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天下1有2始3,以为4天下5母6。冀7知8其9母6,以10喻11其12子13 ;暨14知8其9子13,复15溯16其12母6,殁17身18不19怠20。塞21其9隧22,闭23其9门24,终身25不26擎27;开28其9隧22,辟29其9门24,终身25不26咎30 ; 济31其9事32, 颙33其9光34。夫35贵36其37明38:见晓39越40明41, 受42授43越40谦44,无45遗46身47殃48,是谓49习50常51。
【注释】
1.天下:指宇宙空间之内。例,《庄子·大宗师》:“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藏天下于天下:例如,后天宇宙藏于先天宇宙之中。 2.有:表示存在,存在着。例,《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天池:天然水域。 3.始:开头,起初,指有“无”而还没有“有”的先天宇宙中无色无声无形的先天形态物质的存在及其演化,即是第2章中所说的“道”。例一,《韩非子·主道》:“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例二,《淮南子·俶真训》:“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蘗,未有形埒,无无蠕蠕,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 4.以为:认为。例,《庄子·田子方》:“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 5.天下:指宇宙之内的天体万物。例:《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通:入出无阻,如“无”能入出“有”间“无”间。 6.母:天体万物的本源(即道,天道,先天形态物质)。例一,《淮南子·要略》:“穷逐终始之化……通造化之母也。”例二,《庄子·大宗师》:“夫道……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气母:宇宙本源。母、媪、道、天道、大道、始、元、极、无、一、精、气、神,都是同义或近义词。 7.冀:希望。例,《庄子·徐无鬼》:“冀得其来之泽。”其:指舜帝;来:带来;泽:恩泽。 8.知:认识。例,《庄子·齐物论》:“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9.其:指示代词,这(些)。例,《庄子·人间世》:“传其常情,无传溢言。” 10.以:连词,用在句首,以便。例,《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 11.喻:说明。例,《庄子·齐物论》:“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12.其:人称代词,他(它)(的)。例,《庄子·田子方》:“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 13.子:指先前的东西(母)演变生成的新东西。例,唐·李绅《悯农》诗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4.暨:至,到。例,《庄子·列御寇》:“列子屦,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15.复:又,再。例,《庄子·大宗师》:“他日复见。” 16.溯:往上推求,追根探源。例,明·李宗彦《莲子君词话》序:“文章体制,惟词溯至李唐而止,似为不古。” 17.殁:终。 例,《墨子·非命上》:“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 18.身:人的一生,一辈子。例,《史记·李将军列传》:“终广之身,为二千四十余年。” 19.不:副词,不要,勿。例,《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 20.怠:松懈,懒惰。例,《商君书·弱民》:“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21.塞:堵塞。例,《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 22.隧:道路,渠道。例,《庄子·马蹄》:“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23.闭:关闭。例,《庄子·天运》:“坚闭门而不出。” 24.门:门户,出入口。例,《易 · 系辞下》: “重门击拆,以代暴客。” 25.终身:一生,一辈子。例,《庄子·徐无鬼》:“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26.不: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例,《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 27.擎:举,举起。例,束皙《饼赋》:“擎器者舐唇,立侍者干咽。”引申作“上进”。 28.开:打开,开通。例,《庄子·天运》:“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29.辟:开辟,打开。例,《庄子·天道》:“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六通:通晓天道、人道、圣道、帝道、诡道、阴阳之道。四辟:指开放四方门户。 30.咎:过失,失误。例,《三国志》:“权引咎责躬。” 31.济:成,完成。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32.事:事业。例,《庄子·田子方》:“君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33.颙:用作动词,大着(zhe),越来越大。