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介绍了大陆同胞幸福感断代序列的研究现状,本小节继续对台湾地区的研究现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介绍。
对台湾地区儿童的幸福感研究的成果较少,但也有许多重要成果。苏玲慧(2015)以用台湾学生学习成就评量资料库(TASA)中10721名国小六年级学生的数据为研究资料,探讨学业情绪、同侪互动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国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除了家庭生活还有举足亲重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生活,所以,探讨国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同侪互动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无论从理论还是应用层面都有重要的参照意义。该研究结果显示现国小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同侪互动之间是显着正相关关系,同侪互动直接影响幸福感,而学生的学业情绪同时影响学生的幸福感。在中介效应路径中,学业情绪对幸福感的直接效果为0.183,学业情绪对同侪互动的直接效果为0.261,同侪互动对幸福感的直接效果为.436,学业情绪透过同侪互动影响幸福感的总效果为0.297,同侪互动起到部分中介效果,可以与学习情绪一起影响幸福感。从该研究结果可看出,学生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缓解学业情绪上的负面情绪,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幸福感。
王玉珍(2015)以30名国二及国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优势中心生涯咨商方法对幸福感和生涯发展的立即与追踪的成效。正向观点咨商是指运用正向观点,帮助个人产生正向力量、协助个体因应生命并解决生涯议题之咨商方法。其中,优势中心取向咨商是正向观点咨商方法当中具有结构的方法。优势中心咨商或治疗是指运用个人的优势力量,以促进当事人改变,目标是帮助当事人从过去或现在的正负向经验中,找到他们的优势,并思索如何应用于未来的生活。结果发现优势中心生涯咨商方法有助于提升幸福感,但对于生涯探索、生涯感受、生涯信念与生涯行动等生涯发展情形没有显着影响。从该研究结果,往后在学校课程或学校活动安排中,采用优势中心咨商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林贞佑与钟志强(2016)以275名国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国中生在自由时间管理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问卷参考Macan (1994)、王伟琴(2005)、郭进财(2008)及林庭逸(2011)的自由时间管理量表题项,共16个项目。幸福感量表参照 Aryee et al. (1999)的研究架构将生活满意、工作满意、家庭满意列为幸福感的指标,共有3个项目。研究结果发现,在自由时间管理量表中,时间价值观维度的变异量得分最高。在幸福感量表中,以“和父母、家人相处在一起总是让我觉得很愉快”为国中生最认同的题项。国中生自由时间管理均能显着预测幸福感中的两个因素:“时间监控观”、“时间价值观”,且国中生的自由时间管理变量会正向影响国中生的幸福感。从研究结果中,可知,国中生的自由时间管理越好,其幸福感也就越高。则教育系统可设置相关活动协助和引导国中生提升个人对于自由时间管理的技能,使国中生拥有适宜的自由时间管理概念和技能,进而有效提升其幸福感。
蔡慧敏(2017)以1117名高中女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女中学生休闲运动动机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背景在休闲运动动机与幸福感之差异。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女中学生休闲运动动机与幸福感调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在休闲运动参与动机和幸福感上没有差异;不同休闲运动参与时数者在休闲运动参与动机中有较深感受,且参与休闲运动时数较多者有较高幸福感。休闲运动参与动机与幸福感成正比。从该研究结果可知,高中女学生的休闲运动的动机越长,参与的时间越多,幸福感越高,则提高运动参与行为,有利于学生感受幸福感与积极情绪,减轻负面情绪。
翁敏甄与陈嘉成(2018)以大台北地区(台北市、新北市)公立国民中学七年级至九年级581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中教学现场的视角,探讨家庭与学校二个层面中,父母教养、教师管教与同侪关系品质对国中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另外,此阶段的青少年其性别角色行为正逐渐成形,探讨不同性别的国中生在社会认知层面的判断的不同。研究工具参照了陈薇先(2012) 编制修订的《国中学生父母管教方式调查问卷》、孙旻仪与王钟和(2008)的《教师管教方式量表》;戴淑梅(2004)修订的《友谊品质量表》。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教师管教方式及同侪关系品质都能显着预测幸福感;不同性别的国中生知觉到的父母教养方式、教师管教方式、同侪关系品质对幸福感预测力不相同,具体来说,对于男国中生,幸福感的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同侪的“帮助与关怀”、教师的“关怀反应”及父母的“关怀反应”。对于女国中生,幸福感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父母的“关怀反应”、同侪的“情感连结与陪伴”和教师的“关怀反应”。从该研究结果可知,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中教师的管教方式与同侪的关系品质对于国中生的幸福感都有重要影响意义,都需要对其进行特别关注,同时,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国中生,根据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重要程度,家长和教师要进行不同的引导和注意,有针对性地帮助国中生提升其幸福感。
