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以时代内涵,也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治国理政、应对各种重大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源自中原,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民系)。客家人早期迁徙主要原因是战乱。据香港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学者罗香林的分析,从东晋的“五胡乱华”到唐末黄巢起义之前,客家民系尚未形成,客家名称尚未确立。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遣50多万官兵南下进军粤北的大庾岭和梅岭,后来这些官兵留在粤北不言归,开创了中原人迁徙的先河,为以后的中原人大批向南方迁徙奠定了基础。经过五代纷争,到宋太祖统一中国时,客家人在这个地区逐渐占据优势,并自然形成南下汉人的大本营,客家民系才正式形成,客家名称才宣告确立,主要特征是讲带有中原古语的客家话,保持中原固有的风俗习惯等。到清朝晚期,客家先民历经1500多年自中原南迁的历史宣告终止。罗香林认为,客家是中华正统文化的精华,以继承古代中原华夏道统、法统的正统思想为主要精神。
“客”是相对于“主”而言,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在基本保留中原汉族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了移居地新异的文化精华,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和文化。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赣南、闽西、粤东,那里有29个纯客家县区。在宋末以前,福建宁化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广东嘉应州(现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为轴心向中国南方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目前,海内外客家人估计有一亿二千万人。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崇文重教、民族情怀、寻根意识、开拓精神、团结进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海内外专家学者对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评价很多、很高,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刻苦勤俭。客家先民早年背井离乡,漫长的迁徙历程,扎根山区艰苦创业,无数的艰难险阻,炼就了客家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特性,并代代相传。
2、团结互助。客家先民为避战乱灾荒,不断迁徙,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甚至强敌,都在所难免。面对挑战,客家人只有团结互助才能生存发展,客家先民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体会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体会到团结互助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许多客家建筑如围龙屋、土楼等,不仅有防御功能,也是客家人团结的象征。
3、念祖思亲爱乡土。历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迁的,但客家人不论迁移到何处,包括海外异国他乡,都不会忘记思念故土,都不会忘记祖辈来自中原,都会传承汉民族“敦亲族、敬祖先”的传统。许多海外客家人虽身在异邦,但始终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时刻想念“唐山”和出生地“胞衣迹”,常讲“阿姆话”,教导子女溯本思源、寻根问祖,兜好香火,不忘祖籍国与列祖列宗。
4、崇文重教。客家人非常重视文化传承和教育,许多客家人宁卖田卖屋都要设法让孩子受教育。许多客家地区都是文化之乡,人才辈出,与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有密切关系。
5、较强的国家观念龢民族意识。客家先民饱受战乱和压迫带来的痛苦,因此客家人对家园的安定,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崛起有着强烈的渴望。客家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妥协不投降的反抗性,不甘被奴役被凌辱的浩然正气,百折不挠地反侵略反压迫的顽强斗志。这种大义凛然的民族节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太平大国的起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抗日战争的胜利,都与客家人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客家人包括文天祥、袁崇焕、洪秀全、丁日昌、丘逢甲、孙中山、叶挺、张发奎、蔡廷锴、谢晋元、朱德、叶剑英、邓小平、刘亚楼,萧华等。
6、对异族文化吸纳包容。客家先民的南迁过程,也是中原汉人与迁徙地土著居民长期斗争、融合发展的过程;今天的客家人,不只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还包括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也表现出包容的特性,比如在客家地区,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神。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以上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每一个特性,都是在漫长的迁徙历程中,经过无数艰难困苦、以及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国际社会对客家人在历史上的贡献有很高的评价。法国东方语言学者科连炳汉说:“典型的客家人,是勤劳的、刚强的、爱国的、热情的”。大英百科全书称:“客家男人是勇敢的冒险家,客家妇女是强健的劳动者”。美国国际百科全书写道:“客家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系之一”。美国学者韩廷敦在《种族的特性》中说:“客家是中华民族的精华”。英国学者布肯顿在《亚细亚人》一书中,一连串举出客家人的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敢作敢为等优点,赞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奶酪”,最后认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日本学者山口认为:“客家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的气质,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客家文化的传承现在面临很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客家语言的流失。有句古话说,“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莫忘祖宗声”。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原先相对封闭的客家地区因交通的便利而越来越开放、对外联系越来越多,尤其因各种原因外出谋生创业发展的客家人越来越多,客家语言快速流失。许多客家地区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少讲客家话,而迁徙到城市或非客家地区的客家人的子女更少讲客家话,或根本就不会讲客家话。这是客家文化传承的一大危机。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根,客家人应该会讲客家话,在非客家地区工作生活的客家子弟也应该瞭解客家文化,多少也学几句客家话!客家文化非常优秀,客家人应以客家文化为荣,以身为客家人而感到自豪!幷且应该主动、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客家文化传统。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说,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客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基因”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其所藴含的很多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值得深入挖掘并加以弘扬。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