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三条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指的是“蜀身毒道”,其中的蜀指的是当时中国的四川,身毒指的是当时的印度,这条古道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成为各地商人经成都、乐山、宜宾、邵通、曲靖、昆明出口到境外的缅甸、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这条古老的商道,山高水险,途径中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南充早在3000多年前的巴子国时期就已盛产蚕桑,“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柕声”,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是对“蚕桑之乡”、“丝绸之城”南充的形象写。2005年4月,中国丝绸协会命名南充为“中国绸都”,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丝绸源点”,两大荣誉集于一身,这是南充作为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最大辉煌。
一、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源点
在古老的炎黄文明中,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支流水系。一亿年前,从陕甘大地的崇山峻岭产生,在4000万年前稳定了身形,流经陕、甘、川、渝四地,全长1193公里。像长江流域最早出现水稻、黄河流域最早出现粟一样,嘉陵江流域很早就出现了蚕桑。上古时代,蚕丝始祖嫘祖在嘉陵江畔的盐亭(南充毗邻之地)境内诞生。嫘祖发现桑树上有野蚕吐丝作茧,遂将其驯化家养。史学界有一种推断,嘉陵江流域是嫘祖最早驯化野蚕之地,也就是中国桑蚕的发祥地。1987年,文物部门在阆中朱家山整理一个被毁坏的墓葬时,发掘出一块唐代的墓葬碑文,记述了阆水一带蚕业的兴盛;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的都京镇境内出土了两段10多米长的粗大乌木,经鉴定,此木质为桑树,已埋地下上万年。这是古老的桑业和蚕业在嘉陵江流域产生、繁衍,并依存于南充勃兴和发展的重要见证。
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路径,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南充丝绸经阆中、汉中、宝鸡到达西安, 融入北方丝绸之路并直达中亚和地中海,因为河西走廊曾出土过南充出产的古蜀锦;另一条是,南充丝绸向西经成都,过邛崃、雅安出境。故明清《续文献通考》有记载:“果州绫,输蜀身毒道”。据《华阳志》载,当时南充丝绸“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
二、南充丝绸昔日之辉煌与今日之困境
1、昔日辉煌:都京丝二厂是亚洲最大的“万人工厂”
六和集团是张澜先生1912年创建的,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奬。20世纪30年代,六合的经济价值是“一两生丝一两银”。抗日战争时期,南充丝二厂抓住机遇,大批招收工人,将江苏、浙江流亡到四川的桑蚕丝绸技术人员,甚至留学海外精通蚕丝业的人才吸收入厂,添置设备,扩大生产,创造品牌,年蚕丝产量占四川丝业的50%以上,年工业产值占四川丝业的30%以上,缫制的蚕丝大都出口,被缫丝界同仁誉为“世界缫丝业大厂之最”。解放后,六和集团在南充以至四川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马恒昌小组”向全国工矿企业职工发表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书,全国有18000多个班组300多万职工向“马恒昌小组”应战,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大规模劳动竞赛群众运动,书写了我国工人运动史的新篇章。马恒昌是开国劳模,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952年5月1日,组长赵柏林赴北京观礼,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上世纪,在外地客商人口中流传着“世界市场看中国,中国市场看江浙,江浙丝绸看蜀国,蜀国丝绸看川北,川北有个二丝厂,二厂建在河坝上,丝绸工人日夜忙,丝绸出口好漂亮”对南充赞誉的诗句。历史上,丝绸企业是川北的支柱企业。南充由于有丝二厂、丝三厂、绸厂、绢纺厂、印染厂等轻纺企业而扬名四川以至全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工业生产迅速复苏,那些年丝二厂平均年生产总值约9000万元,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这个生产规模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甚至堪称亚洲第一大缫丝厂,当时南充丝二厂职工最多时达上万人,也被称为亚洲最大“万人工厂”。每当下班时,有过上万人从工厂前面牌坊经过的浩荡的场面。
但是,上世纪末,由于计划经济模式严重束缚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以及由于欧美发达国家作梗,丝绸行业面临巨大的挫折,桑蚕丝绸企业呈现断崖式下滑,丝绸厂艰辛度日,纷纷被迫停工甚至变卖厂房。
2、体制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品种结构单一
长期以来,因为茧丝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中国丝绸企业演绎着国外品牌“加工厂”的角色,九成以上的企业为国外品牌代生产,靠“贴牌”、“代工”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世界上最好的丝绸就是在中国,而事实则是中国向国际丝绸市场出口的产品,多为原料干茧和粗加工生丝,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末游位置。国际知名丝绸品牌中,很难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虽同为丝绸出口大国,但中国丝绸工业的利润率,却远低于法国、意大利等产业链高端国家。主导品种结构单一,缫丝、织绸等初级产品产值仍占全行业70%,服装、家纺用品、旅游制品等仅占全行业的30%。多数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次产品,加之主要依赖印巴市场,增大了潜在的市场风险。
3、破茧重生:企业破产重组、六和集团获得新机
