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袋形断续线范围内的南海腹心散布着310座以上的岛屿、沙州、暗礁、暗沙和暗滩,分属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统称四沙群岛,标准名称为南海诸岛。
一、位置最北的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在广东省汕头市正南约160海里处,位于北纬20°33′~21°10′,东经115°54′~ 116°57′之间。由东沙岛、东沙礁及南卫滩、北卫滩四个岛、礁、滩组成,是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北、离大陆最近、岛礁最少的一群。
东沙岛古称“南澳气”。位于北纬20°42′,东经116°43′。因在珠江口外的万山群岛以东,又名“大东沙”,是东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
东沙岛发育在东沙环礁的西部礁盘上。东沙环礁的基础不深,是在水深200~400米大陆坡的海底阶地上发育起来的。环礁东面海底比西面海底深200米。
东沙岛的东侧有“ ”型的暗礁——东沙礁,与东沙岛同在一个礁盘上。岛、礁之间的浅湖直径约12海里,湖内水深在17米以下,湖底细沙平铺,有许多礁头突起,船只进出困难。低潮时,东北部礁盘可露出水面。
图3 东沙岛简图
东沙岛东西长约2,800米,南北宽约700米。东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洼,平均高度约6米。岛的西部原有两条沙堤伸出,包围着一个小海湾,使岛呈新月状,我国渔民称之为“月牙岛”。小海湾被填平后(图3),全岛面积增至1.80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
东沙岛上植物丛生,野草遍布,间有仙人掌、野菠萝等,其中以麻疯桐生长最为茂盛,岛东南有椰子树。挖沙数尺,即可得水,其味咸苦,不能饮用。
东沙岛是北半球著名的“海人草”产地,不仅质量好,产量亦多。主要分布在岛的西边和西南边8~9米的礁盘上,但水深难采。而在岛的东面和东北面水深2米的礁盘上生长亦不少,也比较容易采集。
东沙群岛附近还是我国良好的热带海洋渔场之一,每年来自我国福建、广东和台湾的渔船不下数百艘。珠江口渔民向有“要发家,上东沙”的谚语。东沙岛早就是我国渔民活动的基地。这里不仅有清代我国渔民建造的渔村和庙宇,如清初建造的“大王庙”,毁后重建为“天后宫”。而且我国还曾在岛上建立气象台、无线电台和灯塔,以指示航行途径,报告气象情况,便利海上航行。
在东沙岛西北约45海里处,就是隐伏水中的南卫滩和北卫滩。南卫滩面积较小,水深58米;北卫滩的面积比南卫滩大,水深64米。
二、东七西八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古称“千里长沙”,或“九乳螺洲”。位于海南岛的东南方,以永兴岛为中心,西北距榆林港约180海里,由30多座岛、洲、礁、沙、滩组成。分布在北纬15°47′~ 17°08′,东经111°10′~112°55′之间。主要集中为两群:东面的叫宣德群岛,或“东侧群岛”,主要由七个岛组成,所以又叫“东七岛”;西面的叫永乐群岛,或“西侧群岛”,主要由八个岛组成,所以又叫“西八岛”。宣德群岛和永乐群岛相距不远,一东一西,遥相辉映,我国渔民来这里生产时,常先到宣德群岛,后到永乐群岛。所以,西沙群岛被称为“上七下八的西沙群岛”或“东七西八的西沙群岛”。
在宣德群岛中,西沙洲、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北沙洲、中沙洲和南沙洲,发育在同一个广大的弧形礁盘上。礁盘分东、西两块,其间有一条水道,叫“石牌海门”。而永兴岛和石岛发育在南部弧形礁盘上。
