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琉球与琉球汉诗——七探琉球汉诗

  【中文提要】琉球国曾三度覆灭,灭亡根本原因是国不设防,执政者屈辱、软弱。中琉关系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琉球曾是明清附属国,现沦为日本一个“县”。琉球汉诗,在清代周边诸附属国中首屈一指,内容丰富多彩,诗艺最为成熟,深得清诗坛好评。蔡大鼎、程顺则、林世功等为杰出代表。琉球汉诗在该国文学史上垂之不朽,在清诗坛中亦焕发光辉。本文为笔者前此六篇系列论析之小结,又有所更新拓展。笔者自知学识謭陋,疏漏、悖谬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指谬匡正。

  【关键词】琉球国;中琉关系;琉球汉诗

  【日文要旨】琉球と琉球汉诗――琉球汉诗の分析をめぐって(七)

  琉球王国は歴史上三回、灭亡したことがある。その最大の原因は、兵力不足と统治者の软弱である。中国と琉球は千三百年以上の友好关系を持っていた。琉球は、明清朝にわたって中国の属国であったが、今は日本の一つの“県”となっている。琉球汉诗は、清朝の属国の中ではナンバーワンだと言える。その内容は豊かで、创作手法は熟练であり、清の诗坛で好评を博した。蔡大鼎、程顺则、林世功などは琉球汉诗人の优秀な代表である。琉球汉诗は琉球王国の文学史で重要な存在である同时に、清の诗坛で光り辉いたものである。本稿は以前の关连研究をまとめたうえで、新しい研究内容を补充するものである。各位の批正を赐りたい。

  【キーワード】琉球王国 中琉关系 琉球汉诗

  一、琉球王国与中琉关系

  我国东海以东,有个琉球群岛,古时为琉球王国。台湾中华学术院琉球研究所所长杨仲揆写道:琉球是“孔子理想的文治王国”,“全国无武力,人民不知世上有战争”,“拿破仑不相信有这样一个无武力的国家”。唯其国不设防,才会惨遭三度覆灭的悲剧。

  第一次是1609年。日本鹿儿岛的萨摩藩军入侵琉球,尚宁王和百官贵胄被虏,随即签署降书。阴险狡猾的萨藩,不正式吞没琉球,而令其继续对中国称臣进贡,实则图谋中琉封贡关系所附带的经济利益。中国册封使到琉,为欺骗中国,萨人只在暗中操纵,经济上的随贡互市关系,全操萨人之手。此种骗局持续270年(1609—1879)之久。萨藩土地本亦贫瘠不堪,自得琉球,以极残酷手段,从事经济压榨,每年从琉球囊括不少,后来逐渐成为日本富强的藩国。琉球原本不足自给,赖国际贸易和封贡收入得以维持,自被萨藩统治后,括去赋税,夺走国际贸易及封贡之利,琉人唯有以番薯维生,一遇荒年,番薯不足,乃吃苏铁果实以苟活,史称琉为“苏铁地狱”。琉球这个时代为“两属时代”:在萨摩藩制国家中被编为异国“萨摩的附属国”;在以中国为宗主国之进贡册封体制下为中国的属国。而琉球有关它在萨摩侵略后沦为附庸国之事,对于中国,完全采取“隐蔽主义”。

  第二次是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吞灭琉球,宣布“处分琉球”,琉球国变成日本的一个县——“冲绳县”。早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日本明治五年),日本政府改琉球国王为藩王。琉球藩一经设置,便属于外务省管辖。1878年,进一步“废藩置县处分”,禁止琉球对中国进贡。清政府曾派驻日公使何如璋与之交涉。1894年甲午战争败于日本,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条款后,虽使日军撤出台湾,但无形中已默认日本侵占原属中国藩属的琉球国,随着1879年日本宣布“废藩置县”,而彻底失去琉球这个属国。琉球作为日本之冲绳县,计六十六年(1879—1945)之久。

