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六、2014年10月24—26日,该会上前述的《中国首部精神文明学的学科原创》及《中国首部海洋社会学的立体透视》两篇论文将在后面编发,这里先将《中国首部文化强国的诗意构想》特刊如下: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甫一提出,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如下简称两会)便马不停蹄地组织两会近40位专家学者开展了《文化强国论》的策划、设计与撰写工作。该书于2013年12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部试作比较全面、系统、有序地专述文化强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
据查证,国内各类文化研究的学说和论文多如牛毛,专论文化政策或文化建设的著述一大批,但如《文化强国论》一书那样,对文化强国伟大战略试作比较全面、系统和有序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著,到目前为止均未出现过。有论者指出,“这样一部专论文化强国的新著,在当前该领域中代表了省内外的研究水准和研究状态”,是部“固文化强国理论基石,推文化发展践行之道”的时代强音(《文明与社会》2014年5月28日,第3、25页)。
该书主编范英教授是位从事精神文化研究30多年的著名学者,其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广东先进文化发展论》和《广东人精神丛书》等近70部著作及由他撰写的关于精神文化建设等主要内容的400多篇论文,无疑是他策划、设计和指导写作《文化强国论》一书的深厚功底。
早在2011年11月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文化强国理论研讨会上,范英教授就初步提出:“要落实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学术界必须关注中共十五大以来关于‘文化’的一整套新观点和新政策,必须把全国许多散乱的文化理论和文化观点加以收集、疏理和鉴别,并作出全面的整合、深化、细化、层次化、理论化、系统化和有序化,并以‘论’的形式来展开,可以定名为‘文化强国论’。”这就“要求大家秉承文化人宁静而致远的气度,不为名不为利,持之以恒地咬住‘文化强国论’不放,逐步完善‘文化强国论’的主体结构和内容。”(参见《文明自觉的攀越》,2013年12月版,第806页。)
此后的2012春初,在深圳市召开的“中国(广东)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与《海洋社会学》首发论坛”上,范英教授便代表两会向与会的150多位国内专家学者发出了“向文化强国进军”的宣言。又时隔一年许,由他领衔的学术团队终于将这一国内首部专论文化强国的著述奉献在广大读者面前。
该书以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概念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相关要求为依据。除范英教授所写的文化强国颂?50首,以及前言和后记外,共设六大编、50章、约66万字,其中:
该书的“开篇论”分别探讨了文化强国的外在趋向、内在自觉、决策自信和知行求索。这四章旨在说明:“文化化人寰,先知即先赢,潮流逐世界,吾侪应速行”;“文化国之要,奥秘在自觉,坎坷旧时梦,复兴看今朝”;“文化强国路,决策展鸿图,自信虎添翼,回应亿兆呼”;“文化可强国,知行互协作,天下无难事,全靠多求索”。
该书的“互为论”逐一论述了软件文化与硬件文化、事业文化与产业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个体文化与合作文化、开放文化与安全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人本文化与社会文化等10对主要的特质文化的界定及它们之间互为互强的辩证关系,旨在说明:“文化若细辨,可分软硬件,强化软与硬,互为是关键”;“事业文化旺,产业文化长,二者互强化,锦绣堆满堂”;“精英文化果,大众文化根,互强两相悦,交合顺人心”;“城乡有文化,浓淡却不同,互为重弱势,应作大旨宗”;“陆地与海洋,文化双呈祥,厚此不薄彼,方能同步上”;“现代文化流,传统是源由,开源益今日,启智倍丰收”;“文化强个体,共事意可祈,单枪固难得,众志成城易”;“文化开放好,安全毋宁少,身心筑防线,风云任逍遥”;“民族文化煌,世界文化彰,互济共繁荣,血肉原相傍”;“人本与社会,文化固有类,双强朝何处,为人作依归”。
该书的“核心论”重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泾渭分明的荣辱观念、文化服务的两为方向、文化繁荣的双百方针、中国气派的社会科学、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引、文艺创作与网络文化等10大方面必须切实强化的核心任务,旨在说明:“文化灵魂真,强国更有成,马克思主义,舍此其谁任”;“文化旗帜扬,山河俱欢畅,风正接瑞气,力合奔理想”;“民族精神强,爱国爱家乡,文化精髓足,举国腰身壮”;“时代精神兴,改革与创新,动力推文化,爱赢会打拼”;“文化基石固,荣辱泾渭清,林间少杂草,遍地柏森森”;“文化服务详,两为作方向,人民增福祉,社会添安康”;“一花不成春,孤掌独难鸣,文化齐飞跃,双百定方针”;“社科门类全,整装待争先,放眼观环宇,中国气派增”;“大千世界宏,信息数无穷,传媒与导引,着力为民用”;“文艺贵有品,网络务近真,向善又向美,文化乘风腾”。
该书的“机制论”主要阐明瞭前述10对特质文化形态和10大方面的文化核心任务及其强化,必须强化党委领导工作机制、政府治理服务机制、主体自律约束机制、社会他律监督机制、事业全民公益机制、产业组建经营机制、人才培育创新机制、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开放交流合作机制、体制综合保障机制等10大机制体制系统,旨在说明:“党委抓文化,工作在机制,政治明责任,组织强体系”;“政府治文化,服务在机制,转变旧思路,闯出新天地”;“主体办文化,约束在机制,百业重诚信,自律利必致”;“社会促文化,监督在机制,法治尤先行,功力大无比”;“事业事文化,全民得共享,机制若完善,公益益四方”;“产业做文化,经营应得当,机制运转勤,捷报遍城乡”;“人才兴文化,培育作根本,运转强机制,万马竞争奔”;“绩效验文化,评价决尺寸,若无好机制,优劣自难分”;“合作举文化,交流不误工,机制运转好,联手蔚成风”;“体制统文化,综合重之重,有赖机制灵,保障永无穷”。
该书的“实施论”着力论证了前述10对特质文化形态、10大文化核心任务和10大文化机制体制的强化,必须对总体的、专项的、地方的、行业的、群体的、家庭的、个体的、渐进的、联动的、求是的鲜明特点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与有序的强化,文化强国梦才能逐步成真,旨在说明:“文化强国梦,实施见行动,总体严配套,上下一条龙”;“文化强国梦,专项紧不松,条块结合抓,配套则易攻”;“文化强国梦,地方置前锋,各级重配套,特色映华容”;“文化强国梦,行业靠自重,配套为实施,战果自然丰”;“文化强国梦,群体各用功,实施配套事,都作主人翁”;“文化强国梦,家庭梦相逢,户户勤劳作,家家乐融融”;“文化强国梦,个体梦相拥,人人攻文化,个个事业隆”;“文化强国梦,渐进莫乱冲,实施防急躁,凡事宜适中”;“文化强国梦,联动莫孤军,实施防断链,统筹万事通”;“文化强国梦,求是莫晕昏,实施讲科学,严防假大空”。
该书最后的“归结颂”则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力、生产力、竞争力、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力的全面、系统和有序的强化之日,便是中华文化强国梦成真之时,旨在说明:“文化创新力,力强文化强,强此为首务,活力尽开张”;“文化生产力,力强文化强,品类多且优,百姓争分享”;“文化竞争力,力强文化强,抢占制高点,内外拓市场”;“文化辐射力,力强文化强,战略连世界,传谊天下往”;“文化凝聚力,力强文化强,利刀难断水,世代续流芳”;“文化综合力,力强文化强,强力发中华,满天飞凤凰”。
从上可以看到,《文化强国论》诗意般的构想充满于全书的各章各节,各章各节诗意般的构想从始至终都凸现一个“强”字,在“强”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在“强”字上发出文化强国诗意般构想的最高呼声,发出文化强国诗意般构想的时代最强音,因而激发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特别于2014年5月18日在广州召开的该书首发论坛上,6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样一部专论文化强国的新著,是岭南学派老中青三代共同浇灌而成的,体现了理论成果和人才队伍的双丰收;是两会及时回应文化强国伟大战略的自觉行动和理论奉献,凸现了主编和作者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是两会近30多年来持续致力于社会文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交出的与时俱进的答卷,展现了岭南学人在新时期勇于并善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特质;是对广东创设的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的有机运作和崭新突破,展示了岭南文化与时俱进的磅礴大气。
与会学者同时指出:这样一部专论文化强国的新著,在当前该领域中代表了省内外的研究水准和研究状态。它在中华民族建设文化强国的史册上,在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史册上,无疑会留下一双坚实的足印,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三百三十七、2014年11月13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深圳市南山区社会组织总会会长陈康候和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史璞应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国际交流协会(CIP)的邀请,带领第一期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培训班前往培训。本次培训班成员12人,包括了来自深圳市和南山区的8个社工机构的创始人和高层管理人员,旨在拓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视野,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工作领域先进经验并进行本土化吸收,提高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和拓展市场能力。
此次培训分为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两个部分。其中,国内培训课程以深圳社工的挑战和机遇、公共意识、草根精神等为主题分别进行了三次培训;国外培训课程为期三周,主要集中在美国俄亥俄州府哥伦布市及周边的市、郡,对当地的包括高校、医院在内的30多家各类社会组织进行走访、参观和交流,涉及非营利组织发展、绩效评估、社区发展、养老、妇女儿童和家庭照料、精神康复和戒毒管理、无家可归者等多个社会领域。
通过本次赴美培训,学员们在美国在社会工作者的培养、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发展和分工、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助、社会组织的运营和管理、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瞭解,并深感其成熟的社会发展机制对我市今后的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百三十八、2014年12月初,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各专业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简报发布。
一、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
本年度配合中央文明委、国家民政部、团中央的工作重点,配合省社工委、省民政厅、团省委的工作安排,在全体会员等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得到国家民政部、团中央及省民政厅、团省委的肯定,并积极联系和服务社工机构、志愿组织,完成下列工作:
(一)聚集专家学者资源,推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理论研究,为各级党和政府、基层社区的政策创新提供科学参考。积极推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先后承接各级政府、基层社区的研究课题,为其提供科学的社会治理创新途径。承接国家与省市研究项目、评估项目22项,配合中央文明委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做好“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案例”的专家点评,配合国家民政部及北京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促进会做好“关于支持与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专题研究”,配合共青团中央做好“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评审”。
(二)汇集社会服务力量,开展国际高峰对话及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培训,打造“社志沙龙”品牌活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联合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委员会、中国社工教育协会高职高专委员会等举办“2014年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培训班”,举办“全国高职院校社工专业技能大赛研讨会”等;配合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举办“志愿中国——友好世界”国际高峰对话。社志沙龙活动已分别走进广东省内社区、高校、企业和文化场所等地方举行,还曾应邀到北京、西藏等地进行交流活动,为各地社工和志愿者朋友们带去精彩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平台。
(三)启动2014年“公益V30·青年领袖联合培育计划”,组建“青苗社工艺术团”,培育年轻公益力量,培养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年轻人才2014年6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促进会联合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正式启动2014年广东公益V30青年领袖联合培育计划。20014年12月,青年领袖营成员进行服务分享、发展展望,提出未来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专委会等决定2015年仍然出资支持青年领袖营的学习和实践,为大学生志愿者领袖的素质发展做出贡献。
(四)志愿专委会等竞标获得“民政部2014年全国志愿者动员管理和社会服务技能提升项目之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扶持资金为60万元。参加佛山市南海区社会政策观测工作社案——家·南海“社案”1+1创新大赛,并竞标获得党员服务中心提升“1+1+1”社案暨“南海区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中心”项目,扶持资金65万元。在“2014年全国志愿者动员管理和社会服务技能提升项目”中负责子项目“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本项目主要由志愿者围遶城市流动人口群体,提供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社区参与、子女教育和陪伴等志愿服务。“‘家·南海’——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创新”项目是南海区党建工作引入社会力量的综合服务平台,由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作为主办单位,通过南海区社会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家·南海’社案1+1创新大赛”平台以政府公益创投方式,联合佛山市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承接,搭建“一中心一基地”平台,为南海区各个镇街提供党员志愿项目创新服务。
(五)推动会员开展科研工作,推动会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取得可喜成绩。本年度成员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发表或转载多篇文章,在人民出版社等国家和省级出版社出版多部著作。同时,当选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专家组成员等,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社会建设。这些科研成果与社会兼职,扩大了专委会在省内外的社会影响力,为创新发展奠定更好的社会基础。
二、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4年,健专委在在王家骥主任委员的悉心指导下,在全社会传播健康科学知识与理念,交流与总结社会各阶层健康文化建设经验,指导和推动我省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下简要总结这一年的工作:
(一)健专委讲师团公益讲课常态化,让更多群众获得健康教育知识与水平。1、每周三和周六上午十点到十二点在健专委办公室举办不同主题的专题座谈交流或讲座,使健专委办公室高朋满座,大大地提高了健专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2、每周一8点40分至10点40分在番禺老干大学讲授健康管理课。主要内容分为:饮食管理、心理管理、休息管理、睡眠管理。3、每周五下午2点30分至4点30分在广州老干大学讲健康管理课,主要内容为:运动管理、四季养生、体质养生、各种慢性病的管理。4、每周三和每周六下午,在中信广场3607室与上医企业集团联合举办三高糖尿病专题讲座。
(二)加强与各兄弟学术团体的合作,深入企业,走进社区,与企业员工进行科普健康教育。1、2月28日,组织走进天河天朗明居社区,为社区居民免费检测血糖、血压,并举办相应的讲座。2、3月14日,在番禺广场与广东省营养学学会联合举办社区慢病营养干预及健康快车社区行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健专委的专家团队、营养师团队接受群众谘询,并为此次活动安排了15名服务人员并赠予群众礼品一批。3、3月2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院参与组织协办国际中医药文化论坛第一次会议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4、3月22日,在贵阳参加国医名师开心健康长寿论坛并代表健专委发言,受到参会的数百名老中医师对我省健专委的关注。5、4月1日,在南天大厦举办了手诊讲座,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产生了很好的效果。6、4月14日,在珠江新城龙华阁组织了“生殖系统卫生与疾病”专场讲座。7、5月19日,在深圳梧桐山参加关爱天使企业年会,年会上,来自全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健康行业人士,对我省健专委能在社会上帮扶一些企业,特别是宣传健康、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方面表达了敬意!同时为我省健专委2014年年会上倡议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当时群众纷纷踊跃捐献爱心。8、与多个单位联合举办了公益性健康讲座。如: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仙芝楼灵芝客户服务中心、广州市首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采瑞健康家园广州分部、广州博堂贸易有限公司番禺分公司、广州市尊老会分部(越华、连新、农林、芳村、鹤洞)。9、与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中泰慈善基金会,广州总裁商会等协会商会合作,为企业家量身定制专项健康讲座。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很好的资源整合和健康交流平台。如与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每周三和周六下面午定期举办琴棋书画方面的交流和健康养生座谈会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让健专委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1、全球华人畅销杂志《香港紫荆养生》刊登健专委活动文章。2、5月1号,在台湾参加“中华魂”国画与养生活动,接触了台湾的书画界及养生界朋友,为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友谊作出了一份贡献。3、9月12日,CIP国际美业大赛启动赛举行,我健专委秘书长郭丽芸担任大赛主席,初步达到了宣扬健康与美丽并重,让来自全球的参赛者瞭解我省健专委以及倡导的健康理念,本次大赛对促进美业行业发展,提升美业行业健康理念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在大赛期间广州相关政府领导、高校教授以及美业各界领军人物组成的中国美业高峰论坛,畅谈了此次大赛对于美业行业发展、美业健康理念、高校的结合以及美业人员的学业、就业的影响。与高校的结合能提升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让美业人员更专业化,可以更好的解决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也让高校毕业人员多了一条就业创业路径。4、11月14日,在琶洲酒店,我们和俄罗斯广东商会50名广东名优企业代表团与俄罗斯秋明州包括五个市50名代表团共同探讨两地体育与健康互动话题。5、11月28日,利用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女士和俄罗斯广东商会领导与俄罗斯索契市市长代表团探讨两地旅游医疗康复环境及产品等互动话题的机会,把广东省名优健康产品嫁接引入国际市场作出了一份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中,健专委紧紧跟随中央全民大健康的方针,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放在战略高度切实抓好,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三、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014年,广东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积极为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努力开展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2014年7月,海专为主要承办单位,在中国武汉联合主办了“第五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会议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会议室举行,有来自10余所涉海高校的40余名师生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47篇,20名研究者做了专题发言。学会范英会长提交了论文,刘小敏、董玉整等领导亲自到会指导研讨,海专张开城、陈青松、刘勤、周静、周娟等参会幷发言,展示海专最新研究成果。
(二)海专成员积极投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参加国家和省市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发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广东响应》、《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湛江担当》、《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亟待加强》等论文;接受《南方日报》围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专题采访,阐述了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具体措施和海上新思路文化建设的构想;承担“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湛江市申报文本的编撰工作。
(三)海专主任张开城教授主持的国家海洋局项目《粤桂琼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编制完成。2014年5月15日,国内首部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粤桂琼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2010-2013)》在广东海洋大学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个案研究、专家专论、创意设计、大事记六大部分组成。
