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扬伟大抗疫精神 助推全国文明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讴歌党的领导,彰显制度优势,点赞英雄模范,展示精神魅力,“岭南首届中国抗疫精神论坛”于11月27日至28日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系2020年度“岭南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承办,广东社会学学会、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联办。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吕志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终身名誉会长范英、联办单位代表、应征论文作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日报》等媒体代表约13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共话如何进一步阐释和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中国抗疫精神,提升疫情防控的精神战斗力,助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一、联办单位致词集锦 

  本次论坛的第一环节是开幕式。首先由主持人介绍联办单位领导,全体参会代表起立奏唱《国歌》,然后由联办单位领导致辞。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敏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表征之一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作为省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社团,一以贯之关注社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敏鋭捕捉到“中国抗疫精神”这一重大研究主题,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展全面系统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就是对伟大抗疫精神最好最直接的诠释。本次承办中国抗疫精神论坛的主题相当鲜明,开拓了学会理论研究服务社会的新境界,提升了疫情防控中的精神战斗力,意义尤其重大,对推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期望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与联办单位一起,继续发扬关注社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做法和传统,通过对中国抗疫精神的探索,实现学术理论研究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度结合,赋予学术研究鲜活的生命力、独特的阐释力和强大的引领力,让广东在上世纪80年代首创的新兴学科—中国精神文明学更加深入地扎根中华大地,更加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业。她在致辞中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坚持正确研究导向,弘扬伟大的“中国抗疫精神”,继续深化对中国精神文明学的研究,继续为广东学术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二是要弘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把凝练、宣传和实践伟大抗疫精神与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传承岭南学人“敢为天下先”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通过对“中国抗疫精神”的凝炼与升华,促进学术理论研究与重大现实社会热点相结合,赋予学术研究鲜活的生命力,将新时代中国精神文明学研究推向新高度。

  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董玉整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敏带着病痛来参加会议幷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令人感动。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名誉会长范英研究员,不顾年岁已高,经常熬夜,亲自谋划、指挥、协调本次论坛,及早提出并组织开展中国抗疫精神的系列研究,为我们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令人景仰。1990年,范英研究员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正式出版,标志着作为新兴学科的精神文明学正式诞生。几十年来,在范英老会长的带领下,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同仁精诚合作,以“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作为平台,至今已经出版了100多部作品。2003年战胜非典后,为了弘扬抗非精神,范英主持写作《广东人精神丛书》共9本,2005年出版后得到当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顶住压力出版了《钟南山精神研究》。一直到今天,召开“岭南首届中国抗疫精神论坛”,可以看出,研究精神文明,研究伟大的时代精神,一直是精神文明学会的发展主线。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欢聚一堂,共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伟大的战略性成果,从理论上研究提炼中国抗疫精神,是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长期的思考探索、长期的理论创新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大会收集到了110多篇论文,都是凝聚大家心血的最新成果。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深入探讨,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同仁,一定会在既往的优秀传统和现实创新基础上,再接再厉,再出精品,再做奉献。我们广东社会学学会以及其他协办单位,一定会一如既往,继续支持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不断创新发展,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打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学术共同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学术智库作用,为推进广东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丁元林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广医大作为广东最大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充分彰显了伟大的中国抗疫精神。本次论坛要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抗疫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抗疫持久战中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是后疫情时代如何高扬和践行中国人民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并以此引领和助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构筑好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引领和助推广东首创的精神文明学迈上新台阶,讲好一个个中国抗疫故事。

  二、论坛主题报告述要 

  集体合影之后,本次论坛进入第二阶段,广东省社科联顾问、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社会学学会终身名誉会长范英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抗疫精神观要》的主题报告,就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研究前提涉及的五观、中国伟大抗疫精神主体内涵凸显的五观、中国伟大抗疫精神鲜明特征集结的五观、中国伟大抗疫精神重大价值聚焦的五观分别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研究中国伟大抗疫精神这一重大专题,首先需要对中国抗疫精神研究涉及的现实定位观、基础理论观、对口借鉴观、前期尝试观和精准厘定观等五大前提作出介析;其次,中国抗疫精神主体内涵凸显了“生命至上”的人权观、“举国同心”的民心观、“舍生忘死”的生死观、“尊重科学”的求是观和“命运与共”的大同观;再次,中国抗疫精神鲜明特征集结了坚强执政的领导观、国家优越的制度观、聚力深厚的爱国观、持续践行的国际观、综合国力的后盾观;最后,对中国抗疫精神重大价值所聚焦的五观即民族精神的优秀传承观、中国精神的现实践行观、时代精神的革新探索观、人类精神的共爱和谐观和文明精神的攀登追梦观进行了逐一介论。这一主题报告系统、新颖的观点和他精撰的11首大气磅礴的《中国抗疫精神颂》诗话,引起全体与会者的热烈反响。本场主题报告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小敏研究员主持。

