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以1正2治3国4 ,以1无私5 处6天下7 。吾8何以9知10其11然12哉13 ?天下14多15忌讳16 ,因17百姓18弥19贫20;天下14多15利器21,因17国家22滋23昏24 ; 天下14多15奇25事26, 因17伎俩27滋23起28 ;天下29多15法令30, 因17盗贼31多15有32。 是以33圣人34云35:君36无为37而38民39自化40,君36无争41而38民39自正42,君36无欲43而38民39自44朴45,君36无私5而38民39自44孚46。
【注释】
1.以:介词,根据,按照。例,《庄子·人间世》:“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2.正:正道,指自然法则。例,《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治:管理。例,《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鲁莽,治民焉勿灭裂。” 4.国:国家,邦国,诸侯的封域。例一,《说文解字》:“国,邦也。”例二,《庄子·让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 5.无私:公正没有私心。例,《庄子·天下》:“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党:拉帮结派;易:平和。 6.处:处理。例,《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君周公制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7.天下:天下事。例,《庄子·天下》:“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8.吾:人称代词,代称自己,我。例,《庄子·秋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9.何以:怎么,为什么。例,《庄子·大宗师》:“尧何以资汝?”尧:古代帝王;资:帮助。 10.知:知道,瞭解。例,《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之:这。 11.其:指示代词,这样。例,《庄子·大宗师》:“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 12.然:正确,对。例,《论语·雍也》:“子曰:雍之言然。” 13.哉:语气词,表示反问。例,《庄子·人间世》:“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 14.天下:世间,人间,现实社会。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15.多:许多。例,《庄子·人间世》:“医门多疾。” 16.忌讳:顾忌,避忌,为避免引起不良后果的某些做法。例,汉·贾谊《过秦论》:“秦俗多忌讳之禁。” 17.因:因为,由于。例,《庄子·德充符》:“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18.百姓:指人民大众。例,《庄子·田子方》:“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天:喻指能荫庇百姓的好官。 19.弥:副词,越来越……。例,宋·王安石《孤桐》诗:“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20.贫:贫穷。例,《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1.利器:鋭利的兵器。例,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与太尉僧辩书》:“精兵利器,势勇雷霆。” 22.国家:指统治阶级的政权组织、官场机构。例,《韩非子·解老》:“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23.滋:副词,更加。例,《国语·晋一》:“不战而反,我罪滋厚。” 24.昏:黑闇。例,《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四月丁酉,赦天下,昼昏。”经文“国家滋昏”是指政治更加黑闇,社会更加混乱。 25.奇:奇特的, 异乎寻常的。例,《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26.事:事故,变故。例,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要兵变矣。” 27.伎俩:花招,不正常手段。例,《郁轮袍》一折:“在公主前施些伎俩,这状头可是拾芥的易也。” 28.起:发生,产生。例,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一朝祸起萧墙内,胃水咸阳不复都。” 29.天下:指国家。例,《庄子·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夫子立:尧帝请许由登基立为天子。 30.法令:法律,政令。例,《商君书·定分》:“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31.盗贼:强盗,小偷。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路不拾遗。” 32.有:表示存在,存在着。例,《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天池:天然水域。 33.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34.圣人:“圣”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表述为:“圣,通也。”《古今汉语词典》对“圣”字表述为:“才能非凡,无所不通。”而对“圣人”则表述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综合起来,“圣人”可以表述为:“德才高超,事事通达的人。”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成:实现;生:出现。 35.云:说,称。例,《论语·子罕》:“子云:吾不试,故艺。” 36.君:君王,指国家最高统治者。例,《庄子·人间世》:“臣之事君,义也”。 37.无为:按照事物存在、运化的自然法则办事。例一,《庄子·田子方》:“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汋:水自然涌出。例二,《庄子·至乐》:“天无为以清,地无为以宁。” “ 无为可以定是非。” 38.而:连词,表示顺接,就。例,《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39.民:人民大众,老百姓。例,《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鲁莽,治民焉勿灭裂。” 40.自化:自然而然地生息、运化。例,《庄子·在宥》:“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 41.无争:不与别人抢夺、争斗。例,《融心斋·人生感悟》:“怀善守德,无争自宁。” 42.自正:自然而然端正自己的品行。例,《庄子·渔父》:“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 43.无欲:没有贪欲,没有不良欲念。例,《庄子·马蹄》:“同乎无欲,是谓素檏。素檏而民性得矣。” 44.自:自然而然。例,《庄子·在宥》:“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 45.朴:俭檏,檏素。例,《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 46.孚:诚信。《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译文】
按照正道即自然法则来治理国家,按照大公无私的原则来处理天下事。我怎么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呢?民间有许多忌讳,是因为人民越来越贫穷;民间散存着许多杀人武器,是因为国家政治更加黑闇引起社会更加混乱;社会上出现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故,是因为不正当行为越来越多了;国家颁布了许多法令,是因为强盗和小偷大量存在。所以圣人说:当统治者能按自然法则治理国家时老百姓就能自然而然地生息运化,当统治者不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时老百姓就能自然而然地端正自己的品行,当统治者不贪婪无度穷奢极欲时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地保持俭檏,当统治者能做到大公无私时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地互有诚信也信服统治者。
【评说】
本章论述按照自然法则治理国家和按照自然品格即大公无私地待人处世,这两方面是不可分离的,所以简单地说,就是统治者要实行“天道”。怎么实行“天道”?老子曾以水为例来说明,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居善低,动善势,行善源,与善填,演善信,适善能,正善至”。水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水“不争”。
老子说水“近于道”,人类社会要做到“仿若道行”,只要统治者能以水为榜样就行了。统治者能以水为榜样,百姓则会向统治者学习,也以水为榜样。全国人民、全天下人民以水为榜样,就都“道法自然”了,就是“君无为而民自化,君无争而民自正,君无欲而民自朴,君无私而民自孚”了。
这里,最切要的是“君无私”,君王没有自私自利的行为,则百姓将自然而然地互有诚信和信赖君王。为什么呢?因为君王无私,则对官民能一视同仁,无嫡庶之分,无亲疏之别,一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天下人的信任。历史上,在尧、舜二帝之后,最典型的是李世民,他办事据之以理,敢于重用从敌对阵营归顺过来的贤人,如魏征。李世民采纳魏征提出的教化万民的办法,仅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大治,取得内政、外交、军事上的三大胜利,达到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李世民在一次早朝上提起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贞观之年,人们都认为不可实行政治教化,只有魏征劝我实行。我采纳了他的意见,不过几年,就使华夏安宁,四夷宾服。突厥自古就是中国的劲敌,如今他们的酋长成为我的侍卫,各部落的人都穿上中原人的服装。我有这些成就,都是魏征的功劳啊!”君王能以诚信对待臣民,特别是以诚信对待来自敌对阵营的良臣,就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看到君王做到无私,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全天下人谋幸福,所以必然对君王诚信,信赖君王,国家也能实现大治了。
【思考】
1.什么是“以正治国,以无私处天下”?何时何人这样做了?
2.老子为何要求国家领导人做到无为、无私、无欲、无争?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