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对东亚安全有何影响



  东亚历来是大国利益交融、大国力量交汇和大国矛盾交织的地区,东亚在世界的传统地位和处于过渡阶段的历史特性,决定了在整个二十一世纪以至更长的时期内东亚将在全球战略舞台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对美国的东亚政策作了详细的阐述,可以说布什政府提出了完整的东亚安全战略。
  
  “先发制人”战略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美国目前在其全球反恐战略中,将伊拉克列为下一个打击目标;但是在“先发制人”战略思想指导下,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出现紧张化的趋势。二○○二年十月十六日,美国政府宣布,朝鲜已经承认拥有秘密发展核武器的计划,这违反了一九九四年签署的《美朝核框架协议》。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掌握的情报显示,朝鲜一直在寻求发展核武装所需的浓缩铀,他呼吁国际社会向朝鲜发出严格、一致的信息,阻止朝鲜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他强调美国有能力同时处理伊拉克问题和朝鲜问题。不久,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估计朝鲜已经拥有少量核武器,而且向朝鲜派遣联合国武器检查人员已经没任何实际意义。拉姆斯菲尔德的潜台词就是在对待朝鲜问题上,“先发制人”战略是选项之一。这是继九十年代朝鲜半岛核风波后,爆发的又一场核危机,国际社会的焦点也再次从海湾地区转向朝鲜半岛。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在近一个时期以来曾出现缓和迹象,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展示“破冰之旅”访问朝鲜,日朝建交摆上了议事日程;朝韩两国离散家属再次团聚,亚运会上朝韩两国代国团在一面旗帜下出席开幕式,朝韩关系逐步趋于稳定。从地缘政治上看,朝鲜半岛又是中美日俄等大国安全利益的交汇处,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不但对东亚安全框架影响巨大,对全球的安全格局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美国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但是美国目前军事战略重点在伊拉克;面对新一轮的核危机,美国更多地会采取经济和政治手段,迫使朝鲜放弃核武发展计划。换个角度看,朝鲜在这个特殊时机承认秘密发展核武器无疑向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提出挑战,美国“先发制人”战略一出台就在朝鲜核危机问题上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论如何,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台以及新一轮核危机的爆发,令世人不得不对朝鲜半岛安全形势产生担忧,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也必然成为今后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对象。
  
  突出联盟战略加强日本在地区的领导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国内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阿米蒂奇等人纷纷就二十一世纪美日关系提出政策建议,普遍主张在亚洲祇有日本才是真正的安全伙伴,应该建立更加对等的美日关系;经济上应改变打压日本的做法,把前一段时期的“重中轻日”重新调回“优先日本”的轨道。他们提出,为了疏导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应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日本的政治大国愿望。从《报告》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仍视日本为亚洲最重要的国家和依靠对象,美日同盟关系是美国亚洲政策的核心,鼓励日本为东亚地区安全承担更多责任,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正在成为影响地区安全形势的重要负面因素,其军事目标是援韩压朝、遏中防俄,这等于在东亚各国间制造矛盾和紧张,将使地区长期处于某种对抗状态,从而增大了解决地区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
  
  除了美日同盟,美国非常重视与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的双边关系,这些盟国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都给予了美国及时有效的支持,使布什政府认识到盟国的作用必不可少,祇有充分利用这些双边关系,美国才能更好地处理亚洲事务。布什政府致力于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东亚安全架构,继续执行冷战时期的“双锚”战略:一个锚是美日同盟,另一个锚是美澳军事同盟,依靠美韩军事同盟继续对北朝鲜施压。美国再次强调在东亚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目前在日本和韩国分别驻有军队四点五万和三点六万人,以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利益。同时美国也注重将东盟这样的地区组织纳入它的亚洲安全体系中。
  
