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毛高良:积极打造客家人的精神原乡

  中评社永定11月28日电(记者 郑汉龙)11月23日下午,中评社永定走亲采访团在中共永定县委统战部长丘发添、县台办主任林熙贤陪同下拜会并专访了中共永定县委书记毛高良。毛书记首先感谢中评社这几年对永定的报道,如今又将大陆“走亲”活动第一站选择在永定进行。

  毛高良介绍了永定的主要特点与定位、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蓝图。

  永定县情有五个特点

  毛高良介绍说,永定地处福建西南部,东临漳州、厦门,西南接广东梅州。县域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14个乡,279个村(居),人口49万。永定县情主要有五个特点:

  第一,永定是“红色摇篮”,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6年在湖雷上南万源楼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1928年爆发了福建省第一个由县委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永定暴动,建立了全省第一支红军队伍、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块红色区域;创造了后来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并且在中央苏区全面推广的溪南分田经验,为红四军入闽、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20多年红旗不倒,养育了以张鼎丞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辈。

  第二,永定是“客家故里”,纯客家县,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永定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达50多万人(若加上迁到南靖、平和等周边地区再外迁的共有上百万人),是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县和福建省重点侨乡,爱国侨领胡文虎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人的祖籍地。

  第三,永定是“烤烟之乡”,有400多年的种烟历史,永定烤烟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帝,被誉为“烟魁”,并在南洋劝业会和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第四,永定是“南方矿区”,已探明矿产资源36种,煤炭、石灰石、石材的储量和品位都比较高,是福建省主要产煤区。

  第五,永定是“旅游胜地”,有客家土楼、客家文化和自然生态、革命遗址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福建省“优秀旅游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客家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国家主席胡锦涛称赞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入选全国首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棉花滩水电站建设形成65平方公里湖面的“龙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湖畔壮丽秀美的国家森林公园王寿山,与客家土楼交相辉映,形成“东楼西湖”的旅游格局。

  发展思路与成效

  毛高良说,近年来,永定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的目标,按照着力强化两大支撑(工业、旅游)、夯实三大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教育文化),着力四个提升(对台交流合作、新农村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式、打基础、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迈出了可喜步伐。长期以来,永定依托丰富的煤炭、石灰石、水力资源,形成了煤炭、水泥、电力三大支柱产业,成为闽西的经济强县。但矿业经济不仅给生态、环保带来不少压力,也面临资源日趋枯竭,对经济增长日趋乏力等问题。近几年,我们深切感受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政绩观,早转早主动,迟转成本更高,不惧转型“阵痛”,下定决心,致力加快转型步伐,促进永定产业发展由资源型经济为主逐步向非资源型经济为主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托型转变,推进永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工业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成长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成长型产业,重点培育机械制造、电子光电两大产业,并已取得成效;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煤炭、水泥产业;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智慧科技产业,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把永定南部园区打造成产值超百亿的生态产业园、智慧科技园。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在守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利用福建土楼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客家文化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突出“两手抓”:
  
  一手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4条环土楼景区旅游公路、湖坑游客服务中心、高头游客服务中心、客家美食中心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水平大幅提升;在县城“东溪——西溪”一线,打造了“旅游新城•黄金走廊”旅游产业带,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客家博览园、世纪华泰旅游度假村、大食府、演艺中心、客家古镇、国际赛车场等项目均在此区域落地,有效增强了县城旅游的接待能力,加快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同时,积极做好龙湖旅游板块的开发工作,目前正在积极与紫金集团等大公司洽谈合作事宜。

  一手抓文化推动旅游产业提升。坚持“文化舞动土楼”,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制作了《星际土楼》等动漫作品,参与了《下南洋》等电视连续剧的拍摄,打造了大型原生态歌舞集《土楼神韵》、歌剧《土楼》等一批客家文化艺术精品。《土楼神韵》赴台演出,受到台湾客家人的热情追捧;歌剧《土楼》作为福建省原创歌剧的开山之作,今年4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并大获成功。“永定文化现象”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旅游与文化实现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福建土楼•客家永定”的品牌影响。在摘取“福建省优秀旅游县”荣誉后,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龙湖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近年来,随着客家土楼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提升,旅游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342.9万人次,比增19.1%;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比增26.2%。

  二是“三足鼎立、一体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由于历史、区位及资源禀赋等原因,永定形成了高坎、金丰、城关三大片区,而且这三大片区发展不平衡。永定除了有城乡差距外,还有区域的差距。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永定县提出了“三足鼎立,一体发展”的构想,充分发挥各个片区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小城镇建设项目。

  三是永台交流合作推进到了新阶段。近年来,永定县积极利用乡土文化、乡情乡谊优势,充分发挥群众性、民间性、草根性的对台工作特点,加强永台文化、经贸、教育、结对和宗亲交流,努力构建两岸客家交流合作新平台,不断夯实对台交流合作典型县的基础。
 