(四)汪树民博士获批广东省社科规划共建项目;任念文博士获批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刘勤博士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2014年优秀青年培养对象;刘勤、周静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
(五)海专刘勤、周静、汪树民等参与学会2014年重点课题之《海洋历史ABC》、《海洋政治ABC》的写作、修改、完善等工作。
(六)海专团队于11月参加2014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分论坛,部分人员做了会议发言。
四、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2014年2月22日在广州市芳村坑口隆重举行了2013年广东社会学学会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年终总结暨学术交流会,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出席了大会并讲话。
(二)2014年3月29日受潜专会广州市知心教育培训服务中心总经理邓兵首席讲师的邀请,10位骨干驾车前往佛冈观摩和学习知心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在观音山王山寺的培训活动,内容是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教师团队精神与班级管理能力培训”。
(三)2014年4月15日,潜专会主任、部长以及专家、骨干会员,在中山大学聚园召开了潜专会发展研讨会,把潜能开发的方向从健康潜能的基础上拓展到教育潜能、营销潜能、管理潜能、心理潜能等领域,并期待求实进取谱新篇。
(四)2014年6月3日,潜专会骨干参加了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逐梦园》工作室启动日主题沙龙记实。别开生面主题沙龙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寻梦、筑梦、逐梦、圆梦”专题沙龙。
(五)2014年6月25日,谭昆智主任委员邀请了潜专委员会10位嘉宾当评委,指导中山大学新华学院13级公关学生课堂策划演示。通过课堂的现场演示不仅展示了公关学子的青春风采,更让大家品味到原创魅力。
(六)2014年8月30日,应主办单位友好邀请,潜专会参加了“广东奔富茶叶交易广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举办了“圣然正气养生法”、“6Q家庭教育”、“健康幸福人生”、“亲子教育口头禅”、“国粹三合一与大众持家理财”等潜能开发研究讲座,得到参与活动群众一致好评,也得到大会活动主办方的充分肯定。
(七)2014年9月21日,在广州市第五中学成功举行了首届珠三角青少年创意手工木制模型飞机大赛,参加比赛的中小学学生有三百多人。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骨干应邀参加担任裁判工作。该大赛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人才,达到科普育人放飞梦想。
(八)2014年9月27日潜专会举行了研究交流暨国庆联谊会。谭昆智主仼委员提出把“潜能开发”知识做成系列课程,传播到高等学府去。切入点:编写《现代潜能开发创新》教材,把它列入到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去。
(九)20014年10月19日,潜专会的专家、学者聚在一起,为准备将“潜能开发原理与实务”课程开设到高校而开展研讨和试讲活动。
(十)2014年12月22日,潜专会骨干参加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13级公关专业的《市场营销学》期末策划演示会。策划项目是“广州书院文化街(北京路)和广州亚运会的仿古配套建筑群(亚运城)”。大主题是岭南传承文化产业的探索。
五、低碳生活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4年是碳专委积极推动社团发展的一年,是各个委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广泛推动低碳生活,全面地落实了碳专2013年工作计划和要求的一年。在一个年度的“建功在岗位、低碳促发展”交流活动中,众多的委员在各自的企业或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生活,推行低碳理念、推进低碳业务发展,积极团结各界人士,为碳专委的低碳事业出谋划策。2014年,碳专秘书处在学会领导支持下与海南谈促会、广东省博士俱乐部等机构联合举办了“琼粤低碳科技论坛”、“低碳生活沙龙”等学术论坛及公益活动,进一步密切伙伴关系,扩大了影响。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动深入企业瞭解情况,参与委员企业经济建设,发挥交流平台作用。采用各种方式和委员企业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及时瞭解到委员企业在低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需求和意见,我们定期向碳专领导、专家汇报情况,并根据不同的需要,开展低碳产业的相关调查,对委员企业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瞭解,下一步的互通互联制定有关服务和引导意见。
(二)加强低碳理论学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过去的一年,部分委员积极参加各种低碳类讲座、碳师培训。秘书处多次尝试合作举办沙龙培训活动,为各个委员提供一个专业知识学习的机会,加强专业人才思想交流,搭建委员之间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沟通平台。碳专还将与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合作,以专题培训+沙龙的方式,邀请省内专家为企业提供低碳发展、低碳技术的指导培训,通过实际案例为企业提供低碳转型升级;邀请业内行家、领头人为各企业分享专业知识、技能等培训;对业内新发展方向和行业热门话题进行深入、轻松的对话与交流,为与会各企业架起沟通环境。
(三)做好工作计划,发展新委员,完善自身建设。为着力扩大碳专覆盖面,秘书处通过谋划网站宣传、参与中山大学低碳培训及通过日常服务工作接触,积极努力发展新会员。2014年,已有3家企业申请入会。
(四)开展内引外联,促进委员企业低碳发展。一年来,我们和国内一些低碳社团机构进行了多方的接触,把碳专作为一个对外联络的窗口,向他们介绍、宣传广东的低碳投资环境、政策,建立了很多的联系。如与海南碳促会、香港工程师学会等建立了联系。秘书处还与海南碳促会就今后如何加强沟通与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寻求共同发展,积极推进两地低碳生活推广发展等事宜,从三月份开始,和海南碳促会进行了多次的、诚挚的洽谈,并达成了共识。
(五)加强碳专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社团自身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水平。为社会服务是碳专的立会之本、强会之路和兴会之魂,是社团专委的生命力所在。我们要发挥好碳专作为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以委员单位和企业为重点的双向服务。
六、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一)成功完成了换届工作。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上午,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了“2014年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体育社会学学术论坛”。大会选举产生了以广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刘学谦教授为主任委员的第四届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领导机构。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省内20余所高校、中学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本届大会。广东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小敏研究员,广东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董玉整教授,广东社会学学会常务副理事兼副秘书长李小雾女士到会祝贺,刘小敏常务副会长代表广东社会学学会发表了讲话。
(二)顺利召开了年会。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上午9:30-12:00,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综合楼11楼会议室召开了2014年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强强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会上成立了“广东社会体育协同创新中心”并表决通过了《广东社会体育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该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出席年会的范英会长的充分肯定。
(三)举办了两次专题学术报告。一是常务副主任委员杨晓生教授在2014年6月14日换届大会上作的题为“体育慈善·打造体育品牌的新动力”的学术报告。二是常务副主任委员韩会君教授在2014年12月27日年会上作的“协同创新”相关政策的报告。学术报告丰富了专委会的内容,提高了凝聚力。
(四)组织了一次学术论文征集和评审工作。结合2014年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组织了体育社会学学术论坛论文的征集工作。大会评出一等奬论文6篇,二等奬论文5篇。推荐正式发表论文7篇,产生了积极效应。
(五)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和一次主任委员通气会,增补和调整了部分委员。根据工作需要,换届后,学会主要骨干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学会建设与发展工作。增补和调整了部分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其中,由常委增补为副主任委员1名,由委员增补为常委1名,增补委员9名。专委会成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年伊始,新一届体专委会同仁们将在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围遶“协同创新”的主题开展工作,力争新的突破。
七、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013年2014年相继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这两次全会的精神对推动我国殡葬立法具有重大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四中全会的精神是全面推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目前,我国殡葬领域问题仍然很多,垄断和暴利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2014年殡专的工作仍然围遶着殡葬立法进行。殡专的各位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目前我国殡改的现状积极探讨推动我国殡葬立法的问题。同时也与广州市等殡葬部门开展了相应的沟通与联系,并一直关注相关大型公墓的进展事项。
2014年11月18日,本会顾问、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殡葬在立法层面的多年缺失,导致殡葬乱象丛生,特别是一些半火化区的偏远山村,甚至滋生了殡葬腐败,引起民众诸多不满。他强调,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我们要借这股东风抓紧推动殡葬立法。现在仅仅有国务院出台的《殡葬管理条例》,实际是不够的,与现实情况也并不适应。现在很多法都出来了,但唯独没有殡葬法,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范教授说,我本人和殡专的同仁近20年来就反复呼吁殡葬立法,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希望今后不久殡葬法能够尽早出台以治理国民死亡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尊重往生,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近年来,范教授多次谈到,我国推行殡葬改革半个世纪,但一直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可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法》来护航,仅有198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在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再到这些年的修修补补,尽管有许多细节性的增减,但总的来看,我国殡葬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什么大改变,本质要求也没有什么大改变。这些,只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法规之力,并不能代替殡葬法律之功。何况现行的相关规定事实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理顺。如果说,过往的那些规定是旧时期的产物,曾经产生过一定的社会作用,但与新时期的要求已很不适应,亟需有比较可行的殡葬法来取而代之。这更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现代殡葬工作的必然。所谓现代殡葬工作,首要的就是依法改革、依法治丧、依法推行火化。其中的依法改革是任何改革的前提;依法治丧是殡葬工作的主旨;依法推行火化是殡葬工作的重点方向和目标,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殡葬领域依法改革的主体即执法单位或个人必须具备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制知识;依法治丧必须确立法律在殡葬工作中高于权治或人治的地位。
八、“三农”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4年,“三农”专委会华南农业大学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在科学研究方面,申请到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1个,厅级课题、横向课题19个,总经费超过900万元;在《社会学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光明日报》等重要报纸上发表论文30多篇。这些课题、论文大多是“三农”方面的;
在研究生专业建设方面,成功申请到了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MSW),并制订了相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确定以农村社会工作、农民工社会工作为特色开展MSW教育;
在本科生专业建设方面,组织社会学系2011级创新实验班的28名学生前往粤东、闽南、闽西等地农村开展了跨省实践教学和田野考察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瞭解了农村的发展现状、农民的生活现状;
在社会服务方面,“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10多个社会服务项目,年到账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其中增城中兴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三百三十九、2014年12月17日,受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开城教授委托,学会副秘书长、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刘勤副教授应邀参加浙江省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浙江省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是继广东省之后、国内第二家省级海洋社会学专业研究机构。其成立对加强东部沿海各地社会学者研究海洋强国和推进中国海洋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会上,刘勤转达了对浙江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研究员的问候,表达了对浙江社会学会同仁的敬意,传递了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的祝贺,陈述了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及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在海洋社会学基本理论、提升国民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社科知识等方面的成果和努力,期待与浙江同仁共同开创海洋社会学的新气象、新局面。
三百四十、2014年12月27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于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海珠校区)综合楼召开了年会,主题是“强强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经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批准的“广东社会体育协同创新中心”宣告成立。会议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成教授主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曾小龙教授,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学谦教授,常务副主任委会韩会君教授分别作了致词、工作报告和年会主题发言。最后,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对本次年会的召开作了充分肯定,对该专委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参加本次年会的还有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李小雾副秘书长等。
三百四十一、2014年12月底,由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州市妇联组成的“家庭文明建设课题组”10多位调研人员在学会相关领导的带领下,从10月开始分别到广州市妇联机关、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从化区和增城区等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终于完成了这一重点课题,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百四十二、2015年1月4日,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和、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主办,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社会工作与精神文明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会议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谢俊贵教授和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玉整教授分别主持。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教授作了致词,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范英教授、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刘小敏研究员、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学常务副会长谢建社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陈潭、贺立平、谢泽宪、严书翔、刘梦琴、罗繁明、陈康侯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大会发言。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相关副会长和副秘书长王永平、吕志、陈伟、刘俊荣、梁国维、杨松、张兴杰、郭景萍、童远忠、严考亮、冼美新、张建平、黎明泽、刘成、程潮、史璞、李小雾等代表近70人与会。
三百四十三、2015年1月4日的“社会工作与精神文明”研讨会上,本会范英会长向与会者作了《简论“大社会”与“大文明”——兼议社会工作与精神文明的互动关系》的讲演:
今天,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和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主办,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社会工作与精神文明研讨会”在国内著名的大学城召开。这是上述联办单位和与会专家学者在羊年开泰的首次盛会,也是这些单位和专家学者特别重视社会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借此机会,我要讲的主题是关于“大社会”与“大文明”及其对社会工作和精神文明的互动关系,但来不及细说,仅就两大主要的问题讲一下。
先讲一下“大社会”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治理及社会工作的春天即将到来,但许多新的问题也逐步迫使人们进行新的思考。其中关于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开展这些理论问题的研究时,如何在方法论上进行变革无疑是关键的一环。
回顾现有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政府的许多决策和人们的贯常心态,都主要把现实的社会看成是与社会的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平行式的社会”,或把这种现实的社会当作“民政式的社会”。前述与社会的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平行式的社会”或“民政式的社会”可以统称为“小社会”。用“小社会”的方法论来指导我国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在一定范围内是有用的,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但是,这种“小社会”方法论最大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要认识它的弊端,还得从它的来历上作点说明。“小社会”的方法论源于“小社会学”。“小社会学”又始自西方并一直成为主流社会学。我们中国的社会学主要是从西方搬过来的,也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学的主流。这种中西一统的主流社会学之主要特征便是把“大社会”所包涵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主体领域排斥在“小社会学”之外。这与马克思为代表的“大社会系统观”和“大社会学”是很不一样的。
马克思很早就认为,社会是个大系统,大系统中又有小系统。我把他这个思想概括为“大社会系统观”,由这种系统观形成的社会学便是“大社会学”。在马克思许多著作特别被世人称为“社会学巨著”的《资本论》中,他所提出及运用的这一方法论是多么惊人,多么明显,多么透彻,多么有效。
然而,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和“大社会学”方法论不仅在西方世界一直受到排斥,在中国至今同样受到冷落,都被现在中西社会学界看成是非主流的社会学方法论,因此很难进入我国政府相关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决策之中,也很难被许多人所认知和看重。这是很遗憾的。不是整天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嘛,我认为坚持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和“大社会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国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不正是很必要、很需要的吗?!
