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永定客家人的传统婚姻仪俗大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简化,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
一、“六礼”习俗
婚嫁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这是先秦时代就已确定了的婚嫁程序。
(一) 纳采
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婚,送求婚礼物。
(二) 问名
男方致仪礼、庚帖请于女方。女家若有意,以庚帖回答,开具女方出生的年月日时送往男家,谓之“打婚纸”。
将男女双方的“八字”写在一张宽约一寸,长约八寸的红纸上,其格式如下:
男××干造××年××月××日×时建生
女××坤造××年××月××日×时瑞生
所写“八字”的字数,必须是偶数。假如出现奇数,就增减一个无关紧要的字。男女两家将这“八字”放在正厅神佛祖先之前,焚香祷告,3天之内,如果家里发生吵架、失窃、摔坏东西及其他意想不到的灾变事故,就认为不吉之兆,这门亲事就不必谈了。反之,如果在这期间男女双方家中都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就认为是吉兆,这门婚事就可继续谈下去。这时男女双方还要请看命先生来批“八字”,看看男女当事人的命相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就免谈。
(三)纳吉
男方将卜得合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决定订婚。永定民间谓为“定亲”,男家备礼仪前往女家,确定这门亲事。
(四)纳征
男方将彩礼、嫁妆送往女家。征者,成也,送彩礼、嫁妆作为聘礼,婚姻关系正式确立。永定民间称之为“大札”,从此,双方正式结成亲家。
(五)请期
男方择定结婚佳期,备礼通知和征求女方同意。永定民间称之“送日子”,男家把举行婚礼时间的帖子送到女家。
(六)迎亲
按照选定的佳期,男家派人或新女婿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二、婚嫁程式
永定客家人婚嫁一般要经过几个程序:看妹子,合八字,流家风(查家),完聘(送日子),挑席(起嫁),送嫁,迎亲,拜堂,宴会,洞房发烛,回娘家(转门)。
(一)看妹子
无论是男女双方自己认识、私定终身的,还是通过亲朋好友牵线后相识相爱的,或者纯粹是媒人根据男女双方各自的条件、要求、家庭背景等介绍的,到了一定的火候,都要经过第一道程序,就是“看妹子”。
看妹子,即双方商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男方一般由母亲、伯叔(母)或兄嫂陪同,由媒人带着前往女方家里。看妹子时,女子坐在大厅上与男方见面,这时女子的母亲和姑嫂叔母等站在女子旁边,烘托着一种气氛,使得男女双方有所交流沟通。如果女方合适男方,那么女子就会起身打水给男子洗脸。男子洗完脸,如果也合适对方,就把红包放在脸盆里面。不论合适与否,按照规矩,红包是一定要给的,俗称“脸花钱”。当然,合适,红包就会比较大,不合适,红包就比较小(预先备好的)。红包的钱数一定要逢双。有的人对女方满意,出手比较大方,女方的父母兄弟姊妹以及其他至亲者都给红包。女方也会礼貌地留男方吃饭,通常煮面给男方吃,表示同意,永定客家有句俗语“合适就焯面”,就是这样来的。如果女方认为不合适,就煮米粉,“粉”谐音为“分”。
(二)合八字
男女双方初步满意对方后,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相合,不会相冲相克,就拣一个黄道吉日,各置于中厅神前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旧俗以男女双方年龄差6岁为八字相冲,不宜结婚。
(三)查家
看妹子后,如果女方认为要进一步发展,就到男方家里“查家”,有的地方叫“流家风”或“踏家屋”。双方约定一个日子,女方的母亲和伯母叔母姑嫂等一行人,在媒人的带领下来到男方家里。过去女子自己是不去的,现在男女平等,女子社会地位提高了,自己也会亲自出马,这就是古今的不同。
