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教育部”门日前召开“12年国民教育课纲”审查会议,确定未来12年“国民教育”的“去中国史”,以后台湾的青年不再清楚什么是“中国史”。联合报,2018年7月4日。此种将高中历史新课纲的中国史并入东亚史的手法,已引发“去中国化”的强烈质疑,更被视为“文化台独的大跃进”。蔡英文当局堪称要透过文化台独的作为,往渐进式台独的方向迈进,期盼能把台湾的下一代全部转变成“天然独”,彻底切断两岸历史文化的脐带,让台湾“事实独立的现状”永固化。问题是蔡当局此举会成功吗?除了只会让往后的台湾高中生对中国大陆更加陌生与疏离,也势将对两岸关系产生严重的冲击。
折腾已久的“12年国教”高中历史课纲议题,台湾“教育部”门的课审大会终于决议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之中;这也意味着对中国史的理解,将从过往汉唐明清朝代的编年史,转变成主题式的理解。此举企图以“大区域史”的概念来解读中国史,进一步将中国史弱化成区域分支历史;尤有甚者,其最终目的是要淡化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观,透过“去中国化”,进而将中国彻底隔絶在台湾历史之外,变成“东亚邻国”之一。问题是,蔡英文当局与民进党此种“文教台独”图谋会成功吗?
溯自蔡英文于2016年上台以来,为巩固其台独立场,乃透过“12年国教”推动教育改革,第一阶段先是在2017年夏秋之交借由“文白之争”调降高中国文的古文课量,中国时报,2017年9月11日。紧接着在第二阶段侧重于社会课纲,其中最引起争议的部分,除了将中国史置于东亚史的脉络,台湾史的课量也大为增加,用以落实“去中国化”的终极目的,使得台湾众多的莘莘学子深受其害。
依照“12年国教”社会领纲研修小组召集人张茂桂的说法,联合报,2017年9月8日。此次历史课纲采取许多“创新”做法,强调区域,不再区分中国史、台湾史与世界史;他还强调,历史受前后因果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从区域观点学习历史,而非局限在单一国家、民族的观点。如此论调引发各界强烈质疑,咸认以“东亚”的框架解读中国,根本就是在“去中国化”,完全坐实了蔡英文当局企图以台独的意识形态来操控历史领域的教学之质疑。
试观此次高中历史新课纲的修订,采取了诸多号称“创新”的做法,包含:抛弃以往以编年史、国别史的方式编教材,而改采“主题式”;同时,在“分域”的框架下,由近而远、略古详今。今后不再维持原有的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区分,转而改采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的框架。课纲研修小组企图规避“去中国化”的批评,惟其具体做法却是,将中国史放入东亚史之框架,堪称借由东亚史的脉络,以主题的形式拆解了中国史;尤其更把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关系置于与其他东亚国家的关系同样之位阶,无异于淡化台湾史的中国渊源,甚至袪除台湾与大陆的连结。
新的高中历史课纲改以主题设计,虽可开发历史问题取向的探索,针对吾人面对不同层面的历史课题加以检视,培养面对既有文明的省思能力,然而是否能够兼顾历史前因后果的时序性框架及历史的整体统贯性,以助长青年学子超越当代时空限制的能力?此为历史教育无法逃避的问题。
事实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绵延至少有1800多年的历史,期间虽有遭外国短暂统治,但台湾始终都是以汉人血统占絶大多数,而且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社会。台湾史既是中国史的一部分,历史课本自然应该将中国史视为主轴。活生生强把台湾与大陆的脐带切断,不仅止于否定历史,更是严重的数典忘祖。再者,自“东亚脉络”去理解中国大陆,堪称要以东亚国家为中心去理解中国大陆,但很吊诡的是,新课纲内容在讲述中亚、西亚而不是东亚,甚至还讲述明清移民,可谓与东亚史毫无关系、完全看不到东亚史的内容。则如此“挂羊头卖狗肉”的新课纲,如何能教育台湾的下一代?如此以台湾为主体认识历史,根本就是要贬抑中国大陆的重要性,甚至附和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史观,企图从文化、历史切断两岸的连结,堪称数典忘祖、莫此为甚。
