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章 中华文化自信与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源远流长是传承发展的根源。

  传统文化为何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其内涵包罗万象,涉及宇宙万事万物,更在于其许多奥秘仍然玄而未解,值得深入探索及开发。即使今日,虽然现代科技知识达到空前的水准,但是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人类已经认知的事物还是微不足道,所能瞭解的范畴仍然极之有限。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由天地人的思维开始,经历漫长的认知和累积的过程。传统文化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从生存活动中接触万事万物,经过思维和实践得出的结晶。传统文化正因为含盖天、地、人的宇宙智慧,才会有这样的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为何源远流长?不仅是因其起源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从未间断,更是由于其中融汇着永恒的宇宙真理,才能在历史长河中长流不息。时至今日,虽然人类现代文化储量空前丰盛,但是传统文化仍能保持其强大的吸引力,仍然展现出深厚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的源头,从阴阳五行之后分流出主流文化及分支文化。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受不同时代的反复考验,保留下来的多属于精华才能流传至今。可见,传统文化潜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才会有这样的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富有永恒价值与不朽生命力,可以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景象。

  近代,中华文化曾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一些文化名流、学术权威曾经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甚至全盘西化的论调。这种文化自卑及自我否定的思潮,是对中华文化误解和迷茫的表现。其主要原因在于:

  (1)文明转型中错失机遇──中华文明最漫长又最辉煌的时期是农耕文明时期,也许漫长的历史引致惰性,耀眼的光辉使人迷茫,当人类主流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候,中华文明未能及时跟着转型。中国清朝时代,国家闭关自守、妄自尊大,令中华文明进程滞后于世界主流的工业文明。结果,不仅造成国力衰退,而且引起世界列强乘机入侵;不仅错失了工业化的时机,也丧失了创造新文化的机会,中国社会因此进入社会动荡和内忧外患的困境。混乱的社会环境令不少的文人学者深感迷茫、失去文化自信,甚至产生文化自卑的心态。实际上,中华文化并非没落或过时,而是错过文明转型及文化创新,才导致了国运衰弱。

  由于错过文明转型,中国国运开始陷入恶性循环。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发生之后,思想文化界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争论。有的派别坚持传统文化而抵制西方先进文化,而另有派别则为了推行新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当作封建腐朽文化加以反对。这两种极端的心态,正好说明人们对文化的迷误,当时很多国人因而丧失文化自信的根基及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2)知识局限导致的无知──中华传统文化创造于农耕文明时期,是属于经验、智慧型的文化;而近代西方文化创造于工业文明时期,是属于科学思维、知识型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从漫长的生存过程中,观察统计、归纳总结及实践印证之后而成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受制于当时的知识贫乏、讯息量不足,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解释。而到了拥有较高科学水准及更多的讯息量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对这些文化成果作深入的研究与验证。随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科学上的新发现与新理论出现,可以对传统文化中某些玄而未解的观点或论述,作科学性的解说及验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传统文化成果,逐步地得到科学的实证及解释。

  历史地看,当时的人们局限于传统知识及有限讯息,不可能以今时今日的科学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因而对传统文化中的观点或论述,停留于实用或者玄虚的解说层面。对待神秘文化尤其如此,多数被误解成巫术、玄学或迷信的文化。总之,知识局限导致的无知,令那个时代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学者对传统文化产生疑虑,以至对中华文化失去自信。

  (3)文化时差引起的误解──中华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年代与今天的时间距离太过遥远,导致古今文化在思考方式、表达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文化上的“时差”是后人对传统文化中的观点与论述产生误解的原因。应当理解,古人认识宇宙万事万物的过程,是通过人体五官的直接感知──观察、接触、感受而实现。由于人体五官感知范围有局限,加上古人的活动范围也极有限,祇能以直觉、悟觉及实践经验,作为对事物判别、理解的依据,所认知的事物及所获得的知识也必然很有限。

  对于所认知的事物,古人通过借鉴、类比、想像等思维方式作出理解,对事物的现象通过神话、传说、寓言或宗教形式作出描述,将天体、自然与人类社会现象用类比的方式作出表达。这样,容易引起现代人对古老文化及玄秘文化的不解或误解,也自然令人对传统文化中许多观点或论述产生疑惑或根本否定。如果以另一种光谱透视这些古老、玄秘的文化,可以从传统文化所描述的表像之中,看到另一番未曾见到的景象。可以说古今文化的巨大时差,是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之一。

  例如:龙的文化,创造至今已经超出八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并且涉及广泛,是中华文化之中一项独特的文化。所有中国人都认同自己是龙的子孙或龙的传人。中国龙是中国的象征、民族的象征、文化的象征。

  龙的形象:鹿角、兔眼、驼头、蛇身、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嘴。还有多种不尽相同的描述。然而,真实的龙却从未出现过。

  龙的由来:有许多传说,其中有种说法是:黄帝统一各个部落之后,由各部落的图腾各取一个要素,合并及创造而成的虚拟生物。这就是龙图腾的形成。地球上没有真正的龙,但是龙是从哪里来?有个聪明的小孩回答:龙是由不同动物的器官合并起来的。这是既纯真又合理的解答。这可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创造、形成方式不同,如何解读、理解也有根本性的差别。

