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关系面临重大调整



  两岸将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无疑使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将对现行以间接、单向为主的不正常经贸发展形态,以及台湾当局的“戒急用忍”大陆经贸政策造成严峻挑战,为今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和直接“三通”的实现带来契机。那么现阶段两岸经贸互动形势如何?加入WTO对两岸经贸互动有何影响?
  
  两岸经贸交流自一九七九年起步以来,至今已走过二十二个年头。期间,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取得可喜的发展。目前,两岸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经济联系正逐渐形成。但总体来看,两岸经贸关系至今未能突破“间接、单向为主”的不对等与不正常状态。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呈现以下很不尽如人意的发展特点:
  
  两岸贸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贸易的不平衡情况严重
  
  目前,海峡两岸贸易主要经香港转口进行。在两岸各项经贸合作中,两岸贸易发展较突出。尤其是九十年代台商大量到大陆投资以后,两岸贸易发展更加快速。据大陆外经贸部统计,一九九一年两岸贸易总额仅五十亿美元,一九九三年突破一百亿美元,一九九八年突破二百亿美元,二○○○年突破三百亿美元。
  
  二十年来两岸贸易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来多去少”,即台湾对大陆出口多,自大陆进口少。以下几组数字可见端倪(据大陆统计):第一,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九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由零点五六亿美元,增加到一百九十五点二亿美元,增长九百二十八点五倍;自大陆进口额由零点二一亿美元,增加到三十九点五亿美元,仅增长一百八十七点一倍;二十多年来,台湾自大陆年进口额未能突破六十亿美元。第二,自一九八○年开始,台湾连续二十一年享有对大陆贸易顺差,二○○○年顺差额逾二百亿美元。第三,至二○○○年十一月底,台湾对大陆出口金额累计达一千五百八十四点二亿美元,自大陆进口额累计达三百一十七点六亿美元,顺差额累计一千二百六十六点四亿美元。
  
  勿庸置疑,造成两岸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台商到大陆投资带动了从台湾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大幅增加,以及两岸商品供需结构直接相关,但台湾当局长期奉行“出口宽、进口严”的两岸贸易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自八十年代末以来,台湾当局对大陆农工原料和工业制成品进口虽逐步有所放宽,但仍限制很严;至二○○○年底,台湾整个进口贸易商品开放项目约一万多项,而对大陆仅开放五千七百八十七项,开放比例仅百分之五十七,其中农产品开放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台商“西进”对外投资热点但障碍重重
  
  台商到大陆投资始于一九八三年,并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大企业和技术密集产业为主的第二次投资热潮。但就在台商投资形成新一波热潮之时,台湾当局于一九九四年、一九九六年先后推出“南向政策”和“戒急用忍”政策,企圗冷却台商“西进热”。这些政策虽未能阻当台商“西进”步伐,但对台商到大陆投资无疑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
  
  首先,单项投资额不得超过五千万美元的规定,扼杀了许多台商的大额投资案。其次,对大陆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企业资产净值百分之四十的规定,给不少台商在大陆的增资扩充案造成障碍。第三,不得投资铁路、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和半导体、石化上游产业等规定,使台商丧失了难得的商机。自一九九六年台湾当局推行“戒急用忍”政策以后,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平均规模和占台商整个对外投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据台湾统计,台商大陆投资平均规模一九九六年近三百二十一万美元,一九九八年一度降到一百五十八点五万美元;近几年虽有上升,但仍未恢复到一九九六年的水平。台商对大陆投资占整个对外投资比重,从一九九五年的百分四十四点八一逐年降至一九九九年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七一,到二○○○年才开始回升。另外,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障碍,目前两岸的投资关系仍处于单向状态,陆资入岛受到严格限制,这是两岸经贸关系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后的极不正常现象。
  
  海上“试点直航”获进展但离两岸双向、直接“三通”仍差之甚远
  
  近几年来,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和航运部门积极推动下,两岸“三通”获得局部进展。一是海上通航方面,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九日,两岸挂方便旗、运送转口贸易货物的船舶,开始在福州、厦门与高雄港之间实现直接通航。两年多来,海上“试点直航”进展顺利,截至一九九九年底,两岸有十家轮船公司一共开航三千八百四十八航次,运载转口贸易货物七十六点六万个标准箱。到二○○○年底,仅厦门与高雄之间的集装箱运输量即突破一百万个标准箱,营运航次近五千次。二是航空运输方面,一九九五年八月,澳门航空公司开始经营“行李直挂,一机到底”,换班号直飞两岸,目前航线已增达十多条。一九九六年八月港龙航空公司也以同样方式直飞两岸。此外,两岸通邮、通电等方面也获得一定进展。
  