平心而论,此次高中历史新课纲最严重的要害,即为改为主题式教学,此种历史教育,犹如丧失中心思想,不仅“中国变成不见了”,青年学生更不知自己源自何处。本来旧课纲的历史科编排方式,是依照年代或朝代的次序编排,虽属于传统老套的风格,但对多数历史初学者而言,堪称纲举目张,可清楚本身的来源出处;反之,主题式的方式则分单元历史,对于众多学生而言,未免沉重,历史史实尚未充分理解,即立刻跃入历史论述阶段,必然会造成历史的断层,学生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文化断裂的危机。
若从教育原理来检视,任何课程的进行步骤均宜由浅而深、由基础而进阶。学生若不先瞭解中国史,建立“时序”的概念,又如何能扩展空间,进行“中国与东亚的历史交会”呢?此次课审委员宣称,历史新课纲改采主题式内容,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发现、认识与解决问题的素养,并避免与初中重复。问题是,台湾的小学课程目前已无中国历史、地理与社会。初中阶段才有两个单元的中国史,共0.6册讲述5千年历史,堪称非常简略。如今高中阶段又将中国史的历史叙述去除,改成专题式教学,美其名说“更关注中国史跟其他区域的互动,培育全球视野”,事实上,却要高中生运用如此粗浅的历史知识俯瞰东亚各国,针对“户籍、土地、赋役与国家统治的关系”、“社会组织与国家的互动”、“华商对世界的冲击与影响”、“东亚各国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响应”等,进行主题式的综合分析分析,则课纲研修小组也太富想象力了,类此去脉络化的学习必然造成历史的“碎片化”及“虚无化”,最后一事无成、一无所获。
再进一步言,新课纲不分辨朝代,一律横切纵解化为东亚史,不仅没有夏商周之论,从秦汉晋宋元以迄明清,几乎全蜕变为东亚移民史。再者,台湾史若脱离中国史,将如何能脉络贯通地来理解?而中国史若袪除先秦时期,则如同无根之木,高中历史新课纲却将之简略至极,宛如仅片面地浓缩到政治威权统治与社会组织之型态中,至于其文化特征的礼乐与价值理想的儒、道思想,则全然割裂抛弃不要了。试想若不先谈中华文化哲学精神渊源的先秦思想与价值观,将如何谈后代人群移动中的文化冲击与交流?至于影响中古、近世以至于今相当深远的魏晋玄学(道)、隋唐佛学(释)、宋明理学(儒)等价值思想,则恐也同遭被弃置的噩运。要言之,新的历史课纲使得中国史的分量非常不成比例,尤其中华文明之渊源与核心价值已“被消失”地无影无踪,堪称已全然“去中国化”!
客观而言,目前台湾的小学课本里没有中国史,初中只有两个学期有中国史,一学期从三代讲到盛清,另一学期从晚清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5千年相当丰富而复杂的中国史如此交代过关,真是粗略至极。既然初中历史已嫌粗略,高中历史还要从东亚看中国,对于历史知识有限的高中学生,如何培养出思辨能力?尤有甚者,青年学子尚不知三皇五帝夏商周,借用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的话来说,就是沦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历史毫无头绪。亦即哪有跳过国别史(中国史),直接去谈区域史(东亚史)呢?在高中生基础知识尚不扎实时,就教他们硕博士生的研究方法,等同于要他们去研讨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对待“汉学”的差异,将使得高中生完全无法因应;更何况,高中生在如此粗略而跳跃式的历史教育下,将出现更多“张飞打岳飞”的错误历史场景,必然贻笑大方。
尤有甚者,蔡英文当局一方面在新课纲中大力提升“台湾史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却无所不用其极地倾力解构中国史的主体性,堪称完全不符合史学所要求的客观呈现,显而易见地系以意识形态主导“国民教育”。近十多年来,从小学到高中,四百年的台湾史可以螺旋式地一学再学、学习三遍,而5千年的中国史却大幅缩减至此地步,可谓根本就是要以政治力去控制年轻一代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不仅大大影响他们对于台湾与中国大陆往昔的认识,并危及台湾民众未来的判断与选择。然而,台湾的主流思想一向主张自由民主开放,如今蔡英文当局与民进党一再以意识形态操控历史教学,实颇值严加批判。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争取“台独”历史与文化上的正当性,一些台独信仰者开始编制本身的历史论述谎言,其结论即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因此,何须学“中国史”?这些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当中国史不存在时,中国化也就自然消失了。这些人的策略就是以“多元”来解构“中心”,当他们把“中国史”解构消灭时,却又尝试要将“台独”作为政治正确的“史观”。问题是,他们会成功吗?
