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台湾同胞情感和认知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现状

  同样,近年来有许多探究台湾同胞情感和认知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如下:

  有研究探究护专生休闲态度、休闲涉入以及休闲效益对幸福感之关系,该研究以南部地区某护理专科学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目的在探讨其休闲态度、休闲涉入、休闲效益对幸福感之影响,以休闲态度、休闲涉入、休闲效益各构面为自变项,幸福感为依变项,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并以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共发出问卷1804份,计收回有效问卷共15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9%。结果显示,心理、生理、社会、情感、吸引力、中心性、认知、自我表现,被依其对幸福感之预测力大小,选入回归模式中。于此回归模式中,自变项与幸福感之多元相关系数为.913,此八个自变项可以联合解释幸福感83.3%的变异量,其中,心理对幸福感最具影响力,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348。本研究建议该校重视休闲教育,为师生举办休闲讲座或系列休闲活动,以培养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并提供休闲谘商与辅导,协助学生规划休闲生活,促进学生涉入休闲活动,以及有效的从休闲从事的过程与经验感受休闲效益,进而提升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

  有研究探究家庭效能信念的影响与来源。依据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信念是指导个人行动最重要的因素。然而针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效能信念的研究仍占少数。本研究采用长期追踪与代表性抽样的「华人家庭动态数据库」,探讨台湾同胞的家庭效能信念其影响与可能来源。研究一分析2007年调查时符合三明治世代定义的样本,和2009年追踪调查数据,重要结果包括:(一)待亲、教养及婚姻三种家庭效能信念对不同家人关系有各自的影响力,展现效能信念为范畴特殊性的理论意义。(二)家庭效能信念可以预测个人心理健康;其中以婚姻效能信念对于现代台湾同胞的家庭生活满意、过去及现在主观幸福感的解释力最大。(三)家庭效能信念对于两年后的家人情感及家庭活动的参与具有预测力,并透过后者作为中介,影响个体心理调节。研究二取自2003年首次调查的27至39岁青壮年样本,及于2007年追踪其家庭效能信念的两笔数据,结果发现:受访者所抱持的家庭价值观、家族活动参与及情感关系等因素,可以形塑其家庭效能信念。个体在家庭中因角色而有不同形式的能动性展现,此即家庭效能信念所捕捉的心理特性。利用长期追踪资料的优势,本研究提供家庭效能信念可以影响台湾同胞家庭生活满意和主观快乐的证据;并进一步验证华人家庭伦理价值观对于建立不同家庭效能信念的区辨性。

  还有研究从情感与认知观点解释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关系。该研究目的在探讨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之中介历程,以扩张-积聚理论为基础,同时从情感与认知双重历程提出工作满足与自我效能为中介变数。本研究更明确主张幸福感会透过工作满足间接影响到助人行为,而透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到任务绩效。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由主管与员工分别对工作绩效与幸福感、自我效能及工作满足进行评量,搜集155份主管与员工配对数据,共有155位员工与61位主管完成填答。本研究就预试与正式施测之结果,将幸福感区分为四个构面,分别为快乐、生活满意、生活意义与喜欢自己。研究结果发现,幸福感中的快乐与生活满意构面会透过工作满足之中介效果,进而间接正向地影响助人行为。此外,幸福感中的快乐与生活意义构面则会透过自我效能之中介效果,进而间接地提升任务绩效。

  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变,亲子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少青少年对自身的子职角色缺乏

  应有认知。研究者期盼透过课程的安排,强化亲子间的正向情感连接,协助青少年善尽自身的子职角色,并提升家庭的情感功能,增进幸福感。在文献探讨中,研究者汇整子职的内涵与当代子职教育的重点,并说明亲子关系与幸福感的关联,同时也探讨体验学习如何应用于子职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研究者运用绘本与「爱的扑克牌」教具,协助学生熟悉五种爱之语的精神;透过亲情地图访谈,引导学生省思自己的亲子互动关系;最后安排飞礼物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向父母传情示爱。整体课程成效包括:学生增进对子职的实践,并能主动反哺回馈家人,更进一步也提供向上管理,改变亲职的关爱方式,强化了家庭的幸福感。