  一、中华文化自信从何来

  有关文化自信从何而来的话题,有各种不同的论述:有人立足于政治及经济的角度,认为国家兴衰与文化自信相关,国运及国力影响人们的文化心态;近代中国国力衰弱,中西文化此消彼长而影响中华文化自信。也有人立足于历史的角度,认为中国文化深厚及历史悠久,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思想理念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及理论依据。还有人立足于当代国内外大势的角度,认为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及民族复兴在望的历史机遇期,这是文化自信的原因。然而,各式各样的论述之中,更多的是讨论如何培养、推动或实现文化自信,均未能准确地指明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文化,在理念上的表现是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在实践上的体现是精神信仰,生活方式。自信,即是自我认知及坚持信念。怎样的实践结果,会形成怎样的理念及必然创造出怎样的文化;反过来,怎样的文化,会以怎样的理念,作出怎样的实践。这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是文化由实践、累积至成型,再走向运用、验证及升华的过程。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能经得起长期生活实践的检验,必是有生命力、优秀的文化。在这过程中,合乎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规律的文化,必然能保持其永恒的价值。中华文化正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证实符合天、地、人规律的文化。

  前面章节,特意从浩瀚如海的传统文化中,选择源头文化作为代表性话题。通过论证源头文化隐藏着的科学意识与宇宙真理,以及对源头文化作创新的解说,进而说明传统文化也是来源于宇宙智慧与真理的文化。祇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理据和信心。

  中华文化值得高度自信,有其三方面无可置疑的理据:一、中华文化来自于对天、地、人三大系统的思维。二、中华文化之中渗透着科学的思想意识。三、中华文化宝库之中储藏着宇宙的真理与民族的智慧。这三方面要素是坚定地把握文化自信的充份理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有,源头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分流文化构成了庞大的文化体系。源头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最深根基,源头文化的优秀、纯真基因,已经深深地遗传于传统文化的体系之中;传统文化又透过分流与发展,演化出枝叶繁茂万紫千红的中华文化。从朴素、纯真的源头文化中,人们可以惊奇地发现其中潜藏着高深的思维与智慧,令人惊叹地感悟到其中潜在的超前的科学意识与宇宙真理。如果要回答中华文化自信从何而来?简明的答案是:从天、地、人的悟觉、高深的科学意识及伟大的宇宙真理之中而来。

  中华文化之所以值得坚定不移地保持自信,还有其文化持性及历史经历的原因:世界上,有些文化存在局限性及时间性,唯有中华文化最具普适性及永恒性。中西文化特性的不同之处是:中华传统文化大部份属于智慧型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大部份属于知识型文化。应该指出:智慧不会过时,只是应怎样领悟及融通;而知识则有部份会过时,到某些时候便会被淘汰或需要更新。中华文化的特性是前者,才能经历漫长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至当今的信息文明时期,仍然保持其不朽的价值并展现时代的魅力。西方近代文化创造于工业文明时期,并且一度绽放出工业文化的鲜艳光彩。然而,时至今日的信息文明时期,创造于工业文明时期的部份近代文化,已经不适合于当今的形势而需要更新或发展。另者,从历史考古所知:古老的中华文明起源,最新推断为八千年之前,古老的源头文化经历不断创造、长期实践、反覆验证及提炼,最终形成丰富、完美、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而古代的西方文明,都曾经发生断裂或有过湮灭的历史,所以西方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始终缺少中华文化独有的原生态特质,也缺乏绵延不断的延续性。

  (一)源头文化合乎宇宙法则

  揭示源头文化的本质,是建立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本。本书借重对阴阳五行及易经八卦的千年新解,意在澄清传统文化的源头──阴阳五行及易经八卦并非巫术迷信的文化,而是合乎宇宙法则的文化。称之为源头文化,不仅意指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而且意指源自于宇宙规律的思想文化,其他各类传统文化皆由之分流而来。

  古代先民从生活实践中,总结万事万物的运动与变化,创造了阴阳五行及易经八卦这些精绝智慧的源头文化。之后,经过不断的繁衍及创造,传统文化才会有这般多姿多彩和灿烂辉煌。正因为源头文化高度地概括、表达宇宙法则,才会有“广大悉备,包罗万象”的极大容量,也才令后人虽有经久不息的探索,仍然未能透彻地解开全部的真相。自古至今,人们对源头文化的认识及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及认识的过程。而今,以现代科学知识及思维方式探讨及认识源头文化,正是这个过程的延续。

  阴阳五行的实质,是反映宇宙中的事物运动及变化的普遍规律。事物有运动就有阴阳变化现象,并且有五种形式的能量交换及讯息交流,即是五行的现象。古人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现象,透视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状态及发展趋势,并将阴阳五行应用于天文、气候、农耕、中医等文化方面。阴阳五行原理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得到反复的验证。而今,经过科学的解读,能够充分说明阴阳五行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合乎宇宙规律。只有对宇宙万事万物有深微的观察及高超的悟觉,才能创造出这么朴素且高明、简洁又精深的文化。