宣德群岛中的主要岛屿是:
赵述岛 又名树岛,因岛上灌木茂盛而得名。长约600米,宽约290米,呈东北—西南向延伸,面积约0.19平方千米,高3~4米。岛的四周有沙堤包绕,岛上有薄层鸟粪,缺淡水。岛的西部有灯塔,高20余米。
北岛 在石岛之北,长1,500米,最宽处350米,面积约0.25平方千米。岛的东北面礁盘,受强劲东北风影响,使海水中含氧量较多,珊瑚生长较好,比西南面礁盘为高,低潮时可露出水面。岛面较平坦,高3~4米。岛的四周有沙堤包绕,岛中有乾涸舄湖,约占全岛面积的一半。岛上有灌木,缺淡水。我国渔民常到这里生产,自搭草棚居住。有石砌小庙一座。
中岛 在北岛东南0.5海里处。岛呈椭圆形,西北到东南长约600米,宽200多米,面积约0.20平方千米。岛的四周有沙堤包绕,中部有乾涸舄湖。岛上灌木茂盛,有薄层鸟粪,缺淡水。岛上有一小庙,高2米。
南岛 在中岛东南0.5海里处。岛呈长条形,西北到东南长1,200米,最宽处200多米,面积0.17平方千米。岛上灌丛茂盛,有薄层鸟粪,缺淡水。岛东北有一小海湾,吃水1.5米的小船可驶入。
石岛 是上升礁构成的岛屿,位于永兴岛东北,岛长375米,宽340米,面积约0.08平方千米,最高处15.9米,是南海诸岛中最高的岛屿。成为宣德群岛中最佳瞭望点,它能观察东西海面上往来的船只,好似永兴岛的桥头堡,在军事上非常重要。石岛四周海蚀现象保存清晰,岩溶地形明显可见。岛上除个别地方生长着麻疯桐和草海桐外,岩石裸露,“石岛”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永兴岛 位于北纬16°50′,东经112°20′。岛的东西长约1850米,南北宽约1160米,面积约1.6平方千米,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
永兴岛地势平坦,平均高约5米,岛西南有长约870米、宽约100米的沙堤,最高处8.3米。岛中部为乾涸舄湖,挖有水井多口,水色黄褐,含硫酸镁,水量充足,但不能饮用,只可作洗涤用。
永兴岛植物种类繁多,野生的有148种,占西沙群岛野生植物总数的89%。岛的北、东、南三面林木遍布,麻疯桐林密高大,遮天蔽日。我国渔民种植的椰子树,已緑树成荫,结果满枝。
永兴岛略处西沙群岛的中央,位置优越,面积较大,加上它所处的礁盘较小,便于船只驶近和登陆,西南方礁盘最窄,风浪亦小,是兴建码头的良好地点;岛四周又有良好锚地,便于船只停泊。所以,永兴岛向为我国渔民活动的基地。现在是广东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行政中心。解放后,党和政府很重视对西沙群岛的开发和建设,岛上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緑荫丛中开辟了马路,建起了一幢崭新的四层办公楼、食堂、卫生所、百货商店、邮局、银行、仓库……;他们大量种植的椰子、木瓜、香蕉等已蔚然成林;栽种的20多种蔬菜、瓜果和杂粮常年不断。此外,还增添了新的机帆船,修建了300米可停泊3,000吨级船只的码头,盖起了一排排钢筋水泥的房屋,重新扩建了气象台、海洋站、水产站等一排排漂亮的水泥洋房。岛上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永兴岛与石岛同处在一个礁盘上,相距1130米,低潮时可涉水而过,现两岛已有人工堤相连。堤上可行驶汽车,一如公路。