例,《诗经 ·小雅·六月》:“四牡修广,其大有颙。”有(yòu):又,再,更。 34.光:光荣,荣耀。例,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雪耻蒙光,去辱居贵。”经文“颙其光”意思是增光,发扬光大。 35.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36.贵:重视,看重。例,《庄子·徐无鬼》:“仁义之士贵际。”际:交际。 37.其:助词,起强调作用。例,《庄子·人间世》:“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38.明:明瞭,通晓。例,《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 39.见晓:见识。例,《庄子·天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40.越:越发,愈加。例,《红楼梦》六十三回:“眉梢眼角,越添了许多风韵。” 41.明:明白,清楚。例一,《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例二,《庄子·大宗师》:“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42.受:接受,承教。例,《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 43.授:传授,教。例,《汉书·孔光传》:“……以选授皇太子经。” 44.谦:谦虚。例,《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濡:柔。 45.无:副词,不。例,《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46.遗:遗留。例,《史记·项羽本纪》:“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47.身:自身,个人。例,《庄子·至乐》:“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 48.殃:祸害,祸患。例,《庄子 · 天运》:“ 是犹推舟于陆也, 劳而无功, 身必有殃。” 49.是谓:这说的是,这叫做。例,《庄子·马蹄》:“同乎无欲,是谓素檏。素檏而民性得矣。” 50.习:通晓。例,《管子 · 度地》:“ 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习水:通晓水性。 51.常:法则,规律,道理。例,《庄子·天道》:“以无为为常。”经文中的“习常”,意思是“人们通晓的道理”。例如《韩非子·主道》:“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译文】
宇宙中存在着的先天形态物质,我认为是天体万物的本源。人们希望认识天体万物的本源,以便说明它所演变形成的后天天体万物;或者在对这些天体万物有了认识时,再追根溯源去探索它们的本源,这项事业要求人们终身不要懈怠。如果堵塞那些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关闭与外界往来的门户,则一辈子也不会上进;如果打通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开辟与外界往来的门户,则一辈子也不会失误;事业完成了,还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值得重视的是应当明瞭:见识越发明白了,那么在接受师教或教授别人时就应当更加谦虚,这样就不会留下对自身有害的祸患了,这是人们通晓的道理。
【评说】
本章提出两种认识逻辑:第一,“知其母,以喻其子。”也即是从源到流的认识过程;第二,“知其子,复溯其母。”也即是从流到源的认识过程。这两种认识逻辑,也就是第6章所说的“阐‘无’,欲以观其谜;阐‘有’,欲以观其极”。
老子说:“有物混成”,“可以为天下母”,“字之曰道”。但是,“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摸之不得”,是“无”,故“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也就是说,对“道”这种先天形态物质的认识还处于混沌状态。但是,正如庄子所说的“冥冥之中,独见晓焉1 ”。老子的睿智,在于指出“窅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而庄子则进一步指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音tài,态)物焉,神之又神而能(音tài,态)精焉1。”
老子与庄子都用“冥”字,意思是“暗”;而“窅”字与“深”字都表示深广、深远;又“能”字读“态”字音,取义“形态2 ”。由老子、庄子的这些论述可知,在深广而黑闇的先天宇宙中,存在一种神妙奇特的能量,即庄子所说的“能物”(形态物质)。再由庄子的“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3 ”的论述来判断,这种形态物质(无色无声无形的能量)演化成为形态能量(有色有声有形的天体),而形态能量(有色有声有形的天体,如地球)又滋生、进化成众生万物。这就是第9章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抽象概括。
显然,老子与庄子的从源到流的认识逻辑是十分清楚的。老子和庄子在两千多年前能断定先天宇宙中存在一种可以转化、形成天体的形态物质(能量),是多么伟大的发现!现代科学技术探测结果表明,宇宙中存在着占物质总值73%的暗能量,而由先天形态物质演化生成的后天宇宙(包括可见的星体和不可见的黑洞)只占27%。后天宇宙天体从宇宙大爆炸至今137亿年来一直在膨胀,而且膨胀速度越来越快,其动力来源于暗能量。我们曾经分析推断,暗能量即是先天形态物质,是混成的“道”,它既然占宇宙物质总值的絶大部分,那么它的存在、运动作用必然影响后天宇宙天体的存在、运动和变化。由此可知,第2章中“天法道”的论断是正确的。