这是因为,过去和现在流行于中西方社会学界的“小社会”和“小社会学”,既不能从宏观的方法论上来全面解释包括社会的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在内的“大社会”现象,也不能适应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更不能从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角度来化解“小社会”自身的诸多局限。只有对此进行适时的变革才是上策。这种变革必须从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和“大社会学”的方法论上开始,我国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理论才有创新的可能,舍此别无他途。
为了实践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和“大社会学”方法论,几年前,我与同事们在写作国内外首部比较全面、系统的《海洋社会学》这部著作时所作的尝试,于我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探索可能有所启迪。当然,这仅仅是个可能罢了。我很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社会学者在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方面,把马克思的这一宏观方法论——简言之即“大社会”的理论加以具体运用和发扬光大。
再讲一下“大文明”的问题。
坚持马克思的“大社会”理论,必然会得出“大文明”的理论。人类社会也可以类分为陆地社会、海洋社会和太空社会。其中的陆地社会为人所熟悉;海洋社会刚刚得到认可;太空社会因与人的关系距离太远而暂时尚未引起普遍关注。仅就陆地社会与海洋社会而言,都有该社会的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主体领域,这是“大社会”理论的要旨所在。此外,由这些社会主体分别构成的文明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对此,我与同事们在20世纪80年代末便将这些文明现象归结为六大主要的类别而写成了《精神文明学论纲》这部著作。这部著作以精神文明为主轴,提出和论证了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互动关系与相关规律。其中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概念及其互动关系与规律的研究,在当年的背景下是适合时宜的,而提出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互动关系与规律的研究则是危险的、超前的。
对这些危险的、超前的问题进行研究,虽然不为时尚所认可,但因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有人想否定也是无法否定的。比如政治文明是马克思早就提出的;法制文明是大法家董必武提出的;人种文明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生态文明则是从生态学的理论中概括而来的。正所谓时局的“不合法”却可以保留学术研究中言之有据的“合法”,我们的上述理论探索虽然受到许多极左思潮的严重干扰,但有如钱学森教授和张江明教授等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总算“闯”过去了。
几十年后回过头来看,除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这两大文明于20世纪80年代就以“合法”的名义得到肯定之外,其他四大文明中的政治文明在2002年以来便成了热闹非凡的课题;生态文明于这些年不断地被广泛肯定和实施;法制文明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文件中得到近似的认可——当然,目今开始流行的“法治”思维还有待上升到“法制”思维,这样的文明更理想;现在仅剩下人种文明的“合法”性尚待肯定,但它的到来也是为时不远的。
我说人种文明“合法”性的到来之所以为时不远,主要的理由是:我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的最大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然要在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上重视人种文明;一切文明若离开了人种文明都是无法文明得起来的;如果缺少了人种文明这一关键的文明,怎能处理好人与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没有人种文明,又怎能把人当作社会构成的、活生生的主体而存在;如果缺少了这个从摇篮到坟墓的文明,缺少了从人的优婚、优孕、优生、优育、优教、优业、优病、优老直到优死的文明,试问以人为本的宗旨到底要落实在何处;如果没有人种文明,人所作为的各种文明成果究竟由谁来共享?!
要知道,作为人的生产、种的繁衍是世代续进的,人所作为的一切文明,都是为了人自身的进步和承继。对此,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概括的人种文明观,虽在国内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但已被英国一批自然科学家于1996年的科学发现所证明:他们从人体学角度向世界发出了“人种在退化”的严重警告。今天从我国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终极宗旨来讲,这种警告应当成为国人的共识,把人种文明提到紧迫的议事日程之上而不能再自误与误人呵!
到此可以讲,“大社会”包涵着“大文明”;“大文明”促进了“大社会”。对“大社会”的片面认识必然产生“大文明”的跛脚效应,会很不利于我国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的大发展。如果对这些理论能有全面的、科学的把握,既可以不断克服“小社会”的片面弊端,也无疑可以处理好社会工作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实,以上关于“大社会”与“大文明”的宏观理论问题,是多年来我一直在讲、反复在讲的问题,只是讲的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办法不同、分寸不同罢了。如果讲的不妥,有请批评指正,但我坚信“大社会”与“大文明”的宏观理论无疑是科学的。
三百四十四、2015年1月31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低碳生活研究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近200人在广州联合召开了2014年年会,省碳协秘书长刘连成作了2014年度工作汇报和2015年度工作安排。省碳协理事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兼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永章教授与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分别作了讲话。范会长指出,该专业委员会成立不久,但起步适势,发展扎实,前景可观。大会还为一批优秀骨干和低碳培训班学员分别颁发了获奬证书和结业证书。
三百四十五、2015年3月7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近80人在广州召开了2014年年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谭昆智副教授作了去年工作的回顾,同时部署了新年的活动事项。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顾问陈月明同志、副秘书长李小雾同志出席了本次年会。范会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该专业委员会在2014年的工作和2015年的活动安排,并与陈月明顾问一起为专委会近30位优秀论文获奬者颁发了证书,同时观看了专委会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三百四十六、2015年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8日,本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分别召开了两会常务会长会议、两会会长会议和两会秘书长会议。两会会长范英提出了两会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2015年度工作设想的初步建议并征求大家意见,同时委托两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玉整教授起草相关总结和新年设想的工作报告。在这些会议上决定增补的个别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副秘书长名单待后统一发布。
三百四十七、2015年3月19日,由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联合写作的《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书稿已成。该丛书是范英等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持续主编的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的第47部至第56部,由中国人民海军原副政委、《解放军报》原社长范印华中将为序,范英、夏俊杰任主编,刘小敏、董玉整任副主编,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等20多位学者从2012年开始动笔至今,共1000个问答,约210万字,并配有数百幅插图,拟于2015年底正式出版。
三百四十八、2015年3月22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近40人在广州召开了2014年年会,会议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该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家骥教授主持。在回顾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与会者对专委会换届人选问题作了初步讨论。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教授与会并作了讲话,对专委会的去年工作作了充分肯定。
三百四十九、2015年4月23日,学会通过《关于表彰2014年度先进工作单位和个人的决定》:在2014年度内,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持续自力更生,各展所能,体现了自觉服务社会的“义工”精神和“担当”精神。为发扬这种“义工”精神和“担当”精神,特评出和表彰先进会长、先进秘书长、先进常务理事、先进理事共155人,先进团体单位12个,先进专业委员会5个。希望再接再厉,共同为两会工作的不断开展作出新的努力。
三百五十、2015年4月23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公布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与先进工作单位名单:
一、先进会长(32人):
王 宁 王永平 王家骥 卢黄熙 刘卫东
刘小敏、刘卓红(女)、刘俊荣、吕 志、何正维
张开城、李国兴、杨 松(女)、杨 哲(女)、肖新生
陈 伟、陈芳芳(女)、陈康侯、范 英、周永章
唐孝祥、夏俊杰、郭 凡、郭伟民、顾涧清
梁国维、戢斗勇、董玉整、谢俊贵、谭建光
谭昆智、谭艳娟(女)
二、先进秘书长(34人):
万 娟(女)、王心旺、王亚芳(女)、王韶华 、冯仿娅(女)
史 璞、左伟清(女)、刘 成 、刘 勤、刘小龙
刘慧玲(女)、刘开正、孙九霞(女)、朱 云 、严考亮
何仕平、吴贵南、张 勇、张建平(女)、李 扬(女)
李小雾(女)、李保平、陈之明、陈木朝、陈起坤
冼美新(女)、武 晟、郭继民、粟华英(女)、程 潮
谢建社、谢海波、黎明泽、霍秀媚(女)
三、先进常务理事(44人):
万庆涛、王文俊、王雨磊、刘 涛、刘学谦
朱良胜、朱莉玲(女)、何 刚、何国林、吴建华
张会永、李 森、李开文、李建军、杨汉卿
杨晓生、汪树民、陈家义、陈丽冰(女)、卓彩琴(女)
周 静(女)、周小斌、周月英(女)、尚图强、林宏力
林燕玉(女)、欧阳荣基 、娄君侠(女)、涂敏霞(女)、贺立平
钟 健、郭丽云(女)、高 俊(女)、崔成江、董书雷
曹 杰、黄洁贞(女)、彭文革(女)、温朝霞(女)、廖陵儿(女)
蔡婷玉(女)韩会君谭 利(女)鞠国坤
四、先进理事(45人):
王小珺(女)、邓学源 、卢建红(女)、宁建强、刘欣怡(女)
刘少延、刘歌德 、吉志鹏、朱礼华、江沛丰
严 姝(女)、许吉拉 、何 宁(女)何卫中、吴 帅
吴向红(女)、张丹丹(女)、张志湘、张玉梅(女)、张辛遥(女)
李雨霏(女)、李智成 、杨力军(女)、罗光晔、沈乐君(女)
陆 红(女)、陈青松 、陈艳娜(女)、林润燕(女)、林高财
范国侨 、郁宏辉、郑孟煊 、钟林海、顾秀琴(女)
梁立仕 、黄秋票(女)、黄宏斌、鲁 旭、窦畅宇(女)
赖子敖 、廖光丘、廖扬眉(女)、廖辉池 、熊 进
五、先进团体单位(12个):
1.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广州市精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广州市番禺区养生保健协会
4.广州市委党校文献信息中心
5.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6.两会办公室
7.《文明与社会》编辑部
8.《海洋社会ABC·1—10》丛书课题组
9.《文化强国论》评论集课题组
10.《海洋社会学》中译英课题组
11.《广东社会学学会30年》课题组
12.《广州家庭文明建设》调研组
六、先进专业委员会(5个):
1.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
2.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
3.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4.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
5.低碳生活研究专业委员会
三百五十一、2015年4月23日,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以下简称两会)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协办的“广东学界持续探讨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理论与科普座谈会”在广州行政学院勤学楼召开。与会的代表有两会会长范英,两会常务副会长董玉整、夏俊杰、刘卫东,两会副会长王永平、梁国维、杨松、郭凡、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卢黄熙、刘卓红、李宗桂、吕志、杨哲、邹建军、陈伟、陈芳芳、戢斗勇、解丽霞、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安子、严建强、张兴杰、唐孝祥、蔡禾、谭昆智、涂争鸣,以及两会相关副秘书长王心旺、王韶华、王丹怡、冯仿娅、刘勤、刘子慧、刘开正、孙九霞、何艳玲、张建平、李小雾、肖飞、陈之明、冼美新、武晟、段华明、郭继民、高菊、崔成江、童远忠、粟华英、谢建社、黎明泽和部分常务理事、理事等60多人(部分代表请假)。
本次主题座谈会由两会会长范英主持,两会副会长、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永平教授代表协办单位致词。两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董玉整教授代表范英会长作主题报告。会中相应地落实了新年一批重点工作的安排等。
范会长在会议开始时说,本次座谈会是在今年3月间分别召开两会常务会长、两会会长和两会秘书长共100多人次的基础上举行的,旨在持续探索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的理论工作和科普工作,咬住这个重大主题不放,并具体通过总结2014年度的理论工作和科普工作以及安排2015年度的理论工作和科普工作来凸显这一重大主题,把本次座谈会开好、开出成效。
根据本次座谈会主题的要求,王永平常务副校长代表协办单位致词时重点介绍了广州市委党校边抓教学、边抓科研,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探索经验和取得的一批重要成果。范会长指出,该校虽然是个市级部门,但近30年来都是两会重要团体单位,担任两会重要成员的骨干多人,投身两会科研工作的人才不断奉献,参与两会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从不间断,这与该校历届主要领导的带头作用和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密不可分。大家认为,特别是近10年间该校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互促互进的宝贵经验很值得总结、推广。
本次座谈会的重点主题报告是《创新扬气魄,求真铸精髓——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2014年度工作总结、体验和2015年度工作的设想》。董玉整教授在这一重点主题报告中指出:2014年度两会在范英会长的带领下,以昂扬的精神气概开展学术活动,以高度的理论自信推进学术创新,以严肃的科研态度深化学术自省,以多样的实践形态展现学术价值,圆满地完成了年度的两会理论与科研等工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
董教授认为,2014年度两会主要工作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开展学术活动方面,一是精心组织五次重点性、关键性学术会议,二是精心出版两会长期坚持的会刊《文明与社会》,三是精心编着《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四是各专委会精心展开服务社会的多样活动。在推进学术创新方面,2014年度两会在成果创新、选题创新、理论创新、功力创新和特色创新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其中,学科理论创新是两会成立以来一直的努力与追求,尤其是范英会长长期以来坚持“大社会”与“大文明”的重要概念和思想,从社会全局的视角进行社会学的变革创新和对精神文明学的研究与探索均极具针对性、超前性,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成为两会成功走过30年且取得不斐成绩的内在力量源泉。在深化学术自省方面,2014年度两会继续坚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理论创新、文字斟酌、体例编排、图片选排等方面追求速度与质量的统一,在理论创新后,不断进行深刻全面的理论反思,推进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在展现学术价值方面,2014年度两会充分利用多种机会,以多样形式,向相关领导、省外高层、社会基层、高等院校、海外各地拓展学术实践活动,多方位多视角展现创新的学术价值。同时,两会同仁多年来坚持不图私利的学术情操、不图虚名的学术品格、不计报酬的学术风貌,以无私的奉献品德打造学术组织,使得两会薪火相传,充满活力(详见《文明与社会》2015年4月23日该报告的第一部分)。
在谈到2015年度两会工作的设想时,董教授列出了几个主要方面的:一是举行2014年度两会工作总结暨2015年度工作部署会议,此事正在完成;二是出版《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并举办首发论坛;三是举办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和换届等活动;四是出版《广东社会学学会30周年纪程》一书;五是出版《文明与社会漫讲》和《文明与社会漫话》两书;六是出版《文化强国论》评论集;七是出版《海洋社会学》英文版专著;八是继续发起主办中国海洋社会学相关论坛;九是持续编发两会会刊《文明与社会》并办好原有的和新办的两个网站;十是评选优秀学术成果和先进团体、先进个人;十一是进一步加强两会自身组织建设。为做好以上工作,董玉整教授呼吁两会人员在经费等问题上发挥自觉服务精神,按时按质完成所负责的分工。
范英会长充分肯定了董玉整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关于2014年度工作总结、体验和2015年度工作设想的长篇报告,并请大家重点围遶2015年主要工作设想进行讨论。最后,范会长根据与会代表的积极建言和主动承担相关工作的热情,对2015年度的一批重点活动项目作了具体的部署与分工。其中广州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广东药学院、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广州东山画院等(还包括会后同意支持的)相关团体会员单位与会代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尤其重要。范会长希望大家同心协力,重在落实,为两会2015年理论与科普工作和各项学术活动的不断提升继续作出新的奉献。
在本次座谈会上,范会长代表两会宣布了两会常务会长、会长和秘书长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增补两会副会长谢俊贵教授为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增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周永章教授为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增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心旺教授为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增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刘学谦教授为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增补两会常务理事娄君侠为两会副秘书长;增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崔成江为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同时免去王建平、龙秋霞、朱静君、余伟民、张应祥、李伟民、邱强国、麦佑甜、林福益、赵细康等原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或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职务。另对极少参加两会活动并表示自愿退职的几位常务副会长和副会长将分别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其退职(或续任)。在本次座谈会上,范会长还代表两会宣布了《关于表彰2014年度先进工作单位和个人的决定》以及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团体单位的名单。
三百五十二、2015年4月23日,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玉整教授代表范英会长作了《创新扬气魄 求真铸精髓》的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展望。
2014度两会主要工作与实际体验
2014年度,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以下简称两会)同仁在范英会长的带领下,以昂扬的精神气概开展学术活动,以高度的理论自信推进学术创新,以严肃的科研态度深化学术自省,以多样的实践形态展现学术价值,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产生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一、以昂扬的精神气概开展学术活动