  首先是积极打造客家族群的精神原乡。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两岸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成立了永定客家土楼文化研究会,加强对客家文化、土楼文化研究,出版了《永定客家土楼研究》、《永定客家土楼民间风情故事集》等共15套的客家土楼系列丛书。整合两岸客家文化资源,成立了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举办形式多样的客家文化论坛,打造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其次是以祖地文化为载体,吸引台胞回乡省亲、观光考察。一方面,通过举办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福建土楼文化节、世界永定同乡恳亲大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吸引大批台湾乡亲回乡寻根谒祖、观光考察。其中,2011年共接待台湾游客32万人次,比增28%。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台湾各界人士特别是重要知名人士的接待工作。

  其三是大力推动入岛交流。永定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入岛交流活动,包括入岛认亲结缘、入岛弘扬客家文化、入岛展示土楼风采等。

  其四是持续拓展双向对接平台,强化协会对接,开展乡镇对接,推动学校对接。

  其五是扎实开展永台经贸合作。永定是资源大县,长期以来以矿业经济为主的资源型经济支撑着永定的发展。为加快转型步伐,永定县提出建设“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的目标,并把深化永台经贸合作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的有力抓手,全力推进。

  四是社会民生事业呈现出新气象。把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作为根本着力点,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五是生态永定建设提升到新高度。近年来,永定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型经济发展路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建设海西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的重要批示精神,创新举措,大力实施水保、水利、林业、农业环境整治、扶贫开发和土地整理矿山整治“六大工程”, 采取领导挂钩、部门帮扶等形式,持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的58.7%提高到目前的73.1%,基本恢复了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着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加快了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步伐,进一步规范养殖行为,治理养殖污染;加大了矿区、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提升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大大降低了全县规模工业单位产值能耗。
 
  发展方向与重点

  毛高良说,下一步,永定县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美丽中国”这一核心理念,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永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崛起。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永丰新区机械制造、光电电子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海西汽车产业基地和大功率LED产业基地。同时,切实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依托南部园区,大力引进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安防科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创意设计等创新型、环保型企业,着力把南部园区打造成高科技智慧产业园。另一方面,持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崛起步伐。紧紧围绕建成具有浓厚客家文化特色和知名土楼品牌的海西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行列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年均增长24%;旅游总收入突破75亿元,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2%。按照“一核两翼三廊”的发展布局,持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按照“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差异发展、打造品牌”的要求,加快打造一批旅游精品;以客家文化为依托,以客家土楼为基地,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呼应“海峡旅游”主题,积极参加海峡客家旅游观光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打响以“天下客家•神韵土楼”、“看福建土楼•到客家永定”为核心的“海峡客家”旅游品牌;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提升。

  二是建设生态永定。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创建“森林永定”,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2013年、2014年分别创建成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县,力争把永定县建设成为海西生态文明示范区。

  三是着力夯实基础。一方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按照“县城抓组团、小城镇抓特色、新农村抓亮点”的思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三足鼎立、一体发展”的格局。
  
  四是强化民生保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实现与省、市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建成小康社会。一是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二是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三是让群众的心情更加舒畅。

  五是深化对外交流。发挥侨台人脉资源优势,深化港澳台及海外客家乡亲各领域的沟通联系。特别是要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为契机,把基地建设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先行先试,不断将交流基地发展好、完善好、应用好,使其在两岸交流中取得良好的示范作用,把永定建设成为海西乃至全国对台交流合作典型县区。科学编制对台工作规划方案;依托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定期举办专业性、高层次的海峡两岸客家文化(永定)论坛;联合两岸若干客家乡镇,在全国率先创建成立两岸客家乡镇结对联盟;定期举办彰显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为主的海峡两岸客家土楼文化节;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将其打造成集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为一体的景区式、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依托“千名台湾精英土楼行”活动,积极推动各乡镇、部门深化与台湾县市对应乡镇、民间社团、新闻媒体等交流合作;支持姓氏源流研究和族谱修编与对接工作,通过举办永台民间宗亲文化、台湾青少年土楼夏令营、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等交流活动形式,开展寻根祭祖、宗亲联谊、青少年联谊等多种形式的民间嘉年华活动;通过在台湾客家人聚居区兴建具有客家土楼风格建筑的形式,发挥客家土楼的精神纽带作用,再现两岸客家人同宗同源的亲缘关系;持续策划一批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表演、客家山歌和土楼神韵系列等文化节目赴台交流演出,扩大客家文化在台影响力;依托十万台胞看土楼活动,打响“福建土楼•客家永定”世遗品牌在台知名度,掀起客家土楼旅游热。

  最后,希望中评社的记者经常来永定采访,多宣传报道永定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对台交流合作这两大领域,希望大家深入挖掘,进一步向海内外客家乡亲特别是台湾推介永定,扩大永定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作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