  三、论文代表发言拾英 

  本次论坛的第三阶段是论文作者代表发言。这一阶段共分五场,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戢斗勇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李国兴教授、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任映红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秘书长刘小龙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温朝霞教授等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遶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的主体内涵、鲜明特征、重大价值,以及中国抗疫精神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对时代精神的重大意义、道德治理、彰显的人文精神、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文明生活、国家形象、国际合作、意识形态、中美抗疫的比较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从学理层面与实践紧密结合上梳理、挖掘和升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撼动世界的中国抗疫精神,不断推动学术理论创新,讴歌英模、强根固本,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论坛学术研讨气氛热烈、精彩纷呈。现简要综述如下: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吕志教授在提出,伟大抗疫精神从五个方面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生命至上”彰显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准则;“举国同心”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舍生忘死”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苦难的顽强意志,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崇高境界;“尊重科学”展示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的求是态度,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命运与共”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因此,伟大抗疫精神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提升:抗疫精神拓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形态,彰显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伟大抗疫精神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温朝霞教授认为,在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中,“生命至上”是重要的内容。“生命至上”这一伟大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底藴中的仁爱传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情怀。中国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与抗疫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关键时刻毫不迟疑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的责任担当。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提出,命运与共精神,是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实质就在于强调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和责任担当;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大力弘扬命运与共精神,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自信、勇于担当、奉献社会。进一步巩固和弘扬命运与共精神,有赖于在现实中大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坚定维护世界卫生组织权威,尽己所能向全世界提供抗击疫情的物资、信息和技术帮助,与国际社会联合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并承诺将作为公共产品与全世界分享,以实实在在的艰辛、奉献和创造,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全方位地实践和展示了伟大的命运与共精神。

  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云副教授认为,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抗疫精神彰显了时代精神的重大价值,也夯实和强化了时代精神的主题和核心。抗疫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藴,承继红色精神的谱系,折射出新时代的光华。在抗疫斗争中形成的抗疫精神充分彰显时代精神重大价值。主要表现在激发了中国科学抗疫的科学精神、促进了中国共同抗疫的合作精神、铸就了中国引领抗疫的担当精神这三个方面。抗疫精神彰显了时代精神的重大价值,促进了时代精神的发展。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传月教授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从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和个体伦理的不同层面彰显了道德正能量;同时,也暴露了部分地方政府官员不担当或乱作为、企业和个体行为失范、媒体价值导向偏差等道德问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德治,要强化制度伦理,即遵循政府责任、尊重生命、最小伤害、公正等伦理原则健全制度体系;要遵循“德福一致”原则构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国家道德激励体系;要推进相应公民道德建设举措;要构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道德治理方案。

  广东警官学院严考亮教授认为,中国人民的同心协力的力量,国家的社会制度优势,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与高扬,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得于充分彰显。14亿中国人民坚韧团结、协作奉献,构筑起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在抗疫实践中彰显了伟大的中华人文精神。在这场重大抗疫斗争中,中华人文精神演化彰显为一种伟大的“抗疫精神”。2020年中国抗疫的伟大实践再次彰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幷且得到大力传承和弘扬。

  深圳市纪委干部李彬认为,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可以说,本次抗疫不断丰富了崇尚科学精神的中国内涵。弘扬科学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当下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科学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营造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社会氛围,摒弃对科学功利的崇拜,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环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戢斗勇教授提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一,其“新的历史特点”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简而言之,伟大抗疫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伟大胜利所展现的新风貌。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优秀传统特征,这是中国抗击疫情的文化基因即其生成的渊源和密码;二是坚强引领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法照搬的独有政治特色;三是爱国动力特征,这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的精神动力;四是国际合作特征,这使中国的抗疫具有了国际视野。认识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特征,有助于从外在风貌深入其内在本质,从而对中国抗疫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诠释,这也是弘扬抗疫精神、助推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竞副教授认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彰显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长久以来的以大局为重的整体主义精神,守望相助、友善团结、共克时艰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以改革创新、科技防疫、理性反思赋予了时代精神以新的丰富内涵。世界各国防控疫情的思维和举措背后凸显的是价值观念体系的差别。中国的抗疫成果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模式”“中国方案”提供给世界一种新的抗疫思维和价值观念以资借鉴。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霍秀媚教授认为,2020年,我国人民在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一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抗疫实践的真实写照,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也进一步推动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巩固发展,成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荆世群副教授提出,生态危机是重大疫情的基本原因,现代社会运行方式是重大疫情的促动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则是重大疫情的直接诱因。重大疫情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一场严峻考验。我们要全面深刻地总结抗击和防控疫情的经验教训,时刻准备预防和迎战下一次疫情的发生。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我们防治疫情的长久之道。