开展学术活动是学术团体的生存载体和发展通道;没有学术活动,没有富有成效的学术活动,学术团体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现实的生存土壤。两会向来注重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2014年度的学术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五次重点性、关键性学术会议
2014年度两会先后独立或联合召开过5次较大规模的会议。
1.3月9日,两会在省社科联召开“广东两会持续落实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伟大战略研讨会”,60多人与会。
2.4月12日,两会与湛江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湛江市委党校、湛江师范学院等单位在湛江联合主办“广东(湛江)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近百人与会。
3.5月18日,两会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培正学院联合举办“广东新著《文化强国论》首发论坛”,60多人与会。
4.7月11-12日,广东社会学学会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度学术会议,并与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了“第五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
5.9月6日,两会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办事处举办“广东学界推进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理论与科普工作座谈会”,60多人与会。
以上5次较大规模学术会议有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这个主题就是近年来两会一直在努力倡导、推进、落实、深化的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伟大战略。围遶这两大战略,两会不懈努力,不断深入,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二是特色鲜明。这个特色就是两会始终密切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14年度在继续以理论视角和理论力量影响现实的同时,花大力气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用百姓视角和通俗方式来改变现实。三是热情高涨。会议规模都在60人以上,说明两会的骨干队伍十分稳定,而且规模不小,参加学术会议的积极性很高。四是影响广泛。两会不仅自身积极开展活动,还积极主动到外地参加地区性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积极发言,传播理念,受到广泛好评。
(二)精心出版两会长期坚持的会刊《文明与社会》
2014年共编发两会会刊《文明与社会》15期。每期都印5000份,寄往全国各地,主要是有关部门的领导,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有关社会知名人士等。虽然是内部刊物,但它全面反映两会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重要活动、重要学术思想和成果,成为社会各界和学界瞭解我们两会的重要窗口,成为我们两会联系社会和学界的重要桥梁,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好评。
(三)精心编着《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
组织编写工作在两年前就开始了。范英会长亲自主持、设计,选作者、选条目、选图片。在2014年度,书稿前后修改了很多回,审校了很多次。有的文稿已经修改得面目全非,从主题思想、重点内容、构架格局到目録编排和具体文字修饰、图片筛选等,反反复复,工作量巨大。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范英会长在出访美加近三个月期间仍然心系书稿,就书稿修改、出版等事宜,多次电话沟通。每本书稿,范英会长都亲自审阅,亲自修改,有的审改过近8次。近20位作者也相当配合,服从统一安排和严格要求,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
(四)各专委会精心展开服务社会的多样活动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只有总会,没有下设专业委员会,但许多骨干同时也是广东社会学学会的骨干,参加广东社会学学会的许多工作。广东社会学学会8个专业委员会在2014年度内持续自力更生、各尽所能、各具特色,都作出了一定贡献,体现了自觉服务社会的“义工”精神和“担当”精神。
1.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本年度配合中央文明委、国家民政部、团中央的工作重点以及省社工委、省民政厅、团省委的工作安排,聚集专家学者资源,推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理论研究,承接国家与省市研究项目、评估项目22项;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发表或转载多篇文章,在人民出版社等国家和省级出版社出版多部著作;获得“民政部2014年全国志愿者动员管理和社会服务技能提升项目之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扶持资金60万元;开展国际高峰对话及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培训,打造“社志沙龙”品牌活动;启动2014年“公益V30·青年领袖联合培育计划”,组建“青苗社工艺术团”,进一步扩大了专委会在省内外的社会影响。
2.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本年度在全社会积极传播健康科学知识与理念,推动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发展。在健专委办公室、广州老干大学、番禺老干大学、中信广场等地每周举办1-2场健康讲座,使讲师团公益讲课常态化;深入企业和社区进行健康科普教育10多场;与香港、台湾、俄罗斯广东商会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3.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本年度积极为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国重要战略做了一定的推进工作。7月与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的第五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完成了国内首部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粤桂琼海洋文化产业蓝皮书(2010-2013)》;承担“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湛江市申报文本的编撰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参与《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的写作,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4.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2月举行了“2013年度专委会年终总结暨学术交流会”;4月召开潜专会发展研讨会,提出把潜能开发的方向在健康潜能的基础上拓展到教育潜能、营销潜能、管理潜能、心理潜能等领域;编写《现代潜能开发创新》教材,列入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利用多个场合和机会,努力将专委会的研究成果传播给学生、企业和社会,效果比较显着。
5.低碳生活研究专业委员会:本年度加强低碳理论学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积极参加各种低碳类讲座、碳师培训;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资料;与海南碳促会、广东省博士俱乐部等机构联合举办了“琼粤低碳科技论坛”、“低碳生活沙龙”等学术及公益活动,还与香港工程师学会等建立了联系;同时还加强碳专自身队伍建设,扩大了社会影响。
6.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6月,举办了“2014年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体育社会学学术论坛”;12月,举办了主题为“强强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年会;成立了“广东社会体育协同创新中心”,并表决通过了《广东社会体育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法》;组织了一次学术论文征集和评审工作;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和一次主任委员通气会,增补和调整了部分委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7.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本年度的工作仍然围遶着殡葬立法进行,与广州市等殡葬部门开展了相应的沟通与联系,并一直密切关注广州市相关大型公墓建设的进展事项;清明时节和11月18日,专委会顾问范英教授多次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等采访时,均反复强调了他与该专委会近10多年来提出的殡葬立法的建议,同时指出,我们要借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这股东风抓紧推动殡葬立法,依法改革、依法治丧、依法推行火化,必须确立法律在殡葬工作中高于权治或人治的地位,倡导尊重往生,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8.“三农”研究专业委员会:本年度申请到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1个,厅级课题、横向课题19个,总经费超过900万元;在《社会学研究》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30多篇;申请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SW),确定以农村社会工作、农民工社会工作为特色开展MSW教育;组织社会学系学生进一步瞭解农村发展现状、农民生活现状;“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10多个社会服务项目,年到账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
此外,两会的100多个团体会员单位各自也分别开展了相应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广州市番禺区养生保健协会和广州社情民意调研中心等,2014年度工作成效突出。
二、以高度的理论自信推进学术创新
持续推进学术创新是两会的一向传统。2014年度,在成果创新、选题创新、理论创新、功力创新和特色创新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一)成果创新
9月,省政协向省内包括文化类的社会各界发出了“改革开放广东千个第一”的征文活动。这是个很有创新意义的举措,对广东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过往历程和广东今后各项事业的深化改革开放均具有不言而谕的特殊作用。我们两会经过郑重研究,特在诸多方面的国内第一中精选出亲历、亲闻、亲见的,传承岭南优秀文化精神的,敢于和善于为天下先的三大典型性、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并大体按相关要求的格式,分别以《中国首部精神文明学的学科原创》、《中国首部海洋社会学的立体透视》和《中国首部文化强国论的诗意构想》为题应约撰写成文,得到充分肯定。
(二)选题创新
两会近几年来包括2014年度的理论研究和科普工作的重点选题仍是关于“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这两大主题。围遶这两大重点主题召开的几次座谈会都开得很及时。到会的许多代表均作了发言,不仅增强了两会同仁对“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理论研究的自信,也增强了两会同仁对“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科普工作的自觉。针对国内关于“文化强国”的理论研究尚未见系统性、持续性并有力度的理论专著问世,以及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研究比较集中于海洋经济建设而对研究海洋社会建设尤其是以“大社会”视角来看待海洋社会并进行系统性探索的成果仍处于稀缺的情状,两会的这两个选题确实是种创新。
(三)理论创新
两会一直以来都把学科理论创新作为首位任务与追求。在2014年度内,同样突出了这一任务与追求。例如,范英会长提交给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年会的论文,对海洋强国进程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运作方略进行总体把握时把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即“大社会学”的思想再次运用其中,提出并论述陆海统筹的社会观、陆海统筹的文明观和陆海统筹的建设观的“三观”见解及其各自的系列构成和相互之间内在联动的全局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正是从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即“大社会学”的思想出发,范会长长期以来将社会分为“陆地社会”、“海洋社会”和“太空社会”三大类别。人们关于陆地社会研究较多,关于海洋社会研究刚开始,关于太空社会的研究还未见端倪。从社会全局上进行研究的这种视角和这样划分,在理论界还是第一次,极具创新性。
两会经常坚持的另一个十分重要概念和思想,就是“大文明”。范会长在20世纪80年代末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这一宏篇著作,以精神文明为主轴,以“大文明”概念为背景和理论框架,提出和论证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互动关系与相关规律。在当年的背景下提出基于“大文明”概念的六大文明思想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理论上是超前的,在现实上则是有风险的。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却证明这个思路和理论的正确,极具时空的穿透性,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相应的、超前的理论参考——大家可以回溯一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之后,逐次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加强法治文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全面部署落实依法治国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2014年在全国人大、政协大会期间,李克强总理还提出要建设“健康中国”,这意味着加强人种文明建设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围遶这六大文明建设,我们两会进行了持续的长期的理念与实践的探索,在2014年度我们两会持续抓住“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的两大主题不断发力,无疑是深化和升华“大文明”概念和“六大文明”思路的又一重要展示。
(四)功力创新
两会在理论功力发挥和持续创新方面,2014年度也可圈可点。一方面是持续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强国”主题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是紧扣“海洋强国”主题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打磨《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的编写、修改工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度我们两会还组织老中青三结合的攻关小组,进行《海洋社会学》英文版的创作。这部著作以2012年已经出版的《海洋社会学》专著与教材作为蓝本,但又不是对她的直接翻译,而是在总体篇幅上精简并作进一步创造的学术实践,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完全是部崭新的著作。上述这些努力和成果,表明瞭我们两会坚持把“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为向广大国民普及海洋意识、海防观念和海洋权益的应有责任,也表明瞭我们两会把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科新创成果推向世界、争取中国学术文化话语权的初步尝试,更表明瞭我们两会的研究功力正在深度上、广度上和向度上持续推进,越来越突出立体感、时代感,越来越具有理论研究的饱满势态和丰满魅力。
(五)特色创新
我们两会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自成一家并不断完善。从研究兴趣上看,我们一直强调要反映和引领时代的最强音,抢占理论的制高点,不搞人云亦云;从行为导向上看,我们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调研,努力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反对隔靴搔痒,无病呻吟;从写作风格上看,我们在追求理论体系和观点创新的同时,十分追求理论表达形式的雅致。其中的每部作品,除了洋洋洒洒的正文,总还有范会长亲自撰写的诗篇以总领全书,以最精致准确的诗句,揭示全书或各篇的主要内容。这是对学术类作品的一种新的再创造,因而成为著述结构中不可舍去、不可多得的组成部分。再看章节目的逻辑设计和文字布局,都精美独到,常有令人叫絶之处,许多章节的标题,组织在一起就是一首漂亮的诗句。再比如2014年度多次编审的《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每本都设计了100个问答,每部的书名章名均求工整,遣词造句均求精炼,只要翻开书卷,第一感觉就赏心悦目,加之精美洒脱的文字、尽量科学的数据、娓娓道来的故事,总是层层叠进,引人入胜。
三、以严肃的科研态度深化学术自省
态度很重要,因为态度是贯穿于科研活动始终的内在牵引。态度决定实践行为,决定理论的高度和深度。2014年度,我们两会继续以严肃的科研态度不断深化学术自省,不断提升自我认识、自我充实、自我扬弃、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坚持一丝不苟
科学的态度就是求真的态度,就是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因此,一丝不苟就是学术求真的本质要求。在范会长的带领下,我们两会一直坚持一丝不苟地做学问的态度。我们追求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但以质量为优先选项,为了追求高质量,我们有时不得不减缓速度,强调速度服从质量。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创新一丝不苟。提出的理论观点一定要有创新价值,自成一体,不能清炒冷饭,以次充好;一定要清晰明瞭,解释充分,不能拖泥带水,含糊不清;一定要逻辑严谨,一以贯之,不能出尔反尔,前后矛盾;一定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能信口开河,任意任性。比如《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虽然是科普读物,但对理论的要求依然严格,因为没有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科普就会变样,就会误人子弟。所以,先有《海洋社会学》专著与教材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宗旨、为基础,才有这套普及海洋社会知识的10本丛书的写作为己任。同时,有了前期大社会、大文明的专著与教材为宗旨、为基础,写作海洋社会科普读物时又必须以大社会、大文明的理念为统帅、为灵魂,幷力求贯穿全局。这样编写出来的科普读物才是有独到见地的作品。
二是文字要求一丝不苟。我们两会出版的许多著作都是大部头,份量很大,但是,可以说每个文字都是精心思考而来的,每部著作都是字斟句酌的产品。因为追求一丝不苟,所以我们拒絶杂乱的拼凑,拒絶任何形式的文字垃圾。范会长写在每本著作中的诗篇,就是经典性的体现。
三是体例编排一丝不苟。我们两会对于著作的体例要求较高,尽量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不仅每部著作如此,小丛书如此,大丛书也是如此。所以,每部著作就是一朵美丽的鲜花,每套小丛书就是一处美丽的花丛,整套大丛书就是一家美丽的花园。
四是图片选排一丝不苟。以《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为例,每本起初都有50张左右的图片。为了方便购买和阅读,多次精简到每本30幅左右;为了尊重图片版权和知识产权,不惜重金委托专业图片公司运作,多次沟通选编更加适合需要的图片。仅仅图片问题就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却十分值得。
(二)系统深刻反省
每次重大理论创新之后,都要进行深刻全面的理论反思,总结、分析、再创新,这已经成为我们两会优良传统的会风、文风和学风。如对精神文明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反省自评的专著已经出版了3部。《海洋社会学》专著和教材出版后又出版了《呼唤海洋的回声》。2014年,对已经出版的《文化强国论》进行理论反思,召开过专题的新著发布会和研讨会,收到了30多篇评论文章,会后还在继续组织有关人员再深入思考、分析研究。这种反省精神和实践,对于推进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学科建设不断深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以多样的实践形态展现学术价值
2014年度,我们两会充分利用多种机会,争取以多样形式,拓展学术实践活动,多方位多视角展现创新的学术价值,产生十分重要的社会影响。
(一)向相关领导拓展
为了更好地完成《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的写作,范英会长亲自向朱小丹省长、徐少华常务副省长写报告,介绍我们的研究思路、创新价值,并提出参加在湛江举行的中国海洋博览会的意愿。此报告得到高度重视,朱小丹省长、徐少华常务副省长都有亲自批示。省海洋渔业局和广东省社科联有关领导也给予了一定重视。
(二)向省外高层拓展
1.10月17—19日,“第五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两会会长、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范英教授带去了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一批新近作品与会并主持了分组研讨活动。