1992年,南充丝二厂更名为南充市嘉丽华丝绸集团,1994年,国际丝绸市场销售不畅,国内丝绸市场疲软,南充市内出现多渠道收购抢茧,提高茧价一倍以上,全市茧丝绸行业出现巨额亏损,嘉丽华集团亦现亏损。产品的研发能力弱、技术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很多企业在逐渐尝试与市场接轨的过程中,暴露出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中的“短板”。让很多人引以为荣的丝绸,变成了“丝愁”。1996年,“嘉丽华”剥离出有效资产,组建四川南充六合集团公司,现在的六合集团是国有控股的多元化经济实体。随后,六合集团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引上海服装十四厂和上海领带厂入川,生产丝绸出口产品,polo、G2000、U2等国际著名品牌服装均由六合集团生产。至2011年,六合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集缫丝、织绸、炼染、丝绸产品生产为一体,拥有完整产业链,具有百年丝绸生产历史的企业集团,从原料型生产转变成为消费者终端产品的生产。除此之外,现在的六合厂区还具有十分宝贵的丝绸行业工业文化景观的鲜明特点,具有宝贵独特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
三、“一带一路”给南充丝绸业提供了振兴的契机
为了充分发挥四川作为唯一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的地域优势,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优势,促进四川更好融入国家统筹内陆、沿江、沿边开放的总体战略,2015年5月,四川省政府制订了“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鼓励南充发挥丝绸产业优势。“251计划”指出,支持川丝抱团“出海”,鼓励南充等川东北地区发挥丝绸外向型产业优势,打造区域开放合作示范区。
(一)都京丝绸产业“基地”成型
经历重组后的丝绸行业,南充市致力于把都京丝纺工业园建成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和丝纺服装生产加工基地。目前,都京丝纺工业园已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幷且拥有全国最大的缫丝基地,南充丝绸企业八成以上的生丝皆由都京提供。早在2010年时,园区便已经拥有以六合集团为龙头的规模企业15家,丝绸产业“基地”已经成型,都京将成水上“新丝路”起点。都京集装箱码头是南充港唯一的集装箱和货运作业区,作业区按照预定的“港园城”一体发展思路,将被打造集港口、产业园区、人居休闲为一体的港口新区。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后,都京的丝纺服装产品可以通过货轮直接由水路运往重庆、上海等地。而都京需要的重型设备,也可通过水路从沿海地区运进来。未来,都京将成为水上‘新丝路’的起点,为丝纺产业再次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二)众多优质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填补同行业空白
南充的依格尔、银海丝绸、锦泰绢纺等丝绸企业与澳大利亚世界顶级羊毛生产企业JEMALA(杰玛娜)公司联合开发丝羊毛、丝羊绒混纺生产,获得成功。依格尔公司投入2.28亿元引进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剑杆织机、电子提花机,添置了平网精密印花机等226台主要工艺技术设备,填补了全省同行业空白,加快了企业技术上档升级,增强了市场核心竞争力。依格尔公司产品先后获得了进入美国公司的经营权和我国第一张进入英国全球最著名的顶级商场HARRODS(哈鋭斯)通行证。南充长叶公司产品经瑞士“信心纺织品”检定有限公司检定合格,并被一些国外企业确定为免检产品。南充已成为POLO、G2000、U2等国际著名服装品牌在西部地区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
(三)开辟各种销售渠道,多种经营
南充的各个优质企业都在开拓新的销售渠道:(1)四川阆中卓尚丝绸工业有限公司线上销售转型,“电商”传统老店开辟“绸都”新丝路。作为阆中的“百年丝绸老店”卓尚丝绸已正式入驻中国工商银行“融e购”商城,这也是南充首家“触”网的丝绸企业;(2)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进行线下销售,在部分旅游景点设丝绸销售点。旅游市场对丝绸礼品的需要不断增加,丝绸、丝绵交织床上用品也逐步被更多消费者认知,依格尔发挥在丝绸行业在宽幅织造和印花的产业优势,生产更好的丝绸家纺产品,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3)南充市长叶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为丝绸的海外市场带来的巨大商机,重走丝绸之路, 唤起人们对中国古老丝绸和文化的回忆,激发人们对丝绸产品的喜欢,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消费,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
四、打造南充“绸都”·“丝路源点”新坐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丝绸的文化、经济、历史元素更加凸显,南充地位更加的重要。南充要着重打造“中国绸都”和“丝绸之路源点”这两块金字招牌。但笔者在南充考察期间,南充市区鲜见与“一带一路”的“元素”与“符号”:一是在市区很难见到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标识,如以丝绸命名的大厦、饭店、街道、桥梁等;二是在市区很少见到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化标识,如公园、文化、旅游设施;三是在市区很少见到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有关的实体商店、茶馆、咖啡馆,比如“丝绸一条街”等。
建议:(1)将嘉陵江上的四座大桥分别改名为“丝绸一桥”、“丝绸二桥”、“丝绸三桥”、“丝绸四桥”等;二是将一些街道命名为“丝绸大道”等;三是将一些建筑命名为“丝绸大厦”等;四是将一些新建的社区命名为“丝绸社区”等;五是将一些车站、码头命名为“丝绸车站”、“丝绸码头”等。(2)举办“世界丝绸大会”。藉助“中国·四川·南充丝绸节”,以及“中国绸都”、“丝绸源点”这两张文化名片,把南充打造成“绸都、嘉陵江、三国文化”之城。现在,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南充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吹响号角再出发。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丝绸这股“软实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绸都、嘉陵江、三国文化”融入丝绸文化,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绸都”。众所周知,会议经济是产业经济范畴之一。中国每年举办各种会议多达千万个,涵盖公司会议、政府会议、事业单位会议和社团会议四大类,会议经济产值达到万亿元,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并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会议产业链的重视。(3)论坛的主题可设为:“绸都、嘉陵江、三国文化”;南充在“丝绸之路”战略中如何发展农业和蚕丝经济;南充在“丝绸之路”中的交通枢纽作用研究;南充市经济圈布局与定位;南充与嘉陵江文化研究;南充与三国文化研究;中国丝绸在世界丝绸行业的地位研究;世界丝绸业的科技创新;丝绸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提升等。
岳西宽岳西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