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亲子沟通3 是谁蒙住他的眼睛——家长如何利用“界限感”实现有效家庭教育

  【活动目标】

  1.让家长瞭解亲子有效沟通的背景及概念。

  2.让家长懂得利用界限感对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3.让家长明白如何利用界限感引导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让家长懂得利用界限感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2. 难点:让家长明白如何利用界限感引导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活动时长】

  130分钟

  【活动准备】

  视频、配乐、签字笔、A4白纸

  【活动过程】

  一、家教预热:

  (一)热身游戏《交换名字》

  目的:考验人们的习性,对陌生事物的反映灵敏度。

  游戏方法:

  (1)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

  (2)围个圆圈的时候,自己随即更换成右邻者的名字。

  (3)以猜拳的方式来决定顺序,然后按顺序来提出问题。

  (4)当主持人问及"张三先生,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时,真正的张三不可以回答,而必须由更换成张三的名字的人来回答:"恩,今天早上我7点钟起床!"……

  (5)当自己该回答时却不回答,不是自己该回答的人就要被淘汰。

  (6)最后剩下的一个人就是胜利者。

  (二)播放《电梯效应》视频

  提问:为什么不同人进入电梯,我们会不断改变位置?

  (家长学员能回答“安全感”,教师需要引导到界限感上。)

  (三)游戏小结,引出课题

  1.小组讨论游戏和视频的感受和思考。

  2.导师请2-3名家长分享,由案例里家长的分享引出本次工作坊的主题——利用界限感进行有效沟通。

  3.导师小结:由游戏和视频引导家长引申到亲子沟通间的“界限感”,引导家长明白什么是界限感,如何保护自己的界限感,不侵犯别人的空间,发展健康长远的友谊,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家教导航:

  (一)引入《北大吴谢宇案件》来帮助家长带入到情境当中,引导在场的家长们讨论交流缺乏边界意识带来的危害,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看法。

  案例:

  2016年2月14日,谢天琴的尸体被发现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某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经侦查,其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

  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

  吴谢宇说,父亲的病逝对他和母亲谢天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希望帮母亲“解脱”。他曾经想问母亲“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的,我们一起‘回家’,回到父亲身边。”

   家长分享1: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更多的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部分,不可分割,自己的意志就是孩子的意志,觉得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因此有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现象。

  家长分享2:彼此缺乏健康的心理界限。潜意识中,双方都要求对方与自己完全一样。如果我作为妈妈,天天拿着“都是为你好”,“我对你的要求是因为妈妈爱你啊”作为口号。

  三、家教体验:

  (一)一对一练习,导师引导家长学员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情境和人物角色预定,进行角色扮演。

  一对一练习:

  大妈:姑娘,今年多大了呀?

  姑娘:快30了。

  大妈:老公干什么的?孩子几岁了?

  姑娘:没结婚呢。

  ……

  每两位家长组成一组,自由切入角色扮演,再进行角色互换。最后邀请一到两组家长进行呈现。

  导师小结:边界意识是家庭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你对孩子的关心,他所需要的,就是温暖;他所不需要的,就是负担。如果没有界限,关爱也会变成伤害。

  (二)导师播放多啦A梦《友情遥控器》视频

  界限感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缺少人际边界,会出现什么情况?

  导师提问:如果给你友情遥控器,你会用吗?你怎么看小夫的所作所为?

  播放多啦A梦《大雄总是依赖别人》

  导师提问:你喜欢大雄这样的朋友吗?如果你是哆啦A梦,你怎么办?依赖的反面是什么? 

  四、家教探索:

  (一)什么是界限感?

  在人际关系中找到适应彼此,让你和身边的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界限感”的基本原则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

  界限感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心理学对界限范围的定义是:界限分为外部界限和内在界限。

  外部界限有:

  身体界限:关乎个人空间,包括隐私和身体。

  物资界限:决定你是否愿意给予金钱、汽车、衣服、书籍、食物等。

  内在界限有:

  心理界限:关乎你的想法、价值观和信念等。

  情绪界限:这就像一条虚拟的线或力场,把你和他人隔离。

  深度交流:请家长举身边的案例来理解什么是界限感。

  家长分享1:“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本身带有包办的意思。无论何时,相比较之前,他都已经长大了。

  家长分享2:你所拥有的并不等于他拥有的。

  家长分享3: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反证老子有钱。

  导师小结:中国古人就有界限的理解,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人君有人君的样子,大臣有大臣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职责,小孩有小孩的本性。各司其职,各有其差异。权利与义务,不能一味的付出。妈妈希望女儿的婚事听她安排,而女儿习惯于向妈妈敞开自己的界线,听从妈妈的意愿,母女间正好形成“控制和顺从”这对搭配,这是重大事件中的界限不清。

  (二)界限感缺失会怎样?

