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谢,光阴荏苒,转眼之间中日两国建交已届三十周年。
回首过去的三十年,不难发现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快速,由建交之初的十亿美圆跃升至近九百亿美圆,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交易伙伴,而中国亦是日本第二大交易伙伴;中日之间人员往来密切,建交以来上千万日本人访问过中国,而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工作;日本政府通过海外协力基金(ODA)等方式,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向中国提供了二万四千余亿日圆贷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毋庸讳言,在过往的三十年里,中日关系也有过一些麻烦和分歧,比如关于历史问题、钓鱼岛归属问题等。不过,这些小小的龃龉无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反倒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国力不断上升而引发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在日本大行其道,值得关注。
所谓“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两层含意:一是指中国国力强大后,会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构成危胁,日本还特别关注中国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二是指中国经济发展,会威胁到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地位。
对于“中国威胁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其实很容易化解。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发展中国家,历来宣导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即使对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中国也以“和平统一”作为基本政策。中国主张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从反恐斗争及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可以得到佐证。
至于中国经济发展,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工厂”,日本也不必多虑。日本经济在长期高速发展后,由于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转向技术研发型、资本输出型及服务型已是势在必然。对于这种角色的转换,日本在心理上或许还不能适应,但这其实正好说明了中日两国的差距。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中日两国的互补性是十分明显的。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创双赢,应是两国政治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世纪之初,中日两国应充分总结建交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发展出一种超越传统友好合作模式的新型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不仅应体现在经济层面,更应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应尽量减少对于对方的猜忌,相互尊重,以共创亚洲新纪元。
(原载2002年5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