  有研究探讨自然体验对儿童情感与自然智能发展之影响。大自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影响儿童的情感、认知与价值发展。该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自然体验对儿童情感与自然智能之影响,比较都市与乡村地区儿童之自然体验差异,并探讨父母对儿童自然体验的影响。研究方法采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新北市地区国小三至六年级儿童进行访谈。结果显示,自然体验确实能促进儿童情感,包含:降低压力、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正面情绪、促进幸福感;以及自然智能发展,包括:提升注意力恢复、提高自然智能、提升环境态度、促进行动经验。而且,该研究发现假日长时间在高自然度场所活动对于儿童心理效益较大;家长的自然倾向对儿童自然体验具有关键影响;城乡自然资源不同影响儿童平日体验自然之机会。

  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幸福感-志工角色认知的中介作用。近年我国对企业伦理日益重视,企业界纷纷开始响应推动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部分企业在呈现企业社会责任时采用鼓励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进行,根据文献记载,志愿服务为深度休闲的一种呈现,然则员工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是否可以抒发压力、给予心灵寄托或增加个人幸福感成为本研究的动机。有研究旨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员工幸福感,以及志工角色认知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志工角色认知是否在CSR与员工幸福感之间产生中介作用。本研究采问卷调查法,以曾经获得CSR奬项之企业员工为问卷调查对象,采便利取样的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社会责任对志工角色认知有显着正向影响;(2)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3)志工角色认知对员工幸福感有显着正向影响;(4)志工角色认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幸福感产生部分中介效果。

  有研究探究女中学生休闲运动动机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在探讨女中学生休闲运动动机与幸福感之相关情形,及不同背景在休闲运动动机与幸福感之差异。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参加青少年学生,研究工具为动机与幸福感量表及基本资料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借由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雪费法事后比较、积差相关等统计方法处理。结果:一、不同年龄层之学生在休闲运动参与动机上没有差异。二、不同休闲运动参与时数者在休闲运动参与动机中有较深感受。三、不同年龄层者之学生在幸福感上没有影响。四、参与休闲运动时数较多者有较高幸福感。五、休闲运动参与动机愈强,幸福感愈高。结论: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认知,藉以消除学生对于运动的疑虑与阻碍,增加内在动机。如此一来提高运动参与行为,使学生感受正向幸福感与情绪,减轻负面情绪。

  有研究从正向心理资源的角度切入,探究符合老龄发展且具可塑性的感恩与老龄者主观幸福感之关联,并探究其间的中介机制。研究假设:在控制一些随着老化而改变的生活状况变项(生病次数、运动情形)后,老龄者的感恩性情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正/负向情绪)仍有显着正向效果,此效果系透过情绪面的感恩情绪与认知面的生命回忆之中介。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搜集到355名55岁以上的老龄者数据。透过结构方程式模型的检验,在控制年龄、性别、生病次数、运动变项的效果之下,路径模式的结果显示:(1)感恩性情对感恩情绪与正向生命回忆有正向助益;(2)感恩情绪会增加正向情绪,但也会带来负向情绪;(3)正向生命回忆会增加生活满意与正向情绪,也会减少负向情绪;(4)感恩情绪可中介感恩性情对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之效果;(5)正向生命回忆可中介感恩性情对生活满意、正向情绪、及负向情绪之效果。总结来说,感恩性情可透过认知面的生命回忆与情绪面的感恩情绪两个不同的中介机制来影响主观幸福感三成分,其中,又以生命回忆具有较大的正面效果。比起生命回忆,感恩情绪不但效果较弱,甚至可能带来负向情绪。因此,比起感恩情绪,生命回忆似乎更是老龄者幸福感的重要机制。