  易经八卦的实质,是表达宇宙中的事物与时空关系的普遍规律。事物运动所引起变化的状态与所在的时空息息相关。易经八卦的启示,处于合适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能否善于利用合适的时间及空间行事,决定进行之事的利弊与成败,这是易经八卦的根本智慧。古人运用易经八卦的智慧于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等方面,令人们的生存过程减少挫折及降低危机。这对人们的生存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与深广的现实意义。易经八卦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历法、哲学、中医等等,预测只是其中之一。经过科学的解读,可正确地认识易经八卦是时间及空间的科学,并且合乎宇宙规律。人类生存的宇宙中,天、地、人均处在没有休止的相对运动及无处不在的时空变换状态之中。唯有对天地人三大系统有精准的观察力,才能创造这种既玄秘又科学、既直观又深奥的易学文化。

  (二)天地人属于宇宙思维

  传统文化中,“天地人思维”是整体观、宇宙观的思维;因为有“天地人思维”才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从“天地人思维”中,可以看到古代先民拥有宏伟的视野。从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深智慧。这是几千年来,人类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天地人思维”及其衍生的天人合一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

  “天地人思维”,不仅将人与天地置于并立的地位,而且视为统一的整体来看待;不仅认为人与天地之间是互感互动的关系,而且指明人与天地均遵循相同的规律运动或运行;所以人与天地之间关联密切、息息相关,这有别于西方文化将人与物分开的思维模式。“天地人思维”是伟大的科学思维与宇宙思维,古老的中华文明早期已经建构起“天地人思维”,进而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且渗透至传统文化的所有层面。这是传统文化充满科学性和宇宙性的根本原因,也是充满思想智慧的根源所在。传统文化中,处处均体现着“天地人思维”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易经》中提出,三才之道天地人:明确地指出天、地、人三者是处于同等地位,并且是整体的关系。所谓三才,以当今的概念应是:人、大自然与天体宇宙。三才之道,以当今的表述应是:天道即宇宙运行程式,地道即大自然运行程式,人道即人及社会运行程式。“天地人思维”不仅认为三者之间互相影响,还认为天道、地道、人道的规律是相通的,即三个系统的程式是相容、重迭的状态。

  在哲学上,古人由“天地人思维”而领悟出许多真理,如“天时、地利、人和”的哲理。即:任何人做任何事,只有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及适当的人事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取得最佳的状态及结果。古人从“天地人思维”,发展及创造出人与时空关系的文化。通俗的如:择吉文化(选择时间)、风水文化(选择时空),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玄秘文化。这些既玄妙又神秘的文化,其实都是人与天地、人与时空的科学文化。

  在医术上,《内经》曾指出:“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从天地人的思维创造出天地人的中医学文化。如:古代,中医学将时间与人体生理结合,创造了“时间医术”(西医近代才有的时间医学);中医学将地域与人体生理结合,创造了“地域医术”(西医近年才懂的地理医学);中医学将气象与人体生理结合,创造了“气象医术”;中医学将天体与人体生理结合,姑且称为"天人医术"(西医学至今还没有的概念)。这些例子都是从“天地人思维”,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天地人医术文化。中医学的本质,是阴阳五行与天、地、人的医学文化。

  (三)天人合一是超前科学

  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命题、最精华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实践的结论,不是纯哲学性理论,更不属于宗教性信仰。天人合一的理论从“天地人思维”中产生,是经历漫长又反覆的生活实践而得出的论断。这个伟大的思想理论,不止对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未来的人类文明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凡对这思想理论能有大彻悟的有识之士,无不对此作出极高的评价。例如:季羡林先生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钱穆先生也说过,“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

  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渗入各门各类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如:哲学、天文学、中医学、气候物候学、预测学……等。据说,天人合一的最早构思者应是老子,阐述者是庄子,发展者是董仲舒等。历来,对天人合一思想理论的解释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而未能作出系统的解释。虽然,“天人合一论”是经过无数实践与验证的理论,但是始终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可以解释清楚,因而各言其是。即使科学知识非常进步的今日,也只能部份地解释天人合一的宇宙现象;然而无可否定的事实是,天人合一实属超前科学观。

  例如:《内经》中曾讲天人的多种关系──天人同构、天人同象、天人同数;但是自古至今仍然未能解释清楚这些关系,即使现代科学知识也未能较明确地作出科学解释。然而,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天人合一是科学观的认同。天人关系中的天人同构认为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等。此类观点,古代科学解释不了,当前科学也解释不清;如果以生物进化论的思维,倒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理解。前人的超凡想像力并非毫无根据的假说,而是有生活实践的依据。如,中医依照天人关系为原理及指引,实践应用的效果都可以证实及支持这些天人关系之说。

  “天人感应”是由天人合一的思想演进而来。有的人认为,天人感应是神学、宗教迷信,或者以现代科学观看来是无稽之谈,尤其是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灾异说。灾异被认为是天的谴告,“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灾异说之中,君主代表天,施善政会风调雨顺,施恶政便有灾情(地震、久旱...等)。这种天人感应论被指为神学理论。还说,天的意志影响人,人的行为能感应天,这种天人关系被认为是唯心主义之说。这类观点,是以神人的思维来理解天人感应的思想。如果以宇宙全息论的科学思维来理解天人感应的思想,则这种观点实属人与宇宙关系的科学观。

