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转地运动转到梧村来了。
梧村,中国荔枝第一村。
牛背岭上,荔枝的天,荔枝的地,緑色的海,白色的浪,红色的火,红红緑緑,千姿百态,天上地下,万紫千红,梧村故事多!
三十年前,梧村穷,太穷了。穷得不似个人样。
一个智者来到这个穷窝窝。他头戴草帽,脚踏解放鞋,背着个竹箩,竹箩里放有三株果苗。
他对村长付泰昌说:“我带来了摇钱树,你好好地栽培呀!”
在牛背岭上挖了三个树穴。三尺深,三尺宽,里面填满基肥,栽上果苗。
奇呀,真奇。果苗落地生根,三天就长出了嫩叶,茁茁长高,夜深人静,还隐隐地听闻树苗吸水的声音。
梧村,天生的荔枝圣地。
智者问道:“你准备要种多少荔枝?”
付泰昌答:“十二个山头全都种上。”他已信心十足了。
“好,我就给你们十二个山头的果苗。”
这三株果苗是品牌的标志。一株是桂味,一株是糯米糍,还有一株是妃子笑。都是荔枝中的名牌上品。
智者出人意外的留下来。同村人一起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同甘苦,共命运。
日以继夜地栽种,把十二个山头全种上了荔枝。一片緑色的海洋,白色的浪花,红色的火焰,真个是万紫千红,天红地緑了。
从此,梧村富了,富得流油。
可是,见不着智者了。不知在何时,他悄然地走了。
付泰昌孤独站在岭顶上的荔枝亭,遥望着眼前一片緑色海洋,一望无边。他依然满腔希望,这个已经成为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果园,不是城市化的成果了吗?还用转地吗?已经是农业现代化了,还再化向哪儿呢?
他幻想,转地运动也许轮不到他梧村了。
电话来了,吕洪钟书记要下来看看这个中国荔枝第一村!
这太好了,眼见为实。生死祸福在此一行了!
他陪着吕书记,坐在吉普车上。沿着山路穿云过海,在荔枝森林里前行。过了一山又一山,荔枝的河,荔枝的海,走不完的荔枝的树林,看得出吕书记不时的点头,又不时的摇头,不时的笑,又不时的默默无言。
车行了几个时辰,才又在尽头处停下来。
吕书记终于喝上了一口新鲜的緑茶。
付泰昌上前说:“吕书记,我们算得上农业现代化了吗?”他的意思是明白的。
吕洪钟应道:“算得上,还是产业股份化呢!”他瞭解,邻近四乡及公司企业都持有梧村荔枝园的股票,都占有一定的荔枝数量。
付泰昌有点情不自禁,又说:“我们算完成了农村城市化了,就是农业现代化。”
他望了付泰昌一眼,沉吟了一会儿,才说:“你们现在还是土地农村集体所有,也就基本是属农民私有。转地要求的是什么?是农地国有化,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付泰昌听了吓得一惊,好久才回过神来,问道:“那就一定得转地了?”
“义不容辞!”他斩钉截铁地说。
付泰昌哪里晓得人家要的是消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彻底地挖掉农民私有的根子,造就成一无所有的农民无产阶级。这是世纪之作,创世之作。
付泰昌真的被吓懜了,他久久地说不出话来。其实,易天乐早给他说过,人家是有自己的一套规划。城市化只不过是一个愰子,一块遮羞的白布。这一点,难道还看不透么?几千年了,农民转命根子有一次成功吗?都没有。
这一回,总算让付泰昌明白,这就是政治,需要黑的说是黑,需要白的又翻转说是白。
这就是歼灭战。
喝完了緑茶,吕洪钟便要走了。
临行时,他很关心付泰昌说:“你要好好的配合运动,我会让你们满意的,给你们足够的补偿。这方面,你可以同古广副市长谈嘛!你们都是老相识了。”
说完,他便上车走了。
梧村是条大村子,有几百户人家,近四千口人。村下面分有十几个生产队。
召开村干部会。坐齐整的有十八个人,这是最齐整的一次干部会了。
人多嘴杂,意见纷云。有说坚决不转地的,已经是农业现代化了,还转向哪儿去呢?有主张转地的,但补偿少免谈。争来争去,最后还是落在荔枝的补偿款是多少。
夜深了,再争下去也没个结果。于是决定由付泰昌村长向古广谈妥个荔枝补偿数,看看再议。
付泰昌心里有点发毛。这古广是老狐狸,阴阴森森的,不好应付。那就小心为上,步步为营是了。
古广这回变了性,和和气气,有商有量,往日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势收敛了许多?
