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石雕、砖雕工艺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最大特征就是土木结构体系。在用生土夯筑的同时,在地面上竖立木柱子,再在木柱子上架设木材的梁枋,层层相叠构筑成房屋屋顶部分,从而形成了整座建筑的构架。

  但是在这些土木结构的建筑并非完全不用砖材与石料,例如一座土楼的内墙体房间隔墙、地面走廊和天井、楼门、台阶、石柱础、石栏杆、石门墩等等都是用砖石砌铺打造的。此外还有砖石牌坊、影壁、石狮子、石碑、华表、石桅杆、石柱等小品类建筑,这些由砖、石建造的建筑虽然在古代建筑中只占少数,但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古代工匠在对土木结构各种构件的制作过程中多对它们进行了美的加工,而在对砖、石构件的制作中同样也进行了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幷且也与木构件一样由简单的美的形式逐渐发展而成为一种装饰。那么,砖、石构件的装饰与木结构装饰有些什么相同与不相同之处呢?

  在装饰所表现的内容上它们是相同的。建筑上装饰所要表现的内容都是建筑主人所崇尚的人生理念与追求,而这种理念,无论建筑主人是官吏、士族或是平民百姓,都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具有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中国古代由于处于两千年的长期封建社会,以礼治国、以礼制人贯彻始终,因此这种社会意识表现得更为突出与统一。天、地、君、亲、师成为不可动摇的等级制约,福、禄、寿、喜成为上自君王下至百姓的共同追求,因此我们无论在豪华高大土楼建筑上还是简单小型的住宅、家庙祠堂或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上,都可以见到表现这些内容的装饰。由于建筑装饰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像绘画、塑像那样直接描绘,雕刻出某一种具体的情节,所以多采用象征与比拟的方法去表现一定的内容,在这方面砖石装饰和木装饰用的是同样的方法,也是采用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动物、植物、器物等形象,单独地或者组合地表现出—定的内容。

  一、古檏典雅的石雕刻艺术

  (一)石雕刻工序

  石雕刻工序一般有取材、请石匠师、设计、备石料、雕凿、(创作、修面磨光)和安装等六大步骤。

  1.取材:永定客家土楼的门楼石、柱石、鼓石、檐边石、雕龙凤石、麒麟石、狮石、象石、牌楼石、桅杆石等等石料的取材,是本地到处都是的花岗石和麻石,它们色泽古雅、硬度适中,容易雕凿,价格便宜,运输方便。

  2.请石匠师:楼门、厅柱、石鼓等是土楼的重要部分,是体现客家人豪爽大气的面风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地方,所以请石匠师时,需预约多伙有名的石匠师,粗工、细工都请,或粗细皆能完成的最好,择选他们中最能表达土楼主人意思的优胜者,一伙或二伙进行设计、雕凿,而那些没被选中的匠工,楼主就会包个大红包然后送他们回去。

  3.设计:被选中的石匠,细匠工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好让楼主满意的雕凿示意图。一方面要符合楼的原始设计的造形图案,另一方面要符合楼主之意,又具寓意吉祥雕刻图案,比如,八吉祥、八宝、龙、凤、麒麟、狮、象、马、雄鸡、玉兔、文房四宝、吉祥物、卷草云纹、对联、牌文等等,然后由粗匠开石料。

  4.备料:依照当地的风俗,在备石料前定好开采的石场,择好吉日,用三牲或五牲、供果、酒礼敬龙神土地、安杨公仙师。一来祈求采石顺利平安,二来取个开工好彩头,开工大吉。楼主、匠工人们应诚心礼敬,祈求保佑。而且开凿期间,应每天应在杨公仙师前燃香祈求平安吉祥,初一、十五还要另加供品。

  5.雕凿:石料打坯打凿完成后,每根石条要披“红”彩,运回到洁净处搭蓬,由细工匠雕凿。匠师们有时为了自己扬名或得到楼主的奬赏,根据预定设计图,各自在不同的工场进行雕凿,进行比赛。有时他们在雕刻手法和内容上,还进行大胆的主观处理,把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下洋霞村“永康楼”是最典型的比赛例子(后文专项叙述)。