东岛 又名“和五岛”,是上升礁和珊瑚贝殻沙体复合组成的岛屿。岛长约2,400米,宽约1,000米,面积1.55平方千米,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平均高度4~5米。岛的北部沿岸及中部有大面积珊瑚沙和珊瑚砂岩裸露,在沿海形成海蚀地形。岛的四周有沙堤包绕,地势较高,而岛的中间较低,有一凹地,积水成塘。岛上植被繁茂,郁闭度达70% ,森林茂密,林木高大,最高者达16米;椰树成林,高20~30米。鲣鸟众多,鸟粪层厚,并有许多野牛。岛上常年有人居住和生产。有井数口,水量充足,但水色黄褐,不宜饮用。岛东北部和西南部均有明代小庙遗址。本岛常有渔民居住。
高尖石 由火山熔岩构成,是西沙群岛中唯一的火山岛。位于北纬16°34′,东经112°38′。岛高5.2米,呈三级塔形,远望似船,所以海南岛渔民称之为“石船”或“双帆”。低潮时,最低一级露出,面积近1,000平方米;特大高潮时,仅第三级顶面3~4平方米露出水面,是宣德群岛中最小的岛屿。
永乐群岛 在永兴岛的西南,距离约40海里。其中的甘泉岛、珊瑚岛、森屏滩、晋卿岛、琛航岛和广金岛,均在一个巨大的弧形礁盘上。这个弧形礁盘是一个环礁,它的西南边缺失,只保留一串弧形岛礁,又名“新月群岛”。弧形环礁环绕着向南开口的浅湖,进人浅湖的水道有三条,即:琛航岛与晋卿岛之间的水道,甘泉岛与珊瑚岛之间的水道,以及羚羊礁与琛航岛之间的水道。
永乐群岛中的主要岛礁是:
金银岛 在甘泉岛的西南,相距7海里。岛的东西长约1,275米,宽约650米,高6.2米,是典型的碟形盆地,四周比中间高1~2米,中部为乾涸舄湖。岛上有井数口,水可饮用。岛上森林茂密,林木高大,鸟粪丰富。岛的西南面有沙洲,低潮时可露出水面;礁盘上已挖出一条航道,可供小船泊岸。
甘泉岛 在永乐群岛西部。岛呈椭圆形,长约700米,宽约520米,面积约0.30平方千米,高约7米。岛的四周有沙堤包绕,中间低平,有井2口,水味甘甜可饮。岛上丛生麻疯桐和羊角树。
珊瑚岛 位于甘泉岛东北2海里处,面积约0.25平方千米,高出海面9.1米,是永乐群岛中最高的岛屿。岛形略呈椭圆,长约800米,宽约420米。岛上灌木茂密,鸟粪多,质量好。岛的中央低洼,有水井,井水可用,勉强可饮。岛上设有气象站。岛南面的礁盘上已开凿航道,供小船停泊。
森屏滩 滩上有两个小沙洲,俗称“银屿”和“鸭公屿”。银屿上有少量杂草生长。鸭公屿在银屿的东南方,为珊瑚碎屑构成,无草木生长。
晋卿岛 在琛航岛东北1.5海里处。岛呈长椭圆形,东北到西南长约700米,西北到东南宽约300米,面积约0.20平方千米,高约4米。岛的中部为乾涸舄湖,岛上丛生着羊角树。
琛航岛 岛呈弯曲三角形,面积约0.28平方千米,高约4米。岛周有沙堤包绕,向西有沙嘴伸出,直连广金岛。琛航岛中部有三个洼地,岛上灌木丛生,岛东南草海桐丛中有水井一口,水量丰富,能用不能饮。
广金岛 岛呈三角形,面积约0.076平方千米,沙堤宽10~30米。岛上丛林遍地,有水井一口,水不能饮,井旁有椰子树。
中建岛 又名“螺岛”,因盛产马蹄螺出名。是刚脱离沙洲阶段的岛屿,面积约1.20平方千米,地势低,高1.5-2米。因处西沙群岛最南,又当去南沙群岛中途,海南渔民称之为“半路峙”。岛的中部偏南有一舄湖,水深0.5米。岛面平坦,不长植物,像是南海上的“戈壁滩”。几年前,人们在岛上试种椰子树,获得成功。每年三、四月间有海鸟到此繁殖。
北礁 是椭圆形环礁,环礁西南侧有缺口,小船可由此出入。环礁礁体有局部露出水面,故有“北沙岛”之称。这里水深流急,平时礁体隐伏水下,古往今来不少船只在此触礁遇难,是西沙群岛北面著名的危险地区。现已建起一座高达9米的单闪白光的灯桩,能照耀10海里,指示航行。
三、隐伏水中的中沙群岛
中沙群岛古称“红毛浅”。其主体部分为中沙环礁,中沙环礁在西沙群岛以东,大致位于北纬15°24′~16°15′。东经113°40′~114°57′之间。由中沙环礁上20多个暗沙、暗滩组成。中沙环礁呈椭圆形,长轴由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75海里,最宽处33海里。环礁边缘暗沙突起,形成一串断续相连的暗沙群。中沙环礁周浅中深,中部水深约70米,边缘水深在13~15米之间。所以中沙环礁实际上是一个全部潜伏水中、还未露出海面的环礁。
