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72章 重世勿徙80

  【经文】

  翛1国2姱3民4,斯5有6什7百8之9器10而11务须12用13,斯5有6舟车14而15无16琐17乘18 ,斯5有6甲兵19而15无16必20阵21,斯5民4重22世23而24厌25徙26  ,斯5民4孚27洁28身29自30雍31 而24 甘32其33食34,美35其33服36,安37其33居38,乐39其33俗40。邻41国2相望42,鸡犬之声43相闻44,民4至45老46死47莫48迁49往来50。

  【注释】

  1.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例,《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2.国:国家。例,《庄子·让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   3.姱:美好。例,战国楚·宋玉《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4.民:人民大众,老百姓。例,《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鲁莽,治民焉勿灭裂。”   5.斯:指示代词,这里,这个地方。例,《楚辞·渔父》:“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6.有:存在,存在着。例,《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天池:天然水域。   7.什:表示多种多样的。例,《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8.百:概数,比喻很多。例,《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9.之:助词,用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相当于“的”字。例,《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10.器:器具,用具。例:《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器则速毁。”   11.而: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例,《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浅而舟大也。”   12.务须:副词,必须。例,《诗薮·古体下》:“学者务须寻其本色。”   13.用:使用,应用。例,《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   14.舟车:船和车。例,《庄子·人间世》:“舟车之所通。”   15.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例,《庄子·天道》:“ 天不产物而万物化,地不长物而万物育 。”   16.无:副词,不(非),没有。例:《庄子·知北游》:“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   17.琐:细小,琐碎。例,晋·陆机《演连珠》:“是以物有微而毗着,事有琐而助洪。”   18.乘:乘坐,驾驭。例,《庄子·让王》:“乘以王舆。”   19.甲兵:披铠甲、执武器的士兵。例,《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20.必:副词,必然,一定。例,《庄子·人间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菑:灾害。   21.阵:(敌我双方军队)列(布)阵作战。例,《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   22.重:爱,喜欢。例,唐·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23.世:世间,人间,现实社会。例,《庄子·外物》:“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24.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例,《庄子·山木》:“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无肯专为:无意偏执一方。   25.厌:讨厌,憎恨。例,《左传·隐公十一年》:“田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26.徙:迁移,移民。例,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某氏徙居他州。”   27.孚:相信。例,《易·中孚》:“有孚孪如, 无咎。”   28.洁: 纯洁。 例,《庄子·徐无鬼》:“其为人洁廉, 善士也。”   29身:指品德,操行。例,《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30.自:副词,自然。例,《庄子·在宥》:“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   31.雍:和谐,和睦。例,《庄子·盗跖》:“尧、舜为帝而雍。”   32.甘:味美,可口。例,《庄子·齐物论》:“蝍蛆甘带,鸱鸦耆鼠。”蝍蛆:蜈蚣。甘带:吃蛇肉感到味美。   33.其:人称代词,他们(的)。例,《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不朋:不拉帮结派。   34.食:食物。例,《庄子·山木》:“吾无粮,吾无食,安得而至焉?”   35.美:美丽,漂亮。例,《庄子·田子方》:“美人不得滥。”滥:无节制。   36.服:衣服,服装。例,《庄子·田子方》:“举鲁国而儒服。”   37.安:安全、舒适。例,《孟子·离娄》:“自得之,则居之安。”   38.居:住所。例,《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39.乐:乐意,喜欢。例,《后汉书·张让传》:“万人之所以乐附之者,其源多由十常侍。”   40.俗:风俗习惯。例,《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41.邻:邻接,相邻。例,《庄子·胠箧》:“昔者,齐国邻邑相望。”   42.相望:互相看得见。例,宋·苏轼《答湖守刁景纯书》:“吴兴自晋以来,贤守风流相望,而不肖独以罪去,垢累溪山。”   43.鸡犬之声:鸡鸣狗吠的声音。   44.相闻:互相听得到。例,《庄子·胠箧》:“鸡狗之音相闻。”   45.至:到,到达。例,《庄子·庚桑楚》:“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46.老:岁数大,老年。例,《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久矣夫!今老邪?”   47.死:生命终结。例,《庄子·养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   48.莫: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哪一个人。例,《诗·小雅·采薇》:“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9.迁:迁移。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迁其民于临洮。”   50.往来:去和来。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往来种作。”

  【译文】

  在自由自在的国家里人民的生活多么美好,在这里有多种多样的器械是需要使用的,在这里有各种车辆船只但并非即使琐事也要乘坐车船,在这里有披铠甲、执武器的士兵但不一定要列阵作战,在这里的人民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而讨厌移民到别的地区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相信只要保持纯洁的品德操行就能自然地使心态和谐从而对他们所吃的食物感到可口,认为他们所穿的衣服是漂亮的,对他们的住所感到舒适,喜欢他们的民族风俗。相邻国家边境两侧的百姓互相看得见,也都听到对方鸡鸣狗叫之声,但百姓生活一辈子,没有谁迁移过去或迁移过来。

  【评说】

  本章描绘一种自由、自在、富足、和谐的理想国度。唐朝宰相魏征曾对李世民说道:“尧、舜时代,百姓丰衣足食,敲着田里的土块唱《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原始社会的那种“翛国姱民”。老子所描述的“翛国姱民”,显然是进步多了:有各种器具可供生产之用,又有车船充当运输工具。现代社会也不外如此,未来社会也不外如此,只是各种器具增加了自动化或智能化的控制功能,各种车船在技术上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在“翛国姱民”的理想国里,没有战争,社会和谐,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因现实社会的缺陷造成郁意而移民到其它国家去谋生。民心纯洁、心态平衡、知足常乐,故“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本章经文末尾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莫迁往来”。虽然描写的是现象,但这种现象的实质在于:边境另一边的国家,也是“翛国跨民”,边境两边的人民生活过得自由、自在、富足、和谐,何必迁过去或迁过来呢?两边的人民都过着好日子,足见已是“和其光,同其尘”,即是“烜同”的景象了。进一步想一想,边境地区,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往往是经济落后地区。但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民都生活得这么好,其它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自然是更加美好了,所以没有必要移民过去或过来。

  【思考】

  当今世界上存在“翛国姱民”吗?我们中华大地能成为“翛国姱民”吗?你梦想过吗?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