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威1,无2威1;慑3,无2慑3 ;位4,无2位4。大小多少5,抱6愿7以8德9。图10难11于12其13易14 ,为15大16于12其13细17。天下18难11事19 ,必20作21于12易14 ;天下18大16事19 ,必20作21于12细17。夫22轻23诺24者25必20寡26信27, 多28易29者25必20多30难11。是以31圣人32犹33难34之35,故36终37无38难11; 圣人32不39诿40大16,故36能41承42启43大44。
【注释】
1.威:威力,威势。例,《荀子·强国》:“威动海内。” 2.无:丧失,失去。例,《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叔山无趾。” 3.慑:威慑,震慑。例,《淮南子·泛论训》:“威动天地,声慑四海。” 4.位:官位,权位。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例二,《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 5.大小多少:泛指大事,小事,事多,事少。 6.抱:怀着,心理想着。例,《庄子·徐无鬼》:“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7.愿:愿望,意愿。例,《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会,适我愿矣。” 8.以:介词,在,于。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9.德:天道的品格,即自然品格,其本质是“和”,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葆阳,冲气以为和”中的“和”,是使人、物、事都处于和谐、平衡、有序、正常运化状态的“和”。例,《庄子·缮性》:“夫德,和也。”例二,《庄子·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10.图:考虑,谋划。例,《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1.难:困难,不容易做。例,《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12.于:介词,从,由。例,《庄子·知北游》:“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13.其:指示代词,这(些),那(些)。例,《庄子·人间世》:“传其常情,无传溢言。” 14.易:容易做。例,《庄子·人间世》:“有心而为之,其易邪?” 15.为:做。例,《庄子·人间世》:“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16.大:规模大或程度深,泛指大事。例,《庄子·在宥》:“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脊脊:比喻秩序,条理。 17.细:泛指小事、细节。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18.天下:世间,人间,现实社会。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19.事:事情,事业。例,《庄子·田子方》:“君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20.必:副词,必然,一定。例,《庄子·人间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菑:灾害。 21.作:(开始)做,(首先)做。例,《尚书·禹贡》:“莱夷作牧。” 22.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23.轻:轻率,不慎重。例,《庄子·德充符》:“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24.诺:答应,允许。例,《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5.者:助词,表示“……的人”。例,《庄子·人间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26.寡:少。例,《庄子·天下》:“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为怪。” 27.信:真诚。例,《庄子·盗跖》:“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行:德行。 28.多:副词,表示某种情状,在此处有“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例一,《说文解字》:“多,重也。”例二,《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恶必多溢恶之言。” 29.易:改变。例,《庄子·骈拇》:“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方:方法、方向;性:本性。 30.多:许多,数量多,次数多。例,《庄子·人间世》:“医门多疾。” 31.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32.圣人:“圣”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表述为:“圣,通也。”《古今汉语词典》对“圣”字表述为:“才能非凡,无所不通。”而对“圣人”则表述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综合起来,“圣人”可以表述为:“德才高超,事事通达的人。”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成:实现;生:出现。 33.犹:通猷,谋划,思考。例一,《左传·成公八年》:“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例二。《诗经·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34.难:克服困难。例,《庄子·徐无鬼》:“筋力之士矜难。”矜:自豪,自夸。 35.之: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调整音节。例,《庄子·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36.故:连词,所以,因此。例,《庄子·天道》:“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37.终:自始至终。例,《战国策·魏策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38.无:没有,不存在。例,《庄子·知北游》:“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39.不:副词,不曾,没有。例,《庄子·齐物论》:“终身疫疫而不见其成功。” 40.诿:推卸,推脱。例,《汉书·胡建传》:“执事不诿上。” 41.能:能够。例,《庄子·天地》:“能有所艺者,技也。” 42.承:继承,继续。例,《三国志·吴·鲁肃传》:“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43.启:开发,开拓。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启,开也。”译:“启,本为启发、开解;后用同开。”例二,《左传·成公八年》:“ 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蔑:无,没有。 44.大:壮大,光大。例,《荀子·相成》:“卑其忘意,大其圆囿。”
【译文】
滥用威力,会失去威势;强行威慑,会失去震慑作用;贪恋官位,会失去权位。事情不论大小多少,统治者都应怀抱自然品格作为规范。谋划困难的事情要先着手于那些容易做的,处理天下的大事要先着手那些细小的。世间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做的事情开始;天下大事,一定从小事先做起。轻许诺言的人一定少有真诚,朝令夕改的人必然遭到许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思考克服困难,所以自始至终不存在困难的事情;圣人不曾推诿大事,所以能够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开拓发展和发扬光大。
【评说】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指出人们在待人处世时应该“抱愿以德”,尤其指统治者管理国家、处理民事,不论大、小、多、少,打心眼里就应以大道的品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老子说“公德之容,唯道是从”。庄子说:“夫德,和也1 ”。这里的“和”,是要使人、物、事皆处于和谐、有序、平衡、正常的状态,能使社会保持这种“和”的状态,就是“施实德于民2 ”了。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德的民族,相传舜帝最重视以德教化百姓,而周文王姬昌在《易》经中有五处显示“德”,如:《小畜·上九》:“尚德载”。《益·九五》:“有孚惠我德”。《恒·九二》:“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六五》:“恒其德,贞”。《讼·六三》:“食旧德”。周文王演绎六十四卦,明确指出,不保持德性,是一种羞耻。周文王不但注重保持德性,而且指出要崇尚“德载”,即以德行教化作为宗旨,这也就是“抱愿以德”,是中华民族先祖传扬下来的优良传统。从古到今,不论家庭、学校、政府机关部门,都十分重视人的品德教育,在德、才的培养方面,常常把德放在首位。比如,政府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抓住了德性的核心,是弘扬天德的根本决策。
在本章末尾,有“圣人不诿大,故能承启大”的论述,大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从“抱愿以德”来看,教化官员和百姓,使能具备天德,是一件最大最难的事情,也是最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东周列国之所以长期混战,首先是因为各诸侯王不能如庄子所说的进行“成和之修3 ”,所以没有具备天德,社会动乱,百姓遭殃,而一心为私的侯王也先后自取灭亡。老子能“抱愿以德”而传授《道德经》,但在国家政务方面推行天道,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然而正义的事情一定会有正义的人来承传和发扬光大。在春秋战国时期,不遗余力承传正义事业的,除了老子之外,还有函谷关令尹喜、庄子……除了道家,还有墨家,而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就是一个“不诿大”的人物。例如,在《墨子·贵义》篇中记述:墨子从鲁国到齐国去访问老朋友,这位老朋友对墨子说:“如今天下没有谁从事正义事业,只有你不辞劳苦从事正义事业,你也不如洗手不干了吧!”墨子说:“如今这里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十个儿子,却只有一个人种地而九个人闲着不干活。这样,那个种地的人就不得不更加勤劳努力了。为什么呢?就因为吃饭的人多而种地的人少。如今人们都不做正义的事业,因此你应该多鼓励我更加努力为正义事业奔走,为什么要劝阻我呢?”墨子就是这样,他“终不诿大”,毅然继续从事正义事业。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还常常怀念他。
【思考】
联系中华民族历史,说说“抱愿以德”的具体事例。
注:
1.参看《庄子·缮性》。
2.参看《书·盘庚上》。
3.参看《庄子·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