2.10月24—26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南京政治学院等联办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进展理论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召开。两会提交了《中国首部精神文明学的学科原创》、《中国首部海洋社会学的立体透视》和《中国首部文化强国论的诗意构想》等论文。两会会长范英教授主持了大会首场主题报告。
3.10月—11月,两会会长亲邀中国人民海军原副政委、《解放军报》原社长、全国政协委员范印华中将为《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撰写总序言,并特邀范将军与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范国强先生为该丛书总顾问,同时也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教授的亲切指导。
4.12月,受学会委托,副秘书长、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刘勤副教授应邀参加浙江省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大会上介绍了我们广东持续研究海洋社会学理论及科普工作等最新信息。
(三)向社会基层拓展
1.3月14日,“广东社会学学会高端社会产品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深圳市南山区政府会议室正式举行。
2.3月,范英会长代表两会向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成立发去热情洋溢的贺信。
3.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与广州市妇联组成的“家庭文明建设课题组”10多位调研人员在广州市多个地区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4.经广东社会学学会批准,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12月27日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宣告成立“广东社会体育协同创新中心”。
(四)向高等院校拓展
20014年10月19日,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近30位专家学者为准备将“潜能开发原理与实务”课程进入高校而开展研讨和试讲活动。12月4日,专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学系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2015年上半年“潜能开发原理与实务”课程作出了具体安排并确定了第一批课题,争取做成精品课程。同时准备写作该专委会第二本专著《现代创新潜能开发研究》。
(五)向海外各地拓展
应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国际交流协会(CIP)的邀请,由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深圳市南山区社会组织总会会长陈康候带队的第一期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培训班于2014年11月13日圆满结束。副会长、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谭建光教授,副会长、低碳生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永章教授,副会长、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家骥教授等均与国外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主题论坛或培训工作。2014年6月—8月中,范会长还到美加相关院校和华人社区进行海洋社会学等的专题讲演与考察。
五、以无私的奉献品德打造学术组织
在两会范英会长的带领下,学会同仁多年来一直以追求真理、献身学术为己任,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从而使得学会组织薪火相传、延绵不絶、充满活力、影响久远,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学术团体。
(一)不图私利的学术情操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少人以为广东没有学术精神,过度看重金钱。其实,我们两会的成员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加入学会的。我们两会只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没有经费来源,也没有什么创收的途径。大家是因为共同的学术理想而走到一起来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因为要评职称而参加学会活动取得成果的。不图私利的学术情操,不图回报的学术雅致,正是两会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
(二)不图虚名的学术品格
学术研究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任何哗众取宠、沽名钓誉,都不能成为值得推崇的学术取向。多年来,我们两会一直倡导学术创新,一直实践学术创新,一直巩固并不断推进学术创新,以创新作为学术导向和价值指引。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两会的创新不是为了博取眼球的猎奇,不是简单的制造新名词,而是通过扎扎实实的思考后再行创新,力求站得住脚跟,言之有理有据有效。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我们两会的创新重在“立”,而不是重在“破”。所谓重在“立”,就是专从正面根据国家提倡的大计大策,根据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根据群众期望的主要需求,提出创新的课题和观点,并不断充实自己的成果,而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和采取不文明的方式用来与别人进行学术辩论。我们十分认同邓小平一再强调的:“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正因为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追求自己的事业,心无旁骛,心不二用,不求金钱,不求权力,我们两会才能经久不衰,生存壮大。看看当年许多地方成立的精神文明学会,现在还剩几何?对别人的情况我们无需评头品足,但我省的精神文明学会却能一直持续至今20多年,广东社会学学会至今也坚持了30年之久,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图虚名,不随意跟风,不拿学术当儿戏、不把学会当作取得名誉地位的玩偶。
(三)不计报酬的学术奉献
两会之所以生机勃勃,还有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家乐于奉献,不计报酬。多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业事业、社会人士,纷纷加入到我们两会行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他们不一定直接从事学术研究,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学会建设做着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贡献。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为大家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们两会的事业蒸蒸日上。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范英会长多年来全身心投入两会工作,为了抓质量、赶进度,他经常废寝忘食、带病工作。无论是学会工作的顶层设计,还是具体项目的实践落实、具体工作的跟进督导,他都亲力亲为,真抓实做。仅就两会会刊《文明与社会》的编辑发行而言,从稿件选取确定到文字排版校订,直至指导邮寄发行,都是范会长一人全面无私地担当,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因为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两会的公共事业上了,都投入到两会的学术事业上了,他是真正的全职会长、专职会长。在我们两会中,范会长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并不仅仅因为他年长,而是因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因为他创新实践、求真务实、以身作则。在学会30多年来的学术实践,使得他成为了我们两会的形象代表、力量核心和精神标识。正因为范会长身正影正,言正行正,始终给两会以不竭的正能量,从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的以事业为重的学术骨干,建设了一支素质比较过硬的学术队伍,取得了众多质量上乘的学术成果,产生了各界广泛首肯的社会影响。
2015年度两会主要工作设想
从实际出发,2015年度我们两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初步设想:
一、举行2014年度两会工作总结暨2015年度工作部署会议
这是例行工作,但每年的工作成绩都各有特色,工作设想各有要求。通过总结和部署,可以进一步增强两会的学术生命力。为了开好这个会议,已经于今年3月份分别召开过常务会长会议、会长和专委会负责人会议、秘书长会议,大家献计献策,集思广益。
二、出版《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并举行首发论坛
该丛书1—10部现在已经进入到编辑的最后阶段,争取在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为了扩大影响,自我审视,拟联合承办、协办、支持单位举行首发论坛,以扩大该科普丛书的社会影响,进一步从理论和理性的层面总结科普活动的成绩,探索科普活动的规律。
三、举办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和换届等活动
2013年12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协同广东社会学学会已经隆重举办了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2015年年底则是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的喜庆日子,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一起,也要联合承办、协办、支持单位举行一系列有关庆祝活动。拟举行的主要活动有:
(一)召开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大会。
(二)撰写认真分析、深刻总结广东社会学学会30年的工作报告,编辑发行《广东社会学学会30年纪程》一书。
(三)评选广东社会学学会30年优秀成果,包括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学术论文、优秀调研报告、优秀提案等。颁发优秀成果证书(条件许可时应适当给予物质奬励)。
(四)评选广东社会学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
(五)评选广东社会学学会先进工作单位,表彰一批长期支持学会工作的有关单位。
(六)评选广东社会学学会先进工作者,包括先进会长、先进秘书长、先进常务理事、理事等。
(七)对长期参与广东社会学学会工作并作出显着成绩的会员颁发“广东社会学学会荣誉证书”。
四、出版《文明与社会漫讲》和《文明与社会漫话》
这两部著作与先前已经出版的《社会与文明漫说》、《社会与文明漫谭》、《文明与社会漫议》和《文明与社会漫论》,都是以范会长为主的作者数十年来的心血凝结,所收録的文稿,多由范会长参与和主持发起、参与和主持推进两会事业发展各个时期的言论汇编。虽然署名是范英会长,但实际上是两会会史的反映,是两会历程的真切写照,是两会精神风貌的系统展现,是两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两会同仁引以为傲的丰硕成果。他在各书中有关学术理论的创新观点、创新价值、创新影响和创新效应,及其做人做事做学问正能量的志向与准则,均为两会同仁作出了示范性的借鉴,一定要编辑好、出版好(这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和出版社已付出了切实的支持),同时又要宣传好。
五、编辑出版《文化强国论》的评论文集
这是对已经出版的《文化强国论》专著的反思性作品,是我们两会同仁反省自己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又一重要活动和重要成果,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我们献身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自觉和实践能力。
六、写作《海洋社会学》的英文版专著
这是我们两会首次编写的英文版学术著作。值得指出的是,这部著作并不是原先出版的《海洋社会学》的简单翻译,而是一次重新规划构思和精心磨砺的创新成果,对于展现广东学者在填补中外海洋社会学学科空白中的学术价值、扩大学术影响,都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我们两会的学术历程中,她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七、继续发起主办第六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
我们广东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是全国成立最早的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广东社会学学会及其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已经连续多年参加中国社会学会的学术年会,并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发起“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成为中国社会学会年会的一大亮点。2015年要继续发起承办,选好主题,做好设计,精心组织,务求高效。
八、持续编发两会会刊《文明与社会》并办好网站
为了更好地与上述各项学术活动紧密配合,计划编辑发行两会会刊《文明与社会》20期。同时持续办好专设在广州行政学院外网上的“文明与社会研究”网站,并另经营好2015年1月新开启的《文明与社会》中英文合刊的大型网站,逐步丰富和完善这一大型网站的建设。
九、进一步加强两会自身组织建设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两会工作和人员实际,面上适当增减副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等;加强已有相关专委会主要骨干的工作责任感,加强学会对各相关专委会的指导与协调,充分发挥各专委会的专长和“接地气”的特点,同时适当成立已具备条件的若干新的专委会,进一步强化学会和各相关专委会的活力,打造持续坚持的学术团体品牌。
十、为了做好以上工作,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出力
一是经费问题。出版任务重,活动内容多,所需经费不少,请大家齐心协力,多出点子,多找路子。
二是场地问题。主要是开会的会场。30周年庆典估计有400-500人参加,《海洋社会ABC》首发论坛、年度工作总结会等,都需要一定规模的会场。广州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等已有初步意向,但还没有落实,还请大家多出力,多献策。
三是宣传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学术影响。要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多联系,专场活动也好、专题活动也好、专题讲座也好,参与主办、承办、协办,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尽可能多地占有和使用平台,尽可能出面、亮相、发声,树立形象、产生影响、打造品牌。
四是“四进”问题。“四进”就是进课堂、进媒体、进机关、进基层。进课堂是为了影响大中小学生,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进媒体是为了影响社会,教育帮助百姓大众健康生活;进机关是为了影响干部,帮助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进基层则是把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所能接受的科普知识。总之,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用学术的方式影响社会,营造科学文明、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改变大众的生存生活生育生产的理念和方式,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落实奉献微力。
五是分工问题。上述一应工作任务重又必须力求做好,在经费严重缺乏、专职人员奇少的境况下,只有按照统一的分工和安排,才能实现有效协作运转。希望指派到相关任务的两会骨干发挥自觉服务的精神,按时按质完成各自的分工工作。
附:与两会紧密关系的有关情况简介
所谓两会,指的是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这两个学会都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省一级学术团体。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2005年召开过20周年庆典大会,今年要举行30周年庆典活动。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于1993年,我们已于2013年12月举行了换届暨20周年庆典大会。两会都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还是省级具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首批社团。两会的合署办公室在省社科联5楼,常住办公室工作人员有2位,其中的一位是两会的专职副秘书长李小雾女士。其它一批日常工作由一些兼职副秘书长分工配合。两会的共同会长是德高望重的原省社科联副主席、省人大代表、著名学者范英先生。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两会通力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项目,取得众多学术成果,产生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另外,我们不少理事会员都身兼两会,一因社会的文明与文明的社会都是相通的,二因精神文明学就是意识社会学,亲缘关系与社会学更为密切。当然,两会除了互通之外,相对的区别也是存在的,也是必须存在的。
同时,我们的许多项目和成果都融为一体,很难细分为广东社会学学会或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已经出版近50部了。很快要出版《海洋社会ABC》科普丛书1—10部。今年内还要出版关于文化强国论的评论著作、范英会长的《文明与社会漫说》、《文明与社会漫讲》等多部著作。也就是说,加上这十多部著作,《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就达到60多部了。再加上两会成立先后的那些著作已有70部之多,可以说,两会早已不只是著作等身而是著作超身了。这些成果虽然絶大部分均纳入到《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一并出版,但实际上都是两会同仁在范英会长卓有成效的领导下共同努力的成果,并不仅仅只是“精神文明学”的成果。
我们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会刊《精神文明学通讯》至今印发了334期,广东社会学学会的会刊《广东社会学通讯》至今印发了394期。多年前,从学科融合、力量整合以及印刷发行的节约便捷等方面考虑,两刊合办,取名为《文明与社会》。从社会影响来看,合刊后,内容更充实、信息更集中、使用更有效,受到社会各界和学者的普遍欢迎。《文明与社会》的主办单位包括: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秘书处、广东省社科联精神文明学研究室、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编委会、广东社会学学会秘书处。
多年来,我们常常以两会的名义向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交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受到省领导的重视,产生重要影响。大家经常参加学会的活动,也都知道,我们常常是以两会的名义联合召开会议、开展活动的。事实说明,两会之间早已不能分割。
之所以给大家介绍这些情况,目的就是要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自己的价值,进一步确认两会是我们自己拥有且共创的组织品牌,进一步确立两会是我们自己独立且共有的社会标记,进一步确信两会是我们自己营造且共享的精神家园。
在政治层面,国家每年都要开人大、政协的“两会”,每年的“两会”都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的两会只是广东学术界的。通过多年的发展,我们两会已经给广东乃至全国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术征程中,我们一定会发扬光大,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两会同仁,一定要更加“识两会、爱两会、忧两会、护两会、为两会”。让大家共同深刻理解我们两会的意义和价值,更加自觉地增加作为两会成员的学术自信、组织自信和力量自信,更加自觉地为进一步擦亮两会品牌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三百五十三、2015年6月20日,作为热烈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重大活动之一,学会发布《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关于联合评选优秀科研成果的通知》: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下称两会)分别从1985年和1993年成立到现在的几十年来,一直相互贯通地运作,紧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不断鋭意进取,不断探索创新,两会面上及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各专业委员会均在各个时期发表、出版了大量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的著作、论文及调研报告等。这是一大批难得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对这些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给予肯定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给予表彰,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两会的科研工作迈向更高的目标。为此,特在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之际,广东社会学学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联合开展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希望两会所属的各团体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和两会秘书处等按照本通知要求,做好30年来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工作。