查家就是女方看看男方居住的条件,家风如何。女方来到了,男方自己或者男方母亲要亲自打水给女方母亲和女子洗脸。男方一定要热情周到,让女方满意。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女方查家后满意男方家庭,男方就会着手迎娶的准备。如请算命先生择日子,择定女方出门日子和时辰,男方迎亲日子和入门时辰,裁衣(开剪)日,铺床日,发烛时辰,转门日,双方出门入门时应忌的生肖等。还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置办家具、婚礼用品等。
(四)讲彩礼
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彩礼开具出来与女方商量。彩礼和聘金多少一般按照当地的民间风俗习惯,随大众。有的女方也会同时向男方提出在女儿出嫁宴请亲戚时所要的“猪菜”(指请客所需的各种食品,通常有:黑豆或黄荳、糯米、线面、猪肉、牛肉)。聘金和“猪菜”的尾数必须是九,九和久谐音,是吉祥的象征,寓长长久久之意。
(五)过札
过札又称“压定”,即六礼中的“纳征”,就是确定亲事,也称“大札”(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等都有小礼物,称“小札”)。男方选择一个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红包、部分聘金和裹包(丰田里的人称为“盘头”)等礼品,送到女家。通常,女子坐在大厅上,男方的母亲给女子带上戒指、首饰,并说吉语。比如,“先戴金,后戴银;先带子,后带孙。”“耳戴耳环禄禄金,两人同胆又同心。”同时,男方还要发“满堂红”红包给女方一定范围的亲属,范围可以是女方三服或五服内所有亲人,红包可大可小,视男方家经济能力或女方家的意愿而定。
(六)送日子
送日子,即“请期”,男方告诉女方,已经选择了完婚的黄道吉日。完聘,就是把要给女方的聘金和彩礼全部交齐。永定民间为了简便,把送日子和完聘合在一起。送日子的礼要有12盘,为鸡、鱼、肉、果蔬等,其中一盘是聘金压星期(佳期)帖(见图)。还要带一只大鸡媛,称为“带路鸡”。另外,裹包(又称“盘头”)也同时送到女家,是男方送给女方和她的亲房、亲戚的,每家一个,由女方父母收下后再分发,意为告知女儿要出嫁了。而女家的裹包则视女方的长辈人数而定,如祖父母、父母健在,则要四份。裹包里面是线面或者糖果,外加一个红包。送日子还要送上一定数额(通常是挑席时数额的一半)的“猪菜”,表示男方大气,到女家不用女方招待,自己带菜来。
送日子那天,吃完中饭后,女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双方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女方要做红粄回礼,男方送来礼内的每个盘都要留下一点东西,不能空盘。还要回一对雌雄稚鸡,称为“种子鸡”,与“带路鸡”一起让男方带回。寓意传宗接代,人丁兴旺。
送日子一般要在择定结婚日期之前一个月左右,如果女方在半个月内没有反对,那么婚期就正式确定下来,男方就可以筹办婚礼了。
(七)起嫁
起嫁也叫“挑席”,就是在婚期前一天,男方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用挑送至女家。挑礼物扁担的一头要用红纸扎红,盖上要用大红纸条写上男方姓氏的郡望,即“××郡封”字样。的一头挂上红绳子,意为红红火火,吉利。礼一般为5担,包括全盒、果品盒,红包,礼帖,婚仪。每担内礼品一般为12盘。挑席的菜,除了5样菜(黑豆、糯米、猪肉、牛肉、线面)外,还有2只鸡、2只鸭、2尾鱼,猪头(带骨)、猪肝、猪肺、猪尾巴各一个,2壶红酒,5样斋蔬,茶叶,火柴,鞭炮4捆,2对蜡烛,5簇香,1刀草纸。此外,还有4块猪肉,分别是出门菜、见妹菜、穿耳菜、敬老菜,一个菜外加两把粉,用红头绳捆好。每样菜上都要放一个红双喜。
礼帖有男女方拜帖一张,席帖一张,告祖帖一张,祝文一张,司神发烛帖一张和请帖(包括请亲家和亲家母)若干。
这天,要进入女方祠堂上香,告祖,其祝文说:
维公元×年×月×日之良辰,姻世晚生某某某率男裔孙婿某某,谨以牲仪果酒香槠烛帛不腆之仪恭祭于,某某郡某府某某堂上历代尊姻列祖而祝曰:干促坤顺协纲常,秦晋联姻幸福长。嘉礼告成今朝至,叩蒙祖德定钟祥。佑吾婚姻齐眉老,鸾凤和鸣百世昌。姻亲双方兰桂显,螽斯衍庆福无疆。
伏维谨告
女方于归告庙祝文:
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嗣孙某某之女某某凭媒通词,以文明礼式,遵某氏涓吉迎归,行结婚礼。伏以标梅迨吉,正值及笄遣嫁之年。纳征请期,已届御轮俟门之日。谨以果酒,用申虔告。
帖子是用“三多五福全帖”,也就是帖子主体折5下,主体前留下一点纸,折2下,主体后面也留一点纸,折一下。给男的帖子,第一页写上一个“正”字,给女的写上一个“端”字,席帖写上“全福”。另外,还要准备10个红包,其中礼2个,厨师1个,整装1个,修容1个,撑伞1个,发灯1个,司神发烛1个,书仪1个,祠堂管理1个。对于男方挑席的礼品,女方是不能一礼全收的,猪头要留个鼻子,猪尾巴要留上一截,鱼留头尾,鸡鸭留头脚翅和凤尾。女方对男方要回谢帖(见图),也是三多五福全帖。
旧时,对于男方发出的请帖,结婚时女子的父亲一般是没有去的,出于礼貌,要回个“辞帖”。现在,女子的父亲有出席婚礼,还要“回门帖”(见图)。
结婚前一天,新娘胎要请一位福寿老妪用红緑丝线绞去脸上的汗毛,剪齐额发,修整眉毛,这叫“开面”。
出嫁前父母会办一桌酒席,全家老少一起吃一顿叫“团圆饭”,要吃汤圆,父母还会拿出银元给女儿,也叫“坠腰钱”,意思出嫁后会腰缠万贯,会起家发财。还有一个规矩,女儿出嫁的凌晨,父母叫齐全家人,用簸箕作饭桌,放在箩筐上面,在上楼梯处,有的在自家门口,全家吃个分别饭。
姑娘出嫁前一天,女方也要宴请亲戚朋友,一般是在晚餐,除了请亲戚,送嫁的人也是一定要请的。亲友会赠送一些衣料或者红包为贺。
女家还要筹办嫁妆。嫁妆丰厚与否,视女方家庭经济条件而定,俗话说,有钱人赔钱嫁女,中等人家将钱嫁女,没钱人得钱嫁女。嫁妆通常包括衣服、鞋袜、脸盆、马桶、枕头、枕头巾、皮箱等。皮箱里,四大角和中间要放银元,现在是人民币,压皮箱。另外,要备好马灯一对,每盏马灯上贴红纸,系上红头绳,挂上白花红花各一朵。
从前,溪南里一些地方婚俗中曾有一种很特别的“吵嫁”情节,就是办喜事要故意多“埋怨”,男方做得再好女方都要鸡蛋里挑骨头,“好事多磨”。起嫁迎亲时,男女方亲家要大吵一场才罢休,据说“越吵越发,大吵大发”。直到今天,这种奇异风俗在一些地方仍部分保存着。
(八)出嫁
迎亲之日,新郎新娘都要梳妆打扮、沐浴斋戒,穿上新郎新娘服饰。新娘穿上礼服,向中堂,向父母,亲友叩头辞别,要“哭嫁”,有些地方哭嫁要到临上轿之前。
女子哭嫁,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俗云:“闺女不哭,娘家无福。”
哭嫁礼俗是一种特殊的家教形式,旧时它不知成就了多少贤母良妻。新娘在出嫁前哭嫁,连母亲和亲戚都陪着一起哭。母亲的哭,主要是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女儿的淳谆敦诲,希望女儿到男家后遵守妇道,孝敬公婆,勤俭持家,相夫教子。
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者花轿,请鼓乐队或者十番队迎亲。新娘是在拣好的时辰出门。出门前,新娘要在大厅上放的尿桶上坐一会儿。这时,新娘的母亲要对女儿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生子从子。”临出门时,新娘要和兄弟折银元。现在是用红纸包好的硬币筒,新娘折一半走,娘家留一半。
(九)迎亲
迎亲队列顺序是:
1. 媒人先行“踏煞”;
2. 拖青。有用竹枝的,今多用油茶枝条,系在挑者的扁担一头,跟在媒人之后;
3. 担灯(打灯)。一对马灯由新娘的兄弟挑着,谓之“担灯”,两个幼童跟随,谓之“打灯”;
4. 担婚。少年担婚,一头挑的是婚书,另一头挑的是雌雄稚鸡,叫种子鸡;
5. 喇叭鼓手队;
6. 新娘。新娘腰间佩戴通书和八卦镜;
7. 送嫁。多为姑娘,一般为9个人。
