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结构与政治认同颇为特殊,由国民党、民进党两大政党为主体构成蓝、緑两大政治阵营,在国家认同、两岸关系定位、对外关系以及海洋战略等重大问题上的认知与政策主张存在重大分歧,很难以“台湾”的海洋政策作为论述主体,至少是无法反映一个真实的台湾海洋政策。因此,在讨论台湾海洋战略、海洋政策主张问题上,以蓝、緑区分论述及讨论其共性与差异性更为恰当。这里讲的蓝是以国民党为主体以及政治立场相近的政党或团体,緑是指以民进党为主体以及政治立场相近的政党或团体。显然,台湾蓝、緑两大阵营或政党的海洋政策虽然有一致之处,但在东海、南海等重大、敏感问题上的战略及政策主张存在较大差异。台湾当局的海洋政策尤其是东海、南海政策服从于蓝、緑对外政策(尤其是美日战略)及两岸政策大框架,只有如此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彻底。
一、台湾蓝、緑两党在钓鱼岛及东海问题上的政策主张之异同
以钓鱼岛为核心的东海战略与政策主张是观察蓝、緑海洋政策的关键之一。台湾蓝、緑在总体海洋政策主张与论述上差异并不大,多以抽象表述为主,主要强调以国际法与和平解决争议,均重视非传统领域的海洋资源合作与环境保护等,但蓝、緑在东海、南海关键问题上及海峡两岸东海、南海合作问题上有显着差别。
(一)马当局及蓝营的东海政策主张
马英九执政当局的东海海洋政策,基本上代表了国民党或蓝营的钓鱼岛及东海政策主张。近年来,马英九在东海问题上先后提出四大重要政策主张。一是2012年8月提出的“东海和平倡议”(第一,应该自我控制,不升高对立行动;第二,相关各方应该搁置争议,不放弃对话沟通;第三,相关各方应遵守国际法,以和平方式处理争端;第四,相关各方应寻求共识,研订东海行为准则;第五,相关各方应建立机制,合作开发东海资源)。二是2012年9月7日,马英九在前往彭佳屿视察时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推动纲领”,建议对于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可以“台日、陆日、台陆”三边双方对谈,有关各方以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争端。三是2013年2月底提出“东海空域安全声明”。四是宣导制订“东海行为准则”。总体主张是希望各方以和平方式、依据国际法解决东海及钓鱼岛争端,并进行双边对话,采取临时措施,预防冲突扩大与升高〔1〕。
2012年9月,台湾“外交部次长”董国猷在台湾《联合报》〔2〕发表文章,阐述了台湾当局对钓鱼岛争议的基本立场。文章写到:政府对于钓鱼台列屿的立场,就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从这一个立场发展出来的主要策略包括:⑴捍卫主权,维护渔权:在主权问题上,我们一寸不让;在渔权问题上,只要是合法海域作业的船舶,“海巡署”一定予以保护,“海巡署”每年至少都有一艘舰在钓鱼台海域待命护渔。⑵推动“东海和平倡议”。在争议各方承认争议存在的前提下,各方应自我克制,不升高对立行动;应搁置争议,不放弃对话沟通;应遵守国际法,以和平方式处理争端;应寻求共识,研订“东海行为准则”;应建立机制,合作开发东海资源。⑶强调台湾、日本、大陆三方,从“三组双边对话”到“一组三边协商”的构想,作为实践“东海和平协议”的具体步骤。
1、在“亲美、和中、友日”战略框架下处理东海与钓鱼岛争议。马当局处理东海与钓鱼岛争议,首先是要符合马当局两岸与对外总战略,在强调“主权在我”的前提下维持一种平衡关系,尤其是不影响台日关系。可以说,不论马当局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弱是强,均以维护台日关系大局为重,维护所谓的台日“特殊伙伴关系”。2012年9月27日,台“国安局长”蔡得胜表示,在钓鱼岛争议期间,“确实始终与日方维持高层的对话管道”,“台日双方避免冲突有共识”。因此,尽管由日本一手推动“钓鱼岛国有化”引起激烈的钓鱼岛及东海争议后,中日关系严重恶化,而台日关系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且出现了所谓几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其中马英九执政近8年时间,台日签署了25项协定,占了60多年来台日签署协定总数的47%。