  6.安装:将打凿雕好的门楼石、柱石、门厅石、拱门石在选好吉日后,运到建楼吉地安装。安装必须由原细匠工指挥,因为他们才清楚尺寸以及每块衔接的位置。安门前老匠师燃香请神,念安门口诀:“天有三奇,地有六仪,玉女守门,凶煞远避,进喜进财,大吉大利,金玉满堂,长命百岁(急急如律令)。”

  (二)永定境内的石雕、石刻

  永定客家土楼石雕、石刻很多,以“永康楼”“都阃府”为最,这些石雕工艺,古檏典雅,耐人寻味,大至分类:楼门、楼柱雕,牌楼坊雕,旗杆雕,碑文刻,佛寺的舍利塔雕。

  1.楼门雕:门框、门楣、门眼、门槛、门石鼓、厅门石、厅石柱、厅石鼓、廊拱门、水井等。如:振成楼、振福楼大门、中厅等阴镂刻对联;振福楼中厅、石鼓的浮雕,雕有麒麟、书画卷、仙鹤等。洪坑振成楼内环大厅四根圆石柱,直径70厘米,高7米,支撑起长9米,方约40厘米的石梁。南溪南中村老湖子环极楼的石门、门楣镂刻的“环极楼”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抚市大洋村永豪楼楼内的石门柱立,石刻门联众多,且皆用花岗岩石打凿,其外大门、正大门、中厅门、中厅左右门、文馆门、武馆门,正楼门,左一、二、三单元门,石板条铺地面,用石雕凿之多为永定罕见。

  洪坑奎聚楼的门楼以青花岗岩为材,两旁石鼓很特别,左右皆浮雕麒麟,左麒麟脚踏“犀角”(八宝)、“书”(八宝),各配飘带,麟鳞清晰,右麒麟脚踏“艾叶”(八宝)、“画卷”(八宝),各配飘带,麟鳞模糊;顶面浅浮雕“如意”,外端与正前面相交线两端角有高浮雕乒乓球大的圆球,似“兽角”;石鼓底部,雕有双古脚,配卷花艹,古檏美观。往里大门方向,都浮雕“双龙卷草花”,往外两侧,都雕“宝相花”(八宝);身往外走,回首转向楼门,楼门上方则有一“太阳”云纹。

  坎市业兴楼葆善堂的门枕石、中厅石鼓高浮雕人物,形象生动典雅;环极楼、藩庆楼用“莲花”雕刻门眼,“四方形”篆雕“福”“禄”两字。

  湖坑南溪衍香楼的外大门楼雕有“大夫第”,左右石鼓浮雕“狮子戏金钱”或“狮子戏球”。左右门眼浮出四方形,浅浮雕“八龙卷草花”组成篆体左“福”右“禄”两字,细品颇有特别涵义,可以感受到匠师在雕凿时,确实下了一翻功夫去创作立意:(1)、左“福”右“禄”篆体浮雕;(2)、左四龙,两草龙各缠另两根草龙柱,右四龙,亦两草龙各缠另两根草龙柱;(3)、左“福”:作者有意将左侧龙缠柱的“草尾”雕成四方“日”字形,而不是圆形,意在提醒后人,能明白作者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真实创意;右“禄”:将龙缠柱的“草尾”雕成似“月”字;(5)、据楼主说,“八龙”皆“草龙”,与“皇龙”不同,不能刻“九龙”、“真龙”,那样会有范皇家忌讳。

  湖雷石城坑太子楼即司马第外门楼,石牌坊阳刻“善则居”三个大字,门框上阳刻“司马第”三大字。湖雷上南万源楼,石门楣上左右有方形门眼,突出篆雕“福”“寿”两字。抚市永豪楼大厅的石屏雕刻,用整块1米×1米的花岗岩雕成,前面为动物花鸟浮雕,后面的“福”“禄”两阳刻大字是用龙花卷草巧妙组成的图案。

