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6.两岸经济融合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持续深化

  2022年是世界经济充满变数的一年,在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断攀升及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宏观环境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大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业链配套完整优势及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在不确定环境中持续深入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一、台商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动能持续增强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内在组成部分,是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台海局势日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以经济交流为主轴的两岸融合发展态势更趋清晰,凸显出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复杂性和阶段性等特征,目前尚处于以大陆为主导的单向融合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定位,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目标设定存在高度耦合,为新时期加速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

  台商台企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中长期发挥纽带作用,是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推动台商台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则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2022年1月25日,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对台工作会议上强调“完善同台企台胞分享发展机遇和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一年来,大陆“积极为台胞台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持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助力台商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在中央对台政策引领下,各省市尤其是台商投资密集度较高的地区纷纷加快探索推动台商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福建省围遶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这一主线,持续完善闽台产业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样板,推动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浙江省强调将“对产业链龙头台企和‘强链补链延链’台资项目加强政策和资源要素支持”。江苏省在2022年度重点工作中提出“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完善淮安昆山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推进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推出了许多特色举措,为台商台企更好发展创造条件。仅从2022年7月上旬至9月中旬,就有江苏昆山、浙江杭州、北京、河南洛阳、广东东莞、山东潍坊、福建厦门、江西上饶、甘肃兰州等城市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两岸经贸交流活动。

  二、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一)台商大陆投资亮点迭出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累计达到12.7万个。台湾当局投资审核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经核准的台商大陆投资额为44.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06亿美元,下降6.39%;同一时期,经核准的台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额同比下降4.48%,较对大陆投资下降幅度稍低,但方向一致,表明2022年台商对岛外投资的下降具有普遍性;截至2022年6月,经核准的台商大陆投资累计金额突破2000亿达到2000.08亿美元,截至11月累计金额进一步增加至2027.68亿美元。从投资区域布局看,福建省和上海市是台商投资增长的亮点,前11个月经台湾当局核准的投资额分别为11.14亿美元和5.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8.82亿美元和3.0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379.32%和110.10%;从行业分布看,基本金属制造业、电力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汽车及其零件制造业、运输及仓储业、科技服务业是增长的亮点,2022年前11个月经台湾当局核准的投资额分别为3.13亿美元、2.11亿美元、2.44亿美元、1.14亿美元、1.42亿美元和3.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86亿美元、0.64亿美元、0.62亿美元、0.51亿美元、1.25亿美元和2.17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59.26%、43.54、34.07%、80.95%、735.29%和156.12%。

  大陆各省市台资企业的实际投资资金来源除了来自岛内母公司外,还有相当部分是已设立台企的利润再投资。以湖北省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台资企业55家,增资台资企业30家,继续到资台资企业29家;投资总额13.3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1.2%、309.7%。

  (二)两岸贸易总体上稳中向优

  2022年两岸贸易总体上相对稳定。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1—11月两岸货物贸易额为2943.87亿美元,同比下降0.7%。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53.20亿美元,同比增长6.6%;自台进口2190.67亿美元,同比下降2.9%。根据台湾方面统计,2022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13.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8亿美元,同比下降0.62%。其中,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为1859.15亿美元,同比减少29.9亿美元,下降1.58%;台湾自大陆(含香港)进口为854.80亿美元,同比增加13.09亿美元,增长1.56%。进一步从结构方面观察,两岸贸易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优化。

  其一,贸易不平衡程度有所缓解。不平衡性是两岸贸易的突出特征之一,表现在大陆对台贸易长期数额巨大的逆差。自1980年起,大陆对台贸易一直为逆差状态,年度逆差额于1993年和2013年先后突破百亿和千亿美元,2021年达到1716.1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22年1—11月,大陆对台贸易逆差1437.4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29.96亿美元,下降8.29%,为2016年以来大陆对台贸易年度逆差额第二次出现下降。

  其二,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表1显示,截至2021年,两岸贸易方式长期以加工贸易(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以及少量的出料加工)为主,但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差距日趋缩小,2021年两者在两岸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8.89%和39.86%,仅相差0.97个百分点,较2017年时的差距累计减少5.25个百分点。2022年1—11月,一般贸易占比超过加工贸易,取代加工贸易成为两岸贸易的首要方式。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本土“根植性”相对较高,与本土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前后向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不断扩容及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被纳入自贸区内,叠加国家从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在两岸货物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提升,2022年达到17.98%,与2017年相比累计提升9.08个百分点。

