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28章 不压民生72

  【经文】

  民1不2畏3威4,则5大6威7将8至9,其10势11披靡12。不13柙14民1之15居16,不13压17民1之15生18。夫19唯20不13压17,则5民1不21厌22 。是以23圣人24自知25不21自见26,自爱27不21自贵28,故29去30彼31取32此33。

  【注释】

  1.民:人民大众,老百姓。例,《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鲁莽,治民焉勿灭裂。”   2.不: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例,《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   3.畏:畏惧,害怕。例,《庄子·达生》:“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4.威:威胁。例,《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5.则:连词,表示相承关系,相当于“就”。例,《庄子·人间世》:“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   6.大:表示规模大程度深。例,《庄子·在宥》:“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脊脊:比喻秩序,条理。   7.威:威力。例,《荀子·强国》:“威动海内。”   8.将:副词,也许,可能。例一,《列异传·宋定伯捉鬼》:“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 例二,《庄子·逍遥游》:“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9.至:到,到达。例,《庄子·庚桑楚》:“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10.其:指示代词,这(些),那(些)。例,《庄子·人间世》:“传其常情,无传溢言。”   11.势:趋势,趋向。例,《庄子·秋水》:“时势适然。”   12.披靡: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之倒伏。此处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例,《周书·王雅传》:“擐甲步战,所向披靡,太祖壮之。”   13.不:副词,不要,勿。例,《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   14.柙:用囚笼关禁犯人。例,《管子·小匡》:“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此处“柙”字作“限制”、“束缚”解。   15.之:助词,用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相当于“的”字。例,《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16.居:住所。例,《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17.压: 压制。 例,《公羊传 ·文公十四年》:“子以大国压之, 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   18.生:指自然、正常地生存。 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1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20.唯:副词,只有。例,《庄子·说剑》:“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21.不: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例:《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   22.厌:讨厌,憎恨。例,《左传·隐公十一年》:“田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23.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24.圣人:“圣”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表述为:“圣,通也。”《古今汉语词典》对“圣”字表述为:“才能非凡,无所不通。”而对“圣人”则表述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综合起来,“圣人”可以表述为:“德才高超,事事通达的人。”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成:实现;生:出现。   25.自知:指清醒地认识自己。例,《庄子·盗跖》:“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26.自见:自我表现,自我炫耀。例,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垂空文以自见。”   27.自爱:自重,珍惜自己。例,《左传·哀公七年》:“邾非敢自爱也,惧君之威不立。”   28.自贵:自认为高贵。例,董仲舒《汉书》:“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谊。”   29.故:连词,所以,因此。例,《庄子·天道》:“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30.去:摒弃,不要。例,《孟子·告子下》:“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31.彼:指示代词,那个,那些。例,《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自生,吉祥止止。”   32.取:择取,采用。例,《庄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人民。”   33.此:指示代词,这,这个,这些。例,《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者,此之谓大本大宗。”

  【译文】

  人民大众不怕统治者威胁的时候,存在于人民大众中的最强大的威力就可能爆发出来了,这种威力的气势足以使统治者的政权崩溃倾覆。统治者不要限制民众的居住自由,不要压制民众的正常生活。只有不压制民众的正常生活,人民大众就不会对统治者讨厌或憎恨。因此,圣人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而不显露自己,能珍惜自己而不自认高贵,所以,统治者也不要显露自己和自认高贵,而要保持清醒地认识自己和珍惜自己。

  【评说】

  本章从人民大众的力量出发,警告统治者不要限制人民的居住自由,不要压制百姓的正常生活,特别指出最高统治者应有自知之明而不要自我表现,要慎用自己的权力,不要自以为是而凌驾一切,否则下属臣民一旦造反,就把自己推翻了。例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民暴动,就是因为周朝第九代王的残暴统治造成的,百姓造反把周厉王杀死了,此事发生在老子出生前约270年,作为史官的老子当然瞭解这段历史。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历次农民大起义不是推翻统治者的政权,就是给予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历史证明,人民大众力量“其势披靡”的论断是正确的。唐朝宰相魏征论述“君王如舟,人民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把老子的思想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也是“高下相倾”、“柔胜刚,弱胜强”,其“无以易之”。舟可以乘风破浪,王可以抽刀劈水。但浪翻而舟没,水不断而仍长流。终其极,“僭强者,死之徒;守弱者,生之士”,这同样是“无以易之”。