2、马当局对钓鱼岛主权立场明确。马英九在处理钓鱼岛争议问题上,基本能够表明维护钓鱼岛的主权立场,其策略则是“先弱后强”、“先软后硬”与“虚实结合”。2012年8月5日,马英九在出席“中日和约”生效60周年纪念会上,在提出“东海和平倡议”的同时,他进一步强调,不论从历史、地理、地质、使用及国际法来看,“钓鱼台列屿都是台湾的属岛,(是)中华民国固有领土”,且现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这是马英九对钓鱼岛主权最完整、最具法理概念的论述。同年8月14日,马英九又明确对外表示,对钓鱼岛主权“一寸都不能让步”,这是马英九对钓鱼岛主权立场的坚定表达,与外界质疑他“重渔权轻主权”的批评有密切关系。8月28日,马英九在会见洪都拉斯总长时表示,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是在坚持主权的情况下愿意搁置争议,“在主权方面我们絶不让步,但为了区域安全,可以透过和平方式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3〕。马当局对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行为表示“一概不承认”,强调日本窃占钓鱼岛历史不容改变。9月3日,马英九针对东海与南海主权争议的持续升温再次表示,“中华民国在主权上不可能让步”,“一寸都不让”。
3、马当局对两岸联合保钓态度保守,不认同,不支持。尽管海峡两岸民间不断呼吁两岸联合保钓,但马当局态度保守,一再对外表示两岸没有联合保钓问题。尽管马英九也主张两岸对谈钓鱼岛争议,并没有讲两岸联合保钓问题。2013年8月16日,台“外交部”明确表示,“台日是特别伙伴关系,中华民国不与中国大陆共同处理钓鱼岛列屿的原则未变,将继续秉持和平精神,推动东海和平倡议进程”。显然,马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表示主权问题“一寸都不让”,但在操作问题上不愿海峡两岸联合保钓,显然是为了避免伤害台日关系,更重视所谓的“台日特别伙伴关系”。
4、主张台湾参与东海多边协商框架。2012年8月5日,马英九在出席“中日和约”生效60周年纪念活动上主张以多边参与的和平方式解决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海区域的领土之争。2012年9月7日,马英九在前往彭佳屿视察时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推动纲领”,建议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可以以“台日、陆日、台陆三边双方对谈”,有关各方以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争端。同时主张台湾、日本、大陆三方,从“三组双边对话”到“一组三边协商”的构想,作为实践“东海和平协定的具体步骤。
5、认同或不排斥通过国际法庭解决钓鱼岛争议。2012年8月20日,马英九表示,日本与韩国近来的领土争议要到国际法庭诉讼,不知道在钓鱼台议题上有没有同样的机会,使用国际法以及和平方式解决争端”〔4〕。台湾《中国时报》的分析认为,台湾试图诉诸国际法解决钓鱼岛争议,占不到便宜,仅在程式上,台湾就没有资格提出诉讼要求,但可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是以施待变的好方法,有助强化台湾的和平角色〔5〕。
(二)緑营对钓鱼岛争议及东海的政策主张与立场
民进党与台联党等緑营势力对钓鱼岛的核心立场与政策策略是,在“联美亲日”与“反中”的大框架下,漠视或逥避钓鱼岛主权,防止与反对两岸联合保钓,反对大陆海洋基线,只是简单的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这一立场的出发点均是建立在緑营主张与追求台湾独立、反对中国大陆这一最基本的政治立场之上的。正是在这一立场之下,緑营对日本侵占钓鱼岛可以容忍,但对两岸联合保钓不能容忍。
1、在积极建构台日结盟大战略下,緑营在钓鱼岛问题上没有明确的主权立场。緑营不敢理直气壮地讲钓鱼岛的历史与法律地位,不讲“钓鱼岛是固有中国领土”这一历史事实,也不愿讲在法理上“钓鱼岛是中华民国的领土”,在政治现实面前至多讲“钓鱼岛是台湾的”,“钓鱼岛是我们的”等这种抽象的政治语言。
民进党在极力拉拢日本及企图建立“台日政治安全同盟”的战略下,在面对或处理钓鱼岛问题上始终以维持台日关系为重,维护钓鱼岛主权为次。2009年3月,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日期间,呼吁日本在亚洲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上扮演“积极的领导角色”,帮助台湾因应“中国的阻挠”。针对钓鱼岛问题,蔡英文表示,“台湾对钓鱼岛主权的主张”与中国大陆“完全无关”。就在日本政府推动钓鱼岛“国有化”与在东海问题上展示强硬姿态时刻,2012年5月出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却表示,“台日外交优先,两岸不应合作”的原则,强调“台湾与日本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2013年2月,苏贞昌访日时,逥避钓鱼岛争议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等重大事件,却积极倡议建构美、日、台、韩“民主同盟”。最典型的是2015年8月,李登辉公然公开在日本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以前也有多次表示)及引起外界强烈批判之时,蔡英文仍是轻描淡写的讲“钓鱼岛是台湾的”。这是抽象的政治术语,没有法律支持,更没有对李登辉的错误言论给予批判。