三百五十四、2015年6月20日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发布了《两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方案》:
一、申报对象和基础:
(一)凡两会所属各团体会员单位及会员、各专业委员会及委员和两会秘书处分管的直属部门(专题组)及会员个人的或合作的科研成果均可申报。
(二)申报作品为1985年12月—2015年8月期间公开出版的著作、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调研报告,包括个别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但不宜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
(三)申报作品必须政治立场坚定、富有创新价值、崇尚科研道德。
二、奬项类别和标准:
(一)奬项类别:设优秀著作奬、优秀论文奬和优秀调研报告奬三大类。
(二)奬项等级:每类分别设特别优秀奬、一等奬、二等奬。
(三)特别优秀奬的标准:
1.特别优秀著作奬:分别在社会学、精神文明学领域具有学科探索创新、改革开放意藴和社会文明发展急需的重大价值等特质;
2.特别优秀论文奬:分别在社会学、精神文明学领域某一理论上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一定的社会反响等特质;
3.特别优秀调研报告奬:在化解社会与文明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上,所提思路和观点具有得到党政高层和相关界别的充分肯定等特质。
(四)优秀著作奬、优秀论文奬和优秀调研报告奬的标准:分别在社会学、精神文明学领域内,具有较好见解的学术著作,具有较好说理性的学术论文,具有较好针对性的调研报告,视具体情况评出一等奬和二等奬。
以上所设三大类奬项,个人成果只限报其中一类,合作成果不限。
三、推荐单位和数量:
(一)每个教学、科研方面团体会员单位,共择优推荐合作成果或个人成果5项,类别不限。
(二)每个机关、企业及其他方面团体会员单位,共择优推荐合作成果或个人成果3项,类别不限。
(三)每个专业委员会,共择优推荐合作成果或个人成果5项,类别不限。
(四)两会秘书处,共择优推荐其分管、面上组织的科研成果30项,合作成果或个人成果50项,适当注意不同类别之间的协调。
四、申报必备的资料:
(一)《两会优秀科研成果申报表》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二)申报奬项作品原件一份(如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可附送复印件一式5份)。
五、申报时间和要求:
(一)两会于2015年6月底前在《文明与社会》上发布本次评奬活动的通知和评选方案等。
(二)各申报单位务必于2015年9月30日前做好以下工作:
1.收齐合作申报或个人申报的应有资料。
2.对申报资料做好整理工作,通过组织形式,填写推荐意见。
3.填写好本单位推荐申报两会优秀科研成果一览表。
4.将所有申报资料彚齐送到两会评奬小组办公室,过期恕作自动弃权处理。
六、评选工作的流程:
(一)两会评奬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两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两会秘书处分别推荐的申报成果资料进行形式检查,不合要求的,退回原推荐单位补充、修改。
(二)两会评奬小组办公室负责约请省内外对口的知名专家,分别对符合形式检查的申报成果进行通讯评审。
(三)两会评奬小组根据申报成果资料实际情况和专家通讯评审意见进行统一评定。
(四)两会常务会长会议对评奬小组评定的情况进行最后审定,确定授奬优秀科研成果的类别、等级。
(五)两会常务会长会议最后的审定结果,将在两会会刊《文明与社会》和相关网站等及时发布。
(六)在2015年12月下旬两会联合主办的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对获奬者颁发获奬证书。
三百五十五、2015年6月20日,作为热烈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重大活动之二,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发布《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关于联合评选优秀单位和个人的通知》:
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下称两会)分别从1985年和1993年成立到现在的几十年来,一直相互贯通地运作,紧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不断鋭意进取,不断探索创新,既取得了大批难得的科研成果和精神财富,又涌现了大批“识两会、爱两会、忧两会、护两会、为两会”的骨干单位和个人。对这些单位和个人长期作出的奉献给予充分肯定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给予表彰(对两会中已退的老同志或因现职公务员关系退出的近届副会长等另定),有利于弘扬两会尊重人才从身边做起的优良传统和乐做社科“义工”的高尚情操。为此,特在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之际,广东社会学学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联合开展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希望两会所属的各团体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和两会秘书处,按照本通知要求做好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的申报和评选工作。
三百五十六、2015年6月20日本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发布了《两会优秀单位和个人评选方案》:
一、申报对象:
凡参加两会(或其中一个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及会员、专业委员会及委员、秘书处直属的部门、专题组及直属会员均可申报。
二、奬项类别:
(一)优秀单位奬:分设优秀团体会员单位奬、优秀专业委员会奬、优秀部门(或专题组)奬。
(二)优秀个人奬:分设优秀学者特别奬、优秀学者奬和优秀工作者奬;每人只能申报其中一项。
三、奬项标准:
(一)优秀团体会员单位奬:遵纪守法,特别重视两会(或其中一个学会)相关学科(包括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或特别重视在工作上、活动上、经费上支持学会(包括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活动。
(二)优秀专业委员会奬:遵纪守法,特别重视对口专业委员会自身的理论研究,或特别重视对口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三)优秀部门(专题组)奬:遵纪守法,特别重视做好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或特别重视学会交办的专题研究任务并较好完成。
(四)优秀学者特别奬:遵纪守法,长期引领学会或相关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等不断攻坚克难,在相关专业领域贡献突出,组织学会或相关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等取得丰硕的集体科研成果、较好地开展公益活动,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五)优秀学者奬:遵纪守法,努力引领学会或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等不断攻坚克难,在相关专业方面成绩显着,组织学会或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等取得大批集体科研成果、较好地开展公益活动,在省内外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六)优秀工作者奬:特别重视学会或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分工部门或课题组的自身发展,积极参与组织建设工作、科研活动和公益活动,在团体内外具有较好社会影响。
四、推荐数额:
(一)优秀单位奬以自由申报为基础,各单位均可自我推荐,名额不限。
(二)优秀个人奬以自由申报为基础,由其所在单位择优推荐:各团体会员单位择优推荐3—5人,各专业委员会择优推荐4—6人,两会秘书处择优推荐直属会员80人。
五、申报资料:
(一)《优秀单位和个人申报表》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二)申报优秀学者的个人材料应有一部代表作原件,如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可附送复印件一式5份。
六、申报时序:
(一)两会于2015年6月底前在《文明与社会》上发布本次评奬活动的通知和评选方案等。
(二)各申报单位务必于2015年9月30日前做好以下工作:
1.收齐本单位及个人申报的应有资料。
2.对申报资料做好整理工作,通过组织形式,填写推荐意见。
3.填写好本单位推荐申报两会优秀单位和个人一览表。
4.按照要求,将所有申报资料彚齐送到两会评奬小组办公室,过期恕作自动弃权处理。
七、评选流程:
(一)两会评奬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等统一进行形式检查,不合要求的,退回原报送单位补充、修改。
(二)两会评奬小组对各单位所推荐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评审。
(三)两会常务会长会议对评奬小组的推荐意见和评审结果进行审定。
(四)两会常务会长会议的最后审定结果,将在两会会刊《文明与社会》和相关网站等及时发布。
(五)在2015年12月下旬两会联合主办的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对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颁发获奬证书。
三百五十七、2015年6月28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以下简称两会)会长、秘书长扩大会议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报告厅召开。与会代表有两会会长范英,两会常务副会长董玉整、刘小敏、谢俊贵,两会副会长梁国维、郭凡、吴灿新、李国兴、李振连,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王心旺、严建强、唐孝祥、蔡禾、张兴杰、陈康侯、易松国、张开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谭艳娟、副会长卢黄熙、吕志、李宗桂、陈伟、邹建军、解丽霞、陈鋭军,两会相关副秘书长万娟、王亚芳、王韶华、史璞、刘开正、朱云、严考亮、何敏、何仕平、吴少瑜、张勇、张建平、张敬忠、李小雾、李保平、陈之明、陈木朝、陈起坤、冼美新、武晟、娄君侠、段华明、郭继民、郭景萍、高菊、崔成江、黄幸青、程潮、童远忠、粟华英、谢建社、霍秀媚,及部分团体单位和专委会代表、特邀常务理事、理事等70余人。本次会议由两会会长范英主持。
范英会长在会议开始时指出,本次会议是在上半年分别召开两会常务会长、两会会长、两会秘书长及两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的两会会长、秘书长扩大会议。本次会议的主体议程是落实两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议定的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的一批重点工作。
先由两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董玉整教授讲解两会30年来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单位、优秀个人总评活动方案及明确相关要求。二由范英会长代表两会检查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中各项主体工作的落实情况。三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邹建军等分别介绍广东社会学学会灾害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备情况,四由两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小敏研究员对本次会议进行小结等。
按照本次会议的进程安排,董玉整教授先就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的两项重大活动——两会联合开展评选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单位与个人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作了阐析。他指出,两会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相互贯通地运作,既收获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也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对已取得的一大批文化成果进行肯定和弘扬,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给予表彰,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两会的科研工作迈向更高的目标;对涌现的一大批“识两会、爱两会、忧两会、护两会、为两会”的骨干单位和个人做出的贡献进行肯定和表彰,有利于弘扬两会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和乐做社科“义工”的高尚情操。接着,董教授从申报对象和基础、奬项类别和标准、推荐单位和数量、申报必备的资料、申报时间和要求、评选工作的流程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两会评优的方案。(详见《文明与社会》2015年6月23日的相关通知与评选方案)。
范会长对董教授精心起草、反复修改终于写出了两个具有两会特色的评优文件并进行详细讲解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并请与会代表围遶评选方案进行讨论。针对卢黄熙副会长、梁国维副会长、陈起坤副秘书长等提出的是否事先设定各奬项数量,参加两会之前的成果是否可以申报,系列论文如何申报等问题,董教授和范会长分别给予解答:需根据申报的实际情况由两会会长会议最后确定各奬项数量,坚持不滥发,同时适当照顾各方面、各层次平衡的原则;根据会龄限制,入会前成果不能申报;系列论文可作为一件作品申报等。范会长还提议在优秀工作者奬项中增设优秀工作者特别奬这一最高层次,以对多年来在两会运作中作出特别贡献的会员给予表彰;对两会中已退的老同志或因现职公务员关系退出的近届副会长等的贡献也要在本次个人评优中加以重视。同时希望各团体单位会员、各专业委员会委员、两会个人会员等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与秘书处分别在2015年9月前认真做好个人的申报工作及择优推荐工作。
本次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由范会长代表两会检查在上次会议上表示自愿承担30周年大庆相关主体工作的进展情况。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医科大学王心旺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解丽霞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广东药学院吕志教授,两会副会长、广州大学谢俊贵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广州行政学院陈伟教授,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东海洋大学张开城教授,广东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广州广播电视大学陈木朝老师,均向与会者简明地汇报了承办《海洋社会学ABC》10本书首发论坛、承办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承办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大事记、承办文化强国论、海洋强国论持续研究的课题和相关论坛、承办网站建设等项的落实情况。据息,今次虽未到会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卫东同志,两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夏俊杰教授等自愿承担的有关工作也都在认真安排中。到目前为止,30周年庆典的主项工作中,已完成的《范英文选》1—6部,是该文选编辑组和出版社付出多年劳动的结果,除去年以前出版的《社会与文明漫说》、《社会与文明漫谭》、《文明与社会漫议》、《文明与社会漫论》四书外,《文明与社会漫讲》、《文明与社会漫话》两书已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该文选共约360万字,所收进的文字虽然是范会长个人为主的责任,但它无疑是两会30年来发展历程的部分纪録,是两会30年会史的一个方面。30周年庆典的另一主项工作——《海洋社会ABC》1—10部科普丛书经过近3年的写作与修改,已提交出版社正在出版中。这套丛书共约210万字,系两会面上组织的重点丛书,专为30周年献礼的丛书。与此同时,由两会青年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对两会已出版的66万字的《海洋社会学》这部著作与教材进行了近两年的中译英工作,也力争在30周年前办好此事。
范会长对各单位主动承担两会重点工作并积极落实的义工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把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办得隆重、大气、实在。
本次大会的第三项议题系由邹建军副会长介绍了广东社会学学会灾害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必要性、政府现有架构和预期效果等。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备组也作了筹备工作的简介。范会长指出,广东社会学学会在近30年来成立的8个专委会中有6个属国内社会学界的首创,现拟成立的这两个专委会也属此列。这充分说明广东社会学学会在坚持“接地气”的社会学活动方面所作的开拓性努力。希望大家大力支持这两个新生专委会,凭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研究兴趣积极报名参加两个新专委会,同时要求两个专委会做好文件申报、队伍组建和成立大会等筹备工作。
主要议题完成后,刘小敏研究员对本次扩大会议进行了小结,并提议与会代表对范英会长多年来坚持学术研究、坚持发展两会和培养队伍的高尚精神表示敬意,对董玉整教授带领秘书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相关团体单位或个人主动承担年度各项主体工作的精神和奉献表示感谢,同时预祝两个新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3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在本次会议上,范会长还同时建议在下次会议通过增补或免去两会若干副会长、副秘书长等人员。
三百五十八、2015年7月下旬,本会会刊《文明与社会》在发表《海洋社会学主编范英先生访谈録》时的编者按中指出:数月前,本刊和省内外多家网站的记者,就近10年来逐步探索的新兴学科——海洋社会学建构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专门采访了于2012年1月出版的中国首部比较全面、系统和有序的《海洋社会学》一书的主编范英先生。范先生在受访中重点谈了新兴学科“海洋社会学”的缘起是怎样的,《海洋社会学》对该新兴学科的界定和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国内目前对该新兴学科探索的主流和问题是怎样的,该新兴学科今后要走的路子是怎样的……现将这次访谈録发表在此。仅供热心此道的同仁们参考。
记者:范先生,请您先简介一下海洋社会学缘起的情况好吗?
范英:好的。为迎接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到来,党中央及时地提出了“海洋强国”伟大战略的决策——这是顺应时代与民心的重大举措。但我国以往对海洋社会科学的研究十分薄弱,海洋社会科学中的海洋社会学这一相对独立的学科无论在国际海洋学和中国的社会科学中都处于空白状态,与新时代、新任务的急切需求相去甚远。
从学科建构的角度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到80年代,仅有经济学家于光远等较早提出过“海洋经济学”的课题。直到21世纪之始,也只有史学家杨国桢等发出过研究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呼声,此外还有个别学者探索过“海洋伦理学”等方面的学科构想。不过,随着海权、海防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一批学者对涉海领域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法规等的零星研究还是日益展开的。若从“海洋社会”这一特别概念来讲,较早使用的可说是由“海洋社会”经济史那里开始的,并从这一概念引伸出“海洋社会学”近10多年来的逐步争鸣、探索与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学者对“海洋社会学”的基本界说与体系构架先后均提出过不尽相同的初步见解,也出版了若干以“海洋社会学”为名的论文集或著作。同时,广东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已分别在2009年3月、2014年7月和10月正式成立,并在广东、青岛、杭州、上海等地的海洋类高校设立了研究据点,开始培养从事海洋社会学研究的一批专业人才,开始承接国家和省部级的相关课题。特别是“海洋强国”伟大战略的提出,直接刺激了从事海洋社会学探索的急起直追,这就是我国海洋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大致的缘起状况。
记者:关于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您有何见解?
范英:在起步阶段,研究对象界定的多种说法各有特点,应通过学术研讨和学术实践来验证,才能逐步接近真知。其中由我主编的《海洋社会学》是这样界定的:
海洋社会学就是研究海洋社会自身及其与人类共进退的一门分支社会学。这一界说意在说明三点:第一点,海洋社会学必须研究海洋社会自身;第二点,海洋社会学必须研究海洋社会与人类共进退的关系;第三点,海洋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也就是说,海洋社会学不仅要研究海洋社会自身(否则就不是海洋社会学),还要研究海洋社会与陆地社会(或太空社会)的依存关系(不然就是孤家寡人的海洋社会学),只有这样的海洋社会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这门分支学科不仅有自己的理论构架、研究体系、相关概念、相关范畴和相关规律,也有对这个构架与体系理论的具体应用及其自我完善。
记者:关于海洋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您认为是怎样的?