  在现代世界史中,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统治时期,为了消灭城市“资产阶级”,把首都金边全体居民在一个下午统统骗出城外赶往山区,逼迫百姓务农,强迫种田,不准探亲访友,集体劳动,吃大锅饭,不准吃得好,不准吃乾饭或稠粥,特别是身着乌衫的极左分子随时随地持枪监督百姓的举动,若有谁私自去捕鱼捉虾烧煮来吃,一旦发现,会被枪杀;那时候,男婚女嫁,自己没有自由,父母不能过问,全由“乌衫”人物蛮横决定,他们将适龄男女排成两队,按次序叫号,那两个男女被叫到,就是一对夫妻,而不管男女双方是否愿意。对于曾在旧政府时期当过一官半职的人,或商人,或教书先生,一经查出就被杀死。许多人发泄怨言,则被集中到一处地方,假以名义叫这群人挖坑,待坑挖成了,“乌衫”们用木棍重击群民的脑袋并将其推入坑中埋了……这样滥杀无辜百姓逾二百万人以上。正因为波尔布特实行灭絶人性的血腥统治,激起柬埔寨人民的愤恨,也遭到世界上絶大多数国家的谴责。波尔布特生怕遭到人民追杀,先后两次制造假消息说自己已亡故,自以为这样可以逃避罪责。直到最后,在柬泰边境病死前,还染黑发化妆,以欺骗民众的眼睛(笔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去过柬埔寨数地停留,访问过许多老华侨,所以瞭解波尔布特集团的罪恶行径)。

  波尔布特、希特勒及东条英机,在近、现代历史上,是典型的“柙民之居,压民之生”的最残暴、最恶毒的代表者,他们都是以欺压人民开始,以自取灭亡告终。

  在这章经文中,老子喻示人们“自知不自见”,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极有意义的教训。举例来说,唐朝贞观四年,李靖领兵歼灭了东突厥的军队,使唐朝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被近邻国家共同拥戴为“天可汗”的李世民,自然而然地万分高兴。为了庆祝这个伟大胜利,一天,他摆了九龙席,宴请协助他成为帝王的功臣们——内阁决策团成员,共有六人,都是宰相,即:房玄龄、李靖、王珪、温颜博、戴胄、魏征。这六个人出类拔萃,为天下一时的豪杰,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内阁决策团队。但是,作为凡人,难免也有缺点、错误,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

  当他们饮到酒酣耳热的时候,李世民一时心血来潮,给王珪出了一道难题:“我听说你精通鉴定人的特长,又非常善于谈论,请你把自玄龄以下的宰相们评价一翻如何?你也不妨与他们作一番自我比较,比比你与诸宰相到底谁最贤能?”

  自古以来,天子与大臣共同饮酒,有三个必须禁忌的惯例:第一是天子不到大臣家里饮酒,第二是每次饮酒不得超过三杯,第三是饮酒时间不得延续到天黑点灯之时。这些禁忌是为了防止天子酒后失去理智、做出不合君臣礼节的事来。这天李世民宴请的全是心腹大臣,所以没有讲究三杯的限制,而是要饮到尽欢而散。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迷迷糊糊地提出这个不适宜的话题来。

  当面评价人的工作,只应在公事公办的场合进行,大家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即使有些出入也能互相谅解。这天偏偏是在酒宴上,大家都带了几分酒意,假如一句话说得不好,就会激起别人的怒火,甚至形成芥蒂,有损集体的团结,更何况当面拿自己作比较,更容易造成别人的反感,引起误解乃至怨恨。幸亏王珪头脑清醒、灵活,善于随机应变,很快从一开始的震惊中镇静下来,从容地说:“孜孜不倦、勤奋为国,我不如玄龄;文武双全、出兵为将、入朝为相,我不如李靖;奏章详细明白、处理公文恰当妥帖,我不如颜博;对于繁乱纷纭的事物,处理得整整有条,我不如戴胄;常常以诤谏尽心尽职,批评君王不如尧、舜,我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我与他们相比较,稍微略强一些。”

  王珪的这番话,尽以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说得别人心中慰帖,最后虽说出自己一点长处,别人也由衷佩服。王珪堪称“自知不自见”,得到李世民和各位宰相的一致称赞。

  【思考】

  你周边有没有“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人物?自己能不能也这样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