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后 记

  2022年12月17日,由闽江学院主办,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等协办的“首届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闽江论坛”,在福建福州·闽江学院举办。论坛以“两岸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来自两岸三地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重点围遶“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乡村全面发展振兴”等专题进行研讨。

  一、主论坛

  上午的开幕式,由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致欢迎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海峡两岸企业家峰会副秘书长王宪、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作为嘉宾致辞;接着是3位专家作“主旨演讲”,5位基层实务工作者进行“典型发言”。

  主旨演讲环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线上发言表示,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具备宏观视野,要把推进国家统一要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来思考,要在国家的发展进程、在中华民族伟大进程和复兴的过程当中,冷静地、全局性地思考问题。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之外,还要把台湾问题的解决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定位,这就是统一的历史方位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路径方面,统一的战略思路,一定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的基础之上。至于统一的大政方针,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统一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同时,也要坚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统一的战略支撑,是我们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强大的能力来捍卫国家的领土统一,来完整落实国家统一的具体政策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王建民线上发言谈到,近年来国际政经格局与境内营商环境均发生重大变化,台商对大陆及全球投资格局也发生重大调整与变化,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与两岸农业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呈现诸多发展特征,有许多台商大陆农业领域投资及参与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值得研究解析与推广。同时需要对两岸农业农村合作资源互补优势与未来发展有新的认识。近年在大陆大力倡导乡村振兴与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台商对大陆农业农村领域投资与两岸农业合作出现一些新态势,从早期单纯农业投资经营转向农业农村综合性发展,农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一些沿海省市出现台商台青乡建乡创热,一些地方开始了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新探索,台农二代、三代与台青逐渐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新主体。

  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闽都学者”讲座教授、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利娟演讲谈到,新形势下,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就应在现有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新理念及新举措,积极拓展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这个新领域,推进两岸基层先行融合,进而带动整体两岸基层融合,为两岸统一大业奠定扎实基础。有效推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这个新领域,首先需要达成思想共识,树立新理念。“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两岸基层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特色是以“乡村”为载体的两岸融合发展。近年来,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两岸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已呈现深化拓展与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目前存在三大新问题:缺乏统一领导,尚未形成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措施尚未切实落实;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主体性不突出。邓利娟建议,下一步要建立统一领导与合力推动的体制机制;发挥福建对台的独特优势,打造闽台特色的乡村振兴;切实落实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以村民为主体、乡村为中心的两岸乡村整合发展;加强政府窗口作用,搭建宣传推广平台。

  典型发言环节,来自海峡两岸的五位嘉宾先后发言。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会长林深分享创新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之路;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北泉分享《漳平市打造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经验;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片区的台籍营造师陈柏菁作《乡村创生:参与主体、内在要求与实现机制》报告;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邵长专博士探讨竹产业赋能福建乡村振兴的持续实践;来自“海峡第一村”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的党委书记、村主任洪水平,以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为例分享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新路探索。

  二、分论坛

  当天下午安排了“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闽台乡建乡创发展”、“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发展振兴”4个分论坛和“闭幕式”。

  “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分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吴巍巍研究员主持,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严志兰教授和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彦彬教授点评。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林俊国分享了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现状,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运行层次、组织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评估五个方面对台湾农民创业园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广东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晓军分析了两岸乡村融合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意义、内生动力,提出了从以人为本、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路径。厦门市台湾学会副秘书长杨仁飞研究员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探索了凝聚民间力量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邓启明教授以福建省漳平市为例,简要分析了海峡两岸(闽台)乡村融合发展的环境,并围遶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闽台乡村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与配套政策措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凤娇教授则从闽台基层交流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助推福建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福州理工学院传媒艺术系副教授雷玉玺阐述了台湾地区高山族用社交媒介学习大陆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感的实践,从而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三明学院闽台书院与经世致用文化研究中心安显楼分享了三明市在推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背景、内容和初步成果。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吴巍巍研究员以茶产业为例,分析茶产业与乡建乡创工作和乡村振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出两岸乡村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对策。