  现有多领域、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可为天人合一及天人感应的思想理论提供更科学的解说论据;不但对天人感应思想理论可作科学的解释,而且也可为未来科学探索天人关系提供启发。例如: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现代天文学等之类的科学,甚至量子物理学之类的前沿科学,正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的视窗,从而可以令人更清楚地认识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科学观。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多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对天人合一及天人感应作出新解读:

  例一、从宇宙全息论的观点,人是宇宙的全息,是小宇宙。宇宙所有的讯息,人体也有,人体储藏着宇宙的全部讯息。实际上,“宇宙全息论”与“天人合一论”的概念高度一致。早在古代,前人已知人体全息原理并应用于针灸学等方面,这是天人合一在宇宙全息及人体全息上的体现。

  例二、从天文学的科学知识可知,各种天体运动周期与人体生理循环节律一致,证明天体运行与人体生理循环同步。如,古代中医发现人体子午流注的规律,即每日十二个时辰,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的气血流动。又如,现代医学上,2017年获诺贝尔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发现生物控制昼夜的分子机制,即人体生物钟的现象。这说明地球自转运动周期与人体生理循环节律同步。除此之外,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以及其他星体周期运动均与人体各种生理循环运动息息相关。这些现象,是天人合一在人体生理上的体现。

  例三、从天体物理学的科学知识可知,天体运动通过各种辐射波、电磁波、引力场,对人体发出各种感应,影响及制约人体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活动。还有,大自然运动直接及间接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一样。无论是天体或大自然,所发出的能量及讯息影响人体,都是天感应人的过程。而人在生活、生产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与周围环境、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及讯息交流,这个过程也可视为天人感应的表现。从天人互动过程看来,天对人的作用似乎无比巨大,而人对天的作用却微乎其微。人在宇宙中的情形有如细胞在人体中的位置,人与宇宙有如细胞与人体的关系,人是宇宙的全息有如细胞储存人体的全部讯息。

  例四、从量子力学的科学理论可以理解,宇宙万物与人体之间都可能发生量子效应而出现天人感应的现象。宇宙到处都有量子存在,人体一样也有量子存在,所以宇宙万物与人体之间可能通过量子纠缠的形式进行讯息交感。古代,有许多“未卜先知”、“不出户,知天下”之类的生活实例及说法。由于只有经验实证,没有科学知识理解,仅能被当作传说或迷信。现代,有许多“特异感知”、“预知未来”之类的事例,因为未能得到科学地解释,也祇能被视作唯心主义之说。自从量子科学出现以来,人类对宇宙现象有了崭新的认识,许多神奇的天人感应现象,将不断被高新科学所破解。

  其实,天人感应的现象既神奇又平常。这种现象不仅发生于人与天地之间,而且动物与天地事物也存在互相感应。如,地震、气候变化、风灾水灾,甚至遇上危险时,动物都有预感并且反应比人类灵敏。可见,天人感应的现像是普遍地存在。

  无论从生活实践中得到的实证,或者以科学角度探讨的结果,都表明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是高度智慧的科学观、无限宏伟的宇宙观。从这科学观之中,可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长流不断的思想源泉;在这宇宙观之上,可为中华文化的自信奠定不可动摇的精神基石。

  (四)从天地人看国家命运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大地震至今已经很多年。大地震的能量冲击波虽然已经平静下来,但是讯息波依然持续地荡漾,并且还在产生连锁性的因果效应。

  这场大地震强度里氏九级,高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也是日本历史上的最高级别。大地震引发海啸及核电站泄漏,令日本面临二战以来的最大危机。这场大地震之所以令人关注,是因为其因果效应还在推动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还在主导日本国家命运的走向,并且影响着周边国家。这一切,还要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谈起——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发生了8.3级大地震。据史料记载,这场大地震造成了人命伤亡24万左右,经济损失300亿美元(以今天购买力折算,应以几万亿美元计算)。这场大地震不仅重挫了日本经济,更重创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及心灵。大地震导致日本经济大衰退,从而引起了社会动乱。为了平息动乱,日本政府实施军事管制,从而促成军政府掌控政权。

  四年后的1927年,日本军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密呈《田中奏折》,主张侵略中国的军事政策。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经济大萧条,危机波及全球。这一形势,加剧了日本的经济恶化,催化军国主义势力加速膨胀。再四年后的1931年,为了转嫁经济危机与攫取自然资源,日本政府挑起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与日本地理位置最近、天然资源最富饶的中国东三省。直到1937年,日本军队挑起“七七事变”,全面地展开侵华战争。同期,日军入侵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又是四年后的1941年,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事件引发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而爆发太平洋战争。再过四年到1945年,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一星期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了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最丑恶的战争。

  从上述事件发生的日期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大约每四年就有一节因果呈现。

  从1923年至1945年,这22年恰好相等于一个太阳的磁性周期,有其特殊的含义。其间日本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均表现事事相关、节节相扣,构成这段22年的因果链。这段因果链显示的基本程式是:大地震——经济大衰退——社会动乱——军政府掌权——对外军事扩张——发动侵略中国战争——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美国投掷原子弹——日本投降。这段恶性反应的因果链,好似一支超级的命运交响曲。关东大地震奏响序曲,其他事件加入和声和变奏,组成一篇篇乐章,奏出了震惊世界的旋律和人类的悲怆。这段因果链形成的过程中,下载了复杂的国家命运程式。

