”,碑左侧刻“太平舰到此”,右侧刻“中业舰到此”。而位于太平岛北面的铁峙(渔民习用地名),改为以“中业”舰舰名命名,以纪念这次参加接收的“中业”号军舰。至此,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任务基本完成,揭开了中国政府行使领土主权的历史新篇章。随后,中华民国政府又于1947年3月派太平舰接收并进驻东沙群岛。1947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将南海诸岛划归广东省政府管辖,这样南海诸岛又重新置于中国政府主权管辖之下。在我国收复南海诸岛的同时,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就着手对南海诸岛地名和地图等问题进行重新审定工作,这是中国政府第三次对南海诸岛正式命名。
1.南海诸岛地名审定
南海诸岛地名的审定,由内政部方域司第二科(地志科)科长参加过西、南沙群岛接受的郑资约负责实施。召开讨论会,进行审议,重新厘定了南海诸岛名称,制定了《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1947年12月1日,内政部通过中央社正式公布,次日见报,由1947年12月2日《申报》以《南海诸岛名称,内政部核定公布》为题,予以报导。
《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将1935年命名的南沙群岛改为中沙群岛,将团沙群岛改称南沙群岛,将应是群岛的前一个东沙岛,称东沙群岛。从此,南海诸岛明确由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四个群岛组成,这样以方位名称来区分四个群岛,以“沙”字来贯穿四个群岛更为贴切。因而南海诸岛又称“南海四沙群岛”,俗称“四沙”。表中出现南海诸岛、东沙群岛2个地名,是对这2个名称首次官方表述,促进了南海诸岛地名的系统化。在地名数量上,审定公布地名172个,较1935年公布的136个多36个,其中表示群体的总称、联称地名12个,表示个体的单称地名160个。
此次命名,除继承李准巡海审定的甘泉岛、珊瑚岛和以军舰舰名命名的琛航岛、广金岛,还增加永兴岛、中建岛、太平岛、中业岛外,其命名方式,多采用中国式命名,例如:有以中国古代航海家命名,如郑和群礁、马欢岛、费信岛等;有以历史名人命名,如孔明礁、东坡礁等;有以帝王年号命名,如永乐群岛、宣德群岛等;有以古代官职命名,如都护暗沙、校尉暗沙等;有以当代人物命名,如南威岛,为纪念当时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字慈威),敦谦沙洲、鸿庥岛为纪念中业舰正副舰长李敦谦和杨鸿庥;有以封建伦理观念命名,如忠孝滩、仁爱滩等;有以吉祥意义命名,如海宁滩、欢乐暗沙等;此外还有以神话故事命名等。大量采用中国式地名是本次命名一大特色,对减少外来影响,很有积极意义。
2.南海诸岛地图绘制
南海诸岛地图绘制,由内政部方域司第三科(测绘科)和广东省测绘局派赴南海诸岛技术员负责,实测了太平岛、永兴岛、石岛等主要岛礁。返航后,内政部方域司根据实测草图并参考中、外有关海图,在第三科科长王锡光的支持下,制成了《南海诸岛位置图》(1:400万)、西沙群岛图(1:35万)、中沙群岛图(1:35万)、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图等6种(内政部方域司制,国防部测量局代印),并与新旧名称对照表同时公布。
该《南海诸岛位置图》第一次在南海中,画一条用国界线符号表示的11条线段的“袋形断续线”,在“袋形断续线”范围内标注有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群体名称,还标绘大部分南海诸岛具体岛礁的单称名称,这是我国首次在官方地图上标绘南海诸岛群体名称和个体名称,以及用“袋形断续线”表示的传统海疆线,对维护南海诸岛领土主权起了重要作用。
同年11月,内政部方域司专门委员郑资约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编写出版了一本《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商务印书馆,1947年11月),这是我国第一本南海诸岛志书,书末附有“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表中详列172个地名,其中有曾母暗沙、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后两者都在曾母暗沙之南,最南点是立地暗沙,可能后两个暗沙没有地理坐标数值,或受1935年《中国南海各岛屿图》把“曾母滩”标在最南端以及1947年4月14日由方域司傅角今司长主持的、由内政部、国防部、外交部、海军总司令部各派1-2人出席的“西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会”,决议中提到“南海领土范围最南应至曾母滩”的影响,致使《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书中,在提及曾母暗沙时,把它说成“是我国领土之最南尖端”。这就是中国领土最南点为曾母暗沙的由来,这一提法早已写进小学课本,已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不易改变。
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审定公布的南海诸岛地名和地图,被不少国外书刊引用,周边国家也未提出反对意见,是得到国际上承认、影响较大的一次南海诸岛地名审定。不过,这次审定公布的地名与1935年审定公布的一样,均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完全忽视了海南渔民创造的、具鲜明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郁、流传民间的渔民地名(又叫土地名、琼人俗名)。
四、中国地名委员会对南海诸岛的正式命名