  高陂桥天后宫的天井仰放整块青花岗岩石雕“双龙戏珠”,其长1.5米,宽1.5米(后被盗);天后宫大门有二“石马”,座底浅浮雕花鸟,门石鼓浅雕狮子,门楣上有凸出高浮雕五个门眼,最中间门眼“莲花”,往外对称园形“双鹤”,(团鹤),再往外对称的园形“云纹花”。在永定石楼门雕刻中,高陂桥天后宫的门楼是门眼算是较多的门楼。凤城张氏宗祠的石门楣上也有凸出高浮雕的五个门眼,所雕样式很特别,其中间门眼是八角形“八卦”,两边对称是园形“莲花”,再外对称的园形是“盘花”,总体雕刻细致讲究,饶有深意。而下洋永康楼的石门楼和拱门、石鼓等雕刻最为特殊(后文专项叙述)。

  2.牌楼坊雕

  抚溪东华山“第一名山”的石牌坊是永定境内保护较完整的牌坊(后文叙述)。抚溪社前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贡生,赖步庸一家有三个贡生,一个秀才,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春,出资出力,为东华山立了一座“第一名山”石牌坊,大溪太联“都阃府”石牌坊。

  3.桅杆雕

  下洋中川胡氏宗祠前桅杆雕:下洋中川村胡氏家庙,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胡氏族谱记载,宗祠门坪竖有十五支桅杆(因地震倒塌二支),二十一支木旗杆。现存的十三根石桅杆由花岗岩制成,一斗竖立。左有似笔的尖,寓意文官,右有狮子,寓意武官。这十三根桅杆,分立左右两旁,肃穆庄严,气势雄伟。桅杆从下到上三分之二处,有一丰形石雕,顶端还有一个小型笔尖小斗(狮子),含有“才高八斗”的寓意。不过主人比较谦虚,只雕了四斗。其实双斗桅杆是功名的象征,只有考取进士又做了大官的人才有资格竖立桅杆。

  胡氏家庙的桅杆表明瞭该村人杰地灵,是名副其实的“文武世家”,古代就涌现过“山西按察使”、“父子进士”、“三代司马”等功成名就的人物。胡氏桅杆建筑的选地朝向、布局、装饰等都浓缩了清朝的建筑风格,同时也表现出清士大夫阶层个人修养品位和审美观。整个建筑不以规模大取胜,而以小巧精美为长。

  洪坑村林氏家庙桅杆雕:林氏家庙是洪坑林氏六世祖永嵩公所建,迄今五百多年历史。现存的林氏家庙是民国十二年(1923)的,尤为难得的是,林氏家庙有两方墨宝真迹,称得上国宝。一方是黎元洪题写的真迹,雕刻在内大门的门额上,共十二字“民国十二年林氏家庙黎元洪”。是年,复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题写给林逊之的真迹有两幅,另一幅“承基衍庆”,镌刻在振成楼大厅的正墙上。林氏家庙有一楹联“忠孝能存天地纪,山川长毓子孙贤”则是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所题,落款为“闽县陈宝琛”。家庙门坪立有十六根石桅杆,是洪坑村历代林氏精英的符号,可惜毁于“文革”时期。前些年,洪坑村民理事会重竖了石桅杆,按原来的数量再新立八杆,现共计有二十四杆。新桅杆基本上是按旧制雕刻,极大地扩展了家庙的雄浑气势和人文景观。

  (三)土楼石雕传奇故事二则

  下洋霞村永康楼石雕石刻

  2014年夏天,笔者参访永康楼时,有缘遇见一位住在永康楼附近的村民廖烈明先生,闲聊时听他讲述了建楼时两伙石匠师傅比赛“功夫”的真实故事。

  据廖先生说,永康楼为新加坡华侨胡来兴建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整座楼建筑的布局三进三横,共有一大门四天井,外圆内方,建筑华丽精致。楼的外环有一间楼厅,一间正厅,四间楼梯间和二十个灶下间(厨房间),共二十六个开间。“着地透楼棚”三层,底层门厅、中厅、正厅的石柱撑架着梁,石柱有二十根,对称分布,还有双层石门楼,左右拱门,檐唇长石板,天井石板皆是石雕凿的。其中,门和中厅天井的檐唇石板为470×36×24厘米大小,约1.5吨重。永康楼是永定土楼建筑中用石料最多、用石板材最长的一座土楼。惊奇的是,打凿石材的竟然是两种不同手法。

