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闽县人黄泽,字敷仲,号旗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进士,宣德年间任浙江左布政使,正统六年为奸党诽谤去职,回乡(鼓山前屿)闲居。成化元年琉球贡使正议大夫程鹏带长史梁宾、通事梁应入闽进京,向朝廷只修朝聘之礼。翌年春通事梁应公暇之时造访黄泽,请其撰文《圣母天妃灵应序》。此外,黄泽还写下《送通事梁应奉使还琉球序》一文赠与梁应。黄泽着有《旗山翁文集》(六卷本)、《黄旗山先生文稿》(不分卷刻本一册)两部文集,皆为其后人(清代)编辑而成。上述两篇与琉球相关的文章便收録其中。
有关妈祖信仰在古琉球时期的文献记载当中尚不见梁应请回的这一篇《圣母天妃灵应序》,其宝贵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可见一斑。黄泽在撰写《送通事梁应奉使还琉球序》一文当中对通事梁应个人作了简单介绍,所含信息可补《吴江梁氏家谱》和正史之不足。另外,分析黄泽与梁应是如何相识,如何产生交集也是本文尝试解决的一个目的。这对瞭解琉球使节与福建文人士大夫互动交流具有一定意义。
【要旨】黄泽、福州闽県の人で、字は敷仲、号は旗山。明の永楽10年(1412年)に进士として科挙に登第し、宣徳年间には浙江省の左布政使となるも、正统6年(1441)年に奸臣らの诽谤を受け、职を追われた。その后、黄泽は故郷の鼓山の麓にある前屿という村に帰郷し长く闲居していた。
成化元年(1465)年に、正议大夫·程鹏と长史·梁宾の率いる琉球の进贡使节一行が福建から北京に上京し、朝廷に対して朝贡の礼を奉じた。福建に戻った琉球使者の一人で通事の梁応は暇を利用して黄泽を访ね、「圣母天妃霊応序」の执笔を请うた。黄泽は「圣母天妃霊応序」のほかに、「送通事梁応奉使还琉球(通事梁応の使を奉じて琉球に帰るを送る)」という赠文を书いている。黄泽の著作は、彼の子孙によって编集され『旗山翁文集』(6巻)と『黄旗山先生文稿』として出版された。「圣母天妃霊応序」「送通事梁応奉使还琉球」は、そのなかに収録されている。
古琉球时代の妈祖信仰に关する文献资料の中には、「圣母天妃霊応序」を探すことはできないことからも、これらの史料の価値をうかがい知ることができよう。「送通事梁応奉使还琉球」には、梁応についての简単な绍介がある。わずかな情报ではあるが、『呉江梁氏家谱』や正史の记载不足を补うことができた、本稿ではこれらの史料の绍介を行いたい。また、黄泽と梁応とが接触した背景について検讨することも本稿の目的のひとつである。これらを解明することによって、琉球使者と福建地方の文人や士大夫との交流の歴史を具体的に把握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ものと思われる。
2014年夏根据胡新同学提供的线索,笔者前往福建省图书馆查阅明人黄泽著作《旗山翁文集》,从中获得两篇与琉球历史有关的珍贵史料,即黄泽所撰《圣母天妃灵应序》和《送通事梁应奉使还琉球序》两篇文字。两条史料的珍贵之处不仅在其所包含的一些信息值得研究,更为难得的是,省图书馆的同志以该书为孤本之由,拒絶原本翻阅,只能通过缩微胶片查阅,而且不允许拍照和复印。因此,在那之后的收集工作进展缓慢。值得庆幸的是,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方宝川馆长的大力协调下,上述两篇文章得以影印出版,收録在方宝川、谢必震主编的《琉球文献史料汇编》(明代卷)当中。本文拟通过对这两篇史料以及《旗山翁文集》的文本介绍,解读和梳理其与中琉历史相关的信息和线索。
