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燕语报新年”。日历翻开新的一页,也宣告了东亚合作新时代的来临:2010年1月1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这个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圆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圆贸易规模的自贸区,横空出世,成为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意味着自太平洋西南沿海,直至与印度洋交汇地带的广袤地区,出现了一个融合的新兴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内,双方将相互开放,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此外,在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方面,亦将形成实质性的开放及自由、便利机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诞生,是对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贡献,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余波荡漾,世界尚未能从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一些主要国家为转移本国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之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启动,无疑向世界传递了东亚愿意继续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方向、坚决反对贸易投资保护的积极信号。这不但能促进中国——东盟的经济发展,也将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与此相呼应的,是日本新上台的民主党政府提出的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与目标。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9月21日当面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建议日中两国“在承认双方差异的同时构建信赖关系,希望构思东亚共同体”。鸠山由纪夫曾撰文介绍他的主张,在他看来,“东亚共同体”是指在通商、金融、能源、环境、救灾援助、传染病对策等广阔的方面进行域内合作的一种体制。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愿同东亚各国深化合作,向建立东亚共同体目标迈进。
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东亚共同体”的主张,在亚太地区引起广泛反响:先是美国表示不能缺席“东亚共同体”,继而澳大利亚也乘举办APEC会议之机,提出建立包括澳、新、印以及美国在内的“亚太共同体”。接着,韩国表示要修建连通中国以及日本的海底隧道。一时间,合作与共同发展,俨然成为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主题词。
此后,美国、加拿大政府首脑先后访问北京,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明确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在这个大背景下,海峡两岸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也顺利发展,两岸三通全面实现,旅游及高层次人员往来不绝于途,和平发展稳步迈入新阶段。两岸继11月中旬签署金融MOU协议后,12月下旬,海协、海基会两会负责人在台湾再度会晤,就两岸关系中的具体事务进行磋商与沟通。
先前两岸密切关注的ECFA协议并不是此次“陈江会”的主要议题,但国民党执政团队表示一切按原订计划推进,推动ECFA的进程与现行大陆政策不变,相信两岸在今年上半年能够达成ECFA协议。两岸ECFA协议是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即开始推动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对于台湾而言,其意义不仅在于使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大幅降低岛内企业关税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两岸经济合作来参与东亚经济整合,以避免台湾被边缘化的危险。
这样的好事也一如既往地遭遇岛内反对党的歪曲与毁谤。他们“巧言惑正理”,以主观臆测的所谓农业可能损失扩大至全域,完全不顾台湾的整体利益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执政当局却疏忽或轻慢了对于为何要签署ECFA协议的详尽宣导与教育,特别是对中南部地区和基层民众。其后果直接表现在前不久的县市长选举结果上。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所言,“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马英九执政团队应该深刻检讨,吸取教训,深入宣导ECFA对于台湾的意义和好处,做到家喻户晓,以顺利达成两岸ECFA协议。
马英九团队执政以来,虽然也不断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致使改善、发展两岸关系成为马政府最受民意肯定和最值得称颂的政绩,但却一直提不出一套完整、前瞻的两岸关系论述,对于大陆定位模糊,敌友难辩;致使反对势力“打蛇随棍上”,至今仍以反共、反中的口号蛊惑人心。殊不知当今中国和平崛起已成大趋势,国际社会也都已认可、顺应这个大势。台湾既往独特的地缘战略优势地位已随此国际大势位移而迅速消失,要想恢复往日荣景,非借助两岸特殊的地缘、血缘、亲缘、文缘关系,通过深化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进程中与大陆共创繁荣。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顺也。”明乎此,执政不难矣!
(原载2010年1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