范英:我认为,以前述基本界说为前提,海洋社会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四大层次:第一大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外在关照和人类属性等及其互动关系;第二大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规等及其互动关系;第三大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和海洋社区等及其互动关系;第四大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和海洋建设等及其互动关系。
与此同时,海洋社会学的上述研究对象又可分为主轴的历史维度(指第一大层次)、主轴的重心维度(指第二大层次);主轴的主体维度(指第三大层次)和主轴的实用维度(指第四大层次)以进一步展开海洋社会学四大层次分属的主轴维度及其凸现的客观规律。
此外,我们还从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全局上,提出和论证海洋社会学总体时空的无限性、总体领域的广袤性、总体人际的趋利性和总体平衡的根本性等全新的概念与范畴,以深化人们的海洋社会学研究对基本界说的立体和平面、纵横与实质的认知和把握。我认为,这样展开海洋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有序的,也凸现了海洋社会学独特的、立体的体系构架和应然的逻辑。
记者:为了一目了然,您能列个图表进一步说明吗?
范英:可以的:
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简表
海洋社会学的主轴]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它是研究海洋社会自身及其与人类共进退的一门分支社会学海洋社会学的总体
历史维度第一层次1主要研究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及其互动关系2主要研究海洋社会的外在关照及其互动关系3主要研究海洋社会的人类属性及其互动关系
重心维度第二层次4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环境及其互动关系5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经济及其互动关系6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政治及其互动关系7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文化及其互动关系8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军事及其互动关系9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外交及其互动关系10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法规及其互动关系
主体维度第三层次11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个体及其互动关系12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群体及其互动关系13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组织及其互动关系14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社区及其互动关系
实用维度第四层次15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资源及其互动关系16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价值及其互动关系17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生态及其互动关系18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建设及其互动关系
时空的无限性·领域的广袤性·人际的趋利性·平衡的根本性
从上简表可以看到:我们广东对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特别重视四大层次、18种互动关系。这种系统的、客观的互动关系,有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对社会学所下的界说——“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当然,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四大层次的18种系统的、客观的互动关系是作为主题来看的,此外还有由此形成的犬牙交错的各种细项、专项或延伸范畴的互动关系,也是很系统、很客观的,但只能居于次题。不是说居于次题的东西不重要,而是说居于主题的东西是根本。因为主题明确了、立定了,次题才能有所依附和变通之宜,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海洋社会学自身及其各子孙体系,充分发挥海洋社会学自身及其各子孙体系的功用。所以说,海洋社会学只是研究海洋社会的主题所在、根本所在和一般所在,而不是芝麻緑荳式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必须申明的基本观点。
记者:请您讲讲当前海洋社会学研究现状的主流是怎样的?
范英:眼下海洋社会学研究的现状,总的说来是比较健康向上的,成绩是主要的。从广东来看,筹备了三年之久终于在2009年初成立的广东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到目前为止,继2010年推出《海洋社会学概论》之后,于2012年出版了比较全面、系统、有序的《海洋社会学》专著兼教材,今年10月拟出版以《海洋社会学》为主旨、为蓝本的《海洋社会ABC》1—10部、共200多万字、数百幅插图的科普丛书,今后还拟推出《海洋社会学》的英译本。其他为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现实服务的论文、调研报告也成批出现。就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来看,从2009年开始筹备到2014年正式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五、六次全国性的与海洋社会学相关的主题论坛,青岛、上海和杭州等方面海洋类高等院校以研究海洋社会学为主体,开展了许多研究与服务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工作,在承担国家和省级部等研究课题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总的来看,新兴学科海洋社会学的应运而生及其研究的势头方兴未艾,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尽管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持续探讨,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坚信这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一定能够逐步地成长起来、发展起来、深化起来和完善起来。
记者:您如何评价海洋社会学探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范英:任何新兴学科的初创都会存在不少问题与薄弱环节,海洋社会学也不例外。因此才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深化、不断完善。扫视国内一些海洋社会学文集或著作的现有状况,明显存在的问题有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连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探索方法、概念范畴、相关规律和体系构架等最为关键的东西都还没有搞清楚,便称之为“海洋社会学”;第二种情形是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均有较多可取之处,但探索方法和许多概念、范畴、规律的东西没有厘定或关注,或未能前后如一,未能贯穿全局,因而显得散乱、孱弱,不成严密的体系构架;第三种情形是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相关范畴和规律以及整个体系构架等都比较到位,但从更高的要求看还存在不少亟需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海洋社会学在初创进程中存在的三种情形都有,这并不奇怪,一因人们对学科构架的认识和理解还很不一致,角度不同便有差别;二因所研究的学科仅有10多年的历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三是研究的方法单一,往往以偏概全,甚至于陷入西化的歧途,因而存在不少问题,也无疑会造成一些体系构架致力者的窘逼现象;四是有些地方的研究者并不善于取人之长、补人之短,因而老在低水平上徘徊,甚至倒退;五是研究海洋社会学要以社会学为宗,同时要兼通相关学科,并有学科体系构架的立体思维,这样实实在在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关人才还相当奇缺,等等。这只有在今后的长期奋斗中来逐步解决。毕竟学科体系的建构不是一些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堆砌,更不是在任何书稿上写上“学科”字样的标签就是学科体系的构架。须知,由对海洋社会学的基本界定到由它决定的整个体系的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之间的互相贯通和严密的逻辑关系是决非任意可为的。不然,所谓学科的创立就太过容易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记者:您认为今后海洋社会学的发展应着重注意哪些问题?
范英:我认为,海洋社会学今后的发展,一要高度重视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是海洋社会学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二要全面客观地疏理近10多年来研究的已有成果,这是后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三要进一步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学既有的理论和方法以指导海洋社会学的探索,海洋社会学才不会变形走样;四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学之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才能创新;五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与海洋社会学密切相关的海洋学科的各种研究进展,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才能丰满;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海洋社会学各种专题定性、定量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把握海洋社会的全局与变化、全局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变化,为各类尚不成型的海洋社会学体系构架打牢地基、强根壮骨;七要将现有较为成型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不断地锤炼成为指导中国海洋社会建设或成为更具科学性、普遍性、人类共有的新兴学科并打向世界,争取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海洋社会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记者:您曾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小社会”与“大小社会学”范式的思考,为什么?
范英:我认为,思考“大小社会”与“大小社会学”范式,对促进海洋社会学的逐步完善具有特殊作用。
所谓“小社会”范式,是指在同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共处于并列地位的“社会”内研究问题的范式。近10年来已有代表性的海洋社会学研究成果,大多是以“小社会”为研究范式的。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海洋社会学的初步探讨具有一定意义,但难于认识海洋社会整体的系统结构,难于对海洋社会的全局问题作出宏观把握,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谓“大社会”范式,是指从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出发来研究海洋社会的范式。本人所在的广东研究团队主张回归“大社会”的研究范式,即强调把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作为统帅海洋社会学研究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方法。它不仅包含了“小社会”研究的问题,而且对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规等本属“大社会”范畴内的问题也进行了专门和互动的探索,有利于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以及中外社会学研究的深入拓展和理论变革。
以上关于“小社会”与“大社会”方面的观点,原于本人2009年初思考、设计《海洋社会学》体系架构时触及的基本问题之一。当是时,本人意识到用现今中外社会学界流行的“小社会”范式来考察全新的海洋社会和海洋社会学,很难理清海洋社会和海洋社会学的总体范畴——本应属于海洋社会范畴内的东西进不了这一领域,结果必然是残缺不全的海洋社会,从而形成残缺不全的海洋社会学的体系架构,这是一开始就必须避免的弯路。
记者:这也就是说,“小社会”对应的是“小社会学”,“大社会”对应的是“大社会学”,对吗?
范英:不错,是这样的。它们都主要根源于西方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的主要产物。如果从“大社会”或“大社会学”上讲,马克思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社会观就是大社会观或大社会系统观,认为社会是个大系统,有系列的、系统的结构。比如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思想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系统等。世称社会学经典的《资本论》,马克思就是运用其大社会系统观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法规等这些作为“大社会”构成的应然领域及其互为交叉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包括陆地社会和海洋社会以及由它们互动运作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和规律。
记者:在西方,除了马克思之外,还有什么学者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范英:在西方,除了典型的马克思之外,还有不少社会学家都是坚持“大社会”或“大社会学”理念的。例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斯诺,仅从他关于“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这一界定来看,里面所讲的“社会”絶对不是“小社会”,而是“大社会”即“人类社会”,是对这个“大社会”内部各个构成要素的互动关联进行“系统、客观研究”而成为“一门学科”即“大社会学”学科的。可见戴维·波斯诺与马克思在“大社会”与“大社会学”方面有许多一致性。
如果以更加综观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与戴维·波斯诺等的“大社会”与“大社会学”,人类社会不仅以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军事、社会外交和社会法规等为主要系统组成,而且各主要系统内部还有系列的子系统结构;此外,人类社会应是由陆地社会、海洋社会和太空社会等系统构成的。人们对于已成熟的陆地社会习惯成自然,但对正在形成的海洋社会却感到相当生疏,至于人类未来的太空社会更谈不上几个ABC。不过,作为“大社会”与“大社会学”则要在关注陆地社会的同时关注海洋社会的进展以及太空社会的未来趋向(这一点以后再细述之)。这些,“小社会”与“小社会学”的眼光是几乎无法达到的。
记者:您所说的“大小社会”和“大小社会学”是相互排斥的吗?
范英:本人在思考、设计《海洋社会学》体系的总体架构时,将“大社会”与“大社会学”作出定位后,力求使《海洋社会学》成为“大社会”与“大社会学”交融的一次尝试、一个缩影。因为客观存在的“大社会”与“大社会学”、“小社会”与“小社会学”并非互不关联、互不为用。“大社会学”是由大社会观指引的社会学运作,“小社会学”则是以小社会观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站位,这是它们之间的相对区别。但有这个区别不等于毫无沟通、毫无关系,也不是谁代替谁、谁否定谁。同时,一切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该用“小社会”与“小社会学”时,便用“小社会”与“小社会学”,该用“大社会”与“大社会学”时,便用“大社会”与“大社会学”,都能发挥社会学在描述、解释社会问题上各自的应有功用。笔者认为,在《海洋社会学》体系架构方面,运用“大社会”与“大社会学”更能描述、解释海洋社会现象的众多奥秘,这并不排斥“小社会”与“小社会学”方面在其中的配合与互成。
记者:既然如此,您为何要突出马克思等倡导的“大社会”与“大社会学”?
范英:问题在于,马克思等所倡导的“大社会”与“大社会学”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中西方社会学界的应有重视,幷且常被一直流行的“小社会”与“小社会学”所替代、所遗忘。这是相当遗憾的。尤其在中国,若缺少从“大社会”与“大社会学”着眼来审视全局整体的社会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无疑会层出不穷。比如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地摆在一起,看起来很重视社会建设,事实上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能具到一定作用,但往往把许多原属整体全局的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及这些内容之间的互动关联都排斥在外,便很容易走向片面性而难于从总体上关注社会建设的整体全局。因此,国人应多用“大社会”与“大社会学”以及马克思大社会观之后出现的“系统论”来考察人类社会与国内社会。作为海洋社会学研究工作者,若广泛而深入地运用它,对于海洋社会学的逐步完善则是不可或缺的武器。
记者:与此同时,您为何还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小世界”与“大小世界本体”的思考?
范英:我认为,思考“大小世界”与“大小世界本体”的问题,对于如何逐步完善海洋社会学研究也是个重要的问题。
这里所指的“大世界”,主要是讲全球共有、全球共举和全球共享的世界。在海洋社会学研究中所讲的“大世界”问题,则主要是指海洋社会学应有的“大世界本体”。这里所指的“小世界”,主要是讲某个国家或某地区内共有、共举和共享的世界,在这里则主要是指海洋社会学应有的“小世界本体”。本体即本身。海洋社会学本身应有不同的本体,即“大世界本体”和“小世界本体”。
记者: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广东前几年推出的《海洋社会学》应归入“大世界”与“大世界本体”。这有什么依据?
范英:有如下依据:
首先,她站在“大世界”的方位来构建全球性海洋社会学的相关体系、相关学说,内容涵盖海洋社会的历史演进、海洋社会与陆地社会的依存关系、海洋社会的人类属性,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规、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海洋社区、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和海洋建设,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和规律等全球性共有、共举和共享的东西。
其次,她站在“大世界”的方位来贯彻“共创和谐”的全球海洋社会的根本宗旨,并设专章阐明这一根本宗旨及重大意义,即有利于在全球强化社会学对海洋社会领域的研究力度,有利于在全球充实人们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海洋视野和海洋理论,有利于在全球深入探索海洋社会、发现海洋社会、把握海洋社会和建设海洋社会。这说明,该书不是出于某国某地的民族狭隘利益或地方主义利益,而是“从全人类整体利益角度来揭示海洋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合理开发、和平利用和积极保护海洋提供理论指导”。总之,“崇尚世界海洋社会的和平;反对世界海洋社会的霸权;倡导世界海洋社会的互利”是她的全部指向。
再次,她站在“大世界”的方位来阐析全球性海洋社会的相关概念、相关命题,代表的是一般海洋社会学应有的行文用度,特别是在阐析相关概念、相关命题的个案时,不以“我国”、“我省”而是用“中国”、“广东”的称谓并贯穿全书始末,表明瞭她的本体属于“大世界”的海洋社会学,以区别于“小世界”与“小世界本体”的海洋社会学的固有特征。
记者: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一些学者推出的若干部关于海洋社会学的文集式、著作式研究成果,能归入“大世界”和“大世界本体”吗?
范英:还不能,只可归入“小世界”与“小世界本体”。这也有如下依据:
它们多站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方位来构建全国性或地方性海洋社会学的相关体系、相关学说,内容涉及海洋社会的历史演进,海洋社会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海洋个体、群体、组织和社区,以及海洋资源、生态和建设等许多方面,为建构“大世界”与“大世界本体”的海洋社会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养分。但从它们站立的总体方位来说,主要不是世界全球性,不是人类共有、共举和共享的意藴,而几乎是以“我国”或“我省”的角度来阐析问题,来揭示海洋社会的相关机理,并直接为“我国”或“我省”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社会服务。
记者:对上述目前国内研究海洋社会学的学科探索成果作出“大世界”与“大世界本体”以及“小世界”与“小世界本体”这两种类型大致的、相对的划分,您的用意何在?