2、緑营支持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认为台湾的钓鱼岛政策主张与作为应符合美日利益。2012年8月,在港澳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被日本非法扣留后,马当局表现了民族大义立场,要求日本尽快放人;民进党称“被逮捕的是大陆与香港人士,不关台湾的事,台湾要求放人,会得罪美国和日本”,并称“美日安保条约是东亚和平的基石,马当局不断冲撞美日安保体系,是在制造纠纷、制造困扰”。这就是民进党对钓鱼岛的立场,为获得美日支持,连台湾所属岛屿钓鱼岛都可放弃,是典型的“卖台”行为。
3、緑营将马当局处理钓鱼岛争议主张作为“打马”手段。在钓鱼岛问题上,民进党与台联党不是蓝緑合作一致对外、对日,更不是维护台湾利益,而是进行政治斗争,重点在“打马”。在緑营的政治认知里,要求马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大陆争主权,而不是与日本争主权。
4、反对与攻击马英九与大陆联合保钓(其实并非如此),攻击马英九对大陆的海洋基线将台湾包括在内不提出异议。在民间呼吁的两岸联合保钓问题上,马当局也是消极、保守的,不赞成两岸联合保钓,原因复杂,其中背后一定有美、日的强大压力,但马英九在主权问题上还是明确、坚定的,但民进党则坚决反对甚至尽最大努力防止两岸联合保钓。民进党发言人林俊宪表示,马英九派“海巡署”的公务船保护五星旗去钓鱼岛,在国际上造成台湾与中国联手抗日的错误印象。
(三)小结
共同性:⑴将维持台日关系置于处理钓鱼岛争议问题之上或者说解决钓鱼岛争议必须服从台日关系大局,整体呈现亲日观。⑵均强调和平协商解决争端。⑶均不主张海峡两岸联合保钓。⑷均主张以多边参与的和平方式解决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海区域的领土之争。⑸认同通过国际法与国际法庭解决。
差异性:⑴马当局或蓝营对钓鱼岛主权立场明确,民进党则比较模糊抽象,不明确。⑵马英九在“亲美、和中、友日”总体战略下,在东海与钓鱼岛问题上,既重视大陆,不存在“联日抗中”思维与政策;民进党则有显着的“联日抗中”思维。这一点从陈水扁执政到苏贞昌、蔡英文均有这一思想。⑶马英九是“主权与渔权”并重,民进党则是“重渔权轻主权”。⑷緑营支持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认为台湾在钓鱼岛上的政策作为应符合美日利益,马当局或蓝营则持保留态度。
二、台湾蓝、緑两党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主张之异同
海峡两岸大致均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视南海争端问题,并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张与基本原则。海峡两岸的南海政策主张有诸多一致之处:均强调“主权在我”,强调中国(台湾称为“中华民国”)拥有南海主权;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利用”,“和平解决”。
目前海峡两岸及台湾内部南海政策主张存在三个较为明显的差异:即海峡两岸对南海主权与海洋权益的政策主张差异,台湾内部蓝緑两大政治阵营对南海政策主张的差异,台湾当局与民间对南海的主张差异。总体上,大陆对南海的主权立场明确而坚定,台湾当局虽明确但不够坚定;岛内蓝营立场相对明确,緑营态度则较为暧昧;台湾当局立场软弱消极,民间立场则相对积极。
(一)马当局与蓝营的南海政策主张及其演变
台湾当局与蓝营的南海政策主张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海军收复南海诸岛,并绘制南海国界地图,以“十一条断续线”标注中国南海疆域线,其中有五个南海岛屿就是用五艘军舰名字命名的。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一直坚持“中华民国”(中国)拥有南海主权,但较少付诸行动,对大部分海域与岛屿没有真正行使行政管辖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当局面对南海形势的变化,开始关注南海问题,并有较明确的政策主张,基本上延续了历史上中国政府对南海的主权主张。进入90年代初,台湾当局开始讨论与制订南海政策。1993年初,经过反复讨论,台湾“行政院”公布《南海政策纲领》。