  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程式如何编成?是天体、大自然及人类互感互动、共同编造而成。人类无法改变天体、大自然的运行程式及结果,但是可以选择怎样与天地互感互动,从而参与改编自己的命运程式。

  天体、大自然互感互动引发各种天灾,大地震是其中之一。人类以怎样的方式应对天灾,意味着怎样与天地互动。一是:被动地受天地制约和消极地应对天灾与危机——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掠夺他人的生存资源,将在自己的危机转嫁于其他国家民族,因而造成天灾转化为人祸。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的恶性因果链即是一个实例。这十足地暴露出日本的愚昧、落后及野蛮。另一种是:人类接受天灾的历练,从中提升生存过程的“抵抗力”,迫使人类积极地认识天灾和预防天灾,激发出更高的生存智慧及生存能力,促进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协作,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天灾导致人祸的连锁因果链。每逢大天灾发生,形成的因果链是:大水灾或旱灾——农业失收——饥荒蔓延、瘟疫流行——生存危机、社会动乱——农民起义或动乱——更朝换代。在科技知识及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类的生存能力脆弱,天灾容易引致生存危机,并且由之触发成人祸大灾难。今天,人类拥有大量的科技知识及强劲的生产力,已经具有强大的生存智慧和生产能力;而今,更需要有高度的命运意识参与天地互动,才能更佳地应对个人、民族及全人类的命运。

  天体运行,牵引着大自然系统变动(地震、气候、水及生态等),感应着人类活动(生理、心理、精神及行为等)。天体之中,太阳对自然界及人类的影响最大,许多天灾(地震、风灾、水灾)及人祸(社会动乱或战争),均与太阳活动周期密切吻合。已知的太阳活动周期有22年的磁性周期、11年的黑子活动周期及其他活动周期。从统计所知,太阳黑子的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每逢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期,均引起气象、降水等变化,导致水灾或旱灾。历史上,发生大洪水的周期为22年,与太阳磁性周期吻合。根据统计,中国的西藏、新疆、华北等地,以及日本的大地震活动都有11年及22年周期的特征。这表明,地震周期性活动,显然受太阳11年的黑子活动周期与22的磁性周期所制约。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至2011年福岛大地震相距时间是88年,恰好是经过8个太阳黑子周期与四个太阳磁性周期。是否还有其他天体运动周期参与其中而触动2011年的福岛大地震发生,这有待进一步的科学探索。种种事例说明,庞大又复杂的天文周期与天灾发生规律、社会变动规律相对应,天体运动是人类命运变动的始因。

  2011年福岛大地震已经过去很多年,似乎一切渐趋平静,然而地震引起的连锁因果还在持续产生效应,并且深深地影响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大地震虽然不是编谱未来命运程式的唯一成因,却是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起因。这次大地震,或否再重现22年周期的因果链尚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得出第一节因果已经形成。这节因果以钓鱼岛事件为标记,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初期很相似。

  福岛大地震以来,有天灾向人祸转化的迹象:体现在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偏激言行,并于2014年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与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后,日本军政府政权逐步形成,并于1927年确定了对外扩张政策的性质相似。这两场大地震之后,所呈现的首节因果竟然如此类同。

  福岛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不是致力于震灾的善后与重建,而是急切地作出钓鱼岛国有化等连串动作——渲染中国威胁论、提出修改和平宪法、提出二战侵略否定论、否定南京大屠杀及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以及解除集体自卫权等等。这一系列的言行,今天看来明显的意图是通过制造钓鱼岛冲突,将矛头指向中国以转移大地震引起的恐慌与危机。这些举措,清晰地折射出日本政府特意策划的国家战略。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解释为何在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迫不及待地挑动已经搁置四十年的钓鱼岛争端。

  福岛大地震的能量波、讯息波,不仅震动着沉落二十年的日本经济,而且震撼了焦虑的民心和动荡的政局。多年来,日本曾经出现了一年换一个首相的怪象(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安倍晋三),这充分说明了政局与社会的状况。为了转移国内危机与民众视线,日本政府借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需要,希望从钓鱼岛冲突及与中国对立的过程中,寻找未来的出路。

  福岛大地震的天灾,演化为人祸的另一个表现是核电厂引起的辐射事故。这次天灾引发的人祸核事故,其危害既广泛又深远,后遗症将持续数十年,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例子足以为证。福岛大地震至今恶性消息从未间断:初期出现大量禽畜死亡,农产品受污染。之后,2012年6月有消息报导核电厂大量辐射物泄露;同年7月份有新闻报导,俄国总防疫师发现俄罗斯远东海鱼含大量辐射物;同年11月的新闻指,福岛县大米辐射水平严重超标。2013年11月,日本官员承认数十万的居民因居住地严重污染需要疏散,可能永远无法返回家园;同年12月有报导称,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上数十名船员,在福岛大地震救援中因受辐射而患癌症和白血病。2014年2月报导,东京电力公司检测到该核电站放射性铯的浓度创历史新高;同年5月,日本新闻报导是次地震仍有十多万人在福岛地区之外避难。以上仅仅是见诸报章的,相信还有更多的消息没能披露。根据以往的研究,核辐射的更多后遗症要四、五年之后才会显现。统计显示,核辐射严重影响人群的理性,每次核爆后的几年内均发生动乱或战争。