一、黄泽的生平事略
记载黄泽生平事迹的主要文献有:明何乔远的《闽书》卷七十三《英旧志·黄泽》,明正德《福州府志》卷之二十三《选举志·黄泽》,明万历《福州府志》卷之五十四《人文志二名臣传·黄泽》,明王应山纂修的《闽大记》卷之七《表五选举志》皆有传记。《明史》列传第五十二亦有传记。干隆《福州府志》虽然也有记载,不过是转録了《明史》传记内容而已。此外,清末《闽县乡土志》亦将黄泽列入“名臣”有传。
黄泽的著述目前仅发现两部,均收藏于福建省图书馆。一是《旗山翁文集》六卷,为清钞本四册,含序一奏议卷三。卷首题:“闽旗山黄泽撰集,五世孙公釪汇辑,六世孙廷策校阅,十一世孙行健重订。”还有景泰元年(1450年)吴实撰《旗山翁文集序》。二是《黄旗山先生文稿》(不分卷),清刻本,字迹清晰美观,附有干隆三十四年叶世昂《黄旗山先生闻略》。两部文集皆为黄泽后世子孙整理刊刻而成的,内容亦基本相同。两部书稿为清末福州诗社成员林谦宣先生寄赠。同时收録有《圣母天妃灵应序》和《送通事梁应奉使还琉球序》两篇文章。
有关黄泽的生平,万历《福州府志》是这样记载的:
“黄泽,字敷仲,闽县人。永乐壬辰进士。朝谒,即拜河南左参政。泽为人正直通敏,体国恤民。时南阳饥,民多流散,泽招谕安集,赈而遣还。常率丁役之京抚恤劳苦,躬视疾病,无失所者。比得代,丁役泣而送焉。宣德三年,自山东右布政转浙左布政使,奏罢无征米六十万石,停止温、处二府平阳、丽水等七县银冶岁额银九万两,以纾民困,浙人迄今赖之。在任九年,劾罢不职郡县吏五十七人,奸党腾谤,竟坐落职。浙志称泽有功德于民甚厚。至劾罢县郡吏五十七人,怨之府也,夫一人岂能胜五十七人之口。忠臣谋国,不计其身,泽盖有焉。”
从上面的传记文字来看,黄泽进士及第是在永乐十年(1412年),同为万历年间成书的《闽书》也只有“黄泽,字至仲,永乐中进士”的简单介绍,而且字号还有所不同。仅此,我们无法知道黄泽的生卒时间。然而,《旗山翁文集》卷首收録的干隆三十四年(1769年)叶世昂所撰《黄旗山先生闻略》,对其生平作了详细介绍,现全文转引如下:
“明大方伯黄讳泽先生,吾乡前屿人也。予观□□□□载先生之事甚详。先生字敷仲,号旗山,八岁即□读书,十五补弟子员,永乐九年辛卯秋年二十七岁,以诗经领相荐第二,明年春捷南宫。观政刑部时,太宗思治得异梦,因御左顺门,召诸进士及听选者,凡三百三十八人,面试可否,见先生在次班,召进御前勅陈。先生对,大器之,钦擢河南左参政,赐各路费楮币,遣之。历湖广参政、浙江左布政使,视民疾苦如疾在。上躬初莅任,奏民便九事,太宗报可之。赴京营造三锡宴□于奉天殿。及仁宗即位,入朝言便民四事。帝嘉纳之,赐羊酒米,陪祀南郊与庆成宴。陛辞,赐勅谕及路费,俾乘还任。至宣宗即位,下诏求言。先生上救时十政,下百官议,礼部率六官九卿复奏,所言十政皆人君修身图治之要,伏乞万岁之暇,亲赐御览。又奏民情十余事,皆纳之。宣德二年(1427年)入朝陪祀南郊与庆成宴。陛辞,赐勅谕及历代臣鉴。九载课绩,吏部以最闻,赐诰命六道。其所最着者:免被灾郡邑九十万石之粮;活采下木军夫二十万人之命;□□等州九十万两;劾罢不职府县五十七员。先生以此答圣主之知可无愧耳。故享年八十有七,子孙科甲蝉联,世代重光。凡退休二十年,迁五子居乡,曰不读则耕,后世可无为浅役足矣。是其生平行事皆思可久可大,而非徒求一日之荣名已也。迄于今世历四百余年,手泽尤新,予捧此卷珍,若拱璧焉。虽不获见先生而读先生遗文,则先生已日在予心目间也。私淑之久无庶几其一慰也欤!,
