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李天佑将军传》节选

  第三章 转战桂湘粤赣

  巧渡武水

  2月5日,梅花村战斗结束的当晚,红七军前委决定,放弃在北江建立根据地的计划,部队立即转移去江西苏区同中央红军会合。

  黄昏降临,天上飞起了雪花。李天佑、吴西率领特务连紧跟军部向韶关、乐昌之间的杨溪渡口前进。红七军要在这里渡河去江西苏区。

  部队迎着呼啸的寒风和冰冷的雪花。穿过大片原始森林和峡谷,继续行军两个昼夜。指战员们又冷又饿,又困又累,只好一边吃炒米,一边赶路,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白天道路泥泞难行,黑夜伸手不见五指,下坡时跌跌撞撞,指战员疲乏到了极点。但是,为了摆脱后面的追兵,早日到达中央苏区,李天佑和战士们都咬紧牙关,不顾疲乏,满怀希望向前迈进!他们知道,只要渡过杨溪渡口,很快就可以进入中央苏区,跟中央红军会合。 

  晨雾未散。李天佑和部队来到了杨溪渡口。举目眺望,只见粤北山区的武水,水面上翻着白色的浪花,散发着乳白色的水汽,水緑得发蓝,又深又急,弯弯曲曲的河岸上,只有两只小船搁在浅滩上。这是唯一可以利用的渡河工具。红七军前委根据这种情况,决定由邓政委、李总指挥率五十五团先渡,张军长率领五十八团和直属队殿后,一旦受到敌人攻击,可以前后互相掩护。

  渡河开始了。只见两只船一次顶多能渡二十几人,往返需要十多分钟。而后面的兵员、马匹和伤病员正陆续赶到,岸上挤满了等待摆渡的人群。他们都急不可待地等着过河。可是,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两只小船仍孤单地慢慢悠悠地在水上飘动。李天佑心急如焚,不安地观察渡口的动静。他在想,近几个月来,敌人前阻后击,红七军受的创伤确实太重,现在,部队拥在渡口,一旦遇到敌人追击,势将处于背水作战的险境。

  李天佑根据张军长的命令,分别派出了游动哨,担任山头、道路和渡口的警戒,严防敌人袭击。晌午,邓政委、李总指挥和五十五团全部渡过武水,控制了渡口滩头阵地,没有发现敌情。两小时后,五十八团大部分也渡过了河,河两岸仍然十分平静。最后,还剩下的特务连和两个步兵连,以及卫生队、休养连、供给处等非战斗人员,共五六百人等待渡河。

  李天佑正在整理队伍,准备渡河。突然,河对岸传来隆隆的汽车马达声,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几发炮弹落到河心,激起了几股水柱。原来,广东军阀调兵从韶关乘汽车赶来截击红七军。

  李天佑听到枪炮声,面向等待渡河的人群,挥手大喊:“疏散!隐蔽!”

  战士们立即行动,纷纷离开渡口,疏散到山头、树林里,隐蔽在岩石后面。但是炮弹还在向渡口这边飞来,一发炮弹落在离特务连不远的地方爆炸。连党代表吴西突然感到腿部麻木,疼痛难忍。低头一看,原来是右腿膝盖下面打进了一个弹片,鲜血透过裤子往下直流。吴西想咬牙顶住,但怎么也站不住了。

  李天佑一看,立即抱住吴西问:“怎么样?”

  吴西说:“不要紧,全连的任务交给你了!”

  李天佑立即命令卫生员,替吴西包扎伤口,抬上担架。张军长也急忙赶过来,问吴西伤在哪里?以后又亲自送给他一匹白马,行军代步。吴西一直骑到湘赣交界的桂东山区,最后因战斗频繁,才被迫离开红七军,留在当地老百姓家中养伤。

  李天佑刚把吴西的事处理完毕,紧接着河对岸又飞来几发炮弹,又有几个同志相继负伤。这时,队伍中立即出现了一阵骚乱,有的同志在嚷:“敌人跟我们泡上啦!”