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全国开展地名普查,要求实现全国地名标准化。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消除南海诸岛地名混乱,中国地名委员会于1980年6月-1982年5月间,对南海诸岛命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正式审定南海诸岛地名,也是中国政府第四次对南海诸岛正式命名。这次命名分地名普查和地名审定两个阶段进行。
1.南海诸岛地名普查
南海诸岛地名普查,于1980年5月-1982年4月间进行。由广东省地名委员会组织的“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在南海诸岛地名普查期间,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召开过三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1月6至9日在番禺县市桥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广东省测绘局、华南师院(1982年改称华南师大)、中科院南海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海南行政区建委、南海舰队航保处、广东外事办公室、广东军区测绘大队、中山大学、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等单位共12人。会议讨论了尽快审定南海诸岛地名的必要性,初步讨论了命名原则,审议了235个南海诸岛地名,建议利用遥感技术确定具体岛礁位置和形态,审议了地名普查计划。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1月9至13日在南海县盐步镇举行,出席会议的除第一次会议的单位外,还有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中山图书馆、南海舰队测绘大队、广州地理所、文昌县办公室、琼海县人大办公室、万宁县革委会办公室、海南行署办公室等单位共22人,会议总结了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肯定了用遥感技术对地名审定的参考价值,认为南海诸岛地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遗漏很多,采用的地名混乱,一名多写、用字不当,外来译名多,对岛、洲、礁、沙、滩等地名采用仍不够科学,一地多名,没有采用渔民地名等。会上还成立渔民调查组、历史组、遥感制图组、综合调查组4个组。渔民调查组赴海南访问老渔民,搜集渔民珍藏的《更路簿》和分析渔民地名的含义等,历史组主要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该馆有馆藏“南海诸岛”专项资料)、北京、天津、南京等搜集南海诸岛历史资料及访问有关专家,如用笔名震明在1948年第1期《地理之友》杂志上发表文章,对民国政府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地名时,没有采用渔民地名,提出批评的华东师大地理系褚绍唐和曾参加接收南沙群岛的专员、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麦藴瑜等。遥感制图组主要根据1972年至1978年摄制和制作的1:3369和1:100万MSS卫片获取的部分信息,结合我国出版的海图,解决各实体现状的定形、定位、定性等问题,综合组整理历史和现状资料,制定地名命名、更名初步方案,供地名审定阶段使用。第三次会议1982年4月在佛山市召开,出席会议的除参加第二次会议的单位外,还有外交部条法司、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军区司令部、海南师专、佛山地区民政局、广东省地名办公室等单位共31人。会议审议了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原则,审议通过了271个南海诸岛标准地名。最后通过南海诸岛地名普查,提出了“南海诸岛地名命名、更名的初步方案”,上交中国地名委员会。
“南海诸岛地名命名、更名初步方案”是每一页一个地名,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名称、地理坐标、普查前名称、名称由来及含义、概况等。其中,普查前名称含1947年内政部公布名称、解放后我国公开出版地图上的名称、科学院地图上的名称、解放军空军司令部1:100万图上名称、渔民名称、台湾使用名称、别名、外文译名等项。
2.南海诸岛地名审定
南海诸岛地名审定,1982年5月8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发出“南海诸岛地名审定会议”的通知,(见《中国地名委员会文件》82中地字第6号),请求外交部、民政部、国家测绘总局、海军司令部航保部、总编测绘局、国家海洋局、新华社、地理所、历史所、地图出版社、测绘研究所、民航总局、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院、郑州大学、华东师大、华南师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西南中沙办事处、海南行政公署等单位派人参加。于1982年5月24日在北京万庄国家建委招待所召开,历时七天。