  九一一事件后,美借反恐之机强化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努力使双边关系军事网络化,联合军事演习多边化;提升关岛的战略地位,加强美军在东亚的军事关系。美在东亚的这些战略举动与其插手南亚安全事务、加紧向中亚进行军事渗透等动向相互策应,表明美国把保持和强化军事优势作为介入东亚事务、谋求主导地位的根基。美日两国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在亚太地区安全架构中推行“实力原则”,通过强化双边军事同盟的方式竭力塑造美国主导下的“霸权和平”。这一方面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亚太地区“势力均衡”的安全机制;但另一方面,却是进一步增强了美日两国的单边意志在东亚安全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视其他国家在地区安全和追求国家统一等问题上的立场和要求。长期来看,美日加强双边军事同盟的做法,无助于东亚安全关系的建设性发展,更不利于东亚在对话与合作的基础上开辟多边安全制度建立的新前景。
  
  中美建设性关系对东亚安全形势的影响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在阿富汗采取了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权的军事行动,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胜利与盟国及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巴基斯坦、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布什政府认识到,美国要完成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需要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于中国,《报告》第八章指出,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美中关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欢迎一个强大、和平和繁荣的中国的出现。《报告》依然坚持以西方的价值体系来衡量中国的发展,布什政府顽固地对中国的内政和安全政策指手划脚,认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对邻国和亚太安全产生了威胁,中国正在“走一条过时的道路”,继续重覆着“中国威胁论”的冷战论调。但是,《报告》对中美关系还是作出了积极的评价,明确宣布,“美国寻求同改变中的中国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在当前的反恐战争和促进朝鲜半岛地区稳定中,美国已经与中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同样,在阿富汗前途和全球反恐问题上,美国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协作。
  
  众所周知,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莫过于台湾问题。《报告》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表述的,“在其他的领域我们存在着极大的争执。一个是按照《与台湾关系法》我们对台湾自我防卫的承诺。另一个是人权问题。我们期望中国信守防止扩散的承诺”。从这个精心设计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任务,美国不愿在其全球反恐战争中因台湾问题导致中美关系的恶化;因此与布什刚上台时不同,美国对台政策的强硬态度有所缓和,反映出布什政府需要中国合作的实用主义。
  
  作为具有影响地区和世界事务能力的中美两国,它们在新世纪中怎样相处,将对双边地区以至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合作、竞争和冲突的共存,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模式。《报告》预示着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稳步且理性的发展阶段,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不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放弃了对中国的“遏制”。该报告在以先发制人为中心的同时,仍然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威慑对美国、美国的盟友和朋友的利益构成威胁的事物。实际上先发制人与威慑并不矛盾,它们所针对的对象和面向的层次不同。先发制人目前主要是针对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恐怖分子和企图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无赖国家”,美国能够通过先发制人的打击将其摧毁,而它们也没有还手的余地;而威慑的对象是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或威胁的国家。布什宣布先发制人的政策,本身也是一种威慑策略。《报告》指出,“对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美国必须在威胁发生之前遏制和预防。通过宣布先发制人的政策,可以有效地遏制和吓阻潜在的敌人对美国的攻击。”
  
  综上所述,中美建设性关系的建立将对东亚安全形势产生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东亚地区新安全机制。建立新的安全机制是冷战后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也得到大国不同程度的支持。中国一贯主张就东亚安全机制问题进行磋商,认为这种安全机制应建立在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并积极参加了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对话。在多边安全对话中,中国大力倡导新安全观,认为安全应该是相互同等安全,通过建立相互信任和对话合作谋求安全。前文已经讲到,美国在某种程度上认同在东亚地区建立多边安全对话磋商机制,特别是在处理朝鲜问题和核不扩散问题方面,美国寻求中美之间建立建设性关系对东亚新安全机制的形成确实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在台湾问题上,中美之间产生分歧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布什政府对台政策集中反映在“按照《与台湾关系法》美国信守对台湾自卫的承诺”这句话上。布什政府上台以后,摒弃了美国历来在对台政策上的战略模糊性,明确提出帮助台湾自卫。与克林顿政府不同的是,布什多次在重大场合表示美国要按照《与台湾关系法》实施对台政策。强调《与台湾关系法》的重要性,意味着他在未来有可能会加强对台军售,加强美台防卫合作,提高美台军事交流的等级。这无疑增加了台海地区的不安全因素。
  
  (原载《中国评论》二○○二年十二月号,作者系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敎研室副敎授、博士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