  第三次是1945年,琉球被战火焚为焦土,文物典籍荡然无存。琉人日人都称那次战争是“替身战争”,琉球成为日本本土的“替身岛”。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放弃对琉球的主权,同盟国委托美国代管琉球。最初五、六年,琉民生活陷于絶境,几乎全赖美军救济以维生。1952年4月,美日和平条约生效,琉球同时成立中央政府(简称琉球政府)。随后,美琉关系逐渐变质,渐闻有“美国佬滚回去!”“美军用地补偿”之类口号。 琉球国之行政府、立法院、市町村长会、军用地地主联合会等四组织,成立“四者协议会”。此后,在军事基地土地租用问题上,对美不断展开斗争,琉方终于取胜。1972年5月,美国如琉球左派及日本之愿,决定“琉球复归日本”,琉球复归日本冲绳县。于是美国结束其历时二十七年之久的受托管治。近年来,琉人之反日,表现为大家(尤其是学校)拒升太阳旗、拒唱日本国歌,甚至有琉球左派领导群众游行示威,高呼“日本不是琉球的祖国”等口号,这是“琉球情结”的流露。

  另据2002年11月,日本琉球大学赤岭守教授《琉球归属问题交涉与脱清人》一文,说“1972年5月在日本复归之实现下琉球归属问题亦可算是宣告终结,然而在决定复归日本之时,台湾政府外交部再度表示反对并提出抗议,至今其外交姿态仍未改变。清末胶着之琉球问题至今祸根犹存,是当初外务省对于琉球归属问题在外交处理上未臻彻底所致,此亦成为今后日本外交上之课题。”

   笔者撰写此文,别有寄意。福州沦陷时日的苦难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深恨“日本鬼”,感知“亡国奴”。于是我醉心于研究琉球汉诗。台湾原中华学术院琉球研究所所长杨仲揆生前支持琉球独立。如今,冲绳人民强烈反对美国在冲绳建设军事基地。《福州晚报》2013年5月16日载,15日冲绳成立“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意在组建“琉球自治联邦共和国”。同时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着文,指出:“1971年美日私下签订交还冲绳协定,将琉球统治权交日本,此违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今天,可在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机制上,中美英俄四国讨论。琉球地位,可在琉球人民中讨论。”笔者认为,琉球本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在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机制上,理应还它一个独立自主的地位,决不应按美国一己私意,寄身于日本篱下!

  ……

  (台湾)中琉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张希哲教授写道:“琉球和中国的关系,有很悠久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开始于西元六〇五年(中国隋朝大业元年),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刘蕙孙教授早在1986—1987年就考证出“中国大陆居民与琉球群岛居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能始于秦代”;“琉球岛上的国家政权和中国发生进贡关系始于元代,琉球群岛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和中国发生贡使关系,则始于明洪武五年”。台湾周光斗教授《中琉经贸史》写道:“琉球与中国之关系,自春秋战国至于秦、汉、魏期间,正史上缺乏记载,只能从出土文物《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淮安王传》、陈寿着《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有信可征者,应从隋代开始。”文中还有具体引证论据。

