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甫自美国“习奥会”归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习吴会”上,获得马英九授权的吴伯雄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行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他并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国民党首次在“一中框架”议题上做出明确的积极回应,堪称是近年来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一大进步。
吴伯雄的表态,正面呼应了习近平在会见中重申的国共两党要“在巩固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两岸执政党在两岸关系最核心的问题上达成了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意义十分重大。
一如所料,吴伯雄还未返台,就受到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首的绿营人士扣帽打压,声称吴伯雄在大陆的言论损害了台湾的“主权”地位,要求马英九公开出面清楚交代;并认为吴伯雄在大陆不但呼应“一中原则”,还主张“一中架构”,“剥夺了台湾人民对未来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民进党坚决反对把台湾被锁进“一中框架”等等。苏贞昌等的言论,连民进党内有识之士人士也看不过去,谢长廷就公开指出,吴伯雄的大陆言论并未“违宪”;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更提出正视“一中框架”已不可避免,他将首度在大陆提出两岸比照欧盟模式共组“中国议会”的构想,相关两岸的任何议题,未来都可以这个架构下讨论,也确保台湾在“一中框架”下的空间。一时间,“一中框架”成为台湾媒体和公众的热门话题。
那么,何为“一中框架”?其内涵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知道为何两岸红蓝绿三方都如此看重“一中框架”了。
“一中框架”的概念是大陆一中论述深化发展与理论创新的产物,它最早出现于2008年12月的“胡六点”:“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2012年7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对一个中国框架作出具体阐释,他说:“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认这一客观事实,形成共同认知,就确立、维护和巩固了一个中国框架。”
由此分析,“一中框架”具有如下重要内涵:
第一,是明确了两岸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主权争议”,两岸同属一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也是岛内蓝绿“统独”之争的核心内容。台湾民进党和绿营的基本论述,都与此相关。他们以所谓“台湾前途未定论”为论据,认为两岸之间存在“主权争议”。因而,明确两岸之间并不存在“主权争议”,一方面封堵了台独主张;另一方面,是两岸构筑了一中共识的政治互信,扩展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一中框架”符合两岸现行规定,具有现实性和法理内涵。无论是大陆的宪法还是台湾的法律,都确认两岸领土、主权的一致性,不可分割。“两岸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认这一客观事实,形成共同认知,就确立、维护和巩固了一个中国框架。”这里首先体现了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两岸的客观现实出发;其次,得到两岸现行宪政体系的支撑;第三,包涵了对对方法理系统和行政体系的预设和尊重。
第三,“一中框架”是一个平等的包容性框架。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既有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法律体系,也有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治法律体系,包容并存,求取最大的政治公约数。同时,双方都有责任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四,“一中框架”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开放性架构。构筑了政治互信的基石后,即可开始就“两岸未统一前的特殊关系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从双方的政治定位到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可以肯定地说,“一中框架”确实包含了开解两岸政治难题之钥。
正因为“一中框架”包涵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所以,在两岸执政党首次明确达成对“一中框架”的共同认知后,两岸关系进入了深化互动的新时代。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最近在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表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情况下,两岸交往中实务部门公权力行使的问题是可以讨论的。这是大陆方面首次公开承认台湾行政部门公权力的表态,对于两岸关系的深化发展与互动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最近大陆有关方面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宣布,“最高人民法院将就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乡镇市调解委员会出具的民事调解书作出司法解释”,这是“大陆虽不承认台湾方面的政权,但务实不否认台方的治权”的具体化。凡此种种,都是两岸执政当局达成“一中框架”共同认知后出现的新现象,标志着两岸关系更加务实进取。
当前,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相当部分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还心存疑虑,台湾的军政体系以及主要媒体还充斥着冷战思维和对大陆的怀疑及敌意;主要反对党更是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及反中仇陆的主张。因此,深化发展两岸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细致、耐心地做好对民进党人士的说服、争取工作,以求取最大的政治包容公约数,在台湾社会达成对“一中框架”的广泛认同,这是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责任。
我们相信,随着两岸渐进融合的发展大趋势,大多数台湾民众和民进党人终会认同“一中框架”。这样方能为两岸未来的政治对话、政治设计、政治安排等议题的顺利展开和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打下坚实基础!
(原载2013年8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