  广州大学骆风教授认为,作为实践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生活,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防止疫情发生和传播,增强人类体制和抗病能力以及改善病患疾病症状的功能,也成为抗疫精神的源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人民一方面发扬和传承从古至今所积累的抗疫经验,一方面实践和凝聚抗疫精神,引导人们适应当下的严峻形势,为保障疫情下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提供了坚实基础,必将促使文明生活的不断发展。在疫情常态防控阶段,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做好家庭和个人防护,发现病患要及时送医和隔离,对于患者要有人道主义精神,保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手机等传媒工具等,是抗疫时期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抗疫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张宝芝提出,此次新冠疫情“全球化”给人类历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疾殇之痛。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作为参与抗击疫情的最后防线和风眼地带,与新冠肺炎病毒零距离接触,是与死神较量的最后战场和核心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面对新冠肺炎患者密集、被感染风险极高、任务艰巨等情况下,医务人员怀揣敬畏之心,不负使命担当,身先士卒,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日夜奋战,舍生忘死,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医疗机构以自己独特的社会职能贡献了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集体智慧,践行了使命担当、全员奋斗及爱国爱院的华夏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抗疫使命。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小龙教授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紧紧依靠人民力量取得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尤其需要坚持人民主体性的价值遵循,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正是坚持人民至上,疫情防控阻击战才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才更加彰显我国的体制优势、体系优势、体量优势,才更加焕发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闻令而动、能打硬仗的抗疫精神。中国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有力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阐释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价值遵循,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治国理政核心理念和使命担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只有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关键作用,营造激发群众创造力的良好氛围,发起广泛动员组织,凝聚群众智慧力量才能消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深圳大学平湖医院科教部主任刘楠教授认为,伟大的抗疫精神,吸纳和融注、化合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众多优秀精神基因,既是当代中华优秀精神基因的集成,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结晶,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传承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把其思想要素和精神力量渗透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应对各种已知的或未知的、可测度或不可测度的危机和挑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谭昆智副教授提出,在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中国抗疫精神承载着记録伟大时代、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传递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家国一体的理念,构建了丰富多元的视听内容生态,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中国抗疫精神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彰显着人类对抗病毒的物质力与精神力,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疫的精神密码“生命至上”。为国家形象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力量和希望,也为世界各国共同抗疫注入强大信心与重要动力。

  珠江电影制片厂原党委副书记陈芳芳认为,在我国整个防疫、抗疫过程中,我们始终都坚持和发扬了这种国际合作精神,形成势不可挡的世界抗疫共同体。这种世界抗疫共同体必须主要做到以下五点,即:在世界防疫、抗疫面前,全人类各国,若能实施“和平共处”“天下一家”“互惠互利”“敢于担当”“人人平等”二十字为主要内容的措施,我们就能尽快遏制这场新冠肺炎病毒对人类的袭击,恢复和促进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原部长杨松教授提出,中国抗疫精神是以中国精神为根基和依托,并从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一种特定精神。中国抗疫精神不仅为祖国内地人民打赢这场新冠疫情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香港爱国同胞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注入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国抗疫精神与香港爱国同胞一体相连,香港爱国同胞高度关注内地疫情发展和抗疫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自发向内地捐款捐物,充分展现了香港爱国同胞与祖国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同心的骨肉亲情。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卢文刚副教授提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形成的抗疫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藴,是中国核心价值的精炼,是表现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深圳作为超大城市,疫情防控难度极大,但是面对疫情大考,深圳凭藉其自身良好的统筹管理能力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并在抗疫实践中发展出具有城市特点的抗疫精神,走在前列的尖兵示范精神、理性冷静的务实精神、“深圳智造”的创新精神、包容接纳的暖心精神、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依法防控的法治精神是深圳抗疫精神的精华,亦是中国抗疫精神的深圳表达。读懂深圳抗疫精神,讲好深圳抗疫故事,对于深圳自我发展和向全国、全世界推广深圳抗疫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廖良初教授认为,中国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谱写了华夏千年史册上的爱国主义诗篇。其爱国主义精神突出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衷心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比自信、对疫区同胞深厚关爱、对“抗疫”英雄无限敬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奋斗的情感和行动上。