因赘言以弁其首,亦曰敢拜下风聊志不忘云尔。
大清干隆三十四年岁已荔夏二日后学叶世昂谨识。”
由上文可知,黄泽,闽县归善里乡前屿村人,字敷仲,号旗山。永乐九年(1411年)参加乡试,获第二名经魁,这一年他才27岁;翌年永乐十年(1412年)28岁的黄泽在壬辰科殿试中得第二甲第11名,赐进士出身。另外,叶世昂说黄泽“享年八十有七”,可见黄泽出身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卒于成化七年(1471年)。黄泽进士及第后,在明成祖朱棣主持的进士廷对当中,受到重视,直接升任河南左参政。此后,黄泽历任湖广参政、浙江左布政使。无论是地方志书、《明史》中的个人传记,还是叶世昂所撰《黄旗山先生闻略》,对黄泽官宦事迹褒扬最多的就是以下四件事情:
1.进言宣德皇帝禁用宦官,但不被采纳。
2.浙江布政使任内奏请朝廷罢免征收受灾地区米粮六十万石。《闻略》(干隆)说是九十万石,两种数据有出入,以明代志书所载为准较妥。
3.浙江布政使任内奏请朝廷停止征收温州、处州银矿税九万两,深得浙江人民称颂。《闻略》(干隆)说是九十万两,数额之大,似有夸大之嫌。
4.弹劾罢免不职下属官吏57人,反遭诽谤,正统六年(1441年)被免职。
黄泽在浙江工作了九年,回故乡闲居,直至去世。
二、《圣母天妃灵应序》的内容考述
黄泽在《圣母天妃灵应序》中言及成化二年(1466年)春,“琉球国遣通事梁应只修朝聘之礼于京”,梁应于公暇之际前来拜访,幷且请求为其撰写撰写感谢圣母天妃之文。通事梁应禀告自己为梁氏入琉第三代,每每要坐驾巨舶前来进贡方物的时候,必会率领1、2名同僚沐浴斋戒,持香币赴“圣母天妃之宫”祭拜,不敢稍有怠慢。
《明实録》载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八月十五日,琉球国王派遣进贡正使正议大夫程鹏、长史梁宾来华入贡。梁氏家谱资料显示长史梁宾、通事梁应该年为“进贡求钱事……入闽赴京。”成化二年(1466年)春季琉球使节已经完成在京公务并回到福州,候风回国。梁应也就是在这时造访黄泽,请求撰文的。梁应所称琉球的“圣母天妃之宫”应该指的就是明中叶以前建设于那霸的几个天妃庙中的一个。明成化年以前的琉球国境内,已经建有三座天妃庙,分别是波之上天妃宫和上下天妃宫。其中,创建时间有明确记録的是下天妃宫,据称创建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源于尚巴志王的命令,地点在“唐荣”(久米村)与那霸的交界处(即现在那霸市东町西消防署附近)。《琉球国旧记》中说在其宫中发现一片木板,上有“永乐二十二年造”的字眼,由此推测下天妃宫创建于这一时期。黄泽作《圣母天妃灵应序》仅在此庙创建之后的22年。由于下天妃宫紧邻天使馆,所以中国册封使的使録当中多有提及,因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上天妃宫位于那霸久米村内,现在的那霸天妃小学附近。具体创建年代不详,在《中山世谱》当中蔡温说“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创建了天尊庙、龙王庙,上天妃庙可能也是这一时期创建的。《琉球国旧记》亦推测上天妃庙创建于宣徳年间(1426~35年)至正统年间(1436~49年)。