  廖先生还说,本地相传一句话“来兴赚钱,来福享福”,或者说“阿来发大财,阿福挂招牌”,意思是说楼主胡来兴在新加坡赚大钱,其弟胡来福在家乡守护(享福)有名声。建“永康楼”之初,胡来兴在新加坡赚了钱回到故乡做圆寨,运木料、运石料经过下洋圩时,被当地地痞为难。有的人因门前风水问题要敲竹杠,而胡来兴肚量大,用光洋(白银)化解,说“花了银,免生事”。所以建楼十分顺利,用一年时间就建好了,但楼内装修却花了整整三年。廖先生说,雕凿永康楼楼门、门厅、正厅左边的拱门是同一伙师傅雕凿的:当时弟弟胡来福在家请了一伙本地有名石匠师打凿门石,不料,哥哥胡来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实规模宏大的土楼装饰,一伙石匠师傅是不够的)请了一伙广东饶平石匠师。两伙师傅很为难,于是搭蓬各自雕凿。本地石匠师把自己从闽南学来的功夫,大胆创新,精雕细凿,暗中同广东师傅比一比。但本地师傅认为胡来兴兄弟不信任他们,看轻他们,打凿好门厅、左边走廊拱门后,就回家了。门厅、左右走廊拱门初装后,来兴兄弟和他们的亲房叔伯们,一致认为本地师傅的功夫超过广东师傅,要请他们回来打凿最后一道门楼石。

  本地师傅被请回来后,心绪沉重,想着要如何更能体现出自己的功夫超过外地师傅。于是他们与广东匠师定约互不观看对方功夫。吃饭共同在一个厨房,住宿也在同一个区域里,但上班在不同的工棚里,各自在“闲人免进”工场里尽其所能,发挥各自的真本领。

  广东匠师门也不示弱,在门厅右侧走廊拱门上部分左右浅浮雕二只向外飞的蝙蝠,本意“福出”与来福相冲撞;在正厅右侧走廊拱门上花了一定功夫,在拱门上部分,中间浅浮雕“双龙戏珠卷草花”,左上角凿有兰花和绶带鸟,寓意“宜男宜寿”或“兰桂齐芳”,右上角雕有牡丹和绶带鸟,寓意“富贵长寿”。浮雕虽较为简单,但线条流畅,自然而精致。

  本地石匠师不但凿工细腻,而且在雕刻立意上也很独特。在门厅、正厅左侧拱门上方雕书卷,外雕“金玉”里雕“满堂”而成“金玉满堂”。这种门楼石的独特雕刻风格,门枕石的阴阳高浮雕等高超技艺在永定土楼建筑中极为少见。永康楼的石楼门,从创意上说是外方内拱,双层结构。外层门楣左右角边,各高浮雕一只向里腾飞的凤凰,寓意“双凤朝阳(圆楼)”;内层门框起了“浮六角形凸”角线,角线的始末端有雕兽头和兽脚物饰;门前一对“四方”形石鼓,从创意上说,正面都雕了“马绕芭蕉”,石鼓往里左侧面雕了一只大公鸡和鸡冠花,石鼓往里右侧面雕兔;在雕技上,对称高浮雕:“马绕芭蕉”,镂去空余部分,浮突出马和芭蕉树,同时还在四周阴刻“凹半园线”作框,使马和芭蕉树更突出,构成一幅简单而美丽的画卷。其马的眼、耳、套绳、马鬃毛、马尾、马脚及芭蕉叶纹、地上草,雕刻非常细致,再用墨加勾勒,一方面补足局限空间里雕刻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加强雕刻质感和艺术美感。从寓意讲,以马的雄健喻宏图,马到功成,以芭蕉树很大的叶子,喻“大业”福瑞吉祥,合成“宏图大业,马到功成,福瑞吉祥”。这吉祥物,恰切地对称雕于楼门石鼓正前方,很得楼主的赞赏。左石鼓向里的侧面浅浮雕一只大公鸡,一脚踩石头,一脚踩鸡冠花上,用墨勾勒,有“争雄奇冠”“官上加官”之寓意。右石鼓向里的侧面,浅浮雕一只可爱的兔子,兔子作为一种玲珑柔顺的动物,兔儿爷满山跑——还是归老窝,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喻不伤害乡亲邻里,与公鸡相对,象征外出不忘乡里,象征吉祥幸福,祝福亲人外出平安,荣归故里,这也是楼主胡来兴的写照。

