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二百多年临床应用历史的“永定采善堂万应茶”,对胃肠积热引起的腹痛、腹泻、痞满、痢疾、便秘;中暑所致的发热、恶寒、呕吐、泄泻;饮酒过量所致的恶心闷乱以及外出晕车、晕船、水土不服、伤风感冒等各症均有显着疗效,且无毒无副作用。其美名远扬,畅销海内外。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録”。
“万应茶饼”创始人 据《永定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在福建漳州有家中药坊研制了一种可治人多种外感和消化道疾病的妙药——“万应茶饼”,因疗效显着,声名远播,行销甚广。而万应茶饼的创始人则是永定客家著名老中医卢福山。卢福山(又名万福),字曾雄,(生卒不详)出生于永定陈东乡陈东村,出身贫苦,12岁只身前往漳州拜师学医。其聪颖博学 ,依据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精选三十多种地道中药材,用传统中药制剂工艺技术配制成了“万应茶饼”。该茶饼对胸满腹胀、呕吐泄泻、饮酒伤脾等胃肠道疾病有特殊疗效,深得人们赞誉。据传当年浙江天台山一位老和尚云游至漳州南山寺,亲身体验了“万应茶饼”的疗效,对“万应茶饼”的疗效深为叹服,即赠联一副:“采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此后,卢福山便将药铺更名为“采善堂”。
卢福山行医漳州60年,去世后,其子卢宏汉继承遗业,并将药铺从漳州迁回永定陈东老家,设厂制药,以传统的手工技艺制作“万应茶”,产品为小丸状。后改用水车、石磨、铜磨等制药工具,专业制成产品。清道光元年(1821),永定县大溪乡的进士、翰林院编修巫宜福回乡探亲返京时,卢福山之子卢宏汉赠与“万应茶饼”。巫宜福回京,适值京城瘟疫流行,巫翰林即取家乡“万应茶饼” 施治,得愈甚众。为此,巫宜福亲笔题写“采善堂”三个大字,并赠寄五言律诗一首:“有客桑君语,良方妙化裁;桔荣先荫外,药引上池来;驱疫千金换,通神六气归;枕中宜宝贵,知是济世才。”从此,“万应茶饼”美名远扬。卢宏汉将巫翰林所书“采善堂”制成金字匾额挂在药店中,传诸后代。
“万应茶”主要药材配方 采善堂“万应茶”的原产地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1℃,无霜期达300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024小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647毫米,且降雨量相对集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山地植物有160多科1000余种,药材有140多种,为“万应茶”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万应茶”采用的主要药材有:檀香、肉荳蔻、大黄(酒制)、 陈皮(制)、 广藿香、薄荷、羌活、白术(土炒)、明党参、山楂、茯苓、白扁豆(姜制)、香附(醋制)、苍术、白荳蔻、厚朴(姜制)、香薷、枳殻(麸炒)、肉桂、泽泻(盐制)、前胡、木瓜、紫苏叶、半夏(姜制)、木香、猪苓、丁香、小茴香、桔梗、白芷、甘草、槟榔、 高山茶叶、砂仁(姜制)等三十多种地道中药材。
组方和功效:
“万应茶(饼)”中成药选用的三十多种地道名贵中药材,用独特传统制药工艺制成。组方中重用了砂仁、荳蔻、白蔻、木香、枳殻等多种珍贵南药,都具有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配以白术、苍术、厚朴、半夏、木瓜、丁香、陈皮、小茴香、白扁豆等化湿消胀、和中理气的药物,对治疗湿浊中焦、中暑、饮食和饮酒不当引起的胸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泻泄及湿热引起的痢疾等各症,具有显着的效果;并能调理脾胃平衡,对脾、胃、肠具有保健功能。组方选用了薄荷、香薷草、紫苏叶、前胡、白芷、羌活等芳香药物,具有疏风解表、健脾和胃、行气之功效;配以制大黄、槟榔、泽泻等,具有清热导滞,荡涤胃肠的积热、积滞的功效,特别是对胃肠积热所致的痞满、便秘,具有很好的解毒通便作用。组方还配以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药性。诸药配伍,使万应茶组方寒热相因,药性平和,使湿浊内化、气机通畅、清升浊降、表邪得解,诸症自愈。
“万应茶(饼)”制作工艺
主要工具:
旧时生产“万应茶饼”的工具主要有水车、切刀、石磨、铜磨、木制印版、簸箕等;现代采用机械化生产,各种设备甚为先进。
主要制作工序:
“万应茶(饼)”制作工艺独特,三十多种地道中药材按不同方法炮制,整个生产工序有一百多道,主要:
1. 净制 包括中药材的净选、清洗与乾燥。
2. 切制 药材切段、切丝、切片、劈碎、方块。
3. 泡制 部分药材需要童尿浸泡,今被现代医药代替,仅限传承掌握。
4. 炙制
(1)酒炙 加黄酒拌匀,闷润至吸尽,用文火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黄色,或色略深,取出,放凉。
(2)醋炙 加米醋拌匀,闷润至吸尽,用文火炒干或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黄色,或色略深,取出放凉。
(3)麸炒 取麸皮撒在热锅内,中火加热至麸皮冒烟时,分别加入净药材、切制品,迅速翻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黄色,或色略深,透出焦香气时,取出筛去麸皮,摊开,放凉。
(4)盐炙 取净药材切制品,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黄色,透出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