“按惯例,分等级,参照树龄覆盖面积大小计分,可以吗?”古广说。
付泰昌点点头。他感到奇怪,古广很宽容,补偿价有商有量,尽量满足村民的要求。那个宽宏大度的器量从未见过。
经过核算,大致上议妥二万五千亩荔枝,补偿十五亿元。这是一个颇为可观的数字。粗略计算,亩平补偿六万元,人平补偿三十七万元。这个数字出乎付泰昌的意料,也许会被村民接受的。
“唔,这不又来第二次转地了吗?”古广自言自语地说。
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彼此都在思索着这个难题。这毕竟是梧村农民三十年来积累的心血啊!他付泰昌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殀折,平白健康在殀折呀!
付泰昌默然地拉着古广往岭下走。走到一个平台上。这是梧村果树研究所。近百亩面积的果苗场,也就是荔枝园的最高科研基地。
只见平台上裁有一行行果苗,齐齐整整,一根杂草也看不见。场地里玻璃房,实验室,喷滤等设备都齐全。看得出这是一个管理严谨,效率极高的研究机构。梧村请了两位农业大学果树专业的研究生,孙达同李妮。他俩是同学又是夫妇。一心从事农业研究,把家都安放到梧村了。他们研究的项目很有成果,别的不去说了,荔枝保鲜是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千百年来都未有解决。古诗日:荔枝团团如帷盖,采摘后,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四日后色香味尽变矣!可见荔枝保鲜的艰难。近年,在荔枝保鲜技术上,他俩的研究有所突破。这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不过,今天付泰昌让古广看的却是一个奇异的品种。在一块围着铁丝网的场地里,种有一株荔枝树,一株荔枝皇后——增城挂緑。
增城挂緑是荔枝中的至高品种。全县只剩下一株母树,而且这株母树只是半枝结果,另一半已见枯萎了。挂緑的标志就是荔枝果上挂有一圈緑环,活似一只緑环挂在上面。那色香味更是超鲜美了。简直是天上有地下无。
眼前的一株挂緑是从增城母株上嫁接下来的,已成长了好几年。
这是当年智者亲自把果苗交到付泰昌手上,清楚说明是增城母株上嫁接下来的苗子,十分珍贵。反复叮嘱泰昌栽种好。
说也奇怪,梧村的牛背岭就天生的荔枝圣地。挂緑一栽下,落地生根,三天就吐出了嫩叶,茁茁成长。三年便结果了,茂茂盛盛。
第一年结的果,挂緑只见淡淡的一根緑线。未见款型。次年就大不同了,挂緑的环子突现出来,有点成形成款了。到了第三年,果子上的挂緑似一只緑色的翡翠环,贴在荔枝果上,玲珑浮突。其色香味跟得上母株挂緑了。眼下,这株母树只作嫁接用的宝贝。
目下,研究所拥有十名有经验的果农,从嫁接,育苗、施肥,修枝,防虫防病,保鲜等一系列都有研究,取得很好的成果。
梧村荔枝园二万五千亩,年产荔枝五万吨,堪称中国第一。因此,每年市荔枝节,都隆重热闹地在梧村荔枝园开幕。海内外客人尽情欣尝,爬荔枝山,荡荔枝园。海外华人凡来过梧村荔园的,称赞不絶。他们爱叫中华荔枝节,中华荔枝村,梧村就代表了中华。这是梧村人的光荣。
付泰昌为此高兴得跳了起来。在岭顶上建了一座亭子,名荔枝亭。
看着,走着,想着,古广一直沉默地走着。他有点心动了,真的心动了。这分明是一个具规模的现代化,产业化的果园,值得经营下去,而且效益极佳,是赢利的产业园。看来,付泰昌的担心是合理的。试问转归国有之后,谁来经营管理,又有谁可以经营得好呢?
“你的担心有道理,转地后梧村荔枝园的去向?谁去管!”古广率直地说。显露出他农民出身的原色。
这是研究所给他的启示,应该说是给他的感动。
这是梧村人三十年的血汗积累的成果。人们依依不舍的惋惜!
次晨,古广匆匆地回市里见吕洪钟汇报去了。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