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砂称谓源于赤竹大山里

  金砂地名的称谓,与淘金县有直接关系。据清朝康熙版《永定县志》古迹篇记载:“淘金县:在金砂村。旧传,其地有金,有神人鞭石筑城于此。”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实行里、图建制,所以,金砂是溪南里的一个图。但在明朝以前,包括宋朝和元朝,都实行乡、村建制,金砂属于兴化乡(乡址设在古镇)的一个村。因为“淘金县在金砂村”,所以,金砂在宋朝以来便有这个地理名称。

  为什么会有金砂的称谓呢?就是砂里含金之意。而砂金又是从那里来的?就是从淘金县那里来的。据史料证明,淘金县就在金砂赤竹村的大山里。从历史上一直流传下来,大山里有金矿。赤竹村邱文龙告诉我们,他的上辈人说,清朝时,有多位美国地质学家来到大山里探金矿,证实大山里有金银矿藏。金砂籍地质学家邱瑞照说,大山里有金矿。1987年,金砂乡人大主席邱银钦等乡亲到北京探望乡贤、中国冶金部某司长张延忠时,她告诉邱银钦他们说,在中国的地质矿产分布图中,金砂的大山里就标示为淘金县,这说明那里有金矿。根据地质专家的调查,金砂大山里的地质矿藏属于沉积变质型金银锌矿,这种矿的成因是沉积岩受到地球内部热量和压力的改变而形成的。

  大山里的金矿,常年受到大自然风雨的作用和洪峰的冲刷,大量的砂金被冲入大山里的小溪中,使溪里的砂金越积越多。这条溪里的砂金在洪峰的冲击下,部分被带到流经太平、赤竹、洋田、西湖寨、仓下、秀溪、玉石的更大的溪里。因为从大山里到玉石整条溪里的砂都含有金,人们就统称这些地方为“金砂”。

  大山里小溪中富含的大量砂金,不断吸引先期迁入金砂的客家人到大山里淘金。据有关姓氏族谱的记载,如:金砂的赖姓和范姓是南宋时迁来,张姓是南宋嘉定元年(1208)迁来的……。赖、范、张等姓的客家人都到大山里安营扎寨淘金,外地商人也不断来这里收购黄金。这里的百姓淘金有了积蓄之后,都在大山里选择地方,买田置屋。大山里在宋朝到明朝成化十四年以前,由广东通往上杭、汀州的主要驿道都在这里经过。特别是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汀州知府赵崇模奏准改销漳盐为潮盐,着手整治疏通汀江河道,开发汀江航运,并在仙师的折滩设立中转码头,通过水运将广东潮汕的盐和百货销往汀州。同时,为了开通往上杭和汀州的陆路货运,上杭县拨款修通了一条从折滩街经过金砂的玉石、西湖寨、塘背、太平、大山里到汀州的主要驿道。在大山里淘金的赖、范两姓群众,利用这条主要驿道,在大山里的瓦窑窠建有一条数百米长的街道,街道两边有百货、盐、土产等批发市场,还有金银批发市场,以及旅店、打铁店和猪、牛肉摊位,街上单豆腐店就有九间。为了建筑的需要,在距离市场不远处,建有高级砖瓦厂。当年,这里市场繁荣,商贾如云。同时在大山里的黄蜂寨、银子凹、柞树窠、范坎下、岌背、鸡嘴窠、老屋下等村庄,居住着赖姓、范姓一百多户人家,有一千余人。每到秋冬时节,云雾缭绕,大山里的街道、村庄,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后人就叫这里为“淘金县”。难怪县志有云:“有神人鞭石筑城于此。”

  永定置县后的第三年(成化十七年),改道开通了从永定县城、金砂、樟塔、接敬铺、丰稔到上杭的主要官道。从金砂到大山里的主要官道已经失去作用,往昔繁华的大山里淘金县,变成萧条荒凉的地方,现已没有人居住了。

  清朝干隆年间,金砂的建制有了新的变化,金砂设为乡,有二十三个村。据清干隆版县志记载:“金砂乡有二十三坊,皆各自为村,总名金砂。”这二十三坊,即二十三村为:塘背、太平、半铺里、园坝、黄土坑、樟塔、双溪、赤竹、曹屋、西湖寨、洋田、蕉坑、梅子坑、围屋下、南石下、寺门前、罗陂、石陂头、枫树牌、秀溪、玉石、小阜里、卓坑。

  综上所述,金砂地名称谓,是从宋朝开始的。其得名原由是淘金县(大山里)的支溪到玉石的主溪里有砂金。金砂由二十三坊组成。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