黄韫臻、林淑惠(2012)以台中市2307名来自六所大专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瞭解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探讨父母婚姻关系、教养方式及个体的休闲满意度对幸福感的预测能力为研究目的。以随机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测量工具分别参酌苏美榕(2004)的《知觉父母婚姻关系量表》、刘淑媛(2004)编制的《子女知觉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Beard 与 Ragheb(1980)的《休闲满意度量表》(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 LSS)、黄韫臻与林淑惠(2008) 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可由“自我肯定”、“人际和谐”、“家庭圆满”、“身心健康”及“学业成就”等 5维度构成,其中“家庭圆满”的重要程度显着高于其他维度。除了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严格专制”与“疏于关心”外,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与父母婚姻关系、教养方式及休闲满意度的各个维度皆呈显着正相关。最后,父母婚姻关系、教养子女方式及休闲满意度都能显着地预测大学生的幸福感。
吴相仪等人(2017)以高雄地区 67 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为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感恩课程”,以感恩五个维度为架构设计课程,内容包括珍视当下、知足惜福、感谢他人、逆境及恩典,探讨该课程对于大学生感恩、幸福感及心理复原力的影响。采用准实验的研究方法,实验组 36 人进行为期四周共十二小时的“感恩课程”,控制组 31 人未接受任何实验处理。前后测工具为林志哲与叶玉珠(2011)的《大学生感恩量表》、McCullough 等人(2002)编制的《感恩问卷》、Corey Keyes(2002)编制的《幸福感量表》、詹雨臻等人(2009)编制的《复原力量表》。研究结果发现感恩课程能显着提升实验组的“感恩”分数,其中包括珍视当下、知足惜福、感谢他人、感谢恩典、逆境感恩五维度。感恩课程能显着提升实验组的“幸福感”分数,包括情绪、心理及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感恩课程也能显着提升实验组的“复原力”分数,包括问题认知、希望乐观、同理人际与情绪调节四个维度。从应用方面,课程回馈显示课程教学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可以对提升大学生感恩、幸福感和心理复原力的课程和活动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杨承亮和赖佳坤(2017)以221名国内企业年满18岁以上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职涯停滞、光明心态与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习惯领域光明心态对幸福感及工作绩效的影响、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其中习惯领域(habitual domains)是指个体内部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ideas)和行为模式(operators)的综合,它会反映在我们的思维、个性、行为、行为倾向等上面。习惯领域的光明心态包括:尊重生命、万事助长、目标知行、全责主人、使命乐园、感激布施、享用奉献七种(游伯龙,1992)。职涯停滞包含层级晋升停滞与工作内容停滞(Milliman,1992)提出的分类。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有所编制《习惯领域光明心态量表》(郭迪贤、林瑞发与邱晓婷,2010)、中国人幸福感量表(Lu & Lin, 1998)、工作绩效量表(余德成(1996)、职涯停滞量表(洪敏莉,2010、林家萤,2008)与受测者的个人基本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习惯领域光明心态能显着正向影响工作绩效,显着正向影响幸福感;职涯停滞对幸福感与光明心态影响并不显着,但对工作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幸福感对工作绩效无显着影响。从研究结果可看出,“习惯领域中的光明心态”对幸福感有显着影响,这从另一个角度启示了我们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我们需要重视对光明心态的养成。另外这种心态也对工作绩效有很重要的意义,说明心理层面的提升对企业员工也不可或缺。
谢惠红等人(2021)以378名有运动习惯和72名无运动习惯,共450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不同运动习惯中老年人在休闲运动参与动机上的差别,以及其主观健康、休闲运动参与动机、参与效益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目的。其中主观健康(self-rated health, SRH))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的自我评估。研究工具参考了《主观健康量表》(Breidablik, Meland & Lydersen,2008)、《休闲参与动机量表》(Beard & Raghed,1983、余政达,2010.et al)、《休闲运动参与效益量表》(Raymore et al,1993、余政达,2010)、《幸福感量表》(Diener et al.,1985)。研究结果表明,有运动习惯者其在主观健康、休闲运动参与动机、参与效益及幸福感等知觉上均高于无运动习惯者;75 岁以上族群之休闲运动参与动机低于75岁以下族群。主观健康、休闲运动参与动机和参与效益均可显着正向预测幸福感(R2 = 0.38)。由研究结果可得到启发,中老年人的休闲运动参与动机及参与效益有助于提升其幸福感,在平时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适宜的运动,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增进自身幸福感。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