有关那霸波之上天妃宫的创建时间不详,与之有关的最早文献记録来自宣德年间册封琉球尚巴志王的册使柴山,宣德五年(1430年)第三次出使琉球的柴山为感谢航海过程平安顺利在那霸南部海岸(波之上)捐资建造大安禅寺,又于三年后的宣德八年(1433年)在大安禅寺旁捐资倡建千佛灵阁。根据他的《大安禅寺碑记》及《千佛灵阁碑记》,可知柴山在创建这两处佛教建筑的同时,重修了边上的“弘仁普济宫”,这个“弘仁普济宫”指的就是天妃宫,亦即波之上天妃宫。由此可见该庙宇的创建更在1433年之前,有日本学者这个天妃庙很有可能创建于十四世纪末或十五世纪初。
黄泽在序言中转述说,(梁应)“今将言旋,宝殿巍巍,祥光在日,愿蕲一言以为谢。”不知道梁应所说的“宝殿”指的是上述3处天妃庙宇中的哪一座。也许指的就是近世时期久米村人心目中的“上天妃宫”。梁应归国后如何处置这份宝贵的序言——《圣母天妃灵应序》不得而知,查阅吴江梁氏家谱也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因此该文献完全可以弥补15世纪琉球天妃信仰文献史料之不足。
三、黄泽与梁应相识的背景
《旗山翁文集》收録的另外一篇文章是《送通事梁应奉使还琉球序》,作者在简单介绍了梁应身世之后,详尽描述了梁应的祖父某、父亲梁回在洪武、永乐年间的进贡经历,对其一家三代人兢兢业业、循循翼翼服务于朝贡事业表示赞赏和肯定。引全文如下:
“士生斯世,孰无行道济时之心哉。顾吾与时之相遇者如何耳。才与时会则其登庸也。易时与才戾则其成功也。难进止有宜显晦有命,然道行志遂于一时则又不如历世趾美于悠久者为可。尚若今琉球国通事梁应,殆士论所谓道行志遂于悠久而无忝者欤?梁本长乐之着姓,应字克诚,自幼好学,涉猎群书。其上世有讳某者,居海滨,善测候而兼利涉之术。皇明受命,天下归仁。兹国乃在闽海外,风帆之便,历七昼夜可至。上有三山,极其广远,俗视诸番为驯。洪武初,首奉正朔,称蕃某为航海通道以入贡,朝廷嘉之,锡以王爵而望祀其山川。故某以功録为其国之通事,往来给驿,例以为常。
乃子回,善事父而达政理,凡岁聘跋涉之劳,回与有力而同事者安之。某老,王请以回代。永乐中,回亦以功累升为长史,阶正议大夫,赐三品服。后以寿终。正议四子。而兄某与应,皆袭荫以宣力于外,无替厥服,乡评归之。
成化乙酉春,圣皇即位,应奉王命,率其元僚上表称贺。今年春复率众进方物,上多其勤厚,加赍以遣。维夏之季,凯风自南,舟次江北,应辞以别。时之致政闲居者,若工部亚卿吴公、山西使命林公、云南大参王公、广西宪副张公暨亲友叶思献軰,谓宜征言以赠。
余惟天性五仁义为先,天伦五君亲为大,道莫越乎此也。应归复命之后,循循翼翼,思益勉其所当勉,则臣职益修,天恩益固。太平之福,被诸无穷,岂特世禄世官而已。众曰俞请书以勖,应起拜曰: 都谨受教。”
由上文可知梁应的祖父于洪武年间就以“善测候而兼利涉之术”,授命为琉球通事,为琉球进贡使节导航驾船。应之父亲梁回接班继续往来琉中之间,累功升任长史,正议大夫。生有4子。成化元年梁应同样成为通事,率同僚前来进贡和庆贺宣宗登基。有关梁应及其琉球吴江梁氏一族的族员构成,本研究中心的胡新博士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做过详尽讨论,这里不再赘言。笔者好奇的是梁应如何找上黄泽的,他们二人相识的接点在什么地方。