  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派杨载赴琉,与之建立册封进贡关系,琉球便成了大明的附属国。明清两代,琉球新王即位,都要接受中国的册封(“琉球惯例,国王即位称为世子,必经中国册封后,始能正名称王’’),定时(或逢大事)都要向宗主国进贡。琉球贫瘠落后,进贡的尽是些粗陋土产:螺殻、芭蕉布、甘蔗、磨刀石、番薯之类,而天朝所赐则是昂贵物品:冠服、丝织品、茶、药、钱币,乃至大海船等。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令闽36姓200余人移居琉球,即久米村,一步步开化琉球,文化方面传播:历法、学制、教科书(四书五经)、宗法制度、家谱、航海、诗、书画、琴棋、工艺等,专助教化,其中也包括汉诗。1392年起,至1879年,琉球先后派遣“官生”(公费留学生)、“勤学”(自费生)来华学习,更重视习作用古汉语写作的汉诗。这种封贡关系,从明洪武二十五年(1372年),延续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琉球被“处分”,并严令琉球割断与清国关系为止。对琉球而言,切断与中国宗属关系,意味着社稷的崩溃。琉球政府认为,“可以承诺一切条件,但不能断絶与中国之关系”。官方公文写道:“自前明以来,抚我甚为优渥。……逮及清朝,更为优厚。其恩德情义,昊天罔极,何可背负,竟絶朝贡?……若离清国,则必失自由权利而召掣肘之累,国家岂可永保?父子之道既絶,累世之恩既忘,何以为人?何以为国?”在日本严令琉球与中国断絶关系的情况下,1876年12月,琉王密令向德宏、蔡大鼎、林世功等密航至福州,向中国政府报告日本政府“阻贡”之事。但由于琉球对中国始终隐瞒其与日本的关系,阻贡之事不免使中国大为震惊,中国派驻日公使何如璋与日本交涉无果。向德宏等在闽等候三年,未得答复,在中国有个琉球复旧运动,随后传来信息,琉球亡国,国王被俘,日人残虐琉人,向德宏等乃剃发化装北上,在京多次上《禀稿》,痛哭请求救国,跪请宗主国以武力介入,请愿书曰:“如得兴师问罪即以敝国为向导,宏愿充先锋,使日本不敢逞其凶顽。”他们在京长跪乞师,清未出兵,1880年缔结琉球分割条约。清政府劝琉球复旧运动人物回国,中心人物向德宏、毛凤来、毛精长、蔡大鼎等客死中国。

  笔者认为,琉球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琉球国执政者当局软弱、屈辱,不敢率领民众奋起反抗。他们一方面对清政府隐瞒其与日本关系的真相,另一方面只是竭力请求清政府出兵。可是清朝一经甲午战败,根本不敢再与日本交锋,以致才有如此悲惨的结局。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二、琉球汉诗综观

  琉球汉诗,指琉球王国时代琉球诗人用古汉语创作的诗篇。它是琉球王国与明、清两代文学交流的结晶。

  1993年,在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提供《论中国诗歌对琉球汉诗的影响》(即后来收入《学海探骊》书中的“初探”),嗣后笔者陆续发表“二探”、“三探”、“四探”、“五探”、“六探”系列论文。早在1992年,对琉球研究专家徐恭生教授就明确告诉我,琉球汉诗研究这领域没人涉足过,你是首开研究的第一人,经查有关资料,确是如此。本文算是对以前研究的小结。以下从四个方面加以总览。

  1﹒琉球汉诗的时间阈限。它是琉球文学天空一掠而过的“流星”,它“生存期”充其量不过492年。1392年明太祖令闽36姓移居琉球专助教化,也传播汉诗,这一年姑且算是起点。琉球亡国后,1884年,蔡大鼎“絶响”诗集《北上杂记》刊行,算是终点。此后纵然有人写汉诗,也已归入“日本汉诗”的范畴。但在492年间,明朝期间,至今世上找不到一首琉球汉诗。对琉球汉诗研究瞭如指掌的琉球大学教授上里贤一,早在1994年就写道:“关于汉诗,明代没有可值一提的成果,但在清代却有许多作品以钞本和刊行本等形式流传了下来。”这就扣除236年。清代的琉球汉诗,最早的也只能从1686蔡文溥等“官生”入“北监”就读算起,从此时到1884年,不过近200年。所以,就现存的资料来说,它“生存期”只有约200年。

  2﹒琉球汉诗的数量、内容与诗艺。

  明清两代[从明洪武五年(1372)至清光绪五年(1879)],琉球诗坛究竟有多少首汉诗,有多少诗人?至今难以准确统计,主要原因是琉球汉诗资料尚处于不断发掘、钩沉之中。至今未发现一首明代的琉球汉诗,世上现存的,皆作于清代。

  琉球汉诗的题材与内容。总的说来,琉球汉诗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而多彩。笔者抽样分析八个诗集:《闽山游草》、《续闽山游草》、《雪堂燕游草》、《雪堂杂组》、《琉球诗録(卷一)》、《翠云楼诗笺》、《观光堂游草》、《执圭堂诗草》,尽管仅此八个诗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覆盖的范围,也已相当之广,诸如:纪行览胜,即景咏物,怀乡思亲,念友恋人,送行留别,赠酬答对,赞中琉友谊,歌功颂德,悼亡怀古,求神降福,拟古,论政,题画等等。

