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读范英先生新著《范仲淹家风百首謡》,我认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在“忠勇”一目中得到全面集中和淋漓尽致的体现。
忠勇,即为忠诚勇敢,忠是勇的内核支撑,勇是忠的外化表现。《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分内义务的美德;而“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如人仅有勇无忠,诸如好勇斗狠之类,只是争利之勇,既难成捍卫正义的中坚,更非化俗导民的成勇正道。如能正直不偏,至公无私,此真勇之始也。故笃忠越大,其勇亦越大。
范仲淹正是集忠勇于一身的北宋先贤。“吾祖文正公 施政持永衷 忠君敢言真报国唯民重”。他一生忧国忧民,一颗公心,从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27岁进士及第到55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虽然他三次被贬,但仍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在范仲淹的影响下,宋朝先后出现了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以直言谠论倡于朝”的名臣,正如《宋史·忠义传序》所言:“中外缙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本着这份忠勇,52岁的范仲淹虽霜染鬓发,但忠勇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他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北宋与西夏最终缔署合约,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吾祖文正公 威武建奇功 边关军情急 白发熄烟峰”正是对范公忠诚勇敢的高度评价。
由于怀着一腔报国的赤胆忠心,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范仲淹对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从此可见,“吾祖文正公 平生皆忠勇”“忠勇与丹诚 献与家国隆”,便是范仲淹文化精神和家风思想的高度所在,更是《范仲淹家风百首謡》留给人们永远思考和传承的精华所在。
(作者陈木朝,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发表在《文明与社会》2019年10月30日总第422期)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