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四节 两岸同胞物质幸福感融合与讨论

  回顾已有研究不难发现,两岸对于同胞物质幸福感的研究都并不深入,多见于主观幸福感和个人经济水平/社会阶层等变量的研究。我们在看待影响物质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包括社会人口统计学;人格特征和动力学;需求和需求满足;信念和心理联结;目标和抱负;技能、行为和资源;以及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习惯。环境因素指的是影响人们如何对其财务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评估的环境各方面。涉及社会比较、人们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适应他们的期望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就个人因素而言,不管是内在的人格、心理动力,还是外在的资源和需求满足,都会影响同胞对物质幸福感的感知。大陆地区心理学学者将个人因素与幸福感的关系展开了许多研究,而对于环境因素如社会比较,在大陆的的实践中,更关注社会公平,相关研究指出,对收入分配中公平或不公平的认识比收入分配本身更重要,人们对不公平的不平等更敏感,关注更多的是社会中权力关系不平等及其不公平的问题。因此,减少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以及城乡居民不公平问题是我国政府目前需要做的。政府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制结构,减少垄断、腐败等不公平的行为,适当增加公平的不平等的激励机制,并促进政府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公共服务支出中,增加老弱病残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显着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台湾学者对此也表示,心理与物质,经济与心理是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心理学领域应该增加对物质领域的关注而不是忽略或认为其毫无关系,特别是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较大贫富差距的社会,在提高民生福祉的实践中,对物质幸福感关注是我们絶不能大意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