其前言中明确写到:“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东沙群岛,无论就历史、地理、国际法及事实,向为我国固有领土之一部分,其主权属于我国”,同时明确确认“U型疆线”之内海域为“历史性水域”。同年5月,台湾“行政院”核定《南海政策纲领实施纲要》。1994年10月,台湾“行政院”修正通过“内政部”拟定的“南海问题讨论会结论”,就如何坚定维护南海主权、如何加强南海开发管理、如何积极促进南海合作、如何处理南海争端与如何维护南海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讨论。1995年,“美济礁事件”及南海争端升高后,台湾方面不断重申“中华民国”拥有南海主权,但更强调以协商方式共同开发南海资源与保护南海环境。同年6月,台湾“行政院”批准成立“南海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小组”,显示在这一时期台湾当局非常重视南海问题,态度比较明确清晰,幷且制订了一套较为详细具体的政策。
不过,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主权伸张上出现倒退现象。
2008年初,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面对南海问题的新争议,马英九当局能够明确表明立场,不断重申“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与共同开发立场。每遇南海争端事件尤其是越南、菲律宾等侵犯南海主权问题时,台湾当局就会重申:“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其周遭水域,属中华民国固有领土及水域”,强调“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主张与周边国共同开发南海资源。近两年来,马当局重新加强太平岛的军力部署与防卫。2011年5月,在菲律宾声称对南中国海拥有主权的时候,台军方就表示向太平岛部署导弹舰艇和坦克等重型武器。2012年初南海形势加剧以来,马英九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更明确,更强硬。2012年4月17日,马英九在出席“国防部会议”时强调,“絶不承认中国大陆与南海周边国家签订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任何协定和条约,南海及其所属岛屿均属于中国领海和领土,中华民国政府和国军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捍卫祖国主权”〔6〕。
2015年5月26日,马英九提出《南海和平倡议》,总原则依然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主要内容有五点:⑴自我克制,维持南海区域和平稳定,避免采取任何升高紧张情势之单边措施。⑵尊重包括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这些相关国际法原则与精神,透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持南海地区海、空域航行及飞越自由安全。⑶将区域内各当事方纳入任何有助南海和平繁荣的体制与措施,如协商建立海洋合作机制或订定行为规范。⑷搁置主权争议,建立南海区域资源开发合作机制,全面规划、共同开发南海资源。⑸就南海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打击海上犯罪、人道援助与灾害等非传统安全议题建立协调及合作机制。这可以作为马当局与蓝营总体的最新南海政策主张。
随后,马英九以“中华民国总统”名义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南海的和平计划”文章。文章强调,根据史料、地理及国际法等坚实基础,台湾一直将南沙、东沙、西沙、中沙群岛及附近海域视为中华民国固有疆域。他呼吁,为了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周边海域各方应自我克制,维护和平与稳定,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片面行动;同时尊重国际法的原则与精神,包括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航行飞越的自由与安全。
在两岸南海合作问题上,马当局态度保守,不认同、不支持。台“陆委会”于2014年再次表示“目前并无与大陆合作的规划”。不过,台湾蓝营人士与蓝营媒体普遍造成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海基会前副董事长邱进益表示,两岸如果能够联手公布(南海)档案,对美国想要废除九段线的企图是很好的回应。他表示,南海诸岛是中国的既有疆域,大陆填海造陆行为合理合法,不可以用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国际海洋法公约》约束中国对南海的主张〔7〕。台湾“海巡署”海岸巡防部总局长许绩陵于2013年的硕士论文中建议两岸搁置南海主权争议,建立南海的联合搜救机制,在南海进行实质联合海上救援演练。
