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山·江·海——我的半生履历拾零

  写下这样一个题目,我自己都吃了一惊,但细想起来,我前半生的履历,与山,与江,与海,都有些关联,于是,便坦然下来。

  二十岁以前,我基本上是在山里度过的。我出生在大别山区,旧时那是个出土匪也出传奇人物的地方。幼年的回忆,既有充满童真浪漫的自在,也印有充满艰涩甚至是屈辱的烙痕。我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反右”时期,出生不久,家遭变故;三年自然灾害,饿过肚皮,因营养不良,自小便羸弱;经历了“文革”,血腥的记忆中,有一丝“遗憾”是,竟没资格佩戴红小兵、红卫兵袖章;上山下乡,我在大别山的奇峰——英山尖脚下,当了四年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单调的生活,难填我那萌动青春理想的心灵。这,便是我在山里生活的片段连缀。生活在山里,自然承续了山里人的禀赋。山是坚实、厚重、雄奇的,山石奇崛而巍峨。在大山深处,古木林中,天地之间,大自然的森严和神秘对我而言永远是个谜。我一直奇怪,我的名字里有三块石头,那与大山有关吗?

  1978年我有幸从山里走出来,到江城武汉求学。此后的十几年,一直在长江边学习、工作、生活。记得弱冠之年的我揣着入学通知书近距离亲近长江,看着那滔滔东去的大江,激起了我无边的青春梦想。许多年以后,对武汉记忆很深的片段中,大多竟是与江有关:记得第一天到武大报到,天已暗黑,在江汉关前等武大迎新的车辆,望着茫茫的江面,山里出来的小子,有一份朦胧的喜悦,也有一丝说不出的伤感;记得有一次中文系学生乘车从武昌到汉口看戏,经过长江大桥,车上同学们意气风发,桥下大江静静流淌,同学老彭,拿着小纸片背着英语单词,背会一个,便将单词纸片弹出车外,我看到,纸片在空中飘舞着落向江中,分明像是一朵小花;记得与同学弓克许多次晚饭后从武大散步走到武昌桥头看江水,在江边小摊前买一瓶啤酒,一包花生米,一边饮用,一边畅谈古今,谈人生,谈梦想……那是多么值得留恋的青春岁月啊!在武汉的时间是短暂的,毕业前夕,我独自来到长江边,暮色之中,我落寞无绪,只是静静地看那落日下的东流江水,听那江船渡轮的鸣笛,任由思绪飘飞。

  1982年,我毕业分配到离武汉不远的另一座临江城市——黄石。黄石,不是我喜欢的城市,但那里,却疗愈了我青春的伤。记得同学分别前夕,同学沙林在我的留言簿上写道:“……在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每天看那落日的余晖和流逝的江水,美啊!”这番说法,倒是符合我当时脆弱而伤感的心境。我在黄石的居所,离江堤不过几百米,是旧时德国人建的教堂而改建的。我有许多个日子晚饭后必去江堤散步,观望大江东流,晚霞落照,许多的心事也融汇其中了。在黄石十二年,江水冲刷了我的灵魂,我在这里娶妻生女,我在这里工作、生活、读书、思索,我青春岁月最宝贵的时光,都留在了这座江边小城。前年,当我路过黄石回鄂东老家,过黄石长江大桥,远望西塞山,大江一枕东泻,眼中不由湿润,竟是无语惆怅了。

  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由黄石来到珠海,从长江边到大海边,这是我人生经历的又一次转折。初到珠海,是在一个被称为三灶岛的地方。三灶岛,地处珠海西部,原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它曾是日本侵华时的一个空军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珠海人民为了开发西部,建大港口、大机场,发展大工业,于是,大搞填海工程,并建了珠海大桥,将三灶岛与市区连接起来。九十年代初的三灶岛,那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当地领导人发誓要在这里再造一个澳门。于是,便有了“今日借君一杯水,明日还你一桶油”等耸人听闻的宣传口号。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资金不断涌来,各路人等也蜂拥而至。最盛时,小小数十平方公里的三灶岛上,人头涌涌,车水马龙,喧嚣热闹,寸土寸金。有的麻袋背钱来寻商机,有的空手套白狼施骗术,炒地炒债券,真像是冒险家的天堂。在这南海一隅的小岛上,酒楼舞厅遍布,入夜,大小歌厅舞厅里,滚动着的红男緑女堆拥在乐池中,“迟来的爱”的旋律在略带海腥的风中飘散,人性的欲望在这里发泄发酵。这孤岛中的畸丽让我感到心惊、惶然。由于宏观调控等原因,这里后来终于没能成为又一个澳门,大潮退去,喧嚣终于复归平静。

  我在三灶岛呆了近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离开这里去了市区,接手主持办《特区妇女报》。由于是自筹经费办报,那几年,很是让我吃了一些苦头,其间,有欢欣,也有挣扎。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政协机关——这真是命运的一个巧妙的安排。有人戏称我在珠海政协工作,是“在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做适宜人做的工作”。当然,这有些自夸加自嘲的意味,但不管怎么说,我倒是自安其所。这是一片新的工作天地,让我的眼界开阔了许多。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心灵安静的栖息地,而这里,像是一个折衷的驿站,它给了我一种自在的感觉。更有甚者,我在这里默默工作,潜心思索,体悟人性,也懂得了感恩。

  珠海临海,是全国拥有岛屿最多的城市,有大小岛屿140多个。珠海环山面海,风景秀丽。在南中国,靠近香港、澳门有这样一块地方,实在难得,此地虽然没有广州、深圳等城市那般繁华、热闹,但这里的安逸、现代,骨子里透出的淡定,甚至有些另类,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喜欢在海边徜徉,看那海天茫茫,听那涛声阵阵,在海边,我总会得到一种安宁。大海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辽阔,那样的神秘,在这里,你会由衷地发出咏叹,也会感慨世事茫茫,人生短暂,天地无限,寄于何方?

  我的半生履迹近山、近江、近海,虽然经历平凡,但山的厚重,江的奔流,海的辽阔,使我获得了许多的人生感悟,我生命的活力与慰借许多也来自这大自然的惠赐。我赞美高山!赞美长江!赞美大海!

  2009年元月初稿

  2014年12月修订于珠海

  张磊简历(学号787048)

  男,汉族,1957年11月6日出生。网名:三石。籍贯:湖南保靖。

  1974年9月高中毕业,上山下乡,当了四年农民。

  1978年8月—1982年8月,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湖北(应山)考生;

  1982年8月—1989年12月,毕业分配至湖北省黄石市市委党校任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1990年1月—1994年5月,黄石市委宣传部外宣科副科长,外宣办公室副主任;

  1994年6月—1996年12月,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报》社总编办主任;

  1996年12月—1999年12月,珠海市《特区妇女报》社总编辑;

  2000年1月至今,珠海市政协机关工作,历任综合科科长,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现任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