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我的家史

  1884年(清光绪十年),一个未满周岁的小女孩从附近罗畲坑赖氏人家被赤竹田塅里一户姓邱的人家抱养;这女孩在众多姐妹中排行第六,在封建时代,除了书香门第,女孩是少有取名的,所以人们便称她为赖六妹。待成年后嫁到罗家,成了我的奶奶。爷爷名叫罗林祥,字占光,号耀亭,这便可见证他是个读书人。十八世祖的曾祖父开财公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在半铺里的西南角,依山傍水建起了一处房舍,取名“永复居”。那是一座四扇三间上下二堂,中间天井两边有厢房,二侧还有横榭,门前有浮楼(曾在一次大洪水中被整体冲走),一进大门下堂有活动屏风,可拆可装(记得只在奶奶去世时拆过一次,使上、下二堂和天井连为一体,以增大空间),室内有纸灰粉刷,厅堂有雕刻精致的香案,楼名和堂联是直接书写在墙上的。“永复居”的二旁是堂联曰:永安吉庆家和顺,复旦光华日丽清。正厅二边还贴有三对红纸对联,可能是新居落成时贴的。厅前的右边墙上贴着一张捷报,是印刷体(即老宋体)书写的,上有监生罗林祥,字占光,号耀亭乡试高中等内容。我小学毕业时,学校也叫工友送来一张捷报,就紧挨着贴在旁边。凭此,祖父林祥的监生头衔的真实性应是毋庸置疑,我参加工作后填写的三代简历,也曾据此填写祖父罗林祥为清代“监生”。尚能依稀记得伯父祥照公在世时说过,这监生过去是可用金钱购买的。祖父的“监生”是考取的,还是买来的?不敢妄猜。卖官鬻爵古已有之,但也不是毫无功底之人,人人都能购买的玩物。大厅的正中央的墙上,堂联的中间有块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在1929年大革命时期,曾为国共两党争夺的宣传阵地。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那里写了四个斗大的字“剿共安良”后来不知是谁弄来点白灰把“共”字抹掉,写上“白”字,形成“剿白安良”,但白灰抹得不够厚,这“共”、“白”二字同时可以显现,很是滑稽。房屋的左侧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施,右侧有牛栏、畜舍、粪寮等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

  这样的居所,别说在一百多年前,就是在当代也是够体面的。奶奶便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在罗家长大的。她虽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识字不多,但她是个颇为知书识礼的女人。她能熟背《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古籍,并经常引经据典教育后人,是个在金砂无人不晓、远近闻名的村妇,也是我们罗家能承前启后、广识世故、通晓家史的好奶奶。自十八世祖开财公以后的家史,除奶奶之外是没有其他人能比她说得更清楚的。

  儿时,与奶奶朝夕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有时也依偎在奶奶的膝前,听奶奶讲家史、故事。在我们祖居的阁楼上,曾经放着一些祖宗留下的遗物,其中有三件对我印象深刻:

  一是一件古时冷兵器。有三个叉和手柄,奶奶说叫“半斩”是十五世祖葬在长岭寨的文山公的遗物。现今回想它的形状,遍查十八般武艺的兵器,正确的名称应该叫“戟”(三叉戟)。奶奶说文山公是武秀才,在他赴汀州府考试时,来回路上走了半个多月,出门时只带一个咸鸭蛋,一路上只吃饭,从不买菜,三餐吃完饭后只用筷子沾一下咸蛋放嘴里“杀口”,回到家里一个咸蛋依然基本完好。一个武士,天天要练武,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生活如此节俭,作为他的后人,一想到奶奶说的这段家史便自觉汗颜。

  二是一个堪舆用的罗盘。已没有指南针了,应该是年代久远,不知是那一代的祖宗所用,只说明我们的直系祖宗有人行过堪舆。

  三是一个凤冠盒。一个有三十厘米大小的有雕刻且漆得精致的木盒。奶奶说是凤冠盒。有盒必有凤冠,这凤冠又说明什么?冠即帽,凤冠即女人的帽、头饰。据我所知,凤冠应该有二种。一种是宫廷皇后娘娘、贵妃戴的,不仅显示华贵,也是权力的象征。象这样的东西应该不至于流落到民间。除此之外,民间嫁娶也有戴凤冠的,而凤冠是可以租用的,小时我还有罗盘幸亲眼目睹。就象现代女子出嫁需要婚纱礼服一样。我倾向于属于后一种。

  奶奶是个虔诚的道教徒和佛教徒,对“邹公圣王”顶礼膜拜,对观音菩萨、定光古佛奉若神明,她常年吃花斎,从不吃牛肉,她坚信世间存在鬼神,但她胆大过人,曾经不止一次听她说过,母亲也说过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在祥州叔的母亲(即奶奶的弟媳)去世不久,据说经常会晚上回来“治理家务”,半夜三更在厨房劈柴火,把锅碗瓢盆弄得稀里哗啦,后来奶奶发火了,听到响声独自一人站在厨房门口大骂:“廖细嫂!你应该知足,我们对你已不薄,孩子由我们抚养,你还要回来吓人的话,你的棺材都会给我挖掉!”此后便再也没有半夜响动了。

  奶奶是个很会持家而又有些风趣的人。过去农民种地是全靠一点人畜粪便为肥料,而农村的孩子随地小便则是司空见惯的事,我每当被奶奶发现,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奶奶还懂得不少中草药,我知道常有人来找她的是治黄胆型肝炎和被狗咬的药,治好很多人。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深秋,是金砂圩开圩的年代,奶奶曾承诺要在金砂开圩时在圩上卖米粿,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图助热闹、繁荣。可是她的夙愿并没有实现,就在金砂圩开圩前不久她溘然辞世,享年六十整,已到花甲,在当时算是长寿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出生地“永复居”早已荡然无存,儿时曾不止一次背着奶奶拿来与同龄玩伴邱佛赠一起耍弄的古兵器“半斩”,恐怕已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扔进了炼铁炉。诸多世事,只剩下感慨万千。

  注:赖六妹是赖拔群的胞姐

  2012年7月10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