黄泽是宣德七年(1432年)46岁赴浙江出任左布政使的,在职九年,正统六年(1441年)被免职。在其赴浙江任职之前,能与梁应或其他琉球人认识交流的机会应该是不多了。而浙江左布政使的职务很可能就是黄泽接触琉球人的一个平台。因为依照惯例,琉球使节由闽入京觐见皇帝,必定经过浙江境内。黄泽本人及其下辖的衢州、金州、严州、杭州、嘉兴5府县正是琉球使节沿贡道北上的主要道路,黄泽本人及其下属有接待外国使臣以及为他们食宿、交通方便的硬性任务。查阅琉球梁氏家谱、明实録和历代宝案的资料可知1441年以前,琉球梁氏一族正好有长史梁求保、通事梁振分别率团或跟团来华赴京的。其中,梁求报宣德年间1次,正统年间有5次途径浙江;而梁振宣德年间2次,正统年间有2次途径浙江。
仔细翻阅黄泽的奏议文稿时,发现一处文字记载与接待琉球贡使有关。宣德九年(1434年)十月初九日,他上了一份奏章,内容如下:
一,为应付事,近该兵部黄字十七号勘合批差司务张忠到司,仰拨杭嘉严金衢五府逓运所红船四十一只送应天府龙江逓运所收用。承此查得,本司节承行在工部等堂字一千一百四十等号勘合,该钦差少监罗玉、内官吉祥等三十五员每年在于所属府县做造海味果品、织造罗假采取物件等项,及有镇守福建内官卓洪、周华等每年常有供应官扛到来,俱用红船。长州送通州水次交卸往复动经三四个月方得回所。又要整备夫船听候下次装运况兼琉球等处进贡方物俱从衢金严杭嘉五府地方经过,及本处军需等料使客人等络绎不絶。各所红船不勾差用。往往榷倩民船辏数装载,尚且不敷。若将本处红船拨去龙江逓运所交收委的日后缺船误用如蒙准奏,乞敕该部将前项拨船存留本处接送便益。
宣德九年十月初九日。
由引文中可知,浙江运河上有一种被称作“红船”的运输船,是军需粮草、外国使臣及贡物的专用运输船,如接送琉球国使节及运往京城的贡品。可是,一直以来为宦官要采办山珍海味,织造罗段以及供应官扛等由霸占利用。以现存船只数目是无法再满足兵部下发的,应天府龙江逓运所的临时征调要求,黄泽为此上奏请求存留船只。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宣德、正统年间途径浙江的琉球长史、通事梁求保、梁振等人就是在这里得与黄泽接触和认识。梁求保、梁振二人与梁应即便不是直系亲属,也会是同宗亲属,梁应为二人的晚辈。作为晚辈的梁应能够获得黄泽的接纳,还为梁氏挥笔写下《圣母天妃灵应序》,这一点就充分说明瞭黄泽在之前的生涯当中与琉球人有过接触,而且,关系尚佳。
以上,本文通过对明人黄泽所着《圣母天妃灵应序》、《送通事梁应奉使还琉球序》以及他的一份奏议文稿的介绍和分析,尝试梳理《圣母天妃灵应序》与明初中期琉球天妃信仰的历史关系,说明该文献完全可以弥补15世纪琉球天妃信仰文献史料之不足。另外,通过考察黄泽在浙江担任布政使,处理辖境内军需和外国使节运输问题,发现他与琉球梁氏有可能发生接触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有利于从细部瞭解和掌握中琉士大夫文人互动交流的历史。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