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本地超市欣喜忘外地发现了该店竟然出售鸡脚,有如久逢知己,一口气买了三包。付账时,柜台的年青金发小姐看到了鸡脚,除了马上露出一脸嫌恶的表情之外,时把一包鸡脚高举在上,叫隔壁柜台的小姐欣赏,对方也毫不思索地做出捧心欲呕的样子。我看了心生不快,觉得身为教授,有必要藉此机会教育一下这位小姐。乃轻声问她是不是本校学生在此打工。既然是,我继续问她主修什么,发觉竟然是我们系的学生。再问说知不知道我是系上教授,她说不知。我说现在妳已知道,希望妳下学期一定要选修我的文化间传播学,在那堂课里我将向妳解释为何在许多其它地方鸡脚是美食,而且比鸡胸肉贵的原因。我话尚未说完,此小姐已如喝了半瓶高粱酒,自知做错了事,羞得面红耳刺,无地自容了。
人际间交往为何会产生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呢?认知差异所致也。认知乃是把吾人感官经验化为有意义事件的过程。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历经家庭,文化,宗教,与周遭环境等的教化与影响,就好像挂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免不了涂上了一层色彩,因此视域与思想乃被局限在某个角度上。也就是说,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偏而不全,而且常常错误连连的心智活动。人类的沟通互动就是建立在个人认知的系统,既然认知系统各有差异,小则误会呕气,大则动干戈,兵戎相见,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认知的不同而产生的摩擦,例子在人类社会可真不胜枚举。
认知系统的建立以生理、文化、和宗教的影响最为显着。在生理方面,人之高矮胖瘦,性别年龄,和机能健全与否,都会影响到一个人认知功能的发展。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企业界有六成经理级的人员身高超过六尺;传统诗词小说里惹人注意的英雄美女,不是虎背熊腰,身长九尺,就是环肥燕瘦,柳姿蛇腰;男人和女人的战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或六○年代美国社会「不要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的口号等显示了生理结构对人认知的影响。另外也有人说,若要了解人生的哲理,不妨请教失明或失聪的人。因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常常比常人深刻透彻。这也印证了生理机能的不同对人看待事物的差异。
文化对认知的影响就更显着了。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另外,西方人一听到东方人吃蛇宰狗,马上眉头紧蹙,甚或出口成脏,怒骂东方人野蛮不是东西。殊不知此乃认知的不同,而与野蛮无关。这只要叫回教和印度教徒看到西方人大啖猪排牛排的德性所产生的反应即可得知。我二十年前刚到美国时,在亚特兰大城一位美国教授家里作客。女主人以贵宾待之,亲自下厨烹煮一道拿手好菜招待我这位稀客。当我看到她把巨硕的蚵丢入待滚的牛奶,然后撒入胡椒,再加上一匙牛油,心里不禁发毛,胃也波涛汹涌起来,不知待会儿如何下咽。几年前有一个修我的课的中年美国人,在课堂谈到有一次公司派他到日本去洽谈一桩生意,他的客户为了尽地主之谊,特别招待他一道鱼内脏以表欢迎之意,害他看了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虽然最后还是捏鼻屏息把东西吞下去,但日后却夜夜恶梦,老是看到那些鱼内脏来向他招摇抗议。我听了不禁摇头叹息,自忖他也太不知什么是好东西了。想到小时候,在餐桌上我们几个兄弟姊妹常常大抢出手的就是阿母刚煎出来的那盘香喷喷的虱目鱼的内脏,真不懂为什么洋人为何如此不知享受。
文化表现在价值取向方面对认知的影响更是重大。华人传统忠孝节义和敬老尊贤的观念在西方人眼里,可能是腐朽不可理解之事;天人合一和阴阳一体的思想可能自欺欺人,软弱无能之表现。反之而言,西方人的个人主义和与天争胜的作风,在东方人的眼里很可能是自私自利,目中无人,与好狠勇斗的表现。曾经在课堂试着对那些蓝眼金发的大学生讲述中国二十四孝与桃园三结义等故事,发觉那些蓝眼睛眨得像大清晨的星星,我立即知道这堂课是白上了。至于文化对其他如交友处事,衣着与举止行为的影响所产生的差异就更不胜枚举了。
以宗教信仰建立起一套认知系统,进而演变到偏见仇恨而彼此互斗残杀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有神或无神,一神或多神,真神或假神,拜或不拜,烧香或不烧香,上天堂或下地狱,有罪或无罪,祷告或念咒,通灵或不通灵,杀生或不杀生,吃素或吃荤,缘起或神造,自主或救恩,轮回或永生,本真或原罪等叫人不知所措的问题,随时给人带来至大的困扰。看看中东,印度,北爱尔兰,印尼,巴尔干半岛等区域几年来的不幸冲突,就不难了解宗教信仰经由认知系统的建立对人类思想行为所带来的威力。
认知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就有如上了强力胶的东西,极难改变或恢复原状。当它逐渐发展出一个信仰的模式,一套待人的态度,和一组行为的指导方针,整个人类沟通互动的过程也就完全受制于它。这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从好的方面来看,只要人的认知系统相近,制造相互理解的意义网和沟通程就相对地容易,冲突也必然减少。可惜的是,如同俗话所说「一种米养千百种人」,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文化与文化,族裔与族裔,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是异多于同。如何正确地审视与调理自己的有色眼镜,试着了解、肯定、与尊重他人的思考模式和举止形态,并进一步取得相互容忍的和谐共处与互依互存之道,便成了人类在当今多元文化与全球化社会共同存活下去的唯一可行的道路。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