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典型性格核心试论

  一、典型性格核心的理解及其与个性、共性的关系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黑格尔老人的话,明确道出人所固有的内心性格的丰富性。文学上的典型性格,更应该是一个复杂的、丰富的整体世界。

  读《三国演义》,看曹操的性格,对此就更为明确。他自告奋勇刺杀董卓,后又兴兵讨伐,表现出他拯救国难、大公无私的英雄气质;他性情猜疑,枉杀吕伯奢及其家人数口,竟说,“我宁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显示了他的自私狠毒;他不杀陈琳,义释关羽,信任张辽,何等宽宏仁义,喜贤爱才;他杀死无辜的粮官,斩深通谋略的杨修,又是那样地狡诈、嫉贤。这一系列丰富、复杂、甚至有些矛盾的性格表现,使曹操这一艺术形象具有无比的生动性和生命力。

  那么,使曹操这一形象成为流传古今的典型的主要原因,是否就是因为作者这样多方面地生动地刻划了他的性格呢?我认为并非如此。平分墨力,性格虽丰富,却是一盘散沙,矛盾而不统一;性格虽复杂,却容易使性格割裂,更难使人看到人物究竟典型在何处。我们说丰富、复杂、多样,都是以统一为前提的。黑格尔说得好:“这种丰富性,必须得凝聚一个主体。”任何性格,之所以成为典型,都往往有一个主要的性格特征,也就是性格各方面的核心,来统帅其性格的各侧面。人们评论说某人物的性格,具有典型性,常常就是指其性格核心。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曹操之所以成为典型,关键是由于作者首先抓住了曹操的“奸诈”这一性格核心,着力刻划,其他的性格方面围遶核心统一,而又从各个角度陪衬核心,充实性格,才使之成为典型。

  既然是典型,就必然是鲜明个性与充分共性的统一。那么典型性格的核心与其个性、共性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知道,所谓个性,包括属于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各个方面内容,而核心则是其主体。需要指出的是,共性和性格核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所谓共性,就是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的一定时代、社会、阶级、阶层某些方面的本质,共性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是阶级性,但也含有阶级性所不能包含的内容。对于共性来说,所谓性格核心,指的是存在于个性之中,最能表现共性而又常常是共性中阶级性不能容纳的那部分,他往往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都可能存在的一种普遍的性格特征。

  阿Q的“真能做”,终于革起命来;落后、保守;排斥异端,还有些合于“圣经贤传”的封建思想;偷东西,有些无赖,颇自尊,又很能自贱。这些,都是他的个性,表现出来共性的阶级性,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民阶级不觉悟的某些方面的本质。但很明显,阿Q的共性中,也概括了当时其他阶级甚至敌对阶级所共同存在的特征——精神胜利法,而作为阿Q性格核心的,正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可以说,凡是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的性格核心,无不具有这种大于阶级性的特性。林黛玉、李逵、奥勃洛摩夫等典型,作为个性来说,他们是“这一个”。作为共性来说,他们是大观园中寄人篱下的怀春少女,宋代农民起义的草莽英雄,旧俄庄园制度下的寄生地主。作为性格的核心来说,他们活生生地表现了多情善感、粗鲁草莽、懒惰成性等在各时代、各阶级的人身上都可能存在的特性,这些内涵大于阶级性,却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二、为什么说性格核心一定大于阶级性

  60年代初期,在典型的共性与阶级性的讨论中,涉及了这个问题。说法五花八门:有人把典型性格的核心称为类型性、社会性,或性格的主要特征,有的认为它可以大于阶级性,有的认为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阶级性,有的认为其形式上大于而实质上小于,有的认为它具有阶级性的初级本质,更有人认为,它不可能大于阶级性,否则,就是“把典型论引向永恒的人性论的旧陷阱”。

  据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只要是艺术性很高的典型,其性格核心一定大于阶级性,(当然也不能排除阶级性的影响和一定的制约)而且也无所谓内容形式之分。如果认为这是“永恒的人性论”的话,我倒觉得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的理论,应该去说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来丰富自己,而不应该把生活中的复杂现象简单化,来勉强地适合一些现成的概念。讨论典型性格大于阶级性的问题,就应如此。

  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出了他们的最高本质,即阶级性外,不可避免地还有许多阶级性不能容纳的特性,饮食男女,花香鸟语是人所喜爱;骨肉之情,夫妇之义,人所共有。毛主席说过:“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人们赞美纯洁诚挚的爱情,反对恶势力对这种爱情的摧残,大概是各阶级普遍的特性。否认这一观点的人,应该去问问今天的人民,为什么要同情封建没落阶级的“宝黛”爱情,甚至为之落泪,这岂不是丧失了我们的阶级立场了吗?我相信人民自会给他最好的回答。再如,诸葛亮智慧的光泽,并未因他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形象,而在人民中间有任何减色,反而敬之如神。