(二)民进党的南海政策主张
2000年初,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将南海问题作为谋求与周边相关国家发展实质关系、共同对付大陆的政治手段,而不再坚定维护“中华民国”的南海主权立场。民进党对南海主权的立场变得十分消极,不再遵守与执行国民党执政时制定的《南海政策纲领》。尤其是在民进党当局将大陆作为最大敌人并谋求“台湾独立”的战略下,极力企图以“台湾”名义作为一方参与南海问题的多边对话与谈判。其战略出发点并非要维护“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而是旨在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突出台湾的“国家”地位。
2002年初,在中国政府与南海主权争议相关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达成“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共识后,陈水扁当局开始重新重视南海问题,南海政策策略有所调整。2005年5月,陈水扁当局将“南海政策小组”及相关业务由“内政部”改归“国家安全会议”,层级有所提升。随后,台湾“国安会”将南海、东海及西太平洋等相关“国家安全业务”合并交由“国安会”下设的“海域情势会报”机制处理。同年9月,陈水扁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首次登上太平岛;2008年2月,陈水扁再次登上太平岛,发表《南沙倡议》,呼吁南海周边国家依据《联合国宪章》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台湾愿意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授受《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希望参与正在研拟的《南海行为准则》。显然,陈水扁当局是希望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南海对话与合作,扩大台湾在南海问题上的影响力,提高台湾的国际参与度。
民进党执政时期,对于越南、菲律宾等国侵占南海主权行为很少表态抗议或反对,没有或很少公开宣示维护“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关键在于谋求政治上独立的民进党当局,将中国大陆视为最大的敌人与对手,甚至企图以牺牲南海主权换取周边国家对台湾的支持。
2007年,民进党当局一度抛出“重新界定中华民国领土”的主张,其实有意放弃南海等疆域。近年,台湾岛内多次传出民进党将放弃南海争议岛屿的主权主张〔8〕。2015年5月26日,马英九提出“南海和平倡议”,即将访美的蔡英文则表示,民进党对于南海主权的主张,一向认为应该要依据国际法处理,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坚持以和平理性的手段处理,絶不放弃太平岛的主权,并再三强调、主张、坚持在公海上的自由航行,不接受任何挑衅行为〔9〕。这一表态耐人寻味。蔡英文不是表示维持南海主权,而是絶不放弃太平岛主权,意即会放弃其它四岛及附属岛屿的南海主权。外界也在怀疑蔡英文于2015年访美时的“密谈”是否存在“弃海四岛”的政治交易。
民进党的南海政策是服从于民进党的总体政治战略,服从于对美政策以及两岸政策,在“联美制中”的战略框架下,在南海问题上显然是屈从美国,反对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
近年来,多位緑营人士陆续主张,台湾对南海的主张“须思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领海的各种主张,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岛屿”必须是海水涨潮时仍露出海面的自然陆地,如果只是海水淹没的岩礁,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就不应有经济海域或大陆礁层,只能有12海浬的领海。如此一来,台湾就会掉入美国的圈套,U型线中和岩礁、低地,海水涨潮就没入水中,南海的固有领域就会被掏空,甚至危及太平岛的占领〔10〕)。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于2014年底在美国发布第8号“国防政策蓝皮书”,其中提到“如果民进党执政,会将太平岛建设为人道救助与灾害防救的前置基地,并主动协助东协人道救援中心、日本对东盟整合基金、美国国际开发总署,执行海外人道救援与灾害防救任务”〔11〕。显然,民进党企图在南海引入美、日势力,配合美日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大陆。民进党人士表示,马英九提出的南海和平倡议是中国“唱合”,是极力反对两岸南海合作的有力佐证。