  广东药科大学远志书院讲师梁清光认为,在伟大新时代抗疫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新时代抗疫精神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时代价值得以彰显,具体表现为:以“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筑牢以人为本的理想信念、以“举国同心”的担当精神汇聚磅礴的时代力量、以“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尊重科学”的求实作风践行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以“命运与共”的大国形象诠释大爱无疆的大国担当。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以中国抗疫精神为基本点,阐述了相应的基本策略。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纪超凡提出,伟大的抗疫精神藴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给新时代青年担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提供了五大奋斗标尺,概括起来就是,生命至上是新时代青年使命担承需要恪守的原则;举国同心是新时代青年担承使命需要拥驻的共识;舍生忘死是新时代青年担承使命需要具有的品格;尊重科学是新时代青年担承使命需要秉承的态度;命运与共是新时代青年担承使命需要拥有的情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李季教授认为,中国抗疫是文明抗疫,文明抗疫的伦理道德基础是社会大众的群我意识。群我意识是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根基,中国抗疫精神凸显出群我伦理道德的时代价值,群我伦理道德是新时代社会公民的文化自觉。培育社会大众和未成年人群我伦理道德意识,是新时代社会公民教育和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雷娟副教授提出,遵行法纪精神是抗疫精神的题中之意,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实践经验表明,在重大疫情凶猛来袭之际,国家必须适时颁布有利于遏制疫情蔓延的法纪,强行限制人们的一些行为,公民也只有严格遵行这些法纪,才能有效遏制疫情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此次为防控造成全球危机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各国所采取的以法律形式干预公民权利的强制性防控行为,却引发了普遍讨论,主要是持伤害原则与法律父爱主义观点者各执一词。应当秉持“生命至上”原则,对伤害原则与法律父爱主义进行实质性科学的扬弃,才是平衡个人权利与公共卫生利益天平的砝码,为重大疫情防控强制性行为的正当性提供合法性依据。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传仓教授认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现的强大的动员力,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这种强大的抗疫动员力并非偶然得来,而是长期历练积淀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强大抗疫动员力的核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抗疫动员力的有力保障;全力维护人民利益成为抗疫动员的最大底气;大幅跃升的综合国力和科技能力使抗疫动员有了强力的支撑;日益完善的国家治理是强大抗疫动员力的基本保证。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闻中心主任熊劲松教授提出,全球性爆发的这场新冠疫情可能会把人类社会引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后疫情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正面临着意想不到的重大挑战。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美国不断的拉帮结派,中美大国竞争态势和对抗局面已经不可避免。中国一定要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足够的理性审视和耐心来积极应对,千万不能心存幻想。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强化风险排查,打好主动仗,守好主阵地,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高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张勇副研究员认为,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观?这决定着我们人类将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暴发,推动我们从加强生态共同体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构建起和未来生态文明相一致的现代新型教育体系,努力实现环境与发展“双赢”把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变成一个加快发展的过程,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科学、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方式,从法律上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

  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成华副教授提出,中美在抗击疫情方面的表现反差巨大。中国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是中国抗疫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西方生命政治是美国抗击疫情的大盘底盘,最终受资本逻辑的支配。西方生命政治容纳不了生命至上,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孕育生命至上的精神场域。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豆认为,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生命至上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伦理,是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引领:它内藴中国优秀文化的仁爱传统,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凝聚社会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莲认为,外交领域从来都是维护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沿阵地,“抗疫”期间,外交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维护趋于白热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外信息流动存在的“逆差”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抗疫”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西方媒体的傲慢与偏见对真实中国的塑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美之间实力较量出现的“落差”助长了冷战思维、零和思维、逆全球化思潮的气焰;而只有在外交第一线,维护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不断揭露西方不良媒体抹黑中国的叙事逻辑,澄明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实真相,构建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话语体系;同时,也才能在国内继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决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在国际社会继续为中国赢得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四、论坛成功六大要诀