  未来,福岛大地震持续的连锁效应,将再呈现一段怎样的因果链?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挑动钓鱼岛冲突以来,日本政府的许多涉及二战的言论及采取同中国对立的国策,令某些议论认为,当今东亚局势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日本有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还有中日将有一战的说法。假如历史重演,再次重现类似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的恶性因果链,那将是人类文明最大的悲哀,更是日本民族最大的不幸!上世纪所发生的是工业发展条件下的战争,基本采用的是枪炮、飞机等机械化形式的武器对抗,而以科技革命形式的原子武器为结束。即便如此,已经造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核武器惨剧。如今,若发生大国或强国之间的战争,必定是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所采用的手段不仅仅有导弹甚至核武器等,更可能是讯息、基因、生化等灭绝性的高科技武器,所造成的必将是更具摧毁性的结局。

  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产生的恶性因果链是最佳的借镜。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政权为转嫁危机,发动战争将灾祸转嫁予其他国家和民族,最终还是害人害己。二十一世纪,人类应该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拥有足够的智慧避免历史重演,应有高度的知识及意识共同应对还将出现的各种天灾。其实,未来更可能的灾难未必是战争,而是下一场更大的地震。1996年,俄罗斯远东科学院曾经做出预测,2011年日本会发生大地震。从福岛大地震的时间和地点来看,均准确无误。该科学院还预测,未来十年中,日本将有更大的地震发生,其破坏程度将为福岛大地震的三十倍。还有,美国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S及日本东北大学均发表类似的研究报告,认为日本列岛处于地球最深的漏斗边:再有一、二次强震,该列岛将面临灭顶之灾——滑入马里亚纳海沟之中。BRUCE ALBERS建议,日本应该向中韩等友好国家求助,避免日本民族毁灭。其所言,并非耸人听闻,历史上某些文明被天灾彻底毁灭的例子就是证据。面对这场可能到来的天灾,日本将作出怎样的准备?如何应对?将事关日本民族最终是否能够避过这场劫难。

  二、科学方式的文化演绎

  近些年来,有些外国大学的科学家,以科学方式研究的课题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点,这些研究结果证实相关的思想观点是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智慧。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点,不仅引起这些外国科学家的青睐,更有趣的是这些外国科学家用研究结论,启发我们以科学方式演绎传统文化。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方法创新,也是富有成效的途径。

  儒家文化中有这个观点:“仁者寿”,即仁慈善良的人会长寿。这应该是古人从生活经验总结得出的观点。而今,许多科学家研究结果与儒家的“仁者寿”完全一致:

  例一、荷兰科学家经历8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善良的男性比心存恶念的男性活得更长寿。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女性发现:善良的女性心脏发病率相对低9%,心脏病死亡率相对低14%。

  例二、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抽取七千人为研究对象及历经九年跟踪调查发现:乐于助人、与人融洽的人,比心怀恶意、心胸狭隘的人更健康长寿,后者的死亡率比常人高1.5至2倍。不同种族、阶层等所得出的结论均相同,证实行善能延长寿命。

  佛家文化中有“因果报应”和民俗文化中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点。无论是宗教的先验或是民间的经验都认同这种因果观文化,因而至今已流传了几千年。而今,现代科学研究的结论同样证实了这种因果观与实证相符。以下是科学研究的实例:

  例一、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与德州大学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依据。据统计,少年罪犯比同龄守法少年身体强壮,但中年之后健康急降,住院和残障比常人高出多倍。这可能与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

  例二、科学家在神经化学研究中发现:心怀善念、积极思考的人,体内会分泌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令免疫系统强健;心存恶念、负面思考的人,身体状态则相反。实验显示,人的恶念会引起生理上的化学变化,令血液产生毒素。

  传统文化中,类似以上的思想观点,历史累积记录中保留许多例证。虽然对于历史记载、民间故事等,现代的人未必全信其中所说具有真实性,但是经科学方式加以论证,会令这些思想观点具有强大的信服力而被人接受。通过科学方式的文化演绎,可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聚合,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拓出一条光辉且广阔的道路。

  传统文化中的“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观念,历来属于宗教信仰及传统道德的文化范畴。这对建立社会的德治及维护社会的秩序起着无形的重要作用。现代,以科学方式再加以实证、解说这类思想观点,将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及科学文化融合于一起,既强化信服力又具有广泛认同性,对当今社会道德的规范、社会德治的推行,有现实、正面的社会意义。

  前面的例子,值得中国的文化界及学术界做为借鉴及启发。国外的大学及学术机构以当代科学方式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的绝佳先例。中国的学界更有优势进行类似的研究,也必将从研究中取得更多的成果及更大的作为。祇有这样才不会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祇停留在诵经、读文的层面,不能让传统文化如同珍藏的文物,祇为欣赏或收藏。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一脉相连的关系;古今文化相结合,对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有效的文化传承为蓬勃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持续的文化发展为有效的文化传承提供永恒的动力。当人们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时代的重要性,自然会激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也必将会激发传统文化发展的动力。

