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往往是延续过去,开启未来的时机点。迈入2010年的门槛后,海峡两岸都对过去一年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梳理,并提出新一年的发展计划与目标。 

  大陆方面,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年底学习贯彻“胡六点”座谈会上,提出四项具体要求,表示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推进两岸协商,积极推动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探讨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 

  贾庆林的讲话,明确了大陆今年发展两岸关系的途径、目标与重点,可谓积极稳妥,不温不躁。 

  台湾方面,马英九在“改革、奋斗、台湾再起”的元旦祝词中,指出未来一年是重振台湾经济的关键年,面对东盟与大陆自由贸易区启动,不能坐视台湾产业即将面临的困境,这是为何推动与大陆协商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FA)的原因。对于两岸关系,马英九重申“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表示愿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 

  而执政的国民党也在2010年中心任务中,将加强宣导两岸交流互利双赢,持续推动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共创两岸经济繁荣,列为今年工作的十大重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两岸不约而同地对一段时间以来各界呼声很高的“和平协议”等政治性议题轻轻放下,反而都以低调、务实的态度提出相近的主张。这就为今年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定了调,也确保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 

  在此之前,两岸各界人士曾就两岸政治性协商议题纷纷发表意见,焦点集中在是否需要立即开启两岸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谈判以及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等议题上;由此相关联的,又涉及“何为一中”?怎样坚持“一中”以及“一中”的性质与内涵为何?两岸如何政治定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由于涉及两岸关系的核心议题,两岸之间对此争异很大,差异显着。从“两岸一甲子”研讨会的讨论过程中,即不难看出这点。如果不进行充分的准备,现在就进入高阶的政治议题谈判,势必造成两岸政治冲突公开化,激化两岸矛盾,引发岛内政局动荡,使两岸关系再度触礁。 

  我们曾多次指出,目前的两岸关系属于和平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特点是政治互信初步构建,还在逐渐积累中,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远未达到和谐默契的程度;经济上的合作刚刚开展,虽然形势喜人,但尚未延伸、惠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共同利益机制的构建远未达到休戚相关的阶段;岛内社会舆论与主流民意虽然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对如何深化发展分歧较大,尚未形成共识;在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冷战思维及其阴影至今笼罩岛内,反共恐共心态短期内难以消除;在反对势力的鼓动和歪曲下,部分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保留态度,担心两岸走得太近,关系发展太快,害怕被“统”了。由此引发出“集体焦虑症”,其表现就是“闻中色变”,“逢中必反”,造成岛内族群分裂加剧,恶斗不止。这些都是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也符合当前两岸关系艰巨性、复杂性、矛盾性并存的特点。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和分析,两岸有识之士提出积累互信、务实合作,暂缓开展敏感的政治性议题谈判的主张。从两岸执政当局的新春表述看,显然这样的主张已经被接纳,成为当前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主要政策指引。 

  但是目前不推动两岸政治谈判不代表要搁置这个议题。正如贾庆林所指出的,“还应着眼未来,积极稳妥地探索如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为今后两岸协商政治和军事安全等问题预作准备、创造条件”。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两岸学界身上。两岸学界应就此展开积极研讨,就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理出头绪,找到两岸均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求取共识,从理论上为破解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打通思路。 

  当然,仅仅学界的探讨是不够的,“存在决定意识”,要使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当前最重要的,是帮助台湾经济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台湾经济好转。这是最大的政治,也体现了两岸一家,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的涵义。经济好转了,台湾同胞切身感受到两岸合作的好处时,主流民意和社会舆论自然会形成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氛围,内生出有利于推动两岸政治谈判的动能。 

  在这样的氛围和条件下,两岸政治谈判核心议题经过学界预研磋商,取得共识,又有社会主流民意支持和舆论肯定,政治性谈判才能顺利进行,两岸和平协议以及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也才能顺理成章地达成。 

  “风物长宜放眼量”。展望未来,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是势不可挡。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带动的,岂止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而已!作为全球安全的主要支柱,中国稳定的,又岂止是亚太地区而已!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也开始起步,地缘经济时代的范式转移已经无可阻挡。而近期出现的所谓美国“脱台倾中”、“台湾芬兰化有利美国”等观点,则不仅是媒体上时髦的字眼,更是国际政治现实的必然产物。 

  顺应大势还是逆潮而动,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做一个参与者还是一个旁观者,将决定未来台湾的地位与命运。我们相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更相信视野开阔的台湾民众不会错过与大陆同胞一起,共享民族复兴与伟大祖国尊严与荣耀的机会! 

  (原载2010年2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