  琉球汉诗,比起同时期朝鲜、安南等周边国的汉诗,艺术技巧的修炼,都更为成熟。其境界、诗意、抒情、用典、对仗、炼字等等,当时都得到清朝诗坛的认可与好评。《皇清诗选》对蔡铎等诗作,给予评语有:“盛世气象,故自不凡,诗亦雄丽,不减岑王诸作”;“辞意兼到,情景两擅”等。国子监教习徐干对林世功、林世忠诗作评语有:“格律高浑,气象峥嵘”、“气魄沉雄,精光四溢”、“秀色可餐”、“通体雅饬,语语匀圆”、“神味渊永”、“得味外味”等等。清诗坛对程顺则诗作的评语是:“……以真性情,为真文章,追太史、工部风”。请诗坛评蔡大鼎“天资明敏,颖悟过人,雅有推敲之癖”;“琢句工稳,秀骨天成,清新俊逸,兼而有之”;蔡又能灵活用典。如此等等。详见拙着《学海探骊—中国现代文学与琉球汉诗研究》“四探”、“五探”、“六探”。

  3﹒诗人队伍结构。琉球汉诗艺苑,诗人辈出,人才济济。笔者将琉球汉诗诗人成长的途径,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官生”诗人。明清两代,有多少批多少名官生入监就读,至今说法不一。从1372年到1868年,前后496年,其间除中断219年,一说共送100名官生到明清国子监就读。一说是送97名。最早来华的官生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察度王所派从子日孜每、阔八马和寨官子仁悦慈。第二批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山南王从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实他卢尾、贺段志等。上里贤一《论琉球官生毛世辉的汉诗》一文列出从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共派遣9批42人,还列出名单及其诗文集。这也许算是一个全盛时期。琉球官生殉国之典型有二人,其一是郑逈,其二是林世功。郑逈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官生,回国后累官至三司官,掌国家大政。1609年萨藩攻占琉球,郑逈率义军抗战三日,被执,琉球王室被俘数百人,萨藩迫令琉王签降书,唯独郑逈严词抗争,坚不签字,日人乃掷之油锅中,遂乃殉国。琉球国旗,是一个黑圆圈,里面三个金色,即为纪念郑逈之死。其二是林世功。他于1868年至国子监就读,善赋诗。林世功是“官生”诗人中的优秀代表,他与其兄林世忠就读期间,教习徐干夫子为他们辑评《琉球诗课》、《琉球诗録》,至今仍公认为官生之絶唱。1874年学成归国,任国学大师。翌年日本令琉球与清国断絶关系,琉国密遣林世功等偷渡福州,呈文朝廷要求维持现状。1879年日本宣布废藩置县。林世功等化装径奔北京,长跪乞求朝廷武力介入,无效。翌年,缔结琉球分割条约,林自刃抗议,留下絶命诗与遗禀。清廷时已自身难保,不敢与日本轻启战端,仅以白银二百两,赐葬世功于北京国际公墓张家湾。此外,明永乐八年(1410年)有个王族的官生模都古,归国后任三司官。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首里贵族的官生马执宏,学成归国,任“国学奉引”等职,书法及画,有名于时,《琉球咏诗》收録其诗作。郑逈之弟郑周,明万历七年(1579年)官生,回国后任长史,时号“万古长史”。清雍正二年(1724年)官生郑秉哲,回国后任侍讲“三司官座”,为琉球史学家,着有《琉球国旧记》、《球阳》等。康熙二十七年(1686年)官生蔡文溥,归国历任侍讲、紫金大夫、国学大师。道光二十年(1840年)官生院宣诏(诗收《琉球诗课》),归国后官至久米村总役头、紫金大夫,坚持反对“废藩置县”,曾与日本内务大臣松田道抗争甚烈。唯有道光二十年(1840年)官生,首里贵族东国兴(与阮宣诏同班),在读时诗收《琉球诗课》,后又有《东国兴诗稿》。回国后曾任侍讲,后为亲日派,支持日本灭琉“废藩置县”政策,留下生命史上的一个污点。