  内层门框,起了阳“浮六角形凸”角线,角线始未端有雕兽头和兽脚物饰,寓意“锦长万代”。两石门框中间处,各高浮雕花瓶,从创意上说,左侧花瓶,方形状分三层,古脚,瓶脚两边各放二只小花瓶作陪衬物,花瓶中层,浅浮雕阳刻“卍”字,三层斗状,插有梅花,二只喜鹊在梅花枝上喜戏,花瓶两侧写“民国廿七”四字;右侧花瓶,分四层园形状,底层四脚古脚,二层如一园盘,中撑起第三层第四层,两边还雕了三条香蕉,二个桃子作衬陪物,第三层为瓜股形,柿子状,第四层园形漏斗状,瓶口插一牡丹花,花枝上二只雀(鹊)鸟互对啄,瓶两边写“两雀争蜂”四字。两门框中间花瓶,用“如意”框边阴雕,在门框底板上,使花瓶更为突出显耀。这是一种显实结合的创意,使雕刻品在整体上,达到一种意想不到效果,尤其花瓶实处留下的二个小花瓶,香蕉、桃子这小巧玲珑的陪衬物,打破实体的呆板局面,做到虚实相间,恰到好处。从雕刻技法上论,在门框底板上,高浮雕出花鸟瓶果,雕凿的难度大,工作细微而复杂。要先雕好花、鸟、瓶、果,再凿洗平底板。先雕鹊鸟和梅花,尔后雕大花瓶、小花瓶,再刻如意框,最后阳雕“卍”字,先后为别,粗中有细。尤其右边花瓶两只喜鹊,一立一飞状,嘴对嘴在互相争食,匠师用透空雕法,把喜鹊头部和嘴,雕的高浮出,淋离尽致,活灵活现。从寓意上说,左边古脚方形花瓶,有大小三个瓶,“双喜鹊”、“梅花”、“卍”字;以“喜鹊”喻“喜事”,以“梅”和“枝”喻“梢”即“喜上楣梢”、“双喜临门”,以“大小三瓶”喻“老幼平安”,以“卍”字喻“内外万事平安福”;右边花瓶以四脚四层状,柿形瓜股,以“柿”喻“事”,以“桃”喻“长寿”,以“香蕉”喻“如意”,以“喜鹊”喻“喜事”,寓意“事事平安”、“喜事连连”、“富贵平安”、“长寿如意”。里外双层门框雕饰物的寓意深刻,正合楼主之意,与在外出的兄和在家的弟内外双喜平安,富贵共鸣。石匠师们从不同的雕饰角度和当时感受到楼主人的心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门框石、门枕石的雕刻上,夸张地表现出来。

  听完故事,看了石楼门上刻的“二雀争蜂”等半浮雕,笔者深深地感受到,那时当地匠师,凭自己长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技艺,以檏素的审美趣味和巧妙的艺术构思,在石材上注入艺术生命,创作出形态特异,内容丰富的石雕艺术品。他们的卓越才华和精湛手工技艺,及激烈竞争中纹丝不动、胸有成竹心态,使石头有了人的智慧和感情,既表达了美观而吉祥效果,深得楼主赞赏,也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浪漫情怀。把自己和广东师傅,比作微小的“两雀(鹊)”,为了生活赚钱,争得你死我活,又把自己团队比作“雄健之马”有实力有活力,以“芭蕉树”比作自己艺术的高超,以“雄鸡”喻高高在上而不可一视,以“兔”喻藐视对方的渺小。匠师们在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里,真正达到了技艺精湛,风格奇异,情景交融的境界。把非自然的物境和审美相结合,创造了多重寓意,自成一格,深为后人所永久称颂。

  大溪太联村“都阃府”石牌楼雕刻

  石牌楼是封建社会以旌表文武功名和忠义孝节、崇尚美德的一种特殊装饰建筑物,是集历史、文化、艺术和技术之大成;于雕凿装饰上,以“机构牢固、坚实”为主,力求雕刻粗放,达到便于仰视效果。永定境内,保存最完好的石牌楼建筑,是位于大溪太联村古道上的“都阃府”。该石牌楼独特的“楼”、“坊”结构虽造形简单,但布局均匀合理,雕工细致、巧妙,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大型艺术珍品。

