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逃犯条例》修订因何被泛政治化?

  2019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建议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希望以“个案形式”一次过解决香港与台湾、内地、澳门之间的逃犯移送问题。事缘去年一名香港青年在台湾杀害女友后潜逃返港,由于香港与台湾之间没有签署移交逃犯的协议,嫌疑人难以受到法律制裁。特区政府之目的不单是这一柱案件,更着眼修补法律漏洞。然而,这样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涉及到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又碰巧遇到中美贸易磋商的复杂状况,逐渐溢出法律领域,变成了反对派与外部势力联合起来,与特区政府进行角力的政治事件。
  
  从公开的时间轴来看,特区政府最初提出修订逃犯条例时,台湾方面也表示“乐见其成”。
  
  负责侦察此案的台北士林地检署还欢迎香港尽快通过修法,使嫌犯可被绳之于法。然而,香港反对派出于对任何涉及内地事务的“敏感”,质疑此次修订把内地纳入,是“明修梭道,暗度陈仓”。反对派的观点被台湾的“时代力量”等“台独”势力认可并跟进,台湾陆委会开始出现“如果修例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是矮化台湾”的言论。修例一事开始出现政治化倾向。
  
  另一边,美国也很快介入此事。2月底,驻港总领事唐伟康在接受访问时谈及修例,认为会影响美国与香港之间的双边协定。3月上旬,唐伟康称修例“魔鬼在细节”,美商会亦表达“忧虑”,与此同时,香港反对派议员访问台湾,与陆委会官员及立法委员见面,内外反修例的声浪逐渐高涨,声势逐渐变大。
  
  此后,香港反对派先后发起两次游行,其中4月25日的第二次游行因戴耀廷等人被判刑入狱的效应,称有13万人参加(警方数据为2.28万人);陈方安生、李柱铭等先后“组团”赴美引外力施压,分获美副总统彭斯和国务卿蓬佩奥会见;4月3日《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在立法会首读、二读,但因反对派议员变相“拉布”“暴力阻挠开会”等,法案委员会历时5周都无法选出主席,等同失效。在此过程中,台湾借机“抽水”,宣称香港修例“别有政治图谋”。美国持续加大介入力度,政府高官、国会议员、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等相继发言或发表声明,认为修例影响香港法治。英国、欧盟、加拿大等政府官员或议员也均对修例表达“关切”。外国势力的介入令修例由单纯特区政府内部事宜变成“外交事件”。
  
  面对这一情况,中联办、港澳办、外交部先后就香港修例表达“坚决支持”,主管香港事务的政治局常委韩正也主动谈及“两个修例”,称相关工作“符合基本法规定,有利于彰显香港社会的法治和公平正义”。中央政府的明确支持令修例工作“重回正途”。目前,特区政府已决定6月12日将草案绕过法案委员会,直上立法会大会恢复二读辩论,以现有建制派议员占多数议席的情况,草案的具体内容或有微调,但顺利通过已不成问题。
  
  可以预计,反对派会继续以发动游行示威等手段在街头和立法会内进行造势、阻挠。毕竟,反修例是反对派抓到的一个“大”议题,一则可以借此炒热社会政治气氛,一扫“占中”、DQ以来的萎靡之气,在香港进入选举周期之际,提前造势,二则可利用该议题打击特区政府威信,民主党已经喊出“林郑下台”的口号,如果特区政府威信受损,反对派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鹿为马”“为所欲为”,三则可妖魔化内地司法体制,进而损害中央政府的形象。这些目的,全达到固然好,能达到一个也是一种“胜利”。因此,对反对派而言,草案过不过已不是主要问题,能持续把此事“闹大”才是“正事”。
  
  对美国而言,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反对修例同样是一个可操弄的“大”议题,一方面可以在中国最自由开放的城市借“取消独立关税区”“影响营商环境”等向北京施加压力,为中美贸易磋商增加筹码,另一方面,给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制造“麻烦”就是帮反对派制造“机会”。
  
  此次修例被泛政治化只是香港进入多事之秋的开始,随着下半年区议会选举、明年立法会选举、2021年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2022年行政长官选举等选举周期的开启,香港任何争议性议题都可能变成“政治性”议题,特区政府需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2019年5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