  在论文作者代表发言环节全部进行完毕之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秘书长、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居永就本次论坛的组织和筹备情况及过程向全体与会代表作了详细说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监事长、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教授霍秀媚向全体与会代表宣读了论文获奬名单。主持人分别为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骆风和李季教授。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吕志教授最后作论坛总结,认为本次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承办,广东社会学学会、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岭南首届抗疫精神论坛”经过一天半紧张的参观交流,很好地完成各项预定议程,达成了各项预期目标。本次论坛5月份申报获得省社科联批准,6月份面向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社会学学会的会员和社会各界进行征文,共收到征文110篇。经过论文审读修改和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优秀论文特等奬、一等奬、二等奬共50篇。基本上完成专著《中国抗疫精神论研究》和《中国抗疫精神集论》撰稿任务,这两本书将在会后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次论坛非常成功高效,范英老会长作了题为《中国抗疫精神观要》的主题报告,从宏观上对中国抗疫精神做瞭高水平的分析概括,内容充实、观点独到,发挥了对论坛的引领作用。数十位获奬论文作者分别围遶伟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国抗疫精神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对时代精神的重大意义、道德治理、彰显的人文精神、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文明生活、国际抗疫、意识形态、中美抗疫的比较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研究,可以说本次论坛的研究内容丰富、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多样,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首开以抗疫精神为主题的论坛先例,本次论坛将载入中国抗疫精神研究的史册。具体而言:

  一是论坛主题具有领先性。在范英老会长的指导下,学会以敏鋭的视角捕捉到“中国抗疫精神”这一全新的当务之急的主题进行研究,力求把学术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赋予学术研究以鲜活的生命力,在全省、全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学会传统具有延续性。学会历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成为一个致力于对精神文明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优秀社团。三是论坛作者具有广泛性。从学会收到的110篇论文来看,呈现广泛动员、积极参加的特点,作者来自各个不同的单位,既有高校的教师,也有一线的工作者;既有高校的教授,也有在校的研究生;既有退休人员,也有实际部门的工作者;既有省内的作者,也有省外的作者。大家围遶“中国抗疫精神”这个共同的主题,讴歌党的领导,彰显制度优势,点赞英雄模范,展现精神定力。这也说明本次论坛征文激发了人们的共识,充分发挥了大家撰文、探求的积极性,体现了学会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展现了民间学术团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所在。四是论坛内容具有创新性。本次论坛收到的论文涉及的内容广、质量高,观点新颖、视角独特,研究分析独到,有深度。例如,老会长范英的《中国抗疫精神观要》等论文,都有很高的水平和质量,堪称精品,深化和推进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五是论坛成果具有影响性。本次论坛的成果丰硕,创新性强,社会影响大,论坛受到了社科联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日报》、广东人文社科网等新闻媒体给予介绍报导,有关“中国抗疫精神”的专著和优秀论文集将公开正式出版,积极推广有关研究成果,将对学术理论界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六是论坛的成功具有协作性。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由于主办单位省社科联及时批准立项,李敏专职副主席带病到会指导讲话;老会长范英研究员高瞻远瞩、身体力行,勤奋严格的要求;戢斗勇教授严谨认真的论文把关;张居永秘书长、李小雾副秘书长加班加点的忘我工作;董玉整会长和广东社会学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4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国内多家传媒的广泛报导等的多方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勤代表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特向为本次论坛的隆重召开、圆满成功付出辛勤劳动的诸位作者、论文评阅者、大会交流者和会务人员表示衷心的致谢。论坛总结主持人系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祖辉教授。

  五、国内媒体广泛报导 

  鉴于本次论坛的领先性、创新性和影响力,论坛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网当日晚间率先以《岭南首届抗疫精神论坛在东莞举办》为题进行了宣传报导,《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和《光明日报》客户端于论坛结束次日分别以《全国首个“中国抗疫精神论坛”在东莞松山湖举办》《“中国抗疫精神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为题进行了宣传报导。此外,广东人文社科网及广东社科微信公众号、南方日报理论版也分别以《2020岭南学术论坛之“岭南首届抗疫精神论坛”在东莞成功举办》《弘扬抗疫精神 推进文明建设》为题进行了宣传报导。上述新闻媒体的宣传报导进一步彰显和扩大了本次论坛在国内、省内的学术影响力,对于推动学会各项工作创造性发展必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此外,在本次论坛上,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还特别向与会者赠送了老会长范英新近出版的《中国粮食学先驱——陆精治及粮食学大着》和范英、董玉整主编的《家为国本  善为家根——<范仲淹家风百首謡>读感集》作为学术交流和配合中国抗疫精神论坛召开的两部作品。

  (综述者曾长隽,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理事、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居永系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秘书长、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发表在《文明与社会》2020年12月11日总第440-44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