  “都阃府”位于大溪莒水溪畔,“五福楼”边的古道上。“五福楼”是大溪游姓第十四世公太游廷峰始建,至其子游友龙续建完成。游廷峰生五子,“五房有庆,福泽无疆”,故取名“五福楼”。“五福楼”的子孙,秉“百行思张公家训,忍耐遵朱子格言”,人才辈出,至清末废科举止,文武颂十八人,有“文臣武将”楼的美称;清嘉庆七年(1802),游廷峰之孙游联芳,进武痒入都司(也叫都阃)府,由宇御所恩授正四品昭武都尉,诰封二代牌楼,竖旗。

  “都阃府”牌楼是纯麻石结构,四柱三单间三层,高7.2米,宽6.5米,中间宽3米,左右各1米,顶石刻圣旨牌,其下“都阃府”三个大字。

  底层有四根方形石柱(30厘米×50厘米),柱前后有似半葫芦形的“石马”护柱,柱前阴刻有清干隆四十年(1775)进士,九山梁上国撰的对联(梁上国,字斯仪,号九山,长乐县江田人),行楷字体,笔锋刚建绣丽有力,柱后刻联……;中间横楣额坊上,前向左右端半浮雕龙头,夹其中间,有“双龙戏珠”,后向左右端半浮雕龙头,夹其中间,有“双凤朝阳”;在封建社会,“龙、凤”只有在皇宫皇帝才有,而“都阃府”石雕,不能算“双龙戏珠”而是“夔(kuí奎)龙戏珠”,不能算“双凤朝阳”,而是“双金鸡朝阳”。

  第二层,与底层中间两柱衔接,高二米,层顶方加横楣梁和跳拱,中间部分前后均阴雕行楷“都阃府”额匾,下方即“双龙戏珠”上方,用四方而小的两莲花穿石垫起一匾额,前后两面皆阴雕一样行楷书法写的诰文。

  第三层,高1.5米,宽2.73米,两柱子前后各半浮雕手执朝杯的官员,中间为空。据说原有一块云龙缠绕“圣旨”两字,在1996年被盗。顶上有一长三米,宽一米的整块石雕成的瓦槽、瓦当,形成一庑殿式屋盖,中间雕放一高为50厘米的葫芦,底层和二层两边坊角上,各雕一对公母狮,旌表被封者武官身份,从整体造型看,是“高字”形建筑。

  笔者参访“都阃府”牌楼时,听了五福楼主、大溪乡侨联主席游远景先生讲了建石牌楼的另一种传说故事。

  五福楼自游廷峰生五子,代代兴旺,人才辈出,一是莒溪水好,二是对案寮山佳。楼对面有一龟山、蛇山,向五福楼朝来,有如饮莒溪水,“龟蛇二将”守护,五福临门,五子登科。有一段时间,一墓埋在龟蛇两山中间穴处,破坏瞭风水,致使五福楼人气低落。于是五福楼主请了明师破解,建了一条形似蜈蚣的三座建筑饰物:蜈蚣头是伯公小庙,有两只眼睛;蜈蚣身是一座桥(以前是木桥),桥有三十六栏杆,似蜈蚣三十六只脚;石路像蜈蚣背;“都阃府”牌楼是蜈蚣尾,加“圣旨”封,更有灵气。远望去,像一条大而长的蜈蚣横跨莒溪奔向龟蛇,从此五福楼又兴旺了。

  二、细腻精致的砖雕工艺

  砖雕也称“砖刻”,是在砖上进行雕刻的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的砖雕艺术,作为土楼建筑装饰艺术的一小部分,清新质檏而又巧夺天工。

  在土楼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广大民间砖雕艺人们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成熟的制作程序、工艺技法。砖雕的选料、成型、烧成的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是适宜雕刻各种建筑饰品。在进行雕刻之前,首先要制成适用的砖。