(5)土炒 取净土(灶心土、红砖粉、红土或赤石脂),撒在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土呈灵活滑利时,加入净药材、切制品,迅速翻炒至表面或切面尽染土色,取出,筛去土,摊开,放凉。
(6)姜汁炙 分别取净药材砂仁或厚朴切制品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炒干或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7)半夏制法 生半夏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用水浸泡,每天换水2至3次。若起白沫, 加药材2%的白矾末,泡一天后再换水,继续泡至规定天数。至内无干心时,去水,洗净。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入白矾与半夏煮透取出,弃去剩余液汁,乾燥,用时粉碎。
注:净制、切制、泡制、炙制的药材应装入洁净容器并注明品名、批号、操作日期、操作者、数量。
5. 环境的温湿度 生产过程的适宜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 配料、混合、灭菌 按配料单的药材称量配料,粉碎过筛后混合、灭菌。投入下道工序。
(1)按处方量批生产指令准确配制。
(2)按处方量称取检验合格的万应茶生药原粉、黏合剂、纯化水。
(3)加入药粉、黏合剂和纯化水,混合,制成软材。
(4)将软材置灭菌柜内,注入蒸汽灭菌。
7. 制粒乾燥 灭菌后的软材制成颗粒,乾燥。
8. 整粒、过筛、总混、压片、包装。
9. 半成品质量检查和控制
(1)外观检查 本品为棕褐色颗粒状袋泡茶,或淡红褐色小扁圆形块状茶饼;气香,味苦、微甘。
(2)水 分 按照水分快速测定仪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测定,颗粒水分<6%。
(3)装量 允许误差±9%。
(4)内包装密封性每袋过滤茶纸压纹清晰、切边整齐、粘合稳固。铝膜袋压纹清晰、切边正确整齐、粘合稳固。
10. 原料消耗定额
(1)配料、混合、制粒乾燥、整粒、过筛、总混工序理论产量和损耗量按消耗定额标准收得率98±2%。
(2)内包装、压片工序理论产量和损耗量按消耗定额标准收得率100±2%。
11. 检 验 在生产过程中,若某一工序物料平衡超过允许范围,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须经调查原因直至做出合理的解释,审核放行。
相关制品:
“万应茶”主要产品有: “万应茶饼” 、小丸状“万应茶”和“万应茶袋泡剂”等。
传承概况:
“万应茶”自创始人卢福山之子卢宏汉将药铺从漳州迁回老家陈东设厂,专业生产“万应茶饼”后,世代相传,绵延不失,民间临床应用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1926年冬卢宏汉之子卢斗三、卢乐三及同宗卢从老家陈东迁至广东大埔(今广东大埔县茶阳镇)设厂经营20年。1947年春,卢作屏之子卢文华、卢文寿从广东大埔迁至老家永定县陈东乡,专业生产“万应茶饼”。1956年卢曾雄的后裔卢文华、卢文寿将秘方献给当地人民政府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永定县公私合营岐岭茶饼制药厂” 1957年,成立“永定县陈东公社采善堂制药厂”。1961年,药品“万应茶饼”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商标注册,批准注册证号为39627号,注册商标为“金丰山牌”。1985年,县政府批准,药厂从陈东迁至永定城关, 成立国营“福建永定采善堂制药厂” ,以传统工艺 与机械 设备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万应茶饼”。1988年,采善堂制药厂引进现代先进制作技术,结合传统工艺,成功研制出“万应茶袋泡剂”,既保留了 “万应茶饼”原有的药效,又具有泡服方便、溶速快、药效快、包装新颖等优点。自面世以来,深受消费者信赖,成为永定人赠送亲朋好友和海外侨胞的佳品。面对竞争激烈的药品市场,为凸现采善堂品牌效应,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唯奇文化传播公司厦门分公司合作,对采善堂品牌进行了宣传策划,提高产品档次,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万应茶饼”、“万应茶袋泡剂”的外包装专利,产品畅销福建、广东、北京、上海等16个省、市、自治区, 并出口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该产品1994年荣获“国际保健医疗精品”、“展销会金龙奬”;1996年获福建省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最畅销产品奬”;2000年被省乡镇企业局授予“名牌产品”;2002年被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指定会议专用茶;2002年被上海市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指定会议专用茶。2002年,“采善堂”注册商标被龙岩市人民政府授予 “龙岩市知名商标”;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7年,申报为“中华老字号”;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録》。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