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幸福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一、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及其关系研究

  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当中可知,人们在评价自己的幸福感受时会同时用到两个层面的评价,一个是情感评价,一个是认知评价,并在具体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更积极的愉快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和更好的生活满意感。一般而言,SWB高的人,能经历更多的喜悦、更少的焦虑和更高的生活满意感;而SWB低的人更容易经历悲伤愤怒等情绪体验,以及相对较低的生活满意感。

  生活满意感(Life satisfaction,LS)、积极情感(positive affect,PA)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NA)是SWB的三大基本构成成分。上述SWB的构成和内涵的简要概述实际上是实证研究发现的结果,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学者们在幸福感的主观自陈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成分因子,再对这些因子的共同属性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主观幸福感的构成内容。1969年Bradbum创设了情感平衡量表,施测后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题项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得到了后来学者们(Beiser and Moriwaki,1974;Zevon and Tellegen,1982;Bryant and Veroff,1982;Dieneretal.,1985)的证实。Bradbum(1969)最先提出SWB是由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构成的两成分说,并认为SWB是个体对彼此独立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比较而获得的整体判断。通过因素分析,Beisser(1974)和Andrew和Withey(1976)发现了SWB的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也叫做生活满意认知评价),并用来解释分析中出现的第三个因子。认知成分的提出为情感成分被分离之后,量表间出现的残余协方差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反映了总体评价题项的共性。

  本文认为,生活满意度(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关联,二者均是个体对其生活事件、生活状态的感受评价。但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其生存状况的总体评价,而情感评价是个体对正在发生的生活事件的情绪体验。前者是总括性、长期性的,后者是瞬时性、短期性的。前者是后者的累积和总结。人是有知觉体验的高级动物,人的苦乐感受会对生活事件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认知评价,人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感受相互交织,共同产生主观幸福感的评价。

  二、幸福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1)幸福感产生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SWB是大脑功能综合协调的结果,所以要更好地理解SWB的实质,还需要对人的神经心理过程的脑功能机制进行瞭解,才能获得对SWB的更为深刻的理解。人是具有“动物根源”(animalroots)的高级生灵,人的许多身体解剖结构、发育方式及行为方式等都表现出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性。人的基因的至少98%的成分与黑猩猩相同,人类脑中的化学物质大多也与其他动物甚至微生物的成分相似或相同。人自身的行为反应和情绪状态归根到底是人的一系列动物生理性反应,而且与人脑的特定功能区域相联系。当外界气温较冷,人体内的生化反应不能正常运作,人体就会出现颤抖,体表血流量减少,而这些行为是受到下丘脑前侧部位的视前区的神经元的监控和指挥的。人在感受到疼痛的不愉快的体验时,痛觉神经元会释放谷氨酸和神经递质P-物质(substance P),痛觉感受器也会不断产生动作电位,使人产生烧灼感或刺痛感,使人警觉到危险的存在,从而产生对伤害性刺激源进行逃避的生理体验和情绪反应。人都有避苦趋乐的本性,这源于人的生物特性本身,是人作为生物的生命形态所具有的天生反应。SWB的研究表明,情绪是引发动机的主要因素,人们总是追求那些能给自身带来良好情绪感受的事情,而避免去做那些导致不良情绪的事情。

  情绪作为人类所共有的生理现象,具有跨种族和跨文化的一致性。处于前文化社会的新几内亚土著人表达其特定情绪的面部表情与工业社会的现代人表达相同情绪的面部表情相一致。中医认为人类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分别与人的心、肝、肺、脾、肾脏腑相对应,并与火、木、金、土、水相对应,说明人的情绪的生理性和规律性。而西方学者保罗·艾克曼(PaulEkman,1975)等根据面部表情将情绪分为喜(happiness)、怒(anger)、哀(sadness)、恐惧(fear)、厌恶(disgust)、惊奇(surprise)和鄙夷(contempt)。路赛尔(Russell,1999)等人则提出情绪反应的两个维度:效价(valence)和激活(activation)。前者指个体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或事件喜好或是讨厌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情绪反应的强度或唤醒程度。根据激活的性质,沃斯敦(Waston,1999)等人提出正性激活(positive activation,PA)和负性激活(negative activation,NA)的概念,这与SWB中的两大情感因素,即积极情感(positive affect,PA)和消激活(positive activation,PA)和负性激活(negative activation,NA)的概念,这与SWB中的两大情感因素,即积极情感(positive affect,pa)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NA)相对应,揭示了生物机体情绪所导致的两大动机系统,即趋乐和避苦的运作机制。

  研究发现,正性激活状态(PA)主要反映大脑左半球前额叶的静息活动水平,与大脑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有关(好的心情也能引起多巴胺的释放,能激活额叶皮层的多巴胺感受器,增强警惕力和推理能力);负性激活状态(NA)与大脑右半球额叶皮层的激活相关,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的分泌有关。每个人都能产生趋乐动机和避苦动机以及相应的情绪反应,但其反应强度和频度则与不同个体的大脑左、右半球机能活动被激活的不对称程度相关联,使人们表现出情绪个性特质的差别。

  (2)幸福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经过前文的介绍,我们已经清晰地瞭解了幸福感的神经心理机制,由此可以推导出幸福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幸福感与身心健康互相影响:

  ①幸福感高的个体,其身心健康水平高,幸福感低的个体,一般而言,其身心健康水平低;

  ②幸福感与积极情绪,如自尊、快乐、满意、愉悦等成正向相关,与恐惧、焦虑、嫉妒、抑郁等消极情绪成负向相关;

  ③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一个身心健康的个体,其幸福感越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