  砖是用黏土打成坯,经窑高温烧制而成,用于雕刻的砖必须具备耐磨、耐湿、软硬适度的特点。因此,原料加工时有特殊的要求,其泥土要经过搅拌和用清水过滤,反复沉淀后去掉渣子,晾干、踩压才能做成坯子;烧好后的砖坯还要进行打磨使其光滑平整;由于原料、烧制方法和坯形的不同,有青砖、红砖、花砖和条砖、方砖、空心砖等之分。青砖、红砖、条砖、方砖等是客家土楼建筑中重要材料之一。有用于土楼建筑隔墙,防火墙砖青砖、方砖,有的用于盖楼顶时压瓦片条砖、方砖,有用于圆柱的圆形青砖,有用于铺地板用红砖、花砖和条砖等等。而永定土楼建筑用于雕刻砖较为少见,一般砖是烧瓦时,作窑底砖用,与青瓦同时烧出,色质有如青瓦片颜色——青灰色、白灰色。

  砖雕工艺技法是形成砖雕艺术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永定土楼建筑的砖雕工艺技法,基本继承了明清的砖雕、砖刻技法,主要有烧活、嗑烧、凿活、捏活等程序和技法。

  (一)砖雕的程序

  1.烧活是最古老的一种工艺。先用泥塑或模压法使砖坯成型,后入窑高温烧制而成,优点是易于加工,人工省,成本较低,但缺点是造型效果层次少、缺乏精细。

  2.嗑烧是在烧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雕刻的技法。与烧活相比较费工费时,烧制后的成品坯线条棱角挺括,刚柔相济,雕刻后的作品层次清晰,适于近距离观赏。

  3.凿活是直接在成品砖上打凿、雕刻的工艺。有阴线、平活、线活、深活、透窟窿、透活、圆身等工艺,技法全面,表现力最丰富。

  4.捏活是先用加工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模具捏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焙烧而成。

  (二)砖雕的雕刻技法

  砖雕的具体雕刻技法与其他雕刻门类大致相同。

  1.阴刻,阴线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凹面线刻、凸面线刻。

  2.平雕,在一个材料的平面上进行图案雕刻,通过各种线条表现题材,通常以花艹等纹样为主。主要有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刬平)。

  3.浮雕,在一个平面上雕刻出凹凸不平的线条和条块,按照其凹凸的程度分浅浮雕(压地隐起的浅浮雕)和高浮雕。这种雕刻技法适合表现戏剧情节、传说故事。

  4.透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雕刻技法,亦称镂空透雕,它可将纹样雕刻得细致、多层次,以增加作品的透视性和立体感。

  5.圆雕,是对材料进行立体的雕刻,雕刻的结果可以从各个方位观赏。

  (三)砖雕工具

  砖雕使用的工具与其他雕刻所使用的工具大致相同。

  1.有各种规格型号的凿子;

  2.木棰子,通常用坚硬木做成;

  3.磨头,即砂轮、粗砖等,用于打磨砖面;

  4.刨子,形状、作用与木匠的刨子相似;

  5.此外,还有三角钻、圆规、拐尺、勾线钢针和棕毛刷等用于打稿、画各种线条。

  (四)砖雕的工艺流程

  砖雕的工艺流程有:画图、耕、凿、齐口、桶道、开相、磨、上药、打点。

  1.画图,又称打坯,即用笔在砖坯上画出要雕刻的纹样。一些简单的纹样或技艺高超的艺人,可以不用画稿,即可凭经验边雕刻边构思。

  2.耕是用最小的凿子,将画好的纹样浅浅地描一遍,此做法是为防止砖坯上的画稿在雕刻时被抹掉。

  3.凿是用小凿子将主体形象以外多余的部分除去即镂空,以突出主体形象,增加立体感,为下一步工序打基础。

  4.齐口是用凿子沿主体纹样的侧面作进一步细致的剔雕。

  5.桶道是用凿子将纹饰中细微处雕刻清晰,包括人物须发、花艹叶子的筋脉、飞禽走兽的羽毛等。

  6.开相是指对砖雕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进行修饰。

  7.磨是用磨头将纹饰内外的粗糙之处打磨平整、精细。

  8.上药是一种修朴方法。一件作品在雕刻过程中难免有不慎损坏的地方,此法是将这些损坏之处修补好。常用的材料是松香、黄蜡和专门配制的药。

  9.打点是用砖面儿加水调和成浆,将雕刻好的作品清刷擦乾净,属一道清洗工序。

  (五)砖雕的工艺形式

  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客家土楼民间工匠们,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寓意深刻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六)砖雕的工艺鉴赏