  李天佑转身对大家说:“要沉着,服从命令。”

  渡船返回头,带来了邓政委的指示:大批粤军已经分乘汽车从军事咽喉的韶关,沿公路向杨溪渡口扑来,敌我双方正展开激战。已渡过河的部队,要掩护未过河的部队尽快过河。

  部队冒着炮火继续抢渡。其余的人一声不响地倾听着对岸的枪声,判断战斗进展情况。

  不一会,对岸传来消息:邓政委已指挥部队把敌人反击下去了。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枪声再度紧密起来。敌人又调集了几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我渡过河的部队展开攻击。炮声震耳,在河的这一边隐约地可以听到战友们雄壮的冲杀声。李天佑向岸边一望,只见张军长正在岸上来回奔跑,指挥部队抢渡。小船每次过来,他都要和船工说上几句,询问那边瞬息万变的情况,激励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岸边部队摆渡过去。

  突然,对岸枪炮声停止,出现一片沉寂。

  李天佑抬头一看,除了对岸团团硝烟之外,什么也看不见。难道部队撤走了吗?正在他担心时,对岸又出现了枪声,但稀稀疏疏,说明阻击部队弹药不多了。

  枪声忽近忽远,忽紧忽疏,来回拉锯,反复争夺,一直打到太阳落山。小船利用鲜血换来的时间,片刻不停地在河面上来回穿梭。

  当两只小船满载着五十八团的指战员又向河心驶去时,对岸射来了密集的重机枪子弹,小船转了一圈,被挡了回来。黑压压的敌人占领了对岸,正在向岸边架炮。显然,红七军部队被截断了。

  怎么办呢?留在此岸的几百人,除特务连和另外两个连是战斗部队以外,其余的都是非战斗人员,病的病,伤的伤,连枪都没有。人们焦急不安,你看看我,我望望你,谁也拿不出主意。

  在这焦急的时刻,人群中忽然有人喊道:“军长来了!”

  大家回头一看,只见张军长骑着大马迎面到来。原来,在敌人封锁渡口之后,军长亲自探索路径去了。虽然情况万分危急,但军长捋着小胡子,异常沉着,泰然自若。大家一见他就像吃了定心丸,紧张、焦急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军长跳下战马后,同经理处处长叶季壮(参阅40页《叶季壮转战乳源瑶区简介》)等稍作研究,便立即宣布:“现在过不了河,队伍向后退30里。”

  后退30里以后怎么办呢?军长没有说。但是军长那坚定的语气和刚毅的神态,却使大家感到心里踏实。一种对党、对首长由衷的敬佩,好像一团烈火,在心中燃烧。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有一个信念:跟着张军长,就一定能踏上中央苏区的土地,找到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

  10分钟后,部队拖着疲惫的身子,向乳源县境内撤退了。

  李天佑率领的特务连作为战斗部队,责无旁贷地负有警卫几百人安全转移的任务。他们作为前卫连,走在整个队伍的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天渐渐黑下来,刺骨的寒风在山林呼啸。队伍就像一条瘦长的黑影,蜿蜒于曲折的山路上,一鼓作气地走了三四十里。

  在一座高山脚下,找到了几间稀稀疏疏的民房,队伍这才停下来休息。

  这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一天的急行军,指战员都感到饥饿疲劳,全身软绵绵的。在大家休息时,特务连的同志们,依然在驻地警卫、放哨巡逻。其他非战斗人员一到宿营地,倒头就睡,有的倒在山坡上就打起呼噜了。什么吃饭喝水都成了多余的麻烦。睡!天塌下来也要睡!好像只要睡足了觉,敌人再凶狠,山路再险恶,河水再挡道,一切都不在话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入睡了。在一片鼾声中,还可以看到一些站着的或游动着的身影在晃动。他们是谁呢?难道是一些不知疲困的钢铁铸的人?不!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同样疲困,同样劳累。不同的是,他们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很好休息,心甘情愿地在山坡上放哨巡逻。这其中有军长张云逸,特务连连长李天佑,军部参谋莫文骅等一些干部和共产党员。

  张云逸军长又有两三个夜晚没有合眼了。全军的命运在缠绕着他:邓政委、李总指挥他们是否已安全突出重围?没有渡河的这部分人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险境?他站在山腰思索着。对着繁星闪烁的星空,长长地呼了一口气,似乎心里轻松了一些,然后,就向哨兵走去。

  “军长,还没有休息呀?”哨兵低声而又关切地问。

  “你不是也没有休息吗?”军长的声音也很低,怕吵醒四周酣睡的同志们。其实,就是打炸雷,也惊不醒他们。

  “我们年轻,不累。”说着,哨兵也打了个哈欠。

  张军长笑了:“不累是假的,你是哪个连的?”