中沙环礁中部的礁墩发育,较长大的暗沙多分布在环礁的四周,如北缘的比微暗沙,东西长8海里;美滨暗沙,东西长5海里;西缘的华夏暗沙,东西长3海里;南缘的波洑暗沙和东缘的武勇暗沙,东西各延长2海里。浅湖中发育的礁墩不呈长条状,多零里分布,面积也较小。
中沙环礁边缘突起,说明该环礁原是在海面附近形成的,因为环礁边缘海面氧气充足,浮游生物含量大,才能使环礁边缘生长迅速,变得突起。但是,目前中沙环礁却沉没于水中,这是由于最近地质时期中,海面不断上升和海盆不断下沉造成的。中沙环礁正好处在南海海盆下沉速度最大的地区,所以它不像西沙群岛中的环礁和它东面的黄岩岛所在的环礁那样在接近海面处出现。
中沙环礁是各种珊瑚繁生的场所,如突起的堤状暗沙,就是巨大的珊瑚礁构成的。大块的滨珊瑚、脑珊瑚是主要造礁种属。滩面上还有各种鹿角珊瑚、玫瑰珊瑚、石芝和各种海葵、海胆、海星等,构成了旺盛的珊瑚礁生物群落,这种生物繁多的礁区,引来了不少鱼类,使中沙群岛附近海域成为良好的渔场。所以,早在清代初年,我国人民就已对中沙环礁作了探测。如清代谢清高的《海録》一书中,说它“约宽百余里,其极浅处,止深四丈五尺”(约合15米),和今天的测量结果基本相符。
中沙环礁在暗沙与暗滩的衬托下,海水显得深緑,波浪变得混乱和涌起,产生和环礁外深海区迥然不同的海况。
隐伏水中的中沙环礁,由于珊瑚生长旺盛,只要地殻不再下沉,或海面不作较快的上升,在若干年后,有些暗沙就会伸到海面附近,成为沙洲或岛屿。那时,中沙群岛就是名符其实的群岛了。
中沙群岛还包括宪法暗沙、一统暗沙和黄岩岛等。其中较重要的是黄岩岛,位于北纬15°08′,东经117°45′,是从4,000米深的海盆底部一直伸到海面附近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大环礁。环礁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5千米。在环礁北侧有宽约360米的缺口和外海相通,小船可驶入避风。浅湖内水色翠緑,水深9~11米。礁盘边缘有数以千计1~4平方米不等的巨大礁块突出水面0.3~3.0米,其中在环礁的西北端和东南方,礁块密集,分别称为“黄岩”和“南岩”。
四、远处南疆的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是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群。它北起北纬11°29′,南迄北纬4°附近,西起东经109°30′,东到东经117°50′。南北长达500海里,东西宽达400海里。由100多座岛、洲、礁、沙、滩组成。其中露出水面的岛屿和沙洲有20座左右。
南沙群岛的岛、洲、礁、沙、滩的分布,是与这一海区的海底地形特征密切相关的。在南沙群岛海域有两条海底峡谷,一条位于南华礁北侧,近东西向;一条在西月岛东侧,呈南北走向。这两条海底峡谷大致呈丁字形相交,明显地把海底高地分成三部分,即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因而南沙群岛也相应地分成为三个部分。
南沙群岛的西北部,大致在北纬9°以北,东经115°15′以西,是南沙群岛中群礁最集中、岛屿和沙洲最多的部分。岛屿和沙洲大多同时出现在同一群礁中。南沙群岛的东北部,大致在北纬8°30′以北,东经115°15′以东一带,岛屿和暗礁、暗沙分布较少。而南沙群岛的南部,即西北部和东北部以南,岛、洲、礁、沙、滩数量虽然较多,但分布较散,絶大多数仍潜伏水下。
南沙群岛中的主要岛礁是:
北子岛 俗称“艾罗上峙”。位于北纬11°27′,东经114°21′,与南子岛共居于双子礁上。岛长约900米,宽约400米,面积约0.13平方千米,平均高出海面3.2米。岛四周有沙堤包绕,沙堤高出海面5米。岛上灌木丛生,中部至南部为草地,并有水井。该岛是我国渔民活动基地,到南沙群岛生产的渔民,常先到此集中。
