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让我代表黄咏雩家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家及文化界、教育界的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先父的诗词学术研讨会。
建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先父的诗词作品一直未被人们认识。直至1997年我们家属印发了先父的遗作《天蠁楼诗词》手钞本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1998年,广州市政协为全面抢救整理黄咏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由广州市政协和荔湾区政协的“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组成编委会,组织文史委员会和专家学者,通过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终于使《天蠁楼诗文集》于1999年与广大读者见面。其后的2002年,天河区沙河文博会又举办了“纪念著名诗人黄咏雩诞辰100周年作品交流会”,通过上述几项工作,从而确立了黄咏雩南粤诗词家的地位。随后,广西师范大学黄汉清教授为《天蠁词》作注、释、评,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阅读的便利,从而提升了黄咏雩诗词的影响力。
从1997年到2012年的十五年间,通过家属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黄咏雩的诗词作品逐步为人们所认识、赞许。但毕竟黄咏雩的诗词作品的传播面还不够广,对其诗词的思想性、艺术性的探索研究还存在广阔的空间,这有待于专家学者和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开拓,也有赖于宣传媒体的推介、传播。
这次黄咏雩诗词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藉助诗词界专家学者和社会群体的智慧力量,扩大加深对黄咏雩诗词的研究、讨论、评议,促进学术交流,为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添砖加瓦。
黄咏雩以诚待人,以文会友。1924年陈树仁、高剑父、黄祝蕖、黎庆恩等人在广州创建“清游会”,先父是首批创会成员,常与粤、港、澳的诗词家、书画家、文物鉴藏家、金石家交游、结友,定期集会或相约远游,吟诗唱酬,抒情言志。1938年日寇侵占广州前夕,黄咏雩全家避居香港,参与香港文人雅士千春社的雅集活动,1939年协助叶恭绰、简又文等创立“中国文化协进会”,致力于联络文化各界,并于194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大型的“广东文物展览会”,会后出版《广东文物》。通过老一辈词学家杨铁夫(1866-1944)的推介,先父与时在上海的之江大学教授——我国一代词宗,著名的词学家、教育家夏承焘(瞿禅)以词相互唱和,结成词友。
我们家属认为,先父的诗词是我国当今诗词领域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书法精品,分别由吴道熔、容庚、叶恭绰题签,由朱庸斋、罗雨山、程维增、梁荔夫、黄金海、陈哲等诗词名家、书法家钞録。它取材于社会,应让它回归社会成为岭南优秀文化一部分,供人们阅读与鉴赏。为此,乘这次学术研讨会之机,家属投入了几十万元,再版先父原作的手抄线装《天蠁楼诗词文集》一千多套,分赠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图书馆,并赠与本次与会代表每人一套。以上举措别无他图,为的是使先父的遗作能为更多读者认识,能为南粤文化的繁荣兴盛献上我们的爱心。
最后向主办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广州市和佛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及协办单位致以衷心的谢意!谢谢大家!
(作者:黄福五(黄咏雩第五子)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