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文】
大成若缺,其永不弊;大盈若空,其永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原经文】
甲本: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肭。趮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乙本: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如盅,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肭。趮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王弼: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书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辨 析】
“大成若缺,其永不弊;大盈若空,其永不穷。”经文中两个“永”字,原是“用”字,取“作用、用处”之义。“弊”字义为害处、毛病。帛书《老子》残卷原经文为“币”字,高明校勘为“敝”字,通“弊”字,义为“弊端”,此处直接用“弊”字。经文中的“空”字,世传本用“冲”字,同义。甲本、乙本经文为“盅”字,是小杯子,当其“无”(空虚部分),有杯子之功用,故“盅”的功用是由于有“空虚部分”,也取“空虚”之义。当其“无”,就是“做空”,如“埏埴以为器”、“凿户牖以为室”之类。但“做空”如果是使资财空虚,也就贫穷了。唐玄宗云:“禄位盈满,常若冲虚,俭不伤财,故所用不穷匮。”高亨对原经文译成:“大的充实好像空虚,但它的用处是不会穷尽的。”“用不穷匮”或“用处是不会穷尽的”都是“永远不会穷尽”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应该肯定的,如第11章曾论述“无”的功用,所以第二、四句中的“用”字可以隐伏而代以“永”字。另外,“缺”可取义缺陷、缺点,则这四句经文可译成“即使有了大的成就,也许仍存在缺点,能这样看将永远不会有害处;即使最富裕了,也许会有贫困的时候,有这种忧虑将永远不会有穷困”。
“大直若屈。”甲本、乙本经文作“大直如诎。”其中“大直”是指“最正直的人”,而“诎”字,《说文解字》:“诎,诘诎也。”译:“诎,言辞屈曲。”按,《广韵·物韵》:“诎,辞塞。”可见用“诎”字难以描述“大直”的表现。而“屈”字,有“随和,和气不固执”之意,适合描述“大直”的表现,故选用世传本经文所用“屈”字。“大直若屈”一词又见于《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大辩若讷。”甲本、乙本经文作“大赢如肭。”其中“肭”字,《说文解字》注:“肭,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肭。”这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与太阳同时出没,即太阳从地平线消失,同时月球从地平线升起,得不到太阳照射而无光可以反射,故看不到月亮。可见,“肭”字被用来比喻“空缺”。高明说:“‘赢’指盈余,‘肭’谓亏损或不足。”如此则“大赢如肭”就与“大盈如盅(冲、空)”意思相同了。为了避免重复,世传本经文作“大辩若讷”是可取的。高明认为“大辩若讷”是后人窜改。但他在《帛书老子校注》的序言中引用元·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张与材序云:“‘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此说未免有些夸大。1927年王重民着《老子考》,收録敦煌写本、道观碑本和历代木刻与排印本,共存目四百五十余种’……”不管多少版本,都找不出有两种版本的经文在文字上完全相同,可见至少有数以百计甚或数以千计的“后人”,包括皇帝,都对《道德经》进行“窜改”。不过,这种“窜改”如果符合老子所阐述的“道”,就是一种修正或补充,就可以被接受。例如本章最后一句,王弼本是“清静为天下正。”帛书《老子》甲本残卷为“请靓可以为天下正。”高明根据其它世传本(如王弼本)经文而校勘成为“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其实高明也无法断定其它世传本的经文是老子的“真迹”,只因为其它世传本的经文意思符合老子的“道”,所以也认同了。
“躁胜寒。”其中“躁”字,甲本、乙本经文作“趮”。《说文解字》注:“趮,疾也。”译:趮,疾速(而旁出)。注释:趮是指箭羽如果太小,箭就会疾速飞行而旁出。此字经、传多作“躁”字。故选用世传本经文格式。
“清静,为天下正。”原经文没有逗号,此处逗号既表示停顿,又有加强语气作用。甲本、乙本经文增加“可以”二字,使经文意思产生“不确定性”,故不要“可以”二字。
本章勘字:永(用)永(用)空(冲,盅)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