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台湾“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以大比例夺得全台县市长选举的胜利。选举揭晓后,全球华人社会轰动,连美国国务院也破天荒地对此发表声明。
一次地方性选举何以引起这么大的关切?不仅两岸同胞、全球华人高度关注,甚至牵动了国际社会的目光,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台湾执政当局把一场地方性选举拔高到“政权保卫战”、蓝绿对决、统独对决、本土与外省对决的高度,令选举变质。
而政治观察家们感兴趣的,却不仅仅是简单的蓝胜绿败。他们关心的是,民进党上台短短五年半,台湾民意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仅仅一年多前“大选”时“宁可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的非理性民粹口号为何失效了?以往屡试不爽的“抹红”、挑动族群对立的意识形态话语为何失灵了?选前还有不少人怀疑台湾民众会否按照良性政治体制运作方式,以执政能力、执政者的清廉度以及政纲、未来发展愿景等来选择投票对象,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事实证明,理性终究会战胜意识形态狂潮,回归理性是民选制度下的必然之途。
此次台湾选举,值得反思之处很多,其荦荦大者,有如下数点:
一、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欺骗、愚弄一时,绝不可能蒙骗一世;尤其在选举制度下,更是难以持久。要想得到民众的支持,靠投机取巧是不行的,必须真心实意为民众谋福祉。
二、权力对于执政者而言,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腐蚀力;执掌权力的傲慢,必然导致贪污腐败,不法横行。因此,执政不可不慎,自律不可不严。
三、民选制度能做到真正有效的监督。在野党、议员、选民和媒体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监督体系,令贪渎难以藏身。此次民进党大败,首先就败在弊案上,TVBS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曝料者,则是在野党的议员和民众。
四、选举制提供的是一个有限授权、有限任期的制度,由于时间和定期选举的压力,将迫使执政者在执政时小心行事,努力做事,保持相对的公正和清廉;另一方面要想继续得到选票,就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如果当选者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民众可以用选票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裁决,损害有限。而且,由于选择是自己做出的,每个人均要承担选择的后果,也就不必怨天尤人;时间一到,再用选票让他下台就是了。毕竟,民众才是真正的“头家”。
(原载2006年1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