新娘按照规定时辰出门,以前是坐轿,现在已经改乘轿车了。轿车装扮一新,车前贴个“红双喜”,车后贴上“百年好合”。一般出门的时辰比较早,因为新娘出门是喜事,尽量避免遇到不吉利的事;新娘这天煞气大,一般人也不愿遇到。倘若两个新娘路上相遇,要互丢罗帕,以求吉利。迎亲队伍一般要提早到男家,不能躭误入门时辰。
男家在迎亲前一天,要打扫庭院,张灯结彩,搬好凳桌,在大楼门、厅堂、家门上贴上婚联,大门、房间门楣上要挂红布,贴上一张“麟凤到此”小符,意示楼中有人娶亲做好事。在新娘房间门上还要挂一支“宝剑”避邪,房内新床新被新蚊帐,全套新家具,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准备迎新娘。
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如还不到入门时辰,就坐在轿里等,或在大门外早已准备的椅子上歇息。到了入门时辰,新郎要踢轿门(现在是新郎在新娘坐的椅子上轻轻地踢一下),由男方的福寿老阿婆将新娘牵出轿,两个儿童提着马灯走在前面,随后是新娘和几个伴娘,新娘子打着红伞。进大门,新娘向门外围观的人们撒早就准备好的红枣、花生、糖果等,福寿老阿婆则牵着新娘到中堂。接着就是放鞭炮,再次向围观的人群发新人豆和喜糖。
旧时,永定乡间还有一种习俗:新娘入门时,由族中一位好命老阿婆,把茅草、稆箕置于大门台阶上,并牵新娘和新郎同时跨过台阶迈入楼内。入门时要放鞭炮,有生肖犯忌之人还要逥避,寓意新夫妇同心协力,不同凡响。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然后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要给新郎挂上红胸花。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礼生按程序主持婚礼(详见“婚礼仪式”)。礼毕,福寿老阿婆将新娘牵进新房。进入洞房后,由前辈阿婆用一只碗装上一块白豆腐到新娘房间为新娘“甲水色”。“甲水色”以后,家娘要去新娘房间见新媳妇,见脸时,家娘要配好家中禾仓等锁匙,包上一个红包交给新媳妇,意思是锁匙交给你勤俭当好家,新媳妇要回一个礼,用一朵红花插在家娘头上,意为祝家娘红红赤赤,长命百岁。
女方挑回来的,二只上都贴有女方姓氏的封条。打开也有一定的规矩,一般由主厨打开,厨官开时要讲好话:“开左,早生贵子;开右,五代同堂。”新娘要包一个红包及一条毛巾给开人作为谢意。中置有新娘的日常用品,完房时吃的鸡、糯米粉、鸭蛋二只,还有猪肝、猪心、猪皮、猪骨各一点,有5条布袋,2大3小,表示五代同堂、一代更比一代强。2条大袋要攀在蚊帐上,也有放在床上的。
接下来,中午宴请宾客,俗称“喜酒”。坐桌席时,陪新娘来的新亲坐第一桌。新郎的祖母、母亲的外家是老亲,老亲来时要有人出到大门外接礼,进门时要放鞭炮迎接。老亲未到,不能开宴。外亲外宾到齐后,约11点半,要放鞭炮,意思催促本村本族人前来入席。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厅堂上左为首席,右为次席。宴席间,新郎新娘要一同给宾客一一敬酒。
结婚午宴放鞭炮的习俗永定各地有所不同:金丰片一般在11点左右放鞭炮,表示催客人入席;城关片一般在12点半左右放鞭炮,意为宴席已开始了,敬告未到的宾客不便再来。
三、婚礼仪式
1. 司仪员登台,宣布礼节,奏乐。
2. 男宾入席。
3. 女宾入席。
4. 介绍人入席、主婚人入席。
5. 新郎新娘入席(男左女右并立)。
6. 行结婚礼,新郎新娘相向作揖三鞠躬。
7. 拜天地。
8. 拜祖宗。
9. 读婚礼告祖文:
维
公元××年×月×日,承命嗣×××之孙×××以其日成婚,新妇×××于归,谨以牲酒之礼敢告历祖先宗之神前:天地交泰,保合太和,天造地合,星会桥边。×××、×××夫妇团圆,合卺大吉,交拜先宗,华堂吉庆,乐奏新声,三星有耀,百两既成,礼从大节。谨以酒献,用申虔告。
读毕,新郎新娘立饮交杯酒。
10、介绍人致颂词:
两姓联姻,良缘夙缔。鸳鸯佳偶,声自调于琴瑟;男婚女嫁,力何有于斧柯。虽然吉语凭媒妁,须知佳偶本天成。惟我×××君与×××女士门当户对,交情笃厚,今天日吉辰良,姻缘好合,喜见京兆之才和谢家之女,一对鸳鸯,比翼双飞,鹿皮为礼,鸿案相庄。三星辉其在户,百两灿其盈门。重以贤嫒,俪兹硕士。盛仪既备,嘉礼观成,×××我等,斧柯忝执,通好语于两家;玉帛相使,蒙坚金之一诺。笑玉成而滋愧,两家合好;叨金诺以无嫌,与有荣施。用伸企颂齐眉,直推璧合珠联。从兹偕老百年,同梦获螽斯之庆;将见百世其昌,后昆呈麟趾之祥。