  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人情事情混为一谈的人,做不了大事情。

  深度交流:家庭和人际关系痛苦的根源,就是人们缺乏“界限感”。 

  1.焦虑传递

  爱人如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读书不是你的全部,生活才是。

  2.情感兜售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太在意孩子的感受。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苛求他人的情分。

  3.道德绑架

  “情感绑架”是毁掉所有关系的根源。无能的人最喜欢用交情“绑架”别人,你吃的都是不懂拒絶的亏。

  4.价值扭曲

  他人的评价,他人的表扬批评,老是放在心上。不敢对上级、父母、孩子说不。

  家长分享:

  家长1:界限感缺失容易侵犯。比如,随意进入孩子房间、偷看孩子日记或微信聊天记録等。在孩子对此已经很反感的情况下,父母仍然不改变自己的行为。

  家长2:容易产生替代。代替孩子做出职业选择。我听说过好几个父母偷着改了孩子高考志愿的案例,这就太极端了。人的一生很多时间在工作上,如果工作是别人代替自己选择的,那么工作就意味着受虐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事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却得了抑郁症的原因。

  家长3:容易干扰和影响儿女的婚恋。包括限制孩子交友、催婚甚至代替孩子相亲。这已经是很大的社会问题了。这些做法是对孩子自我边界的毁灭性突破、对人权的践踏,并在预埋将来亲密关系中的“地雷”、限定孩子在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感。

  (三)越界的几种类型

  一个人如果没有界限感,就会分不清责任担当、过度掌控或顺从、过度承担或依赖、想要改变别人而感到无力和沮丧。

  控制者——仅有自我意识——产生顺从型孩子

  入侵者——缺乏规则意识——产生叛逆型孩子

  拯救者——过分责任意识——产生依赖型孩子

  依赖者——逃避责任意识——产生极端型孩子

  讨好者——压抑自我意识——产生分裂型孩子

  (四)如何用界限感实现教育目标?

  导师通过界限感,边界感,提出了家校共育中学校的边界。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能包办一切。

  深度交流:审视世界的视角(抓问题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导师引导家长思考从不同维度分析问题。导师从“理念、思维、策略”三个层次,提出了学校层面的教育边界。

  ※建议一:博弈论与生活

  1. 案例

  2. 策略

  (1)目的:为了实现利益的平衡;

  (2)方法:

  ①遇到事情不要评判;

  ②避免情感倾向;

  ③瞭解对方的动机和底线;

  ④让对方明白你的底线和原则;

  ⑤让对方提出诉求和供选择的方案;

  ⑥提出你解决的方案和理由;

  ⑦找到有利于解决双方诉求的方法。

  3. 共赢

  ※建议二:培养独立人格

  1. 案例

  2. 策略

  (1)目的:通过独立人格培养实现为人处世有分寸;

  (2)方法:

  ①尊重小孩独立人格,也培养小孩尊重他人;

  ②相信并欣赏小孩能明白事理;

  ③让小孩自发讲述事情经过;

  ④引导小孩分析并梳理事情;

  ⑤让小孩提出选择处理问题方案;

  ⑥赞赏小孩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

  ⑦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3. 收获

  ※建议三:成长需要空间

  1. 案例

  2. 策略

  (1)目的: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其自发成长;

  (2)方法:

  ①收起你的好奇心和窥视心理;

  ②相信任何小孩都是会犯错误;

  ③相信任何小孩犯错误会改的;

  ④相信任何挫折都是成长阶梯;

  ⑤遇到事情,等一等,观察一下;

  ⑥不要替代他做判断和决定;

  ⑦肯定他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3. 收获

  ※建议四:权利义务互换

  1. 案例

  2. 策略

  (1)目的:让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你和他互换;

  (2)方法:

  ①相信爱是有条件的,有尺度的;

  ②人是独立没有谁离开谁就不行;

  ③享受权利是有条件的,不挥霍;

  ④承当义务是相对等的,不逃避;

  ⑤教会小孩换位思考,他来分析;

  ⑥施比受有福,在给与中获快乐。

  3. 收获

  五、家教寄语:

  毕淑敏说过,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把握自我边界,别因自我认同感而失去理性。一个人能明白并有清晰的界限感,就会意识到这里的不同,尊重这种不同。心理学“自我边界理论”认为:人际界线不清晰最典型的两大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及过度暴露。

  六、家教拓展:

  请家长选择一对一练习或选择一本边界意识或界限感类图书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并在家教群内进行分享。

  一对一练习 

  我思考我的界限,

  区分

  我做的诗

  和我不会做的,

  我写的诗

  和我永远写不出的。

  由此,还有我爱的

  和我永远不能爱的

  之间的界限。

  我本想说,想看,想拥有的

  东西的界限。

  本想给出的

  用来发现、用来帮助的词语。

  永无完结的荒漠里

  爱的界限,词语

  不足够地勇敢。

  作者 / [西班牙] 阿方索·科斯塔弗雷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