但是,暗能量这种先天形态物质的时空分布状态、聚集与分散机制、从形态物质(暗能量)转化为形态能量(天体万物)的临界条件等方面的问题,人类的认识仍然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仍然是谜。
在这里,有必要注意庄子的一段“天方夜谭”:“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4。”这里的“生”字作“演化、进化”解。这段趣谈虽然不是合乎实际的、科学的进化论,但却形象地表达了进化论的思想。显然,从人开始溯之而有马、有程、有青宁、有久竹。从人到久竹,就是从流到源。现代科学技术对生物进化、起源的研究,除了对古代化石的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生物遗传基因DNA的测定,从而知道人类与黑猩猩、人类与类人猿、人类与鸡、人类与鱼……在不同进化阶段都拥有共同的祖先,溯源之极,其“极”则为海底的原始微生物。原始微生物又起源于早期的生命物质,如蛋白质。而蛋白质由于其成分为碳、氢、氧、氮等化学元素,这各种化学元素又是宇宙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如此一直溯源求之,就进入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先天宇宙阶段,即是找到了先天物质这种宇宙本源(能量)了。
在对天体演化的观察方面,中国古人在距今三千四百多年前,曾有丰富的新星形成的观察记録(甲骨文,参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天空中某个方位本无星星,但随着突然迸发的光芒而出现了新星。新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庄子有“合则成体,散则成始5”的论述。中国古人称“始”为“元”,为“气”。1995年11月4日(农历乙亥年九月十二日),曼谷《世界日报》第12版国际综合新闻,【美联社华盛顿二日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七千年前天蛇星座中天鹰星形成过程的照片说明,这个“始”是氢分子特别密集的球状气体(详见189页中段)。从新星形成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始”是氢分子,便是完成一段从流到源的研究。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100亿度以上,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第二阶段,温度10亿度左右,出现重氢、氦等化学元素;第三阶段,温度100万度左右,化学元素形成过程结束;第四阶段,温度几千度,有气态物质、气云、星子、星体。
以上每一阶段都经历“合则成体”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小形体的粒子,到第四阶段形成大形体的星体。现代人类能够掌控的核爆炸试验属于“散则成始”的试验,类似于宇宙大爆炸的逆过程,这对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认识,很有帮助。庄子“形本生于精3 ”和“形精不亏,是谓能(形态)移5 ”的论述表明:有形的天体万物是无形的能量演化产生的,有形的天体万物和无形的能量的总量不会减少,这说的是形态转变。这实际上表达了宇宙能量(或物质)守恒的原理。先天宇宙中能量的27%在宇宙大爆炸后转化成为后天天体物质,先天能量与后天天体物质共同存在于先天宇宙中,先天能量与后天天体物质,正如第6章所言:“此两者,同处而异名”。
现在的问题是:从“精(能量)”转化为中子、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等粒子的大爆炸是在什么样的临界条件下产生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实现相反的过程,使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转化成为“精(能量)”,这是现代天体物理学家正在求解的课题。
应该指出,不论是“知其母,以喻其子”或者是“知其子,复溯其母”,这两种认识逻辑,(哲学抽象方面)远在老子之前就存在了,最典型的是远古时代伏羲氏所创立的八卦演化图,道家所创立的太极图及至元代一悟真人萧抱珍所创立的元极图,这是宇宙万物演化规律的宏观图腾(三种图腾都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也是人类认识逻辑的奇葩。
本章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提倡门户开放,促进内外交流。老子生活在先秦时代,当时学术上曾经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这是“道冲而拥之”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冲气以为和”;另方面可以“长短相形”,也能“相形见绌”。“见绌”了则宜“摈病”,进而“咨不知”和“学不学”,如此则能“擎”,“不咎”。
中华民族自秦统一中国及至满清王朝,能够门户开放、内外交流的典型时代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仁宣之治”,然而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国家“不擎”,这是封建统治者的大咎。
【思考】
1.你能理解老子对宇宙万物演化的两种认识逻辑吗?
2.为什么提倡“见晓越明,受授越谦”?
注:
1.参看《庄子·天地》。
2.参看《素问·厥论》。
3.参看《庄子·知北游》。
4.参看《庄子·至乐》。
5.参看《庄子·达生》。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