范英:这样划分不一定准确、合理,应通过同行们广泛、深入、持久的讨论才能逐步取得共识。但本人的用意是积极的:
第一,近现代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罕有从世界通行、人类通用的自觉方位推出著述,所关心的多是本国、本地的东西,中华民族学术文化在这方面的萎缩或倒退现象令人担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还要在这一基础上打向世界,“产生世界影响”。这种影响无疑是指全球性影响,无疑要为世界人类服务。就海洋权益方面而言,如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关于“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这种霸权观念,以及当年美国著名学者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为美国的私利而大力鼓吹的“海权论”等虽有世界影响,但絶对不是站在人所共有、世界共享的方位来讲,而是为他们的一国、一地的霸权效命。因此,要真正站在世界方位来看全球性海洋社会的和谐建设,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断不可有。
这就要藉助于“大世界”与“大世界本体”的海洋社会学学说来宣示中国人民的世界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出于上述看法,在今后逐步完善海洋社会学自身学科的建设中,首先要尽量将已有的“大世界”与“大世界本体”的体系不断地深化、发展起来,使之成为世界性、国际性、全球性共有、共举和共享的理论学说,自觉地担当服务人类、造福人类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提倡写作出版更多的此类学术理论著作,以建立、提高和巩固中国学者于海洋社会学方面在国际学术理论界的应有地位和影响。
第二,我认为,中国不仅要在海洋社会学体系建设上不断地深化、发展和完善能够打向世界、“产生世界影响”的、不同风格的一批著述即“大世界”与“大世界本体”的著述——这些著述在服务世界的同时虽然也兼有服务本国、本地的功效,但还要在立足本国、本地的主要是“小世界”与“小世界本体”的体系性著述上多下功夫,为繁荣发展中国海洋领域的学术文化理论,为国民进军海洋的伟大战略和党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展示海洋社会学的应有作用。这就必须不断地完善原有的一些文集性、著作性著述,挖掘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幷力求写出更加到位、更加对口、更加直接、更有深度、更能代表国内或地方水准的“小世界”与“小世界本体”的海洋社会学体系性著述。
记者:您曾经把前述“大社会”与“小社会”、“大社会学”与“小社会学”的思考,以及“大世界”与“小世界”、“大世界本体”与“小世界本体”的思考交叉起来看我国在海洋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建构,有何总体性结论?
范英:这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社会”与“大世界”交叉的同一,会形成海洋社会学的“大社会学”与“大世界本体”模式,如广东推出的《海洋社会学》便是一例外,还可以生出此类模式的其他例别,但至今未见,有待开发。
(二)是“大社会”与“小世界”交叉的同一,会形成海洋社会学的“大社会学”与“小世界本体”的模式。现有一些海洋社会学文集性、著作性成果虽然以“小世界本体”出现,但不是用“大社会学”来考察,所以目前尚无实例,有待开发。
(三)是“小社会”与“大世界”交叉的同一,会形成海洋社会学的“小社会学”与“大世界本体”模式。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虽有“小社会学”的考察却无“大世界本体”的站位,目前也难找到例子,有待开发。
(四)是“小社会”与“小世界”交叉的同一,会形成“小社会学”与“小世界本体”的模式。目前除广东推出的《海洋社会学》之外的其他几部文集或著述,比较明显地展示了这种模式。这一模式既可作深化探讨,也可将“小社会学”上升到“大社会学”,或从“小世界本体”上升到“大世界本体”。
总而言之,对“大小社会”与“大小社会学”,以及“大小世界”与“大小世界本体”这些相互关联的概念与相互关联的模式,是今后逐步完善海洋社会学诸多问题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重视了这个问题,当会创制出不同模式的海洋社会学体系架构,或更适应世界共同的要求,或更适应某个国家的要求,或更适应某个地区的要求,或更适应某个领域的要求,或更适应某个部门的要求等,而呈现出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的大好势态。希望于有志于斯的中青年学者继往开来、潜心探索和执着前行。
本人的上述看法,只是抛砖引玉罢了,非常欢迎批评与争鸣,也非常感谢你们的专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8日选发了部分观点)。
三百五十九、2015年10月,本会会长范英的《范英文选》1—6部全部出齐。范英先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通过承继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参与发起、筹备、组织和推进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下简称三会)至今的30多年间,与时俱进地主写的数百篇研究论文、调研报告、讲演文稿及相关资讯等,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高尚人品与文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记録了三会的发展历史与情状,更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作者投身我国、我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言论与行动。因此,在三会许多同仁的支持下,由李小雾、陆红、冼美新、张建平、黎明泽等经历数年的广泛收集和认真编辑,共约360万字,从2009年到今天已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先后出版。该文集分《社会与文明漫说》、《社会与文明漫谭》、《文明与社会漫议》、《文明与社会漫论》、《文明与社会漫讲》以及《文明与社会漫话》等六部:
一、《社会与文明漫说》,5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1世纪之初,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等联合组成的范英文选编辑组在即将迎来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25周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15周年之际,先从范英于20世纪80年代所撰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资讯中选编了部分文献而形成本书,即《范英文选》之一。
本书收进的45篇文章,主要围遶上述学会成立前后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的进程来展开。其中,为广东社会学学会的筹备、成立和起步,为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的初始成型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率先组建与开局,作出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田野调查后撰写的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等,强调了社会学的爱好者和工作者既要做好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补课工作,又要敢于和善于把新兴的精神文明学当作“意识社会学(钱学森语)”来研究,从而打通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长期坚持的“大社会”与“大文明”的马克思主义观即始于此。
本书其中一批文章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省内外报刊发表过,并获得多项奬励。本书的出版,为研究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会史提供了重要的资讯。
二、《社会与文明漫谭》,5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1世纪之初,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等联合组成的范英文选编辑组在选编《范英文选》之一的同时,也从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等资讯选取了部分篇章并形成本书,即《范英文选》之二。
本书收进的78篇文献,其编排仍按发文时间的顺序,主要围遶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这一时期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来展开。在这些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中,作者对“大社会”与“大文明”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坚持更为明显,指出“社会学只有深入到社会的经济、社会的政治、社会的文化等领域,才能显其重要的社会功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公民文明综合素质的改善,作者更加强调了在搞好精神文明自身的同时,还要逐步重视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法制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种文明的社会大文明建设。
本书的社会效应与《范英文选》之一同(略)。
三、《文明与社会漫议》,5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21世纪的第十三个年头,范英文选编辑组在庆祝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继《范英文选》之一和之二之外,续编了本书,即《范英文选》之三。
本书收进的近80篇文献,比较集中地映写了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酝酿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体系构架的初步设想及许多具体观点在社会相关领域的表现等,如质的表层、中层和深层结构的观点,在对立的双方存在着“中间矛盾”的观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个完整的体系的观点,城乡社区、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企业事业、家庭个人等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生产、产品的分配、消费和享受等观点,直到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精神文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互动关系等,把马克思的“大社会”与“大文明”的思想理念贯彻到底。
本书的社会效应与《范英文选》之一同(略)。
四、《文明与社会漫论》5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4年5月版
21世纪的第十四个年头,范英文选编辑组在《范英文选》之三出版后推出的本书,即《范英文选》之四。
本书收进了108篇文献,主要映写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兴未艾的情状。期间,作者主编的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学科体系性的专著《精神文明学论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共广东省委等主办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率先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和省社科联等发起的、以“精神文明学”命名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宣告问世。这一切,极大地促进范英先生不断提出深化和完善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学科体系探索的新见,如较早地对社会公德体系作出的研究,对新时期职业道德体系的研究,对在市场经济中锤炼人的现代文明素质的研究,对反腐保廉、养成健康人格的研究,对家庭文化全面发展的研究,对民族凝聚17个子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三大本体层次的研究等,均在强化马克思关于“大社会”与“大文明”的观点方面作出了新的探讨。
本书的社会效应与《范英文选》之一同(略)。
五、《文明与社会漫讲》5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5年6月版
21世纪的第十五个年头,范英文选编辑组在《范英文选》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出版后续成的本书,即《范英文选》之五。
本书选取了作者从2000—2009年间所写的部分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讲演资讯等72篇。本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范英先生在咬住深化、完善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不放的同时,又持续地运用其基本原理来阐发一批全新的课题,如以德治国论、先进文化论、广东人精神论、社会和谐论和文化和谐论等。本书的另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回顾、总结我国从1979年以来开展精神文明理论建设尤其是广东率先创立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的“时代背景、漫长历程、主要成果、学术奉献和存在问题,以便寻求新的突破与新的飞跃。”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等这一时期的一切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都是围遶上述宗旨展开的。马克思关于“大社会”与“大文明”的思想逐步成了上述学会的自觉行动。
本书的社会效应与《范英文选》之一同(略)。
六、《文明与社会漫话》50万字,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5年6月版
21世纪的第十五个年头,范英文选编辑组在完成《范英文选》之一至之五的同时,编定了本书,即《范英文选》之六。
本书选取了作者从2010—2014年间所写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讲演资讯等76篇,如果说,《范英文选》的前几部是对精神文明学也即意识社会学形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研究为主,那么,本书则是把“海洋强国”和“文化强国”等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重点来探讨,并建构起中国首部比较全面、系统和有序的《海洋社会学》专著和《文化强国论》专著,从而开始了精神文明学也即意识社会学走向突破性飞跃的全新阶段。
综观《范英文选》1—6部的“漫说”、“漫谭”、“漫议”、“漫论”、“漫讲”和“漫话”等300余万字著述,多系范英先生心血所注,观点耐味,说论超然,文风新殊,独试一家,祈对留心的读者有所裨益,也祈对弘扬中华文化和岭南学踪有所参考。
三百六十、2015年11月1日,“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姓氏文化大家谈”在广州隆重召开。
在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刚刚发表,举国上下正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学习、贯彻这一决议精神之际,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即于2015年11月1日在广州市丽柏国际酒店隆重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姓氏文化大家谈主题活动。
出席本次盛会的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下称两会)会长范英,常务副会长刘小敏、董玉整、夏俊杰、王宁、周永章、杨松,副会长卢黄熙、刘卓红、吕志、吴灿新、李国兴、杨哲、邹建军、陈伟、郭伟民,副秘书长王丹怡、刘成、严考亮、吴少瑜、张勇、张建平、李扬、李小雾、陈之明、陈木朝、郑红军、娄君侠、李利、彭黎明、粟华英、霍秀媚和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各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拟成立的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人选和部分特邀代表近300人。在特邀代表中,有世界丘氏宗亲联合总会会长、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著名企业家邱家儒先生和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著名书法家范文通先生等。
本次盛会分上半场与下半场。上半场为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由两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董玉整教授主持。
首先,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的代表向大家作了开幕致词,同时介绍了该专业委员会的筹备情况(详见《文明与社会》2015年11月5日的专刊)。接着,由两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刘小敏研究员,两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教授,广东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王宁教授分别向大会宣读了广东社会学学会批准成立专业委员会的函件、相关管理办法和首届(2015.11—2020.11)的组织机构名单等。其中,首届专业委员会的主职人员由广东社会学学会直接任命并得到大会的一致通过。两会会长等分别为当选的主任委员等颁发了证书及举行了该专业委员会的揭牌仪式。
在上半场的成立大会期间,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总顾问邱家儒先生和范文通先生分别作了热情洋益的讲话。他们对广东社会学学会率先在社会组织中成立姓氏文化研究专业队伍的做法作了充分肯定,对两会在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等方面的研究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希望从事姓氏文化研究的同仁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不断的进展。至此,成立大会的议程圆满完成。
大会代表稍事休息并进行集体合影之后,下半场的姓氏文化大家谈活动便拉开帷幕。主持人兼评论者系本专业委员会顾问刘小敏研究员。
首先作讲演的是两会会长、本专业委员会总顾问范英教授。他以《重谱中国姓氏文化的乐章》为题,重点讲了四大方面:一是关于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所在的学会概况,包括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30年来面上的概况、点上即8家专业委员会的概况以及学会工作的总体经验。二是关于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缘起的几个主因,包括民间广泛的基础、“大社会学”的责任和“文化强国”的需要等。三是关于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务急的若干理论,包括对中国姓氏文化这一最基本的概念作了首次的厘定,认为它是指“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姓氏在历史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且有亲缘关系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当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范会长认为中国姓氏文化还有最主要的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姓氏的亲缘文化,第二个层级是姓氏的功能文化,第三个层级是姓氏的核心文化。此外,我们研究姓氏文化必须把握最适宜的研究方法,就是马克思的“大社会学”方法,以此为基准,还要善于吸纳其他有利于形成姓氏文化研究方法的方法。四是关于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工作的三点建议。范会长指出,一要强调团结合作,二要守住三条底线即守住规章制度的底线、自力更生的底线和细水长流的底线,三要崇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安排工作、研究和活动等。最后,范会长归纳指出,研究姓氏文化,可知中国的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中国的宗族是中国社会的纽带,中国的姓氏是中国社会的构件,中国的民族是中国社会的支撑。大力弘扬姓氏文化、扎实熔铸民族灵魂就是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根本宗旨(详见《文明与社会》2015年11月5日的专刊)。
在姓氏文化大家谈中作讲演的还有邱家儒总顾问与广东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本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州市社科联《城市观察》杂志总编辑魏伟新教授,他们以《浅谈姓氏文化研究的意义、现状和重点》为题,认为姓氏文化研究之意义,一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可以更好地瞭解民族历史文化;三可以更好地提升民族凝聚力;四可以更好地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五可以更好地瞭解周边国家、地区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六可以更好地启迪和鞭策后人。关于姓氏文化研究的现状,他们认为,一是单姓研究多,综合研究少,二是零星研究多、系统研究少,三是民间研究多,官方研究少,四是牵强附会的研究多,严谨细致的研究少。关于姓氏文化研究的重点,他们认为,一要研究姓氏文化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观念;二要研究姓氏文化如何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结合;三要研究姓氏文化的源流文化;四要研究姓氏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五要研究族谱文化,六要研究宗祠文化等(详见www.wmysh.org)。
紧接着,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秘书长、姓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警官学院的严考亮教授则以《姓氏文化漫谈》为题作了讲演。他认为,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和谐力量的重要纽带;中国的姓氏文化藴含着民族文化进取的精神;积淀了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姓氏文化,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大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详见www.wmysh.org)。
对上述数位主讲者的讲演,主持人兼评论者刘小敏研究员点评时指出,两会会长范英教授的带头开讲,不仅对广东社会学学会的30年历程作了精彩的简介,同时对本专业委员会成立的三个主要原因作了透彻的分析,特别要引为重视的,就是首次对什么是“中国姓氏文化”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和姓氏文化内容的三大层级的理论作出了全新的科学厘定,对研究姓氏文化的最主要方法作了全新的清晰阐述,对本专业委员会今后如何开展学术活动作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性建议,从而保证了本专业委员会起步、成长和发展的正确路向。其他几位的专题讲演也各有精到之处。这说明,我们的首届姓氏文化大家谈的活动学术性强,针对性强,势头好,能量正,开门红。
本次大会的最后,由两会常务副会长、本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教授作了总结。他指出,这次大会,既按计划办好了广东社会学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活动,也按计划办好了首届姓氏文化大家谈活动。这些活动,也是广东社会学学会今年年底要热烈庆祝30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凝结了学会领导和全体同仁的努力。他希望作为广东社会学学会第九家专业委员会的姓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会长范英先生的引领下,在学会全体同仁的支持下,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开展力所能及的学术活动,为学会的繁荣发展增光,为中国姓氏文化的深入研究作出应有的奉献。
为使本次大会的文化气息更加浓烈,两会会长范英先生特向每位与会同仁赠送了《范英文选》中的《文明与社会漫议》、《文明与社会漫论》、《文明与社会漫讲》和《文明与社会漫话》等之三——之六共四部约200万字的著述。这些著述既是范英会长个人的部分研究成果,也是两会30年会史的部分纪録,更有范氏文化的持续传承与持续展示的因素。在大会期间,著名书法家范文通总顾问还向邱家儒总顾问赠送了“家传儒雅”、向范英总顾问赠送了“追梦海洋”的友情墨宝。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