除民进党政治人物外,緑营学者与緑营媒体也反对与排斥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合作的。“台独”媒体《自由时报》,不仅反对马当局与大陆在南海问题上的任何可能合作,也对两岸学界有关南海问题的讨论与合作表达反对,对台湾“海巡署”海岸巡防部总局长许绩陵于2013年的硕士论文中建议两岸搁置南海主权争议、建立南海的联合搜救机制、在南海进行实质联合海上救援演练观点进行质疑,甚至怀疑马当局的两岸南海政策变化。
总体讲,蔡英文等民进党高层对南海主权问题的表态相当模糊,没有坚定维持南海主要的意志。2015年6月,蔡英文在美国纽约与学者座谈问及民进党的南海政策基本原则时,蔡英文仅表示依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处理。不过,蔡英文与民进党有“放弃除太平岛以外的南海主张”考虑,未来动向值得高度警惕。
(三)台湾蓝、緑对南海“U型线”的主张差异
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中国政府或海峡两岸长期坚持的“十一段线”或“九段线”立场(大陆使用“九段线”,台湾使用“十一段线”,概念有所不同,但法律依据则是相同的),是非常关键的法理依据。不过,在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蓝緑在这问题上的立场出现差异。2014年2月,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在众议院听证会上指责中国在南海基于“九段线”的领土要求缺乏明确性,并应做出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范的调整后,美国也开始要求台湾对南海断续线的立场做出澄清,并不断对马当局施压。同年9月,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司徒文公开表示,台湾“应放弃九段线的海域”,仅主张太平岛周边200公里经济海域。不过,马当局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至今没有松动。尤其是为回应美国,马当局于2014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台北举办包括194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划定的U型线在内的“中华民国南疆史料特展”,随后在高雄、台中展出,并召开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以史证明“中国(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的历史与法理基础”。马英九在开幕典礼上强调,“在南海议题上,政府会坚定捍卫国家主权,透过搜集及提出相关史料以彰显我主权主张,并找出降低区域紧张的方式,以和平解决争议”〔12〕。9月13日,台“外交部”发言人针对美方的施压指出,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国际法而言,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周遭水域都属中华民国固有领土及水域,不容置疑。
由于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U型线的立场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也对两岸维护这一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提出挑战。2014年2月,美国前安全官员贝德提出,美国应和台湾就南海问题进行谘询,并表示“美国政府应和台湾讨论九段线的意涵,希望台湾澄清,并要求台湾接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范”(但美国却一直未批准该公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王冠雄认为美国的主张不合理,中华民国在1947年建九段线,而海洋法公约是1982年制定,后法无法适应之前规范之行为。他同时认为,当时国民政府不是要作为其国界线来对待,而是否为岛屿归属界线,则可进一步探讨。线里面的水域的法律定位,絶对不是领海概念,也不会是之后许多海洋法公约所界定出来的概念,更突出了我们所主张的历史性权利或岛屿归属性等问题〔13〕。蓝营学者虽然认为可以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至少不排斥,但仍然担忧岛内政治因素的复杂性。