  砖雕一般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两大类,窑前雕是刻好土坯烧成砖,而窑后雕则是在砖成品上雕刻。砖雕用料使用的砖,是专门烧制的青灰砖,同砌墙用的砖头一样大小,雕刻前经过精挑细选,根据整幅画面构图的层次,将青灰砖排列起来,逐块雕出每块砖所要表现的纹样,然后依次嵌砌在墙上。砖雕既有单件砖雕,也有组合式砖雕,其技法丰富,有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技法。

  1.湖雷高地村“培源第”砖雕(暗八仙八宝)楼门面装饰

  湖雷高地培源第砖雕(暗八仙八宝),二大件楼门面装饰砖雕,是窑前砖雕,是组合式砖雕;其中每件由八小块组成,共十六小件,

  这二幅中间由四小块窝角“福朝钱”砖雕嵌砌成,寓意“福在眼前”;下部分“暗八仙八宝”以雕“云”的飘云带,上部分“暗八仙八宝”直接雕飘云带,含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结合的多种雕刻技法,结构变化疏密有致,“八宝”雕刻细致光洁而飘逸,层次清晰,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般。

  2.湖雷石城坑村楼窗砖雕装饰

  湖雷石城坑窗“砖雕”与湖雷高地培源第砖雕雷同,分三层,上一层由六小块窝角“福朝钱”砖雕,下面两层每层由九小块窝角“双福”嵌砌成,整件砖雕有二十四小块,寓意“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都有福而来,共六十甲子福而来。”

  3.“文帝访贤”砖雕(永定凤城郭峰收藏)

  客家土楼的砖雕艺人,在雕刻作品时,还根据即将安放的位置进行构图,如祠堂、庙宇门前的砖雕,通常因为位置较高,观看时要仰着头,所以设计人物姿态、勾画面部表情都采用夸张手法,使其在阳光照射下,显出应有的神态,同时砖雕还注重利用凹凸线条受光线影响,表现出阴阳色彩变化的效果。因此,形成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繁复绮丽的特点。砖雕的题材有故事传说、戏曲故事、风俗习惯、祥禽瑞兽、四季花卉等,作品多用于祠堂、庙宇的照壁、檐墙、墀头、墙头、神龛等处。

  上图“文帝访贤”砖雕,是窑前砖雕。在题材上“文帝礼贤下士”故事传说,不仅显示着楼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载负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时代深邃的烙印。它借“文帝”喻教育后代,要向文帝学习,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民间工匠将这种文化内涵和寓意,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制作。在雕刻技法上使用阴刻轮廊,浅浮雕,圆雕、镂雕,在形象轮廊以后,空处凿低铲去多种高难度的雕刻技法,先用木棰和凿,在小磨青砖上雕凿,多层次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粗而细,凿好云勾、房子、梁柱、雀替、檩椽、人物、桌子、树干叶等后,镂去空地而成品。这种砖雕的材料比石料疏松,更易于剔刻得玲珑剔透,毫发毕现,在雕人物的头部、须、帽、衣褶、瓦、树等雕得十分精巧工整,运线流畅,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在构思上,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雕刻同时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和浓厚的民俗风格。

  4.烛台筷子筒砖雕(永定凤城郭峰收藏)

  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构件的坚固,能经久耐用。如上图的烛台筷子筒。

  5.洪坑奎聚楼的下厅天井左右两侧的两块青砖雕刻,长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所雕内容均为“凤凰戏牡丹”。匠师以细腻精致的高浮雕手法,呈现了凤凰翔舞于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丛中那种寓意幸福吉祥的图景。遗憾的是这样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为数不多的砖雕精品却没有保存下来(后来换成青砖砌花,砖雕不知去向)。

  6.据有关资料载,像奎聚楼内那样的砖雕,以前永定城关吴氏家庙中也有。

  总的来说,土楼砖雕工艺,技法丰富,造型精致,层次感强,风格典雅、绮丽,藴含阴柔之美。表现了创作者睿智想象力和客家人生活气息,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枝绚丽多彩的奇葩,以美的形式给人愉悦享受,也为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艺术品。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