出席会议的单位有国家测绘总局、新华社参编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外交部条法司、测绘科学研究所、海军司令部航保部、海洋出版社、地图出版社、民航总局、南京大学地理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郑州大学印度支那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山大学历史系、海南行政区地名办公室、海南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广东省地名办等单位,其中包括中国地名委员会1982年5月5日发函特邀的外交部3人(按:具体与会人员,由该部门决定,下同),民政部1人,国家测绘总局2人,海军司令部航保部3人(包括南海舰队),总参测绘局2人,海洋局1人,新华社1人,北京地理所2人,历史所1人,地图出版社2人,测绘研究所1人,民航总局1人,厦门大学韩振华(未出席)、林金枝,南京师院鞠继武,郑州大学戴可来,华东师大褚绍唐,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3人,华南师院刘南威,南京大学杨怀仁(未出席),中科院南海所陈史坚、陈明鋭,海南行政公署2人,西、中、南沙办事处1人等领导、专家、学者、权威共55人。会议由国家测绘总局李曦沫局长主持,会议内容包括:(1)商讨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原则(半天)。一致同意遵循4条原则:名从主人原则;保持地名稳定性原则;消除外来影响原则;科学性原则。(2)重点对广东省提交的“南海诸岛地名命名、更名的初步方案”中的271个地名进行审议。分审议南沙群岛地名(两天半)、东沙群岛地名(半天)、西沙群岛地名(半天)、中沙群岛地名(半天)、全面复审南海诸岛地名(全天)、总结(半天)进行。在此基础上,对初步方案中的地名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这些修改补充意见是:对原来提出的271个地名,修改了32个,其中属于消除外来影响的20个,更名的名称中,用渔民地名的20个。更改的名称中,用渔民名称的8个。另命新名的19个,恢复1947年命名的2个,保留海军航保部地图上名称的2个,正名不变括注副名的1个。增加命名19个,其中属于消除外来影响的11个,新增名称中,采用渔民地名的10个,另命新名9个。(3)对中沙群岛划分、中国领土最南点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最后,测绘总局李曦沫局长以“南海诸岛地名审定会议结束时的发言”为题作总结,其总结发言主要谈及两个问题:一是会议有三点收获:对审议南海诸岛的原则取得了一致意见。对广东省提出的命名、更名方案进行了逐条审议。讨论了范围线内暗沙命名、最南点、中沙群岛划分和地名公布与使用等问题。二是提出下一步要抓好两方面工作:修改和整理现有资料。上报国务院审批等。
这次会议要求广东省在会后结合过往资料,把审议的南海诸岛地名整理后,上报中国地名委员会。1982年12月25日,中国地名委员会批复整理后上报的方案。1983年1月,中国地名委员会根据广东省整理后的上报材料,制成含287个标准地名的《南海诸岛地名表》,地名表内容包括:序号、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地理坐标、渔民名称等。然后于1983年4月25日,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在《人民日报》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
地图出版社陈潮、庄晋南副总编和杜祥明工程师在出席南海诸岛地名审定会议之后,1985年5月地图出版社根据1983年4月25日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编制出版了1:200万《南海诸岛》图,作为以后正式出版《南海诸岛》图的范本。该图背面附《人民日报》发表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
笔者在出席南海诸岛地名审定会议之后,于1982年6月2日,给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东省地名委员会主任李建安写信建议:“广东要按会议要求,保证上报材料的质量,以及编辑出版《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内部资料),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1982年7月14日,李建安对笔者的信作了“国庆同志并转罗挺同志:刘南威同志的意见好,请转处”的批示。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后,1984年11月广东省地名委员会根据省政府指示,组成编委会(陈史坚任主编),编写《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初稿完成后,于1986年8月19日-23日在华南师大召开《地名资料汇编》审稿会。由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副主席罗挺主持并致开幕词,陈史坚主编介绍编写过程和主要内容,责任编辑曾庆刚介绍编辑情况和存在问题。出席会议代表共26人。评审组由华南师大曾昭璇、刘南威、南海海洋研究所陈森强、曾成开、郑州大学戴可来、庄晋南,广东省外事办谢咏常、海南师专黄循英、中国地名委员会国内组组长张成秋、李清源、厦门大学林金枝、海测专委员程福新、南京师大鞠继武等单位共13人组成,曾昭璇任组长,陈森强、谢咏常任副组长。1986年8月23日形成“评审意见”。《地名资料汇编》编委员会参考“评审意见”修改后于1987年3月由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汇编》汇总了南海诸岛普查与地名审定资料,以及其他南海诸岛地名相关的资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南海诸岛地名著作,对南海诸岛地名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命名的主要特点
与1947年中国第三次命名相比,此次命名有几个特点:
第一,实现了南海诸岛地名的标准化,改变了采用地名混乱现象。