  目前,传统文化正引起广大民众、不同阶层的共同关注;传承的热情正在升温,发展的图景正在展开,传承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形成。从不同历史时期、时代背景及发展条件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再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传统文化于不同时期

  源头文化孕育于上古渔猎时期。这是传统文化的始源,是阴阳五行及易经文化的萌芽时期。

  传统文化创造并发展于农耕文明时期。这是传统文化成熟期,由源头文化进而衍生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成果。这些文化成果,虽然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受生活过程反覆检验,积淀成为智慧结晶而流传至今,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缺少先进知识作解释及科学理论作论证。这些文化成果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虽然曾经绽放出耀人的异彩,但其中的巨大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及运用。不同文明时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状态有很大的差别。

  农耕文明时期,传统文化在历朝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之中,逐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深化。漫长的积淀令内容越加丰厚,持久的提炼令智慧越臻精深。然而,长期受农耕文明的思维模式及表现形式所制约,传统文化始终存在着神秘感。其中多数思想内容,对普遍人而言难以明白或理解,即使少数文化精英也不能彻底解释清楚其中的深奥智慧,祇能留予后人与未来逐渐破解。农耕文明时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显地受到较大的制约。一方面是人的因素:祇有极少数人(皇室或官宦)可以比较全面地得到继承及传授,对于多数人(平民百姓)则是望尘莫及的事情。由于传承的通道狭窄,大大地缩小了传承的管道及范围。另一方面是传播的环境:社会封闭的状态,阻碍讯息、知识的传播。因为文化交流缓慢而需要经过漫长的累积过程,这必然难以有较多的创新及较快的发展。这是农耕文明经历的时间最长的根本原因。农耕文明经历几千年,工业文明经历几百年,是十倍的时间差别。

  工业文明时期,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理应有更佳的传承与发展的条件及机会。工业化过程,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大幅度放大、延伸了人的体能──体力、活动范围等,由此扩大了人对自然、天体宇宙的认知,使人类的知识领域大幅拓宽、知识总量快速膨涨。工业文明的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改变了文化形态与表现形式,推动文化的创造与创新,涌现了许多新的科技知识与科学理论。在这个历史时期,理应是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华文化创造发展更佳的历史时期。然而,当人类文明的主流已经向工业文明转型,中华民族却还停留在农耕文明的阶段。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严重滞后于这次文明转型的进程──也许由于辉煌的农耕文明形成的优越感,令中华文化精英对工业文明的到来不以为然;又或者因为当时的统治阶层及文化精英沉醉在原有的辉煌梦境之中,对工业文明的转型产生怠慢;同时几次外敌入侵,打断了中华文明转型的进程。因此,中华民族错过了与工业文明同步启程的时机,中华文化因此错失创新的机遇,传统文化也错失时代转化的机会。在工业文明的潮流中,玄秘的传统文化被华丽的工业文化所掩盖,许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被视为迷信或糟粕而遭遗弃。

  讯息文明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讯息化的创造方式和创造力。讯息化过程大数量级地放大人体的感知能力──视听、运算、记忆等。由于海量的讯息及知识的高速流通及运用,人类的资源利用、生产效率、创造能力等方面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先进水准。高度讯息化,促进人类拥有更强劲的创造力,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出现质与量的突变。讯息文明时代,全球性的讯息、知识交流推进全球化进程,创造了大量的新科技及新知识,创造了讯息文明特征的新文化。

  正当人类社会主流转向讯息文明的时代,中华民族正好迎上向讯息文明转型的机遇。因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创新,既遇上传统文化作时代转化的有利时机,又获得全程参与讯息文化的创造机会。讯息时代的高新科技知识,可为深度探索及开发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成果提供成熟的条件;同时,传统文化中对宇宙规律的观察结论,也可为未来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指引路向。

  (二)传承与发展的有利时机

  经济与文化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双翼,经济与文化互相推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历史上中国唐朝、宋代经济与文化繁华的盛况,十五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带动工业革命及经济起飞,以及二十世纪世界的讯息科技热潮推动经济全球化,这些都是经济与文化互相推动、同步发展的历史例证。

  中国经济腾飞与文化复兴的大趋势,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有利时机。当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为未来科技文化的创新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一轮新的发展阶段、引发新一轮经济升级的动能,将来自于文化大复兴的浪潮。经过一波新文化浪潮的冲洗之后,全民的思想精神及综合质素必将得到升华,必然积聚起新一轮的动能。

  未来,中华文化大复兴,将会由两股文化潮流的推动而实现:一是以智慧科技驱动的智慧型文化创新潮流,二是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发展的文化复兴潮流。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来自于宇宙事物的启示,思想意识来自于对宇宙法则的体验,所以传统文化是与宇宙规律相通的文化。相信,未来智能文明时期,智慧型文化的创造过程,可从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发掘灵感或获得启示。

  未来,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水准运行的引擎将是新智慧科技。无论政治、经济、社会形态或生活模式,都会因新智慧科技的面世而引发变化。一言蔽之,新科技将改变一切,而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为未来新科技的开发间接地发挥助力。

