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把握和平发展大局

  伴随着骏马远去的脚步,金羊姗姗来临。羊者,祥也,在汉字里,羊是祥和,美好的象征。在此,我们祝两岸四地的读者乙未羊年吉祥如意,阖家美满!祝两岸四地在新的一年里破除艰难险阻,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让祥和喜庆之气在海峡流淌! 

  今年开春早,农历新年已入春。春天是耕耘播种、筹谋一年大计的时刻。对于两岸关系而言,也是理清思路,绸缪发展,深入规划,打好基础的重要时刻。 

  众所周知,过去的一年,两岸关系经历了重重波折起伏,出现复杂诡谲的情况。面对岛内政治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在岁末召开的全国对台工作会议上,提出保持对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的思路。值得重视的是,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议题等制度化协商,深化协定执行成效,惠及更多民众。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总体规划布局,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努力扩大台中小企业、农渔民参与面受益面。 

  经济是社会政治的基础,经济出现问题,社会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造成动荡。台湾去年发生的各种公民社运、学运,究其根本,就在于台湾经济发展近20年来长期低落停滞,造成社会贫富不均扩大,激起台湾中下阶层要求公正、正义的思潮。在反对党和台湾社会高度民粹化的意识形态操弄下,这股思潮造成台湾社会对外“仇中反共”,对内反商仇富,连带一般军公教阶层因历史形成的优惠条款——存款利率优惠、年终慰问金、年金等也被取消或大幅降低,致使社会中坚力量人心不稳,对马政府充满怨气。所有这些,最后都反映在选票上,造成去年底台湾地方选举国民党遭受崩毁性失败。 

  从本质上讲,政治、社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都是为经济和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检验任何社会政治革新的标准,只能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由此观之,台湾社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治转型,是不成功的。统计数字显示,台湾经济发展,自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保持着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但从90年代后,就开始了一路下滑,从90年代的65%到2000~2007年49%,2008~2013年续降至30%。 

  究其原因,除了国际大环境外,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作为经济集中体现的政治出现问题,政治对经济的发展非但没有促进,反而起了负面作用。作为受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了上千年的中国式传统社会,台湾在80年代末前实行的是东方威权式政治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有其种种弊端,但比较符合长期浸淫于中国伦理制度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开明的威权式政治体制下,就体现出较高的行政效率。台湾引以为豪的十大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制度环境内产生的。而自80年代末期台湾政治猝然转型,全盘照搬西方民主制度,而未能将之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严重的恶质民主,泛政治化、民粹化盛行,一切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政党政治利益为标准,丧失正常的是非价值判断,政治体制陷入空转,效率低下,时间和机会成本大幅提高,发展机会流失,经济陷入停滞成为必然。 

  其二,是未能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转型升级。台湾地小人稠,资源贫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加工外贸。其自5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是搭上了冷战时期全球产业链由西方发达国家向亚洲冷战伙伴的产业转移所致,西方国家为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将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人力密集型产业向亚洲转移,从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自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全球产业链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的亚洲四小龙被迫走上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台湾企业也快速向大陆投资,进行产业转移。但此时正逢台湾开始“民主化”进程,岛内政治环境恶化,企业家无心增加投资以实现升级换代,而政府对产业、企业的规划和支援力度也大幅减弱,台湾的营商环境恶化。据前经济部门首长尹启铭透露,自2000年后,台湾投资率持续下滑、平均投资规模严重缩水。2000~2007年新设公司减少18%、平均资本额萎缩24%;2008~2013年新设公司续减10%、资本额又掉了23%,尹启铭痛陈台湾面临“产业灭绝”的悲剧。 

  经济发展靠三驾马车:投资、对外贸易、内部需求。投资不足,企业减少,当然贸易额也不可能扩大,经济自然不景气;而经济不景气,就业率也就下滑,雇员的薪资水准长期冻结甚至下降,内需当然不足。可悲的是,在意识形态和政党恶斗下,岛内独派政客和部分媒体将台湾经济失败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大陆和马政府的“倾中卖台”政策上,将大陆出于善意与台湾签署的ECFA协议污蔑为“卖台协定”。而一些无知学生竟信以为真,大闹“立法院”,使已经签署的两岸服贸协议在“立法院”无限期延宕,这势必会影响后续的两岸货贸协定和其它经济协定的签署,影响台湾加入区域经济合作体的进程,台湾经济必然更加边缘化。 

  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陆把今年对台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发展上。解决经济问题当然要涉及政治问题,但从目前岛内的政治环境看,从政治层面入手解决经济问题显然不是时候,目前唯一可行的是从经济角度入手,提振岛内经济体质,扶正却邪,先治标,后治本。最近召开的两岸经合会第七次会议,就是循着这样的思路。会议深入讨论了两岸经济合作、特别是台湾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取得圆满成功。今年两岸还将就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进一步深入规划和讨论,这将有利于促进岛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平复岛内社会怨气。 

  从长远看,不论谁执政,都不能忽视发展经济,否则,下台是必然的。台湾经济要医治发展停滞的痼疾,除了消除政治障碍外,根本的出路在于最大程度地利用地缘经济优势,深化两岸经济融合的步伐,从整体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两岸产业布局作出战略性规划,使两岸产业合作运行在双赢的轨道上。如此,方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原载2015年3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