  二是“勤学”诗人。这是专指来闽读书习礼的唐荣自费留学生,由于学习时间与方法都灵活,成效也快,徐恭生教授在《琉球国在华留学生》一文说过,“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繁荣文化艺术角度来考察,他们所作的贡献比官生来得大。”久米村人中推行孔子教义最伟大最有成效影响最深远者,要数程顺则、蔡温二人。蔡温以国相兼国王师,治国三十年,其治术与治绩为琉球古今独步。著述十七种,《淡园诗文集》、《淡园全集》、《蔡温选集》、《蔡温全集》等等。程顺则两度在闽学习7年。经他建议,琉球开始建立学校。他又是汉学奠基人。时人誉为“名护圣人”,至今名护市政府前还矗立程的塑像。他现存的汉诗,除《雪堂燕游草》、《雪堂杂组》146首外,笔者从《那霸市史》中还发现4首。此外,还有诗人诗作:蔡铎《观光堂游草》,曾益《执圭堂诗草》、蔡肇功《寒窗纪事》、周新命《翠云楼诗笺》。

  三是崛起于琉球的诗人。这是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他们有官员、王族、学者和少年诗人等。其中最杰出的诗人,当推蔡大鼎,着有《漏刻楼记》、《闽山游草》、《续闽山游草》、《北燕游草》、《北上杂记》五种;杨文凤有诗集《四知堂诗稿》,并辑《中国册封使及从客与琉球诗人唱和诗》;毛有庆有《竹阴诗稿》;魏学贤、尚元鲁、郑元伟合着《东游草》;程抟万有《焚余稿》。《中山诗文集》与《皇清诗选》中的诗作者,则是一个庞大的诗人群,此不赘述。详见《学海探骊》。

  以上三个层面诗人,计61人。

  4﹒琉球诗集鸟瞰。如上所述,琉球三度遭劫、覆亡,至今仍在钩沉之中,究竟有多少诗篇、诗集,难以统计。就笔者所知,至少有如下三十八部诗集(至于散见于各姓家谱、各种资料中的诗篇,还处于不断发掘之中):曾益《执圭堂诗草》;蔡铎《观光堂游草》;周新命《翠云楼诗笺》;程顺则《雪堂燕游草》;《皇清诗选》卷16、卷24、卷27、卷29;《中山诗文集》(内含《执圭堂诗草》、《观光堂游草》、《雪堂燕游草》、《雪堂杂组》、《焚余稿》、《翠云楼诗笺》;又4个组诗:尚弘毅等祝汪太公寿诗、尚弘毅等祝林母寿诗与林副使德政歌、蔡铎等的《雪堂纪荣诗》);蔡文溥《四本堂诗文集》;蔡肇功《寒窗纪事》;蔡温着《淡园诗文集》、《淡园全集》、《蔡温选集》、《蔡温全集》四种;毛世辉《毛世辉诗集》;尚元鲁、郑元伟、魏学贤合着《东游草》;阮宣诏、东国兴、向克秀、郑学楷合着《琉球诗课》;东国兴《东国兴诗稿》;蔡大鼎着《漏刻楼集》、《闽山游草》、《续闽山游草》、《北燕游草》、《北上杂记》五种;林世功、林世忠合着《琉球诗课(卷1、卷2)》与《琉球诗録(卷1、卷2)》;杨文凤着《四知堂诗稿》;杨文凤辑《中国册封使及从客与琉球诗人唱和诗》;毛有庆《竹阴诗稿》;马执宏《琉球咏诗》;岛尻胜太郎选、上里贤一注《琉球汉诗选》。以上统计,自然难免不全,有待研究者补充更正。此外,《那霸市史·资料篇·久米村系》、《那霸市史·××家谱》、《久米村——历史与人物》、《琉球王国》、《官生小史》等书籍,都偶见零星篇什。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