  “闽台乡建乡创发展”分论坛,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苏美祥研究员主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林子荣研究员、福州隆云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正隆点评。福建程翔文化旅游发展有效公司总经理、福建省青少年建筑师协会执行秘书长曾芝颖用“辩古、识金、民心”三方面分析乡建乡创的重要意义。中共顺昌县委宣传部陈光兴部长分享了当地推动闽台大圣文化交流助力乡村振兴初步实践,全国青联常委雷希颖等以“大话文化熹游IP”项目为例分享了两岸青年携手文化IP赋能扶贫振兴实践。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施沛琳教授以司马库斯为例,从文化自信的视域初步探索了台湾少数民族产业发展。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尚光一研究员以“闽东之光”畲族村寨文化集聚区构想为例,探索畲族村寨文创,构建了集聚区的宏观理念与具体思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史瑞民副教授以南平市洋坑村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有关乡村人民与当地政府、台湾设计团队三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乡村设计的参考意见。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博士生王丽君以福建传统建筑石雕装饰为例,分析其发展源流与现状,总结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抢救、保护与传承海峡两岸传统建筑装饰的举措。泉州市泉港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林进辉以晋江市为例,介绍闽台“三同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泉港模式。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江诗琪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分析了闽台乡村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分论坛,由闽江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薛菁教授主持,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刘澈元教授和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家园台青乡建乡创联盟”发起人范姜锋点评。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钟厚涛从群际互动、认同转换与时空重构的关系,从而探索了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路径。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副教授张正田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探索以“方言共同体”为基本文化加强两岸客家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共荣。《湖州民国史研究》编辑部执行主编许心恒分享了台胞参与湖州乡建乡创实践、发展成功的主要路径。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晋山副教授以陆配密集地区广西桂林市为样本范例,对“广西新娘”返乡创业与生活个案进行跟踪调查,提出了提升政治认同感积极参与国家统一的有效路径。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翁伟志以马尾区闽安村为例,对福建涉台古村落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曹海涛教授以台湾半导体产业为例,分析了台湾地区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大陆的对策。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副教授夏青云基于闽台两地的剖析,聚焦“不充分就业”问题,对闽台两地产生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对如何促进闽台两地高质量及更充分就业提出政策建议。

  “乡村全面发展振兴”分论坛,由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旭英副研究员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国台办台湾农民创业园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范水生教授和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郑国诜副教授点评。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郑小玲通过对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增进农户增收等方面的路径、制约因素与政策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何跃军以宁波市部分乡村为例,以村民规约为载体,分析德法兼容“异化”与“虚化”背后的原因,最终达到实现德法兼容、协调共存建言献策的目的。维哲建筑设计工作室、环境与设计理论研究室主持人张示霖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俞源乡为例,分析了传统村落民居类型为现代乡居的营建与村落风貌的维持提供了有效的规划设计方法。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郑国诜从城乡等值的视角,分析闽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黄志凌分享了福建中行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政务应用场景建设服务,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银农直联在线审批等金融科技助力措施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宋爱明以内蒙古伊嘎查实践项目为例,投建了行动干预者身份的社会学式介入方法,运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回应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困境,提出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生态移民社区行动社会学实践路径。

  闭幕式环节,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邓启明表示,此次会议以“两岸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是二十大后举行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重要会议。来自海峡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在此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收获满满,期待下次会议再次相聚。

  三、编辑出版

  本次论坛由闽江学院主办,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闽江学院人文学院、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协办。论坛共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闽台研究院、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湖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苏州市社会科学院、厦门市台湾学会、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委会、顺昌市委宣传部、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三明学院、龙岩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的78篇论文;经评审,有62篇论文按“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闽台乡建乡创发展”、“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发展振兴”四个专题汇编成册与研讨。在此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结合作者本人意愿等,我们精选了其中23篇进行编辑出版;邓启明担任主编,郑小玲、邓利娟担任副主编。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有关单位与人士的关心、支持与指导。感谢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孙亚夫副会长和叶世满书记百忙中为本书作序;感谢王玲院长和陈兴明副校长等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还要感谢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邓雪、赖白鑫、郭伟展、詹琳、张呈洁等老师,在论坛举办和会议论文征集、编排与美工、印刷等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

  当然,本书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和偏颇,欢迎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6月于福建·福州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