11、来宾代表致辞:
盖闻关睢起化,士好逑而女于归;维雁和鸣,日始旦而冰未泮。良辰始属,绮阁延春,双辉华烛,嘉礼观成。鸾凤其昌,正三星之在户;雀人屏选,复百两之盈门。奏琴以叶和声,合乐而鸣天盛。从此鸳鸯福禄,订姻好于百年;苹藻芬芳,衍崇支于奕祀。欢联伉俪,化启文明。聊贡俚句骈言,借伸燕贺。谨为颂。
12、新郎致答谢词:
猥以新婚,备承奬语,隆情厚谊,敢不拜嘉。惟我才疏识陋,少失鞭策,长更愚蒙,修德负昂藏之体,求婚无豪贵之家。然而,大家冠裳齐集,裙屐威临,下逮多珍,已荷盛情之优渥,还来宏奬,复承吉语之缤纷。既戴既谢,诚惶诚恐,弩材自愧。今鸿案相庄,漫冀百年之好,兹者造端伊始,作合方成,惟有上奉高堂,共尽黄昏之职,下弗乖伉俪之情,庶几无负德音,永叨福庇。还以多阖多福,长乐永康,敬答颂言,聊伸铭谢。
13、新郎新娘谢介绍人一鞠躬,介绍人退。
14、行见尊长礼,3鞠躬,尊长退。
15、行平辈相见礼,一鞠躬,退。
16、行小辈相见礼,一鞠躬,退。
17、答谢来宾礼,一鞠躬。
18、新郎新娘秉烛,司仪退,礼成。
最后,举行午宴,招待嘉宾。有的还有晚宴,叫夜客,完宴后还有扛茶、闹洞房。
四、闹洞房
闹房不属结婚仪式,或有或无。一般在宾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亲友进新房与新郎新娘逗乐,要新人说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红花(红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颗糖果、唱歌跳舞等。
有一种“闹房”叫“扛茶”,即新郎新娘配合抬一壶糖茶,摇摇晃晃,分别递送给来宾,大家磨磨蹭蹭,推推搡搡地搞笑。过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狭窄,闹房改在厅堂举行,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取热闹之吉兆。城关片闹洞房习俗中,一种特别有趣的做法是参加者即兴说四句话,以吉祥、祝福、嬉戏的语言构成押韵的词句,贯穿整个闹房过程,文雅、风趣。
五、发烛
婚礼当天晚上,要在洞房里发烛。发烛时必须备好雄鸡一只,鸡蛋5个,酒2杯,蜡烛一对,筷子2双,请福寿老人对新郎新娘讲吉利话。点烛时,说:“日吉时良,花烛辉煌,光照新郎,明照新娘。”筷子比划一下酒,说:“早生贵子,子孙满堂。”比划一下公鸡,说:“互敬互爱,白头偕老。”比划一下蛋,说:“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发烛结束后放鞭炮。新郎新娘还要同吃“鸡髀”(鸡腿)。
金丰片的发烛吉语:
“脚踏新郎房,螽斯衍庆,麟趾呈祥。左发烛:早生贵子,紫烛双辉,照得夫义妇顺。右发烛:五代同堂,红盏添彩,结成圣子贤孙,恭喜,早生贵子五代同堂。”
新郎新娘拜说的吉语:
“一杯拜天,天作之合;二杯敬地,地赐麒儿;三杯拜禄,禄享千盅。”
六、转门
婚后第三天,新娘新郎一起回娘家,俗称为“回门”或“转门”。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兄弟姐妹也可同去。去的人当中一定要有一个小男孩,预示将来这对新婚夫妇也会生男添丁。吃罢午宴,当天回来。不得留住娘家。回婆家时,金丰片的礼俗是女家要回送两根连头带尾的甘蔗,意为小夫妻生活节节高,甜甜蜜蜜;城关片一般女家要回送用大米做的“状元糕”,意为“高子高孙”。
七、现代婚礼
20世纪初叶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提倡破旧立新,永定客家人的思想日益开放,婚姻的礼节去繁从简,操办婚礼从注重场面和气氛逐渐转向注重实际意义。虽然婚俗依然讲究排场,但是不再拘泥于传统,而多了西方的色彩。
现在,婚姻已摒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完全是自由恋爱的婚姻了。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