然而,前述的思维是愚钝的,操作手法也是不道德的,因为“去中国史”的结果并非台独者所乐见。原因是:一、这将使台湾内部的认同更加分歧,造成台湾社会的凝聚力大为弱化,将大大降低台湾的对外竞争力;二、将“淘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与前景,使得未来两岸迈向和平稳定的可能性益加微乎其微;三、若台湾青年已全然“去中国史”、“去中国化”,则仅凭恃“台湾史”、“台湾文化”的有限之文化底藴,足以能积累出或拼搏出将来的对外竞争力吗?实在值得质疑与忧虑。
正因如此,蔡英文当局若真心诚意以青年学子的前途为考虑,则新课纲就不应设计规划成类此的封闭锁岛的困局。因为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的做法,根本切割不了两岸的历史与文化的连结。换言之,两岸历史的视野势必是一脉相承,任何突兀的做法最后只会是徒劳无功,毕竟5千年的历史传承是难以切割、也不可能切割,反而会招来更多争议与冲突的风险。具体而言,摆在眼前的活生生的事实是,中国大陆已无可逆转地快速崛起,东亚的概念也不再能涵盖中国,反而“中国”的影响力势必重新扩及整个“东亚”。则中国这个客观及强大的存在现实,将使得依新课纲撰写而成的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显露其沦为背离事实与潮流的矛盾产物。
最后,蔡英文当局误以为稀释与解构中国史,即可使台湾史独立在外,其实却无损于中国历史之客观存在。而大陆的原则与立场“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十分坚定与明确,对于蔡当局的类此文化台独或柔性台独的动作,决不会坐视不管,意即对于修改历史课纲这类隐含文化台独意涵的动作,就等同于在破坏两岸现状。一言以蔽之,大陆絶对不会容忍蔡当局口头上大谈“维持现状”而行动上却不断地往台独方向“切香肠”,可见修改历史课纲之举,势将深化与加剧两岸之间各式的对立、摩擦与动荡,而不利于台海的和平与稳定。更何况,蔡当局及独派势力切勿太早对新的历史课纲“去中国化”窃窃欢喜,由于近几年来自称“天然独”的“太阳花新世代”有感于台湾经济困顿而私下赴大陆寻求发展的个案越来越多,再加上近两年来赴大陆就学的青年学子更是倍数成长,看来新课纲也未必真的能造就出太多的“天然独”,因为客观形势胜过一切。
总之,蔡英文当局之“文教台独”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借由淡化中国史来进一步切割大陆与台湾5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观,期盼让台湾学生从小就习惯一套没有“中国史”的史观。堪称从李登辉以降,经历陈水扁,终于在蔡英文手上完成“文教台独”的政治工程。问题是,没有中国史,台湾不会有未来。蔡英文们、李登辉们其实并不爱台湾,只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狭隘的意识形态而不惜刨台湾的根。近2年多来蔡当局始终植基于“让中国消失”的主轴在施政,诸如:推动各种“正名”运动、跑到各种国际组织去抗争、倾力推动“金援外交”,以及修改高中历史课纲“去中国化”,结果有把中国“变不见”吗?有塑造更多的“天然独”吗?却不仅造成两岸关系严重倒退,而中国大陆强大繁荣的崛起事实,让更多台湾青年学子赴陆发展,益形证明蔡当局的图谋是徒劳无功的。
潘锡堂作者是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