  不得不承认,各阶级的美丑观在上述几点得到了大致的统一,也就说明,人们性格中的某一点是可能为各阶级所共有的。

  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分析这种生活现象,就更为明确。毛主席说:“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不同的阶级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处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对立的阶级之所以对立,除去斗争性外,必须有统一性,否则就会失去了对立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毫不奇怪,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形式中进行的……”那些只强调斗争性,忽视同一性,认为人物性格除了赤裸裸的人物性格外,什么特性也没有的观点,不能使人相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任何阶级、任何历史力量,都不可能与其他阶级和历史力量絶缘,否则,各阶级就无法构成一个社会。生活永远是辩证的、复杂的。锦衣玉食的贵公子贾宝玉,却成了本阶级的叛逆;受压榨的雇农阿Q,却与落后阶级的精神胜利法紧密相连,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把性格核心反归为阶级性,恰恰是违背了这个辩证法。

  再就典型性格的本质来说,阶级本质固然是典型最高、最深刻的本质。但除此之外,典型还有其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等等本质,性格的核心,也是典型的一种本质,这种本质常常是从某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其最高本质,而且一定大于它。正如逻辑定律已证明了的,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恰成反比,阶级本质比性格核心这种本质更高、更深刻,因此其概念的内涵也更丰富,其外延也就更小更窄。如阿Q的阶级本质,只能属于辛亥革命前会中国农民阶级的。相反,性格核心的内涵比起阶级本质来说,更浅显、更直接,因而其外延就更广,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各阶级都有。

  综上所述,凡把典型性格的核心放到阶级性的范围内理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其典型意义。一切优秀的典型人物,其性格核心都一定大于阶级性,否则,很难说是一个很成功的典型。

  三、大于、限制及形式与内容

  最后,我们再简单地补充几个问题。

  典型性格核心大于阶级性,主要表现在典型的“共名”和“共鸣”。

  共名,就是典型在生活中找到了与其相符合的人,因而,其名字就成为生活中人的替名。譬如,我们常把性情纤弱、多愁善感的女青年呼为林黛玉,这就是典型的共名。

  共鸣,就是典型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感情的激动,读者情绪随着人物的感情高下起伏。还有我们常被作品中的人物激动得流泪,就是共鸣的表现。

  共鸣与共名并无什么大的区别,都产生在典型的思想感情与读者的主观思想的某一方面相统一的基础上,而这统一的根本点,就是典型的性格核心。毛主席说过:“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列宁在批评某些懒散的同志时说过:“在俄国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典型,这就是奥勃洛摩夫,他时时躺在床上判定计划。从那时起,经过很长时间了,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但仍然有着许多奥勃洛摩夫,因为奥勃洛摩夫不仅是地主,而且是农民,不仅是农民,而且是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工人党员,我们只要看一下他如何开会,如何在各个委员会工作,就可以说,奥勃洛摩夫仍然存在。”毛主席、列宁都引用了本质为上层剥削阶级的典型形象来“共”我们同志中某些人的“名”,我们絶不会把被共名的同志想象成为封建统治者或寄生地主,而意识中一定与智慧和懒惰有关。在这里不难看出,所谓典型的共名,实际上就是典型性格核心的共名。

  还需要讲一下的,性格核心又是怎样受阶级性限制的呢?

  一方面,从典型性格的本身来说,它只能存在于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具体人物身上,而且又往往是在人物性格的其他方面,即属于阶级性范围内的诸方面的烘衬、铺垫过程中,才能鲜明地表现出来,这样,它就不得不渗进(是渗进,不是隶属)典型所属的阶级性。

  另一方面,从读者对形象的感受来说,由于读者的阶级立场、经历和艺术修养的不同,他们欣赏典型时,尽管性格核心是主要的根本的吸引他们的一点,但他们的目光往往不会停在核心上:性格带有阶级性的诸方面,与读者各自的立场、经历以及艺术修养结合起来,对接受性格核心的感染,就有程度的不同。这样,两方面结合也就使其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里,对那些认为性格核心形式上大于而实质上小于阶级性的观点提出点疑问。比如,有人说过:“对奥勃洛摩夫这典型来说,也可以用‘形似而质异’来理解,奥勃洛摩夫的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惊人的懒惰,懒惰表现在形式上,地主、和农民、工人有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没有共同之点。”不妨问问,懒惰,作为一种性格的心理特征来说,什么是它的内容,什么是它的形式呢?根据上面这段话来看,似乎本无什么固定的内容,只是个灵魂的空殻,附在农民身上就是农民的本质,附在地主身上就是地主的本质。这就否定了事物本身本质规定。每种事物都有自己固有的实质内容,懒惰的实质内容,就是“不愿花费精力”,不同人的懒惰,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来。奥勃洛摩夫是表现在连袜子也要叫别人脱,工人共产党员都是表现在开会、订计划却不愿花力气实干。这样看来,不同的人的懒惰恰恰是“质同而形异”了。说明确些,就是典型性格的核心表现在不同阶级的人身上,有着表现方式的不同、程度的深浅、目的的差异,但作为性格核心本身的实质内容来说,对每个阶级的人都一样,絶不会因人而异。因此,别林斯基说:“商人的本质和思想只有一个,但商人的典型却是极不相同的。”我们可以把商人的思想抽象出一个本质特征,然而却无法把商人中的各种性格抽象成一个性格,那是不可能的。各种性格是具体的,把它硬凑在一起只能是消灭性格。因此,作家应该创造出无数典型性格的人而不应千人一面,凭着理性认识,一点模糊感觉就去创造人物,让人物去为适应原定思想的需要而活动,这样,综合起来的人儿,就会因为没有个性而失败。

  原载《珞珈山》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