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和兴高陂桥
坐落于高陂镇和兴村水尾排,又名深渡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被大水冲毁,复建木桥;清康熙三年(1664)再建石桥,七年后毁;清干隆二十一年(1756)由本县人翰林院庶吉士王见川主持重建至今。桥占地面积480米,单孔,石拱廊桥,现廊屋已毁,仅剩1米高灰墙;南北走向,横跨于永定河上,全长59.6米,宽7.5米,高16.45米,跨径20米。1983年7月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8-2 培丰砥柱桥
坐落于培丰镇长流村坝尾,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石砌廊屋桥,桥身南北走向,横跨自东向西的长流溪上,单孔,蛋圆拱,全长23米,宽4.95米,高7.7米,跨度8米,屋高2.8米,两端白岸用条石纵横叠迭而成。廊屋墙体三合土构筑,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两侧开窗,桥南至桥中央8.5米,均为阶梯,墙厚0.40米。此桥是我县为数不多的三合土墙身的廊桥。2012年8月公布为第八批“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8-3 新南济行桥
坐落于湖坑镇新南村,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双孔,木梁廊屋桥,桥身由东北向西南横跨于自东南向西北流的南溪溪上,全长30米,宽3.5米,中间桥梁由8根原木铺架,铺上木板为桥面,桥屋5开间,用柱20根,共3顶,桥栏木构,左右没木板椅。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该桥是我县境内为数不多的木构廊桥。
3-8-4 虎东永平桥
坐落于高陂镇西陂村与虎岗乡交界处的木坑峡山,建于清代。单孔石砌廊桥,占地面积140平方米。桥身南北走向,横跨于自西向东流的永定河上。全长34米,宽4.2米,桥面距水面13.2米。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两侧桥栏均为三合土夯筑的墙体,通高4.3米,桥南侧6米处设一拱门。桥面原为三合土,现铺设水泥地板,南侧桥头设一坐“永平公王”神位,该桥原为高陂镇通往虎岗乡的必经之路。
3-8-5 天丰丰泰桥
坐落于合溪乡天丰村,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64)。桥身东西走向,横跨于自北向南的田丰溪上。单孔,蛋圆拱,全长10米,宽3.8米,跨度4.5米,桥面距河床高5.2米,北端拱面嵌碑1块,横书“丰泰桥”三字,桥面原铺设花岗石,后淤积泥土作路面,无栏。
3-8-6 仙师宫石拱桥
坐落于仙师乡上屋村豀子口,建于明代。桥身东西走向,横跨与自北向南流的深潭小溪上。单孔,无浆石砌,桥全长6.2米,宽2.5米。桥面距河床高3.4米,矢高1.5米,半圆拱,无栏,桥面于2004年加宽至2.9米。该桥全由花岗岩条石垒砌,做工精细,技艺高超。是旧时峰市等地通仙师旧圩场的必经之路。
3-8-7 八联石拱桥
坐落于岐岭乡八联村调和自然村,建于明代。桥身南北走向,横跨于自东向西流的横鬲溪上,单孔,石构,无栏,跨度2.7米,拱高2.7米,桥高3.2米,由双层拱石采用无桨干砌技术建造而成,桥面长6米,宽2.3米,均由石条铺就。该桥是旧时附近周边乡村通往永定县城的必经之路,现仍发挥机耕道的功能。
3-8-8 吴屋石拱桥
坐落于湖坑镇吴屋村,又称达昌石拱桥,建于清干隆二十七年(1762)。桥身坐东向西,南北走向,双孔,横跨在奥杳流往南溪的小溪上,3墩2孔,桥墩舟形,上游处设分水尖,桥宽4.5米,桥长13米,桥拱跨度均为5米。该桥是村民连接机耕道的桥梁,也是旧时通往南靖县的必经之路。
3-8-9 思贤关汇大桥
坐落于下洋镇思贤村思贤下村,建于清干隆四十二年(1777)。桥身南北走向,双孔,半圆拱,横跨于自东向西流的思贤溪上,桥长18米,宽7米,高6米,1987年在桥面上铺设混凝土拓宽、加高。清代以前此桥为闽粤交通要道。
3-8-10 石坑园潭子桥
坐落于湖雷镇石坑村,建于清代。石构廊屋桥,桥身西南至东北走向,横跨于石坑溪上。单孔,桥面宽3.9米,长12米,单拱高5.8米,桥墩及石拱均用鹅卵石拌三合土堆砌。廊桥高4.3米,4架木梁,抬梁式砖木结构,桥面左右有木栏杆。该桥是比较罕见的石构廊桥。
3-8-11 广福亭石板桥
坐落于峰市镇黄寨村大岭下广福亭旁,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由西往东横跨于自北往南流的高塘溪上。三墩双孔,全长5.9米,宽1.2米,高2.1米,由3块厚0.13米,宽0.4米的花岗石铺就而成。该桥是清代以前连接广东桃皮、麻子坝村和峰市镇的必经之路。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