  但是,目前两岸“三通”跨出的一小步,离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还差之甚远。由于受到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目前海上试点直航,呈现“船通、货不通”和“货通、船不通”的不正常现象。即能够在两岸间直航的船舶不能运送两岸贸易货物,而能够运送两岸贸易货物的船舶不能在两岸间直航。两岸经贸发展和各项交流所迫切需要的旅客和货物直接运输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两岸有望今年或明年加入WTO。根据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理事会主席声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台湾可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将根据这一原则来处理两岸入会问题。两岸先后加入WTO,将对整个两岸关系,尤其是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带来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台湾现行禁止两岸“三通”与“戒急用忍”与WTO的原则格格不入面临调整
  
  两岸加入WTO后,WTO的有关规范和原则将适用于两岸经贸关系,对两岸贸易、投资、航运等方面都将造成冲击,现行以间接、单向为主的两岸经贸发展形态势必要加以调整。
  
  两岸贸易方面。主要受WTO规范中三项原则影响:一是“最惠国待遇原则”。根据此原则,台湾要求大陆商品需经第三地输入台湾,违反了此原则的义务。二是“国民待遇原则”。根据此原则,台湾不得对大陆产品输台课征超过承诺的关税。三是“废除数量管制原则”。根据此原则,一般情况下,台湾不得对大陆产品实行进口数量管制或禁止进口。台湾目前准许自大陆进口工业品项目仅占开放工业品进口总项目的百分之五十七(自非大陆地区进口比率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自大陆进口农产品项目更只占开放进口农产品总项目的百分之二十三左右,这显然违反了WTO规范。
  
  投资方面。一方面,台湾须开放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市场,如电信、金融、保险等,现行阻止大陆资本入岛、规定凡含大陆资本股份比率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企业不许到台湾投资的政策需要调整。另一方面,限制台商到大陆投资的政策,也面临挑战。因为加入WTO以后,大陆投资环境对外商及港澳台商将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一是入会后,大陆市场更加开放,服务业、金融、保险、电信等将逐步开放,内销比例进一步放宽;二是入会后,大陆出口竞争力增强,投资环境透明度提高;三是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产业保护条件相对优厚。因此,“戒急用忍”很难再挡住大企业到大陆投资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产业的脚步。
  
  通航方面也将面临压力。台湾当局藉口说WTO没有对航运作出规定,加入WTO以后不会立即面临开放直接通航的压力。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指出:一是WTO缔约方之间在航运问题上应承担的义务和权力,将会在今后WTO理事会谈判中讨论;二是WTO已经有一个服务贸易协定,航运服务贸易应包括其中。
  
  总之,两岸先后加入WTO以后,台湾当局现行间接、单向为主的大陆经贸政策,面临向直接、双向方面调整的巨大压力,两岸直接“三通”和经贸关系正常化不可避免。
  
  两岸经贸直接双向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受制于两岸政治关系因素的干扰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条款的复杂性,在两岸先后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关系显然不可能马上完全按照WTO原则发展,但加入WTO毕竟会为两岸直接双向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带来契机。
  
  两岸双边贸易继续扩大,贸易不平衡状况可望得到改善。入会以后,两岸若未排除适用,首当其冲的是两岸贸易关系必须正常化。一方面,台湾不得不逐步放宽对大陆产品的进口限制,今后大陆原材料、农矿资源和半成品及组件对台湾出口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台湾的进口关税也将下降,这也将有利于中国大陆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输台。另一方面,大陆市场将更加开放,关税进一步降低,有利于台湾货物输入。在加入WTO后,平均税率逐步降至百分之十。因此,两岸双边贸易将会继续扩大。加之,由于台湾上下游产业一起到大陆投资,台资企业就地取材会继续增加,投资带动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增加幅度会继续有所减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出现大陆对台出口增长幅度大于自台进口增长幅度,由此大陆长期享有贸易逆差、且差额不断扩大的情形会有所改善。
  
  两岸投资逐步由单向向不对等双向发展。未来在WTO规范下,台湾将面临对大陆开放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市场的压力。尽管陈水扁新政权采取针对“资本属性”和“投资项目”的严格稽查限制大陆资本入岛,但较前相比势必有所放宽,因此将会出现大陆资本有条件进入岛内的情况。与此同时,台商到大陆投资会继续发展。如前所述,加入WTO后,大陆将逐步开放金融、保险、商业、外贸、证券、电信、旅游和中介服务等领域;放宽外商包括台商投资在技术转让、内销比例和一些行业持股比例的限制;鼓励外商和台商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政策措施将增加台商到大陆投资的诱因。此外,陈水扁政权对台商到大陆投资限制也将有所放宽。预计加入WTO后,台商到大陆投资可能转趋热络,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将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这种趋势在二○○○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已见端倪。
  
  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将逐步向前推进。目前,突破两岸“三通”的关键,首先在于实现直航。一是台湾必须开放货物通关、入境,准许直接运送两岸贸易货物;二是准许在两岸注册的船舶而不是权宜轮直航;三是由货物直通扩展到海空客运直通。台湾当局以所谓“小三通”来拖延“大三通”,以及构想在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下实现“三通”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在大陆积极推动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藉助加入WTO的契机,两岸全面直接“三通”的进程势将明显加快。
  
  (原载《中国评论》二○○一年八月号,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