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自去年底以来,一个语词频频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科学发展观”。在中国主流话语体系中,这个语词一出现即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意味着它代表权威的主导思想;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一代领导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已经成型,也意味新世纪中国发展战略将发生重大变化。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恰恰是在中国经历了SARS危机、经济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国民所得首次超过一千美圆的背景下出现的。按照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人均GDP达到一千到三千美圆的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较快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打破了原有的阶层划分,打破了原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令整个经济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容易产生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现象。在这种时候,如果还是一味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强调GDP速度,则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冲突和摩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社会动荡,令经济发展停步乃至倒退。 

  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当今面临着城乡差距扩大、东西部发展严重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步、资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水准不相称等五大突出矛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正是新一代领导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回应。 

  回首新中国成立五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前三十年基本上是“政治挂帅”,一九七八年后方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个战略方针指导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人民生活初入小康。“科学发展观”,是在小康基础上的新战略布局,其意义非同寻常。按照它所揭橥的“以人为本”、“三个文明”的核心本质,可以预想未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蓝图: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繁荣、公平、和谐的中国;一个碧水蓝天、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一个人人安居乐业、共同富裕的中国! 

  (原载2004年5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