  新科技的开发与运用,归根结底是释放人的潜能。从一些新的实例,表现了传统文化与新科技也可以通过另类形式交融及结合——

  例证一:禅修是佛家文化的主要实证方式之一。苹果手机的创新者乔布斯,竟然经历禅修而获得灵感与创意,从而研发出风行全球的新科技产品并且一时成为佳话。还有,谷歌公司的总部设立多间禅修中心,将禅修纳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知识管理、技巧管理之上实行心智管理,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创造潜能。苹果与谷歌都是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竟然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开发员工的心智之上,并将传统文化融入科技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美妙融合的另类生动形式。

  例证二:近年来,科技界某些有识之士,将前沿科学与传统文化加以联系并展开了相关思考及解说。这开启了富有意义的先河──用前沿科学原理解说传统文化之中久悬未解的奥秘,又可通过传统文化之中潜在的启示,寻找前沿科学的探索路向。如,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用量子力学解释佛法,认为佛教似是宗教而实是科学。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援引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生物中心论等,解释佛学的理论。

  (三)古今文化可完美结合

  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经验及创造过程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所以古今文化的思想内容、表达形式有很大差别。最根本的差别是:古代文化是属经验、智慧型为主体的文化;现代文化则是科技、知识型为主体的文化。古今文化的结合,是经验与科技、智慧与知识的结合。

  古代文化,是在漫长的生产活动及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宇宙事物认知作出归纳、总结及不断的验证、累积而创造出来的成果。这些成果,虽然经长久实践之后被肯定为具有宝贵价值的文化成果,但是其中相当部份却缺乏合理的科学解释。因此,这部份文化成果或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备受争议,或因“玄秘不解”而视为糟粕。如果这些成果能够经过现代科学知识的再论证,则既可令玄秘文化得到科学破解,也可促使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成果进行现代转化与发展。

  现代文化,是从生活实践、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经受实践应用验证,并经过科学方法分析、理论解释及实验证明。所以,当现代文化成果被人认识之时,很容易得到理解与接受。如果现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将已经受历史检验的传统文化成果,用科学方法加以开发及运用,则不仅能够从其经验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并且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现成的资源及捷径。

  (1)不同文明时期的文化特征

  古代文化创造于农耕文明时期,是农业特色浸染浓厚的文化。如:中医文化中的中草药实际上是天然的植物。中医文化包涵哲学、天文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等,是综合性的科学。还有,农耕时代的天文、地理、气候、物候学等,均是农耕实践的产物,是在农耕活动中创造、发展出来的文化。

  近代文化创造于工业文明时期,是工业特色熏染出来的文化。如:近代的西医文化中,主要的医药都是化学合成、工业生产的药物,医疗器具均为由工业制造出来的机械、仪器等。此外,工业社会的工作、生活方式,均是工业化过程塑造出来的结果。工业产品充斥生活空间,城市化生活是标志性的生活方式,这一切全是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

  当代文化创造于工业、讯息文明时代,是工业化、讯息化融合的文化。由现代生产形式及生活模式塑造出来的文化,无不展现工业型、信息型的特征。随着文明的转型,文化特征、形式及传播也跟着转变。例如:进入信息文明时代,文化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化、传播媒体多元化等等,这是工业文明时期之前所未见过的现象。

  (2)如何达成古今文化的完美结合?根本上,应将传统智慧与科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结合,可以令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开创出新的天地及开发出新的成果。

  例如:传统智慧中人体全息的思想是古老且伟大的思想智慧。在农耕文明时期,人体全息的思想智慧通过中医实践应用而发展出经络学说、针灸理论,这些都是中医文化的独特成果。现代医疗上,将提炼后的中药混合西药,用于医疗注射,这是中西及古今医学文化结合的例子。有种注射法,运用经络、针灸的原理,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注射,暂且称为“穴位封闭”注射疗法。这种利用西医注射方法结合中医穴位理论的治疗,针对不同疾病有着特殊的疗效,这是古今医学文化更完美结合的简单例子。

  又如:传统文化中宇宙全息的思想是超前而且伟大的思想智慧。在农耕时期,有关宇宙全息的思想已经充分表现于风水勘舆、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

  在风水堪舆学中,既包括了天文、地理、时空及环境科学等综合性科学知识,也包涵宇宙全息的思想意识。如:风水文化中,认为天体中有二十八宿,对应地理中二十八山;生理上有血脉、气脉及穴位,对应地理上有山脉、水脉、气脉及点穴等。风水勘舆学是非常古老的文化,其中淀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超凡智慧。这些风水文化,若能与现代环境学相结合,必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环境科学文化。

  在佛教经典中,有这样的论述:“一花一世界,芥子纳须弥,一沙一世界……等”,这都是全息宇宙的理念。佛教的《时轮经》将天体结构与人体结构相对应,视人体小宇宙为天体大宇宙的全息元并互相感应,这都是对宇宙全息的描述。现代科学上,提出宇宙全息的概念及初步的阐述,至今仅几十年的时间;而今这科学论断与佛教文化竟然高度的吻合。

  古代文化中,人体全息及天、地、人全息的思想与当今宇宙全息论是完全一致的思想智慧。古代中医学的认识中,人体是复杂的生命形式;风水学的意识中,地球是类生命形式;佛家的意念中,宇宙是无量的生命形式。从这些思想智慧可见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实际上是天、地、人的文化体系,其中储存着巨量的智慧。推进古今文化完美结合的结果,必定会取得不可估量的收获。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