南子岛 俗称“艾罗下峙”。在北子岛西南1.5海里处,岛长约600米,宽约350米,面积约0.12平方千米,高出海面约4米。岛上长满树木杂草,海鸟众多,鸟粪丰富。有井两口,常涌清泉,可供饮用。以前我国渔民常来此居住,岛上有他们种植的椰子树,有石围屋基和田地遗址。
中业岛 俗称“铁峙”。位于北纬11°03′,东经114°17′。在中业群礁西滩环礁的东端,岛呈三角形,最长处800米,最宽处500米,面积约0.32平方千米,为南沙群岛第二大岛。高出海面3.3米。岛四周有宽60米的沙堤包绕。南面礁盘较窄,平时风浪较小,易于登陆。岛西南端有茂密丛林,中部有鸟粪层。我国渔民曾常来此驻岛生产,自盖茅屋居住,岛上有他们建的祠堂,开凿的水井,水质良好。井旁有他们种植的椰子树和香蕉树。
南钥岛 俗称“第三峙”。位于北纬10°41′,东经114°25′。在道明群礁西侧南缘。岛呈圆形,直径约270米,面积约0.06平方千米,高出海面约2米,是南沙群岛中最低的岛屿。岛上灌木丛浓密,岛中部有鸟粪堆积,缺淡水。岛上曾有我国渔民建的神庙、茅屋、炉灶和种植的椰子树。
太平岛 俗称“黄山马峙”。位于北纬10°23′,东经114°22′,在郑和群礁的西北端。郑和群礁在外国海图上称为“提闸滩”,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环礁。太平岛呈棱形,长约1,400米,宽约400米,面积0.43平方千米,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平均高出海面3米多。太平岛上森林遍布,林木高大,椰子树、木瓜树和香蕉树等丛生其间。太平岛向为我国渔民的活动基地,他们常到此居住,从事生产,数年一换。岛上有他们建的房屋、水井、庙宇(观音庙、伏波庙等)、开垦的田地和种植的果树等。
鸿庥岛 俗称“南乙峙”。在太平岛南12海里处,郑和群礁西部的南缘。岛的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0.07平方千米,高6.2米。岛上灌木茂盛,海鸟众多。有淡水,但水质不佳,能用不能饮。以前有我国渔民长住岛上,在岛西南挖水井一口,种椰子树近百棵。
景宏岛 俗称“秤钩”。面积约0.04平方千米。岛上有灌丛,海鸟也多。有淡水,但不能饮。
西月岛 俗称“红草峙”。位于南子岛与马欢岛之间。岛长约1,000米,宽约500米,面积约0.15平方千米。岛上森林茂密,树木高大。挖沙2尺,可得淡水。岛西南端挖有水井,水勉强可饮。红草峙向为我国渔民活动的基地,岛上有他们建造的神庙和种植的椰子树等。
马欢岛 俗称“罗孔”。位于北纬10°44′,东经115°48′。岛长约580米,高2.4米。岛上杂草丛生,海鸟众多。挖沙2尺,可得淡水,水质良好。此岛为我国渔民到南沙群岛活动的基地之一。
费信岛 在马欢岛北,岛长200多米,面积约0.06平方千米。岛上林木茂盛,鸟粪丰富。
南威岛 俗称“鸟仔峙”。位于北纬8°38′,东经111°55′。岛略呈等腰三角形,长约750米,宽约380米,面积0.14平方千米,高约2.4米。岛四周有高5.5米的沙堤包绕,岛上灌丛茂密,鸟粪丰富。海鸟在产卵期间群集岛上,鸟卵遍地,“鸟仔峙”即由此得名。岛东北方礁盘有深达14米左右的水道,轮船可驶入停泊。南威岛是南沙群岛中北纬10°以南的最重要的岛屿,我国渔民曾在岛西南长期居住,在岛上建房屋、挖地窖、掘水井、种椰树等。
曾母暗沙 位于北纬3°58’,东经112°16′,最浅处水深21米。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点。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