第二,公布的地名多,共有287个,而1947年公布的地名为172个。对这172个地名进行审定,根据稳定性原则作为标准地名保留的152个,保留名称暂不公布的2个,销名2个,更名16个。
第三,除公布具体岛(含石)、洲、礁、沙、滩名称外,还首次对水道(门)进行了命名,共公布了13个水道(门)标准地名;
第四,改变了名不副实的地名,做到了“是岛称岛,是礁称礁”,如1947年公布舰长暗沙等,实际上不是暗沙,而是礁,这次公布时都改为礁,1947年公布的北子礁、南子礁,实际上不是礁,而是岛,这次公布时都改为岛,1947年公布的毕生岛、玉诺岛,实际上不是岛,而是礁,这次公布时都改为礁等。
第五,大量采用渔民习用地名,总数达129个,其中,有48个作为标准地名(含用渔民习用地名的谐音),有80个作为“当地渔民习用名称”列出,与标准名称相对照。
在80个与标准地名相对照的渔民习用名称中,包括与标准地名曾母暗沙相对照的渔民习用名称“沙排”。事实上,“沙排”不是曾母暗沙的渔民习用名称,虽然有些由海南渔民创造的、举世无双的《更路簿》也有提到“沙排”,如“自沙排去红草用已辛一更半”、“自沙排去火哀驶干巽二更收”等,但从其记载的“更”(距离)和“路”(航向)的数据推算,沙排都不是曾母暗沙的渔民习用名称,把“沙排”当作曾母暗沙的渔民习用名称是张冠李戴的。实际上,曾母暗沙是没有渔民习用名称的。
4.几点建议
1983年审定、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至今已有30余年,建议选择适当时机,根据新时势、新情况,对南海诸岛地名进行重新整理、修订。具体来说,可考虑:1983年地名审定时,对1947年公布的172个地名处理中的“保留名称暂不公布的2个”(指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予以重新审定;与标准地名相对应的“当地渔民习用名称”中的“当地”二字,应取消,才更为贴切;取消曾母暗沙的渔民习用名“沙排”;遗漏的给补上,如中洲礁、小南熏礁;对新生的沙洲、新发现的暗沙、暗滩进行审定;将南沙群岛的永暑礁、美济礁、华阳礁、渚碧礁、东门礁、南熏礁、赤瓜礁等的通名“礁”,改为通名“岛”(人工岛);增列古地名,作为与标准地名相对应一项,如与标准地名“南海诸岛”相对应的古地名为“涨海崎头”、“珊瑚洲”,东沙群岛的为“南澳气”,中沙群岛的为“石星石塘”、“红毛浅”,西沙群岛的为“万里石塘”,“鬼喊线”的为“鬼哭滩”,太平岛的为“黄山马峙”等。
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4次正式命名,都绘制了体现命名成果的官方地图,审定的地名各具特点,地名数量逐次增加,地名寿命长短基本取决于命名原则的合理性。而大量采用渔民习用地名,把民间地名转为官方地名,奠定了标准地名的群众基础,渔民地名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命名,表明中国人民是最早发现和命名南海诸岛的,是南海诸岛的主人,从而大量采用渔民习用地名,是从地名学角度,对我国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的维护。
五、自然资源部龢民政部对南海诸岛的命名
在21世纪10年代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背景下,对南海诸岛进行了中国政府第5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命名。这次命名运用多种手段,经过多部门联合审定,最后,2020年4月19日,自然资源部龢民政部通过民政部网站,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名称》(表5)。从表5可以看出:第一,新南海诸岛岛礁25座,使“南海袋形断续线”内岛礁总数从280座以上,增至310座以上;第二,首次公布南海诸岛海底地理实体22座,开创了对南海诸岛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的先河,是这次命名的一大特色;第三,宣布中国地名委员会1983年4月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继续有效。
在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四次正式命名中,中国地名委员会的命名,由于命名原则最为合理,而且历时最长(1981年1月至1982年5月),参与单位和人数最多,在审定过程中,汇集了大量历史资料、文献以及各部门的研究成果,访问了南海老渔民和一些曾实地考察幷发表过相关论文的权威学者,寻访了曾参加接收西、南沙群岛的当事人,搜集了大量文物和渔民珍藏的《更露簿》,还运用遥感新技术对具体岛礁进行定性、定形和定位等,才形成《南海诸岛地名命名、更名初步方案》,最后中国地名委员会邀请全国有关知名专家集中评审、定案,因而使用时间最长,至今已近40年。所以在2020年4月19日,《自然资源部、民政部发布关于公布我国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的公告》中,宣布“中国地名委员会1983年4月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继续有效”。表明中国地名委员会对南海诸岛的命名,还要继续沿用下去。
表5 我国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
表格略
为进一步规范有关地名的使用,现将我国南海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予以公布。中国地名委员会1983年4月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继续有效,请社会各界规范使用已公布的标准名称。
一、岛礁标准名称
表格略
二、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
表格略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