  “特务连的。”

  军长沉思了片刻,拍拍哨兵的肩膀说:“好样的,现在我们缺粮少弹,战斗部队也少,说不定什么时候敌人突然出现,重担就落在你们肩上了。”

  “请军长放心,我们不怕!”

  天刚刚放亮,便传来消息,追敌又离得不远了。部队情绪又开始紧张起来。张军长命令部队迅速集合。除了特务连和另一个战斗连队外,人们零零散散从房屋里、山坡上走来。赤手空拳的,拿着扁担的,拄着棍子的,牵着牲口的,扶着伤员的,形形色色,人数不少,只是战斗人员太少了。队伍到齐,张军长从人群中走出来,激动地说:“同志们,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被敌人吃掉;一是战胜敌人,去找中央红军。大家看走哪条路好?”

  “找中央红军去!”几百人齐声高喊。

  “对!这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到处有敌人阻拦和追击,几个连的战斗人员对付得了他们吗?不能!因此,我希望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战士,都要振奋起来,用实际行动告诉敌人: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个个都是英雄汉!我们是打不垮、拖不烂的!”

  这些斩钉截铁的话,有力地震动着每个战士的心坎。人群激动起来,热血沸腾。一个同志站出来高声喊道:“我是炊事员,也是共产党员,给我一支枪,我保证战斗到底,决不后退!”

  第二个站出来说:“我是饲养员,也是革命战士,也能亲手杀敌,给我发枪吧!”

  女同志也举手高呼:“我是卫生员,给我枪吧,我要战斗!”

  “给我枪!”

  “给我枪!”

  ……

  一声高过一声,一声比一声有力。高大的山林似乎被这海潮般的声浪震得颤抖了。根据张军长命令,特务连和另一个战斗连队把烈士留下的枪交给了非战斗人员。他们编成了三个新的战斗连队,一共五个连队。他们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地站在张军长面前。

  军长严肃地命令道:“向江西前进!逢山越山,遇水涉水,敌人胆敢阻拦,就坚决消灭他们!”

  李天佑带领特务连作为前卫,在前面开路。在地下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帮助下,红七军往北赶到乐昌县坪石渡口,伪装押运粮船队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巧妙地渡过了河。指战员们回头望着波浪滔滔的河水,禁不住脸上浮出了胜利的微笑。

  粤北的山高路险,挡不住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

  粤北的武水,挡不住红七军的铁流!

  本文选自《李天佑将军传》,刘天野、夏道源、樊书深等着,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第85—91页。

  李天佑转战乳源瑶区简介:

  李天佑(1914—1970),广西临桂人。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连长。1930年11月随红七军北上远征。1931年2月红七军转战乳源,参加在乳源梅花(1952年划乐昌)的“梅花战役”和在桂头杨溪的抢渡武江战斗。杨溪渡武江受阻后,随张云逸率领未过江人员700多人撤到乳源瑶山,宿营必背半岗岭瑶寨。在横溪下湾村作短暂休整后继续北上,经乐昌湖洞、罗家渡过武江前往江西中央苏区。

  叶季壮转战乳源瑶区简介:

  叶季壮(1893—1967),广东新兴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至1952年先后任中央贸易部长、外贸部长。

  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并参加红七军。1930年11月随红七军北上远征。1931年2月红七军转战乳源,参加在乳源梅花(1952年划乐昌)的“梅花战役”和在桂头杨溪的抢渡武江战斗。杨溪渡武江受阻后,随张云逸率领未过江人员700多人撤到乳源瑶山,宿营必背半岗岭瑶寨。在横溪下湾村作短暂休整后继续北上,经乐昌湖洞、罗家渡过武江前往江西中央苏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