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北会谈综合座谈 两岸学者激荡火花

  中评社台北12月12日电(记者 李文辉)“台北会谈-强化认同互信 深化和平发展”11日下午举行综合座谈,子题“如何强化两岸的认同与互信”,第一组会议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提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五大政策建议;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表示“一中屋顶”,在推动两岸认同的同时,也要积极争取民意的支持;台湾“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吴玉山指出,台湾民众认同变迁,是大陆在国际上垄断“中国”身分,所产生的挤出效果;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黄光国则是认为,社会科学要本土化,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现实,正视“一中两宪”的事实。 

  该项会谈是由两岸统合学会、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两岸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21世纪基金会、台湾政治学会、台湾民主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协办,一连两天在台北福华饭店举行。 

  其中,第一组讨论由两岸统合学会顾问、前台湾“外交部长”程建人主持,引言人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吴玉山;与谈人是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
 
  程建人表示,这次举办会谈非常有意义,火花四散,地点、议题、参与人选择都是精心安排,今天五个主题,都是一体多向;“和平协议”马英九提了又退回去,签署是早晚的问题,也要考虑内部因素;1990年代台湾外交推动不行,现在两岸关系好起来,“中华民国”外交好像没那么辛苦,现在是最容易做的“外交部长”,内部因素要带进来,谈认同、信任,不光是两岸,还要不同党派、色彩的信任。 

  朱卫东提出十八大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五大政策建议,一是要始终将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摆在两岸关系发展的突出位置上;二是要认同和维护“两岸同属一国”这一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石;三是要以自信尊重包容双赢的思维,积极善意稳妥地增进两岸互信;四是要在政治互信基础上,稳步建立包括军事互信在内的两岸战略互信。五是,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努力构建两岸全方位的战略互信机制。 
  
  俞新天表示,其实两岸和平协议就是建立在“大屋顶”之下,现在解决好了,应该是可以,大陆学者是否等着发令?其实不然,其实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一国两制、或一国两什么的,各种各样理论,有很大好处,现在政府和智库建立机制连系,重大政策上,会广泛听取意见,哪怕是反对意见,都可以听取,台湾先进很多想法,可以介绍吸收到大陆。 

  黄光国说,台湾外籍人士愈来愈多,是不是中华文化复兴要翻转?两岸经验真的很不一样,社会科学界却不正视,却说很一样,他强调,社会科学中国化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现实”,各种说法,都是不愿面对现实,“你不同意,我就是要讲,你会同意,我就不讲。”学者不讲真语,两岸关系如何解决?模模糊糊,认真看各种建议,哪一个不是“一中两宪”?都没人谈,还是各打高空、各自角力。 

  朱卫东提出三点说明,认同到现在,因素很重要原因,第一领导者个人作为,如果不是李、扁当政,不会讨论这个问题。第二谈经济,从未幻想经济可以解决政治问题,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经济不可能发挥决定作用。第三,是“一中屋顶”问题,大陆对台政策,新形势下一特点,强调“共同”概念,十八大报告,多次使用两岸成果“共同”巩固、共享、两岸发展模式“共同”创造,两岸方案,一定是“共同”对话谈判中相互解决,大陆提“合情合理安排”,没有把自己东西强加对方,强调是“共同”,未来模式一定法理上没违背中国主权、领土完整不能分割这个话语,同时也是两岸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方案,方案是谈判、而不是凭空出来的。 

  吴玉山表示,第一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说得没有错,并没有说经济决定论,特别是对于影响台湾统独意识产生很多作用,但对认同没产生作用,都主张维持现状。因此,像排斥中国认同的民调上升、但是支持台独民调也没上升,经济发挥了作用,但有其限制。 
   
  吴玉山指出,今天解决认同问题,大陆、台湾都有其努力之处,台湾有没有可能很有尊严在“一个中国”屋顶下,平等、不受限制地参与,中国意识会获很大激昂,绝对是必要的。既然蓝的在执政,在“一个中国”是否应该要更有作为,马英九自己从不把“大陆”讲成“中国”,区分非常清楚,一个国家。今天如果马去编教科书,只能算少数,他坚持自己想法,他走进“总统府”,总要对国父孙中山遗像敬礼,他没有要把他的变成理想坚持,变成台湾人理想跟坚持,其他他应摆在言论市场,争取国民支持才对。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