  (三)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进一步深化

  电子信息产业链是两岸经济融合的重要领域,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贸易是两岸产业链合作的主要方式,表2显示,近十年来,电子零部件、资讯通信产品、光学器材三类电子信息产品在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在50%以上,并先后于2016年和2020年突破60%和70%,2022年进一步提升至74.92%;在台湾自大陆(含香港)进口所有产品中,这三类产品所占比重自2018年达到40%以上,2022年突破50%达到50.72%。从具体产品看,电子零部件产品占比最大,2019年以来其出口占比一直在50%以上,2022年所占比重为62.40%;进口占比一直在20%以上,2022年所占比重为28.19%。其次是资讯通信产品,2022年的出口占比和进口占比分别为8.69%和20.75%;光学器材的占比相对较小,且近年来的占比总体上呈下降态势,2022年的出口占比和进口占比分别为3.84%和1.78%。电子零部件产品贸易占比再创新高,意味着两岸电子信息产业链合作进一步强化。

  按台湾地区海关部门统计,电子类主要细分产品中,集成电路2022年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为1067.58亿美元和215.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93%和6.19%,所占比重为57.42%和25.16%,作为两岸贸易额第一大产品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体现出两岸半导体产业链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集成电路之外,2022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主要电子类产品还包括:手机及电话之零件,出口额13.66亿美元;存储媒体,出口额38.66亿美元;电容器及电阻器,出口额21.87亿美元;印刷电路,出口额31.23亿美元;二极体,出口额20.30亿美元;偏光板,出口额10.66亿美元;镜头,出口额10.54亿美元;液晶装置,出口额40.34亿美元。台湾自大陆(含香港)进口超过10亿美元的主要电子类产品还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附属单元,进口额35.72亿美元;手提电脑,进口额20.64亿美元;电脑之零附件,进口额48.18亿美元;手机,进口额26.50亿美元;交换器及路由器,进口额10.91亿美元;手机及电话之零件,进口额14.25亿美元;印刷电路,进口额22.29亿美元。两岸电子产品贸易主要是中间产品贸易,这也反映出两岸在电子信息产业所形成的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在电子零部件制造业,大陆台资企业与大陆其他企业(含其他台企)的供应链合作也更加紧密。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2021年开展的问卷调研,该行业51家样本台资企业中,原材料、零部件与半成品2020年度自岛内采购、大陆本地采购、自第三方进口的比率分别为34.51%、57.02%和8.47%。根据台湾政治大学2022年开展的问卷调研,该行业120家样本台资企业中,原材料、零部件与半成品2021年度自岛内采购、大陆本地采购、自第三方进口的比率分别为26.34%、65.05%和8.68%。对比可知,自岛内采购的比率明显下降,大陆本地采购的比率相应明显提升,体现了大陆台资企业供应链本土化的趋势。

  三、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路径日趋多元化

  (一)传统的“三角贸易”模式重要性相对下降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尤其是亚太地区产业分工深化的影响和推动下,两岸经贸关系形成了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为基本特征的三角贸易模式。近年来,三角贸易模式依然是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主要模式,但其重要性逐渐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台湾地区企业外销订单在大陆生产的比重持续下降。表3显示,2016年台湾地区企业外销订单在大陆及香港生产(因基本上都在大陆生产,以下使用大陆生产)的比重为49.8%,到2021年下降至42.4%,累计下降7.4个百分点,2022年预计会下降至41%以下。其二,台湾地区企业外销订单来自大陆及香港的金额及占比均明显下降。2016—2021年,台湾地区企业外销订单中大陆及香港订单额占比稳定在25%左右,2022年1—11月,来自大陆及香港的订单额1349.23亿美元,同比下降14.8%,在全部订单中所占比重为21.95%,较上一年度下降4.02个百分点。其三,台湾地区企业外销订单大陆生产部分直接进入大陆市场的比重有所增加,出口至第三方的比重相对下降。表4显示,电子产品是大陆及香港订单的第一大类,2021年金额为826.9亿美元,占全部电子产品外销订单金额的39.87%,占大陆及香港全部订单额的47.24%;2021年大陆生产占比为31.3%,生产规模为649.16亿美元。资讯通信产品是在大陆生产比例最高且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2021年大陆生产的比例和规模分别为76.9%和1484.71亿美元,而来自大陆及香港的订单额占比和金额分别仅为9.06%和158.6亿美元,这意味着台湾地区企业资讯通信产品外销订单中至少1326.11亿美元在大陆生产后出口至第三方且主要是欧美市场。显然,资讯通信产品是两岸以三角贸易模式合作的主体,台湾企业电子产品外销订单则有较大的比例是大陆生产后直接进入大陆市场。2022年1—11月,台湾企业外销订单中,来自大陆及香港的电子产品和资讯通信产品订单额分别为677.7亿美元和119.5亿美元,在大陆及香港订单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0.23%和8.86%,前者较2021年提升2.99个百分点,后者则下降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台湾地区企业资讯通信产品外销订单总额自2022年10月份起已连续两个月负增长,10月及11月份同比增速分别为-0.3%和-30.5%,资讯通信产品外销订单额下降态势明显。