  二十一世纪随着国人健康意识抬头,政府推行休假新制一例一休,国人对于休闲活动及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体力就是国力,强国必先强身。健康的国民是国家最大的资产,然而人们在运动休闲过程中不仅达到休闲活动参与动机,在自由时间安排及运用,更可大幅提升进而获得身心的满足。运动俱乐部产业蓬勃发展,也扮演着影响国家经济及社会的重要角色。随着社会大众对健康的需求而日渐盛行,运动俱乐部不仅提供了室内方便、安全的运动场所与设施,更可指导与教学健身运动与有氧课程,更是都会区同胞休闲活动好去处。有研究以北部连锁大型运动俱乐部为研究区域,会员为研究对象,透过问卷分析统计,研究结果显示运动俱乐部会员对于休闲活动参与动机增加对于自由时间管理及幸福感有正向及显着影响,运动俱乐部会员从休闲参与活动中获得正向的情绪、认知、心理健康等因素,因推广休闲活动与朋友、家人一起从事休闲活动进而增加幸福感,积极参与休闲活动,培养兴趣闲建立良好休闲习惯,对于自由时间管理有显着效果及良好安排,最后期许运动俱部会员借由休闲参与,达到妥善安排自由时间及感受到幸福感增加之发展。

  有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健身俱乐部之健身教练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之感受程度以及两者之间之影响关系。研究方法为纸本问卷调查,以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等地区共31间连锁健身俱乐部之健身教练进行立意抽样调查,总共发放266份问卷,有效问卷共208份,回收有效率78.2%。采用描述性统计、皮尔森相关积差以及多元逐步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健身教练男性居多占66.8%,其年龄以20-39岁占83.6%,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占69.7%,专科以上教育程度占86%居多。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呈现显着性正相关(r = .737,p < .01),其中以外在满意度与自我实现相关最高(r = .801,p < .01),且工作满意度能正向预测幸福感,其总预测力为49.1%,其中以外在满意度之影响最高。健身教练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有正相关,幷且工作满意度能正向预测幸福感之感受程度,由此可知,健身教练工作时间长,当有正向的工作主观认知评价,亦能对自身幸福的感受造成正向影响,造就工作即是生活,生活亦有工作,而工作就是幸福的泉源。

  有研究主要是针对正念、执行功能与运动表现三者间关联的文献进行回顾,瞭解执行功能在正念与运动表现之间可能扮演的角色。方法:透过正念、冥想、运动员、运动表现、认知功能与执行功能等关键字在Google Scholar,PubMed,与华艺图书馆等文献搜索网站搜寻相关实证文献。结果:研究发现运动表现的提升可能与正念促进个体之流畅、专注、幸福感,减少压力与焦虑,以及降低皮质醇有所关联;此正念效益特别在精准性运动项目上被发现。另一方面,执行功能与运动表现之间呈现正向关联,并可能预测运动员未来表现。其中,抑制功能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最为明显。最后,正念与执行功能亦呈现正向关联,与运动表现类似地,正念同样对于抑制功能有较明确的影响。所以执行功能似乎牵动着运动员的竞赛表现,且正念训练亦可促进执行功能的提升。结论:正念会透过生理和心理状态而影响运动表现,大脑认知神经之执行功能在其间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值得未来研究加以探讨,或许可作为运动员采用正念训练时的依据。

  最后有研究探究高中职学生的父母亲情感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中介效果的分析。父母的情感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三者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高中职学生亦然。而从文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情绪智力在情感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果」的假设。为验证假设,本研究修改之前所发表的相关问卷,采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支持、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等三份问卷的具有符合标准的组合信度、平均变异萃取量与区别效度。因此,对918位高中职学生施测。问卷回收后,采结构方程模式,分析情绪智力在父亲与母亲的情感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果。本研究先以Amos软件分析,然其整体适切指标的数据显示模式不适切,而常态性评价的多变量达显着,表示所搜集的数据非常态分配,因此以不受常态分配限制且用于发展论的Smart PLS 3.0统计软件处理之。结果显示,所提的中介模式的测量与结构模式都适切。且结果显示:父亲或母亲的情感支持与高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之径路系数达显着正向相关。再者,高中职学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之径路系数也有显着正相关。最后,高中职学生的情绪智力,在父或母亲的情感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都具有中介效果之假设也获得支持。就此发现,提出父母亲应多采用情感支持,以增进孩子的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高中职生也应培养自己的情绪智力等建议,同时未来研究与研究限制也一并讨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