民进党及整个緑营对南海“九段线”或“十一段线”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立场仍是模糊的,极力逥避,不敢正视与承认。
(四)小结
共同性:⑴共同主张南海各方依据《联合国宪章》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愿意授受《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希望参与正在研拟的《南海行为准则》。⑵主张台湾作为一方参与南海问题的多边对话与谈判。⑶在总体上均比较亲美日,与其南海政策战略主张有一致性。⑷均不认同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
差异性:⑴马当局或国民党能够表达维护南海主权的明确立场,民进党则很少有“主权宣示”行为,偶尔也是虚以应对。尤其是涉及南海主权的“九段线”问题上,马当局能够坚守立场,民进党立场则相当模糊,不够明确。⑵国民党主张参与南海争端协议,强调“中华民国”的海洋权益,民进党以“台湾”名义主张南海海洋权益缺乏法理基础,更强调以“台湾”名义或“台湾主权平等”下参与南海协商。⑶马当局对菲律宾、越南等侵犯中国或中国南海主权的行为会表达强烈或正式抗议,以表达主权立场;但民进党不论是执政还是在野很少表达抗议。⑷对美国的南海与亚太战略有所不同。尽管蓝、緑均比较亲美,而且重大涉外政策受美国制约,但蓝緑仍存在差异,马当局在关键的主权问题上妥协余地有限、有度,但民进党则更加完全的配合美国战略。民进党主流意见认为,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合作维权,将会损及“台美互信”,因此主张应与其他国家在防务和渔业上的合作。2012年12月,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召开记者会,批评马英九当局的南海政策“让美国认为台湾正在联合中国,测试或冲撞美日安保体系,和美国的战略站在对立面”。民进党还特别主张美国介入南海争端。⑸虽然蓝、緑均不认同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但仍有区别,马当局态度温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有某种“默契”,但緑营则是明确反对两岸开展海洋事务合作尤其是南海问题上的合作。2014年5月,越南发生暴力反华事件后,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表示,“台湾对南海争执海域的问题,不会跟中国同步”。尤其是民进党对大陆在南海维权活动与做法(包括设立三沙市、设立“981钻井平台”等)进行负面评价,进行批评与攻击,以应合美日立场。台湾“国防部”针对大陆在南海建设或填海造陆工程仅表示“国军均有效掌握并密切监控中”,没有明确反对。国民党“立委”林郁方表示,“稳定两岸”仍是中南海的国家战略所在,中共在南海加强经营,主要还是针对越南,而非太平岛,我方无须过度紧张,但应运用自身在南沙的关键地位,巧妙扮演“权力平衡者”〔14〕。
注释:
〔1〕陈筑君,“马提东海行为准则”,台湾《旺报》2013年3月6日。
〔2〕董国猷,“台湾保钓,左支右绌”。台湾《联合报》,2012年9月24日,A17版。
〔3〕台湾《联合报》,2012年8月29日。
〔4〕台湾《自由时报》,2012年8月22日。
〔5〕仇佩芬,“诉诸国际法强化台湾和平角色”,台湾《中国时报》,2012年8月22日。
〔6〕鼎盛军事网http://www.top81.com.cn.2012-04-17.
〔7〕http://www.CRNTT.com.2015-05-31:15:56。
〔8〕陈建仲,“南海主权,蔡英文访美高爆弹?”,台湾《联合报》,2015年5月27日。
〔9〕郭琼俐,“蔡英文:絶不放弃太平岛主权”,台湾《联合报》,2015年5月27日,A4版。
〔10〕周慧如,“南海主权,岂可放弃”,台湾《工商时报》,2015年6月25日,A6版。
〔11〕周慧如,“南海主权,岂可放弃”,台湾《工商时报》,2015年6月25日,A6版。
〔12〕翟定国,“台湾当局举办南疆史料特展活动述评”,《台湾周刊》,2014年10月,第39期。
〔13〕卢虹、蔡尚谦,“南海风云急,九段线争执升温”,台湾《旺报》,2014年2月24日,A8版。
〔14〕汪莉娟,“大陆永署礁建岛,超过我太平岛”,台湾《联合报》,2014年10月21日,A11版。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6年5月号,总第221期)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