  上述结构性变化意味着,三角贸易模式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持续下降,“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大陆销售”模式将相对提升,这也是台商台企融入大陆经济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之一。

  (二)台资企业融入大陆经济的路径日趋丰富

  台资企业在大陆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从“增量扩张”主导阶段转向“增量升级”与“存量优化”并重阶段,发展模式、路径的转型即是升级和优化的具体表现。除了上述路径外,近年来台商台企以融入大陆经济体系为方向的新路径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陆台企自主接单、生产及本地销售,加快融入大陆内销市场。近年来,在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大陆推动台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政策的引导支持下,大陆台资企业日趋重视大陆市场,围遶大陆市场自主接单、组织生产及销售。2012年以来,选择大陆本地销售的受访台资企业比重一直稳定在70%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台资企业本地销售的比重。在台商投资集中地,因地方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往往较其他地区更高,台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的意愿往往更加强烈。江苏昆山对128家台企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14家台企开拓内销市场的意愿强烈,占89.06%。

  2.大陆台企利用大陆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加快融入大陆资本市场。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

  面临着一定的“融资难”问题,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面均有明显表现。破解该问题是促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更好融入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国台办会同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在“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中列入多条措施,以及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续签融资合作协议,帮助台资企业融资。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全面改革和加快开放形势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直接融资。2022年有10家台企在大陆上市,在大陆上市台企总量增至59家。

  3.大陆台企顺应数字化趋势,积极融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2—2021年,大陆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大陆台资企业多分布在制造业,融入大陆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产业数字化”,即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赋能生产经营。以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江苏省为例,2022年开始大力推动台资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到7月份,仅昆山一地就有研华科技、纬创资通、环鸿电子、友达光电等188家台资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展望两岸经济融合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关税区之间的经济关系,其发展兼有普遍性与特殊性,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由市场力量所决定,也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两岸关系特殊性及复杂性所衍生出的政策影响,既有来自大陆的推动力,也有来自民进党当局的阻力和外部势力的干扰。

  2022年,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明显低于预期,放缓态势明显。2023年全球经济将呈现温和衰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2022年11月22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22年的3.1%放缓至2.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测算的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左右。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加上美国试图在经济领域与中国“脱钩”,且在中美战略竞争新态势下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给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带来了外部风险,在部分领域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起到了干扰作用。

  影响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岛内因素既有阻力也有助力。一方面,台湾地区经济在2022年第四季度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走弱态势,其工业且主要是制造业持续低迷,2023年台湾地区经济将持续走弱,普遍预计将难以“保三”,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倒逼部分台企到大陆谋出路、找机遇。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仍将持续阻挠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将继续推行所谓的降低对中国大陆市场依存度的经贸政策,继续严格限制台商尤其是科技领域台企到大陆投资发展,同时积极配合美国的政策,强化与美国的经贸联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大陆坚定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得到中央和诸多省市的高度支持,大陆始终在两岸经济融合进程中起主导作用。中国经济在2022年经历了多重考验,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修复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11月出版的经济蓝皮书中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5.1%左右。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加快复苏,市场优势、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将更加凸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叠加各部门各地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力度推动包括经济融合在内的两岸融合发展,这些共同决